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部分細節經過合理藝術加工。
"大爺,您又多找我錢了!"我舉著手中的十塊錢,聲音有些急躁。
老人抬起頭,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慌亂:"沒有啊,孩子,我算得很清楚..."
"您明明多找了!這已經是這個月第十幾次了!"
攤位前的其他顧客紛紛側目,竊竊私語。
大爺的手開始顫抖,嘴唇蠕動著想說什么,卻又咽了回去。
01
我叫李晨,今年23歲,剛從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畢業。懷著對大城市的憧憬,我來到了這座南方城市,在一家小公司找了份文員的工作。
說是文員,其實就是打雜的,什么都要做。
復印、整理文件、接電話、倒茶水,甚至連老板的私人快遞都要我去取。
月薪三千八,扣除五險一金后到手也就三千出頭。
在這座城市,三千塊錢能干什么?光是租房就花了一千二,我租的還是城中村里一間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間,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子,基本沒有其他活動空間。
房東是個摳門的中年婦女,連熱水器都要另外收費,每次洗澡都要掐著時間。
剩下的一千八百塊,要解決吃飯、交通、生活用品等所有開銷。
我每天的伙食費嚴格控制在二十塊以內,早餐一個包子一杯豆漿五塊錢,中餐公司附近的盒飯十塊錢,晚餐就是自己買菜回去煮面條或者泡面。
家里條件其實還不錯,爸媽都是公務員,在老家的小縣城生活得挺滋潤。
但我從小就比較倔強,既然選擇了出來闖蕩,就想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很少向家里要錢。
偶爾實在撐不住了,也只是暗示性地跟媽媽說最近手頭緊,她會轉個幾百塊過來,但我總覺得不好意思。
就是在這種精打細算的日子里,我遇到了那位賣菜的大爺。
公司附近有個菜市場,每天下班后我都會去那里買點蔬菜。菜市場里有十幾個攤位,我基本都逛過,最后鎖定了三四家價格便宜、菜品新鮮的攤位。
其中有一個攤位的主人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大爺,花白的頭發,臉上布滿皺紋,但精神頭挺好。
他的攤位不大,就在菜市場的一個角落里,賣的菜品種不多,但都很新鮮,價格也比其他攤位便宜一些。
第一次在他那里買菜,我選了兩根黃瓜、幾個西紅柿,總共八塊錢。我遞給他十塊錢,他找了我七塊。
"大爺,您多找了。"我趕緊把多找的五塊錢遞回去。
大爺愣了一下,仔細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手里的菜,搖搖頭說:"沒錯啊,孩子,就是三塊錢。"
我有點懵,明明是八塊錢的菜啊。但看大爺說得很肯定,我也不好意思堅持,就把七塊錢收了起來。回到房間后,我仔細算了一遍,確實是八塊錢沒錯。
可能是大爺算錯了吧,我這樣安慰自己。畢竟年紀大了,偶爾算錯賬也正常。
但讓我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算錯賬"竟然接連發生了。
第二天,我又去了大爺的攤位。這次買了一把菠菜、兩個土豆,總共六塊錢。我給了他十塊,他找了我八塊。
"大爺,又多找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大爺又是那種困惑的表情,看看菜,看看錢,堅持說:"沒錯啊,孩子,你拿著吧。"
這五塊錢,我拿還是不拿?
說實話,我內心掙扎了很久。這七塊錢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對我來說,夠買兩個肉包子,夠坐兩趟公交車,甚至夠我一頓早餐了。
最近手頭確實很緊,工資還沒發,卡里只有不到三百塊錢。
前幾天同事過生日請客,我硬著頭皮跟著去了,結果大家AA制,我一頓飯就花了八十多塊錢,心疼得要死。
但是,這錢畢竟不是我的。雖然大爺堅持說算得沒錯,但我心里清楚得很。拿了這錢,我會一整天都不安心。
猶豫了好久,我還是把五塊錢塞回大爺手里:"大爺,真的多了,您收著吧。"
大爺看起來有些失落,但還是收下了錢,嘴里念叨著:"孩子真誠實..."
02
接下來的幾天,我故意選了其他幾個攤位買菜,想著避開這種尷尬的情況。但那些攤位的菜要么不新鮮,要么價格偏貴,買下來總是不太滿意。
一個星期后,我又回到了大爺的攤位。
"小伙子,好幾天沒見你了。"大爺看到我,臉上露出了笑容。
"最近比較忙。"我隨口應了一句,開始挑菜。
這次我特別留心,選了一把青菜,兩個茄子,心里默默算著價格。青菜三塊,茄子四塊,總共七塊錢。
我給了大爺十塊錢,心里想著這次應該不會再算錯了吧。
結果大爺找了我五塊錢。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已經是第三次了,而且每次都是多找兩到五塊錢不等。
"大爺..."我剛想開口,就看到大爺那雙慈祥的眼睛正看著我,眼神中有一種我說不清楚的東西。
"拿著吧,孩子。"大爺把錢塞到我手里,"你這么瘦,要多買點菜吃。"
我愣住了。大爺這話是什么意思?他是覺得我營養不良嗎?
確實,最近為了省錢,我基本不怎么吃肉,每天就是青菜配面條或者米飯。一個月下來,確實瘦了不少。難道大爺是出于好心,故意多找我錢?
但這也太奇怪了。我們素不相識,他為什么要幫我?
回到房間后,我越想越不對勁。這五塊錢我到底該不該收?收了的話,感覺像是占了老人家便宜;不收的話,大爺又堅持說算得沒錯。
我拿出手機,給大學室友王磊打了個電話。
"你遇到的這個大爺確實挺奇怪的。"王磊在電話里說,"不過既然他堅持說算得沒錯,你也提醒過他了,收下也沒什么不對的。說不定人家就是想幫幫你呢。"
"可我總覺得不踏實。"
"你想太多了。再說,你現在這么拮據,能省一點是一點。"王磊勸我,"人家大爺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
話雖這么說,但我心里還是不舒服。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最終決定還是要搞清楚這件事。
第二天,我特意早點下班,想在菜市場人少的時候去找大爺聊聊。
結果到了菜市場,我發現了一個更奇怪的現象。
03
我假裝在附近的攤位買東西,實際上在偷偷觀察大爺跟其他顧客的交易。
一個中年婦女買了一把韭菜,三塊錢,給了大爺五塊,大爺找了她兩塊,分毫不差。
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孩子買胡蘿卜,四塊錢,給了十塊,大爺找了她六塊,也是準確無誤。
一個老大爺買了兩斤土豆,八塊錢,給了大爺十塊,找了兩塊。
我連續觀察了半個小時,大爺跟至少十個顧客交易過,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連五毛錢的零頭都不會弄錯。
這就更加證實了我的懷疑:大爺絕對不是算錯賬,他是故意多找我錢的。
但為什么?我跟他素不相識,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確定從來沒有見過這位大爺。
我是外地人,家里的親戚都在老家那個小縣城,父母也從未提及在這座城市有什么遠房親戚。
而且大爺的口音聽起來像是本地人,跟我們家鄉的方言完全不同。
那他為什么要對我特殊呢?
想來想去,我覺得可能有幾種情況:
第一,大爺可能真的是出于善心,看我年輕又瘦弱,想幫助我。但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我們才見過幾次面,根本不熟悉。
第二,大爺可能是想做善事積德,隨機選擇了我作為幫助對象。但這也說不通,為什么偏偏選中我?
第三,大爺可能認錯人了,把我當成了別人。但每次他看到我都很自然,不像是認錯人的樣子。
想不出合理的解釋,我決定直接去問大爺。但又擔心這樣做會讓大爺尷尬,萬一他真的是想做好事,被我這么一問,以后可能就不好意思再幫我了。
就這樣,我在糾結中度過了一個星期。
這一個星期里,我又去大爺那里買了三次菜,每次都被多找錢,金額從三塊到十塊不等。
我試著提醒他,他總是堅持說算得沒錯。
有幾次我堅持要把多找的錢還給他,他甚至有點生氣,說我不相信他的算術。
這些多找的錢加起來有二十多塊,對我來說已經不是小數目了。但收著這些錢,我總覺得心里過意不去。
04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第三個星期。
那天是周五,我照常去菜市場買菜。走到大爺攤位附近時,我聽到了一陣爭吵聲。
"你這個老頭,怎么回事?明明是十二塊錢的菜,你怎么只收我十塊?"一個穿著時髦的年輕女子正在跟大爺爭執。
"姑娘,就是十塊錢。"大爺耐心地解釋。
"不可能!我自己算過的,這些菜少說也要十二塊。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女子的聲音很尖銳。
我好奇地湊近看了看。女子買的是一把芹菜、幾個青椒和兩個西紅柿,我心里快速估算了一下,確實應該在十二塊左右。
但大爺堅持只收十塊錢,還主動把兩塊錢塞回女子手里。
"不行,我不能占你便宜。"女子說著,把錢又放回大爺手里。
"真的就是十塊錢,姑娘,你拿著吧。"大爺顯得有些著急。
兩人推來推去,最后女子還是把錢收下了,一邊走一邊嘟囔:"現在的老人真奇怪,算錯賬還不讓人糾正..."
我愣住了。原來大爺不只是對我一個人"算錯賬",還有其他人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但為什么我之前觀察的時候,沒有發現這種情況呢?
我又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發現了一個規律:大爺只對某些特定的顧客"算錯賬",而且都是往少了收錢,或者多找錢。
這些顧客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我發現,他們大多是年輕人,穿著普通,看起來經濟條件一般。
而那些穿著光鮮、開著好車來買菜的顧客,大爺的賬算得分毫不差。
這個發現讓我對大爺刮目相看。原來他不是糊涂,而是在有選擇性地幫助那些看起來經濟困難的年輕人。
但這樣做,他自己的收入不就減少了嗎?賣菜本來就是微利行業,他這樣做,一天下來要少賺多少錢?
我心里五味雜陳。一方面,我被大爺的善良感動;另一方面,我又覺得自己不應該接受這種幫助。
那天買菜的時候,我特意選了平時舍不得買的一些稍貴的菜,心想這樣總該讓大爺多賺一點。結果算賬的時候,大爺又多找了我八塊錢。
"大爺,您這樣做,自己的生意不就虧了嗎?"我忍不住說。
大爺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孩子,你想多了。我算賬一向很準的。"
他還是不肯承認,但我已經看透了他的善意。
05
了解了大爺的"秘密"后,我開始更加留意他的生活。
大爺每天早上六點就到菜市場了,開始整理攤位、擺菜。
他的菜都是前一天晚上或者當天凌晨從批發市場進的,為了保證新鮮度,經常要半夜起來跑批發市場。
中午的時候,大爺會簡單吃點東西,通常就是一個饅頭配點咸菜,或者泡一包方便面。我從來沒有看到他吃過什么好的。
下午五六點鐘,菜賣得差不多了,大爺會開始收攤。那些賣不完的菜,他通常會低價處理,甚至免費送給一些熟悉的顧客。
大爺的攤位旁邊,放著一個舊舊的小馬扎,那是他累了的時候坐著休息用的。馬扎上的皮革已經磨得發亮,看得出用了很多年。
有一次,我注意到大爺的手。那雙手布滿了老繭,指甲縫里總是有洗不干凈的泥土。這是長年累月干體力活留下的痕跡。
這樣一個辛苦生活的老人,卻在默默地幫助著我們這些年輕人。我心里越來越過意不去。
那個周末,我特意去網上查了一下,這座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800塊,而大爺賣菜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呢?
按我的觀察,他的攤位不大,生意也一般,再加上經常"算錯賬",一個月能有兩三千塊收入就不錯了。
而這兩三千塊,對于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要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已經很不容易了。
他還要交攤位費、水電費,還要考慮看病、養老等各種費用。
想到這里,我再也不好意思接受大爺的"好意"了。
下次去買菜的時候,我準備了零錢,確保能夠準確付款,不讓大爺有多找錢的機會。
結果大爺比我更機靈。我買了七塊錢的菜,給了他七塊錢,以為這下總該沒問題了。
結果大爺說:"孩子,這菜有點老了,給你便宜點,五塊錢就行。"
然后把兩塊錢塞到我手里。
我哭笑不得:"大爺,菜挺新鮮的,您別這樣。"
"就是五塊錢。"大爺的態度很堅決。
這一刻,我真的被感動了。這個善良的老人,為了幫助我,可以說是用盡了各種"招數"。
但同時,我也意識到一個問題:我不能一直這樣被動地接受幫助。我需要搞清楚大爺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對他公平嗎?
06
又過了一個星期,我鼓起勇氣,決定跟大爺好好談一次。
那天是周三,菜市場人不多。我等其他顧客都走了,才走到大爺的攤位前。
"大爺,我想跟您說件事。"我開門見山。
"什么事,孩子?"大爺抬起頭看著我。
"您為什么總是多找我錢?"我直接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大爺愣了一下,然后有些慌亂地說:"沒有啊,我算賬一直很準的。"
"大爺,我都觀察好久了。您對其他顧客算賬很準確,就是對我和一些年輕人會'算錯'。"我說,"您是想幫助我們吧?"
大爺的臉色變了,眼中閃過一絲驚慌,但還是搖頭否認:"你想多了,孩子。我就是個賣菜的,哪有那么多心思。"
"大爺,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不能一直占您便宜。"我認真地說,"您賣菜也不容易,我不應該拿您的錢。"
聽到這話,大爺的眼圈有些紅了。他沉默了很久,最后說:"孩子,你能這么想,說明你是個好人。但這錢...你就拿著吧。"
"為什么?"我追問,"您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大爺看著我,欲言又止。我能感覺到,他內心在激烈斗爭著什么。
"算了,孩子,你不要問了。"大爺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大爺的反應告訴我,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但他不愿意說,我也不能強迫他。
接下來的幾天,我還是照常去大爺那里買菜。但氣氛明顯變了,大爺變得有些沉默,不像以前那么健談了。而且,他也不再"算錯賬"了,每次都收取準確的金額。
我有些后悔,是不是我的追問傷害了大爺的自尊心?也許他真的就是想做好事,被我這么一問,反而讓他覺得尷尬了。
但我總覺得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大爺看我的眼神中,總有一種我說不清楚的復雜情感,不像是簡單的善意那么單純。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我和大爺之間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我們還是會正常交易,偶爾會聊幾句天氣或者菜價,但都很小心地避開那個敏感的話題。
直到一個月后,我終于忍不住了。
那天是個周五,天空陰沉沉的,看起來要下雨了。我下班比平時早一些,想趕在下雨前買好菜回家。
走到菜市場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很多攤位都開始收攤了。大爺的攤位還在,但菜已經不多了。
"大爺,還有青菜嗎?"我走到攤位前問。
"有,有。"大爺連忙從角落里拿出一把青菜,"你看看,還挺新鮮的。"
我接過青菜看了看,確實還不錯。"多少錢?"
"三塊。"大爺說。
我掏出五塊錢遞給他,心想這次總該找我兩塊錢了吧。
結果大爺找了我十二塊錢。
我愣住了。十二塊錢?這意味著青菜不僅不要錢,大爺還倒貼了我七塊錢?
"大爺!"我的聲音有些激動,"您這是干什么?"
大爺的手在顫抖,眼中有種說不出的情緒。周圍幾個還沒收攤的攤主都看了過來。
"大爺,您為什么要這樣做?"我的聲音越來越大,"您到底為什么總是多找我錢?一個月了,您已經多給了我一百多塊錢!"
大爺的眼圈一下子紅了,嘴唇顫抖著想說什么,卻又咽了回去。
"您說啊!"我幾乎是在懇求,"我不明白,我們素不相識,您為什么要對我這么好?"
大爺放下手中的菜,沉默了很久。我能看到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
"孩子..."大爺的聲音有些哽咽,
大爺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緩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