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我說了多少遍,別老給我打電話!"
"明明,你爸心臟病又犯了,你能不能——"
"夠了!我在開會,你們有醫保自己去醫院!別什么事都找我!"
嘟嘟嘟——
李秀華握著手機的手在顫抖,張建國從病床上艱難坐起來,苦笑道:"算了,秀華,我們別指望他了。"
病房里靜得可怕,只有心電監護儀滴滴答答的聲音。李秀華看著手機屏幕上顯示的通話時間——1分32秒,這就是兒子對父親生死的全部關注時間。
"三十年了。"張建國閉上眼睛,聲音有些哽咽,"我們養了他三十年,供他讀書,給他買房,幫他娶媳婦...到頭來,連看我們一眼都嫌麻煩。"
李秀華的眼淚終于忍不住了:"建國,我們是不是真的成了累贅?"
"也許吧。"張建國苦澀地點點頭,"既然他不需要我們,那我們也別再自作多情了。"
那一刻,兩個老人心中最后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01
1993年冬夜,縣醫院產科病房里傳出嬰兒響亮的啼哭聲。張建國在走廊里踱步了一整夜,當護士告訴他"是個大胖小子"時,這個一米八的漢子當場就哭了。
"秀華,我們有兒子了!"張建國沖進病房,激動地握著妻子的手,"八斤二兩,護士說是她見過最漂亮的男孩!"
李秀華虛弱地笑著,看著襁褓中的小生命,眼中滿含母愛的光芒:"給他起個什么名字?"
"張明,希望他將來前程似錦,明明白白做人。"張建國小心翼翼地抱起兒子,"明明,你是爸媽這輩子最大的驕傲。"
李秀華是鎮上小學的語文老師,張建國在縣里的機械廠當車工。兩人月收入加起來不到一千塊,但為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他們愿意付出一切。
張明從小就聰明過人,兩歲半就能背誦《三字經》,四歲時已經認識一千多個漢字。每當鄰居夸獎,李秀華總是驕傲得合不攏嘴。
"明明,來給王奶奶背首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張明奶聲奶氣地背誦著,惹得圍觀的鄰居們連連夸贊。
"這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
"秀華,你們家明明真是個神童!"
每天晚上,李秀華都會坐在昏暗的臺燈下陪兒子做功課。張建國雖然文化不高,但會在一旁削鉛筆、準備水果,有時還會笨拙地檢查兒子的算術題。
"明明,記住爸爸的話,知識能改變命運。咱們家三代都是農民,就指望你跳出農門了。"張建國經常這樣對兒子說。
張明也確實爭氣,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三。2010年高考,他以658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省城的重點大學計算機專業。
那年夏天,一家三口在火車站告別的場景,李秀華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
"明明,到了學校要好好學習,想家了就給媽媽打電話。"李秀華紅著眼圈,往兒子背包里塞了一大包家鄉特產。
"媽,我知道的。你和爸也要保重身體。"張明雖然努力控制情緒,但聲音還是有些哽咽。
"兒子,"張建國拍拍兒子的肩膀,聲音有些顫抖,"咱家條件不好,但爸媽砸鍋賣鐵也要供你讀書。將來有了出息,可別忘了爸媽。"
"爸,你說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忘記你們。"張明緊緊抱了抱父親。
火車緩緩啟動,張明趴在窗口向父母揮手。李秀華追著火車跑了很遠,直到看不見兒子的身影才停下來。
"建國,你說明明會不會想家?"
"肯定會的,不過男孩子要學會堅強。"張建國摟著妻子,"咱們的兒子長大了。"
大學四年,張明每個月都會給家里打電話,匯報學習和生活情況。每次放假回家,都會給父母帶些小禮物——媽媽的護手霜、爸爸的保溫杯,雖然不貴重,但飽含著兒子的心意。
"明明真孝順,知道心疼爸媽。"李秀華每次都會高興得像個孩子。
"這孩子從小就懂事。"張建國也是滿臉驕傲。
那時候的一家三口,是鎮上最幸福的家庭。
02
2014年6月,張明大學畢業了。憑著優異的成績和扎實的專業技能,他很快在省城一家軟件公司找到了工作,月薪六千,在當時算是相當不錯的收入。
"媽,我在省城站穩腳跟了!"張明在電話里興奮地告訴母親。
"真的?我們明明真有出息!"李秀華激動得眼淚都出來了,"你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別舍不得花錢。"
"媽,你放心吧,我現在工資不低,生活沒問題。"
工作兩年后,張明的收入穩步上升,升職為項目經理,月薪過萬。2016年春節回家時,他向父母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
"爸、媽,我要在省城買房了!"
"買房?"李秀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得多少錢啊?"
"總價八十萬,我已經看好了,是個兩室一廳的新房子。"張明拿出手機給父母看房子的照片,"小區環境很好,交通也方便。"
"八十萬..."張建國喃喃重復著這個數字,"明明,這么大的數目,你..."
"首付需要二十五萬,我現在還差五萬。"張明有些不好意思,"爸媽,能不能幫幫我?"
"能!當然能!"張建國幾乎是脫口而出,"我和你媽這些年省吃儉用,就是為了給你攢錢。"
李秀華連夜翻出家里所有的存折,又厚著臉皮向親戚朋友借了一圈,東拼西湊終于湊夠了二十五萬。
"媽,這些錢你們攢了多少年?"張明接過錢時,雙手都在顫抖。
"十幾年吧,"李秀華輕描淡寫地說,"我和你爸平時不舍得買什么,這錢留著也沒用,給你買房正好。"
其實,這二十五萬幾乎是老兩口的全部積蓄,連李秀華準備用來看病的錢都貼了進去。
"媽,爸,等我在城里安定了,一定把你們接過去享福。"張明眼中含著淚水,鄭重承諾。
"好,媽等著那一天。"李秀華笑得合不攏嘴。
房子很快就辦下來了,張明成了省城真正的"有房一族"。每次和同事朋友談起這件事,他都會自豪地說:"我爸媽很支持我,把所有積蓄都給了我。"
同事們都很羨慕:"你父母真好,我家那邊可做不到這樣。"
"是啊,我爸媽一輩子都在為我著想。"那時的張明,對父母滿懷感激。
03
2017年10月,張明在公司的秋游活動中認識了王曉雅。王曉雅比張明小兩歲,是省城本地人,父親在財政局工作,母親是中學老師,家境殷實。
她長得很清秀,皮膚白皙,說話聲音很溫柔,穿著打扮都很有品味。張明第一次見到她,就被深深吸引了。
"你好,我叫張明。"張明主動上前搭話。
"王曉雅。"她禮貌地笑笑,"你也是技術部的?"
"是的,我是項目經理。"
兩人聊得很投機,從工作到興趣愛好,都有很多共同話題。活動結束后,張明主動要了王曉雅的微信。
接下來的幾個月,兩人頻繁約會。張明為了配得上王曉雅,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學會品咖啡、看話劇、聽音樂會。
"明明,你最近怎么花錢這么厲害?"李秀華在電話里關心地問。
"媽,我交女朋友了。"張明有些害羞地說。
"真的?是什么樣的女孩?"李秀華立刻興奮起來。
"她很好,人漂亮,性格也溫柔。"
"那太好了,什么時候帶回來給媽媽看看?"
"再等等,我們才剛開始交往。"
2018年5月,張明和王曉雅交往了半年,感情穩定下來。張明覺得是時候帶女朋友回家見父母了。
"曉雅,我想帶你回家見見我爸媽。"
王曉雅猶豫了一下:"你家在農村對吧?"
"是的,在下面的鎮上。環境雖然不如城里,但我爸媽人很好,你見了就知道了。"
"好吧,不過我沒去過農村,可能會有些不習慣。"
"沒關系,我會照顧你的。"
為了迎接未來兒媳婦,李秀華和張建國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他們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凈凈,還專門買了新的床單被套。
"建國,你說曉雅會不會嫌棄咱們家條件差?"李秀華有些擔心。
"應該不會,明明說她人很好。"張建國安慰妻子,"再說,真心相愛的話,這些都不是問題。"
那個周末,張明開車帶著王曉雅回到家。
"爸、媽,我回來了!"張明推開門,"這是曉雅。"
"曉雅,快進來!"李秀華熱情地迎了上去,"路上辛苦了吧?阿姨給你燉了土雞湯。"
王曉雅禮貌地笑著:"謝謝阿姨。"
但張明能感覺到,王曉雅顯然有些不自在。農村的土炕、略顯陳舊的家具、父母樸實的話語,一切都讓這個城市女孩感到格格不入。
"曉雅,你先坐,我去盛湯。"李秀華忙前忙后,想讓未來兒媳婦感受到家的溫暖。
"叔叔,您是做什么工作的?"王曉雅客氣地和張建國聊天。
"我在縣里的機械廠上班,馬上就要退休了。"張建國有些拘謹,"曉雅,我們明明從小就懂事,你們在一起,我和他媽很放心。"
"叔叔您放心,明明很優秀。"王曉雅回答得很標準,但明顯缺乏真誠。
三天的假期,王曉雅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房間里玩手機或者看書。李秀華想和她聊天,她總是敷衍幾句就沒了下文。吃飯時,她也顯得很矜持,對李秀華精心準備的農家菜只是象征性地嘗幾口。
"曉雅不愛吃咱們做的菜?"李秀華悄悄問兒子。
"她可能不習慣,城里人口味比較清淡。"張明為女朋友辯護。
回到省城后,王曉雅終于說出了心里話。
"明明,你父母人確實很好,但是..."她猶豫了一下,"你覺得我們的生活方式差距是不是有點大?"
張明心里咯噔一下:"你什么意思?"
"我不是嫌棄他們,只是覺得如果以后結婚了,可能會有很多不便。"王曉雅試探性地說,"比如生活習慣不一樣,觀念也不同..."
"他們不會干涉我們生活的。"張明趕緊解釋。
"那就好。"王曉雅松了口氣,"我就是擔心以后相處起來會有矛盾。"
雖然王曉雅這樣說,但張明心里還是有些不舒服。他開始意識到,門第之間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
04
2018年12月,張明向王曉雅求婚了。他在一家高檔餐廳里精心安排了浪漫的求婚儀式,還買了一枚兩克拉的鉆戒。
"曉雅,嫁給我吧。"張明單膝跪地,深情地說道。
王曉雅感動得熱淚盈眶:"我愿意!"
兩人很快開始籌備婚禮。王曉雅的要求很高,婚禮必須在五星級酒店舉行,婚紗要定制,婚戒要國際品牌,連伴手禮都要精心挑選。
"明明,這樣辦下來得花多少錢?"李秀華聽兒子介紹婚禮規劃,心里有些擔心。
"大概二十萬左右。"張明輕描淡寫地說。
"二十萬?"李秀華倒吸一口冷氣,"這么多錢..."
"媽,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不能馬虎。"張明解釋道,"況且曉雅家的條件比較好,我們不能讓人家看不起。"
"那錢夠嗎?"
"我的積蓄差不多夠了,實在不夠再向你們借一點。"
李秀華和張建國商量后,又拿出了五萬塊錢。這是他們賣掉家里老母雞和存的一點私房錢。
2019年10月,張明和王曉雅的婚禮在省城最豪華的酒店舉行。婚禮現場布置得極其精美,來賓都是兩家的親朋好友,場面很是隆重。
張建國和李秀華穿著新買的正裝參加婚禮,雖然有些拘謹,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兒子終于成家了!"張建國逢人便說,聲音里滿是驕傲。
"曉雅真漂亮,配我們明明正好。"李秀華拉著新兒媳的手,眼中含淚,"以后明明就交給你了,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你多擔待。"
"阿姨,您放心吧,我會好好照顧明明的。"王曉雅笑著回應,但笑容有些勉強。
婚禮進行得很順利,賓客們都說這是他們見過最浪漫的婚禮。但李秀華總覺得哪里不對勁——王曉雅的父母對他們很客氣,但明顯保持著距離。
"親家,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李秀華主動和王曉雅的母親說話。
"是啊,孩子們幸福就好。"對方禮貌地回應,但話題很快就轉移了。
婚禮結束后,小夫妻去馬爾代夫度蜜月。李秀華和張建國回到家里,突然覺得房子空蕩蕩的。
"建國,明明結婚了,以后更不會回來了。"李秀華有些失落。
"男大當婚,這是好事。"張建國安慰妻子,"過段時間我們去省城看看他們。"
"希望曉雅能真心對明明好。"
"肯定會的,你看她多漂亮,多有氣質。"
然而,李秀華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不安。
05
新婚的第一個春節,張明夫婦回家過年。但這次的氛圍和以前明顯不同了。
王曉雅雖然嘴上客氣,但行為上明顯有些冷淡。她很少主動和李秀華、張建國聊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或者看書。
"曉雅,你嘗嘗這個紅燒肉,是明明從小最愛吃的。"李秀華夾菜給兒媳婦。
"謝謝媽,我吃得挺飽的。"王曉雅禮貌地拒絕了。
李秀華有些尷尬,不知道說什么好。
飯后,王曉雅說要早點休息。李秀華想和她聊聊天,增進感情,但王曉雅總是找借口回房間。
"明明,曉雅是不是不太適應咱們這里的生活?"李秀華悄悄問兒子。
"媽,她可能有些累,你別多想。"張明為妻子辯護。
第二天,李秀華提出了一個想法:"明明,你們在城里買個大點的房子吧,我和你爸可以過去幫你們。"
張明還沒說話,王曉雅就搶先開口了:"媽,我們現在的房子夠住的,而且我們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不是要干涉你們,就是想著以后有了孩子,可以幫忙帶帶。"李秀華解釋道。
"那還早著呢,我們還沒打算要孩子。"王曉雅態度很堅決。
張建國在一旁聽得很不是滋味,但也不好說什么。
回到省城后,王曉雅終于對張明說出了心里話。
"明明,你媽剛才那話是什么意思?她想搬到我們那里住?"
"她只是關心我們。"張明為母親辯護。
"關心可以,但不能干涉我們的生活。"王曉雅態度堅決,"明明,我們是夫妻,應該以小家為重。你不能什么事都聽你媽的。"
"我沒有什么都聽她的。"
"那你就應該讓她明白,我們已經成家了,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從那以后,王曉雅開始有意無意地阻止張明回家。每當張明提起要回去看父母時,她總是有各種理由。
"明明,這個周末我們去看電影吧,我已經買好票了。"
"可是我答應過我媽這個周末回去的。"
"那你去吧,我自己在家。"王曉雅裝出委屈的樣子。
看到妻子這樣,張明只好取消回家的計劃。
漸漸地,張明回家的次數明顯減少了。以前每個月都會回去一次,現在變成了兩三個月才回去一次。而且每次回去,都是匆匆來匆匆去,很少過夜。
"明明怎么總是這么匆忙?"李秀華有些不解。
"可能是工作太忙了。"張建國雖然這樣說,但心里也有些失落。
李秀華試著給兒子打電話,但張明總是說在忙,說幾句就匆匆掛了。有時候打給王曉雅,她也總是說張明在加班或者有事。
"建國,你說明明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李秀華擔心地問丈夫。
"應該是工作壓力大吧。"張建國也有些困惑,"年輕人不容易,咱們理解就是了。"
但李秀華總覺得兒子和以前不一樣了,那種親密和依戀似乎在慢慢消失。
06
2020年春節,因為疫情的原因,張明夫婦沒有回家過年。
"媽,今年特殊情況,我們就不回去了。政府要求減少人員流動。"張明在電話里解釋。
"那你們要注意身體,多買點口罩。"李秀華雖然理解,但聲音里滿是失望,"媽給你們寄了點家里的土特產。"
"謝謝媽,你和爸也要保重。"
掛了電話,李秀華和張建國兩個人在家過了一個冷清的春節。往年這個時候,家里總是熱熱鬧鬧的,兒子會陪他們聊天、看春晚、放煙花。現在只有他們兩個老人,家里安靜得讓人難受。
"秀華,要不我們也買個智能手機,學會視頻通話?"張建國提議,"這樣至少能看到明明。"
"好啊,我去鎮上問問。"
李秀華花了好幾天時間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興奮地給兒子發起視頻通話。
"明明!媽能看到你了!"李秀華對著屏幕開心地笑著。
"媽,你學會用智能手機了?"張明也很高興。
"是啊,這樣就能經常看到你了。"
但很快李秀華就發現,兒子總是很忙,很少有時間視頻聊天。即使偶爾接了,也是匆匆說幾句就掛了。
疫情過后的第一個假期,李秀華滿懷期待地等兒子回家。
"明明,疫情結束了,你們可以回來了吧?"
"媽,公司現在很忙,我們要趕一個重要項目。"張明在電話里說。
"那什么時候有空?"
"過段時間吧,等這個項目結束了。"
但是這個"過段時間"一等就是半年。張明的理由總是層出不窮——項目忙、要出差、身體不舒服、王曉雅有事...
李秀華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她反復回想春節時的情況,想不出哪里得罪了兒媳婦。
"建國,你說我是不是哪里說錯話了?"
"你想多了,明明只是工作忙而已。"張建國安慰妻子,但他心里也有些疑惑。
2021年春節,張明又沒有回家。
"媽,公司這次的項目特別重要,我實在走不開。我給你們轉點錢,你們買點好吃的。"
很快,李秀華的手機收到了轉賬通知:五千元。
看著這個數字,李秀華心里五味雜陳。錢能代替陪伴嗎?她寧愿兒子不給錢,只是回來陪他們吃頓飯。
那個春節,兩個老人在空蕩蕩的家里度過。鄰居們都在享受兒孫繞膝的幸福,只有他們的家里冷冷清清。
"秀華,要不我們去省城看看明明?"張建國提議。
"算了,人家工作忙,我們去了也是添麻煩。"李秀華苦笑著說。
但她心里其實很想去,很想看看兒子過得怎么樣,很想抱抱那個從小疼到大的孩子。
07
2021年5月,張建國在家里修理農具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了。李秀華慌忙撥打120,然后給兒子打電話。
"明明,你爸摔傷了,現在在醫院呢。"李秀華聲音都在顫抖。
"什么?嚴重嗎?"張明的聲音聽起來很焦急。
"醫生說是骨折,需要做手術。"
"那趕緊做手術啊,錢的事你別擔心。"
"明明,你能不能請幾天假回來看看?你爸很想你。"李秀華小心翼翼地說。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鐘:"媽,我這邊真的很忙,馬上要出差去深圳談一個大項目。"
"就請兩天假,看看你爸就走。"李秀華幾乎是在哀求。
"媽,這個項目關系到我的升職,我真的走不開。我給你轉十萬塊錢,你請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
"明明..."
"媽,我先掛了,一會兒要開會。錢馬上就轉過去。"
嘟嘟嘟——
李秀華呆呆地看著手機,心徹底涼了。張建國雖然腿疼得厲害,但看到妻子的表情,心里更疼。
"明明怎么說?"
"他說工作走不開,給我們轉錢。"李秀華聲音里滿是失望。
"錢..."張建國苦笑,"我們缺的是錢嗎?"
手術很成功,張建國恢復得也不錯。但這次受傷,讓兩位老人徹底認清了現實。在他們最需要兒子的時候,得到的只是一筆冷冰冰的轉賬。
"秀華,咱們別指望明明了。"張建國躺在病床上,聲音有些虛弱,"他現在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咱們不應該成為他的負擔。"
"可是他是我們的兒子啊。"李秀華眼淚直流。
"是我們的兒子,但不再是那個需要我們的孩子了。"張建國閉上眼睛,"也許,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晚年做點打算了。"
出院后,張建國的腿雖然好了,但兩個老人的心情卻一直沒有好起來。他們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
8月份,李秀華突發高血壓,半夜被送進了急救室。張建國嚇壞了,顫抖著手給兒子打電話。
"明明,你媽暈倒了,在搶救室呢!"張建國的聲音都在顫抖。
"什么?嚴重嗎?我馬上訂票!"張明聽起來真的很著急。
"醫生還在檢查,你快回來吧!"
張建國以為兒子這次真的會回來,在醫院走廊里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接到了張明的電話。
"爸,媽怎么樣了?"
"醫生說是高血壓引起的,現在穩定了,還要觀察幾天。"
"那就好,我昨天晚上一夜沒睡。"張明松了口氣,"爸,我這邊臨時有個很重要的會議,客戶是從美國來的,我實在走不開。"
"什么會議比你媽的命還重要?"張建國終于忍不住了,聲音都在顫抖。
"爸,你別這樣說,我也很擔心媽。但這個客戶真的很重要,關系到公司今年的業績,也關系到我的前途。"
"前途...前途..."張建國苦笑著重復這兩個字,"行,你忙你的吧。"
"爸,我給你們轉錢,你請最好的護工。"
"不用了。"張建國疲憊地說,"我們自己能照顧。"
掛了電話,張建國坐在醫院的椅子上,突然覺得自己老了,真的老了。三十年來第一次,他對這個從小疼愛的兒子感到了失望。
李秀華醒來后,第一句話就是:"明明來了嗎?"
張建國看著妻子滿懷期待的眼神,不忍心說出真相:"他...他在路上。"
"我就知道明明不會不管我們的。"李秀華虛弱地笑了。
但是等了三天,張明都沒有出現。李秀華終于明白了什么,眼淚無聲地流了下來。
"建國,我們真的成為累贅了。"
"不是我們成了累贅,是他變了。"張建國握著妻子的手,"秀華,我們要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了。"
那天晚上,兩個老人在病房里談了很久,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08
"建國,我想我們應該去養老院。"李秀華聲音很輕,但很堅定。
"你也是這么想的?"張建國并不意外,"我們這個年紀,再過幾年行動不便了,到時候指望誰?"
"與其將來成為明明的負擔,不如趁現在還能自理,給自己找個歸宿。"李秀華已經想得很清楚,"咱們把房子賣了,夠在好一點的養老院住到終老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兩人開始秘密地查找養老院信息。他們坐公交車跑遍了市里所有的養老院,仔細比較環境、服務和收費。
"這家'夕陽紅養老院'不錯,"李秀華指著宣傳冊說,"環境好,醫療條件也完善,就是費用有點高。"
"一個月八千,一年十萬左右。"張建國算了算,"咱們的房子能賣四十萬,夠住個十幾年了。"
辦理入住手續時,工作人員例行詢問:"兩位老人的子女知道這件事嗎?需要子女簽字確認。"
"他在外地工作很忙,我們自己決定就行。"張建國平靜地說,"我們是自愿入住的。"
"那您需要提供一下聯系方式,萬一有緊急情況......"
"暫時不用,等我們安頓好了再說。"
09
2021年10月,張建國和李秀華開始悄悄整理家里的東西。他們把值錢的家具賣掉,重要的照片和紀念品收進兩個行李箱里。
"這是明明小時候的獎狀,"李秀華小心翼翼地收起一疊證書,"還有他的百日照、周歲照......"
"帶上吧,雖然他不在意這些了,但這是我們的回憶。"張建國聲音有些哽咽。
房子很快就有買家了。一個做生意的老板出價四十二萬,比他們預期的還高一些。
"這房子我們住了三十年,明明從小到大的回憶都在這里。"李秀華看著空蕩蕩的房子,眼淚止不住地流。
"是啊,我們在這里看著他長大,送他上學,等他回家......"張建國也很舍不得。
過戶手續辦完后,李秀華在桌上留了一封信:
"明明:
等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和你爸已經不住在這里了。我們去了一個適合我們的地方,你不用擔心,也不用來找我們。
房子我們賣了,錢夠我們生活了。你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我們不想成為你的負擔。
好好過你的日子,照顧好曉雅和孩子。如果有緣,也許我們還會再見面的。
媽媽"
寫完信,李秀華哭了很久。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以這個房子主人的身份寫信給兒子了。
搬家那天下著小雨,兩個老人拖著行李箱,最后看了一眼生活了三十年的家,然后頭也不回地走了。
10
張明并不知道父母的決定。他還是像往常一樣,偶爾給家里打個電話,但總是匆匆掛掉。
2022年春節前一周,張明想起應該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一下。
"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人接聽......"
"奇怪,怎么沒人接?"張明又打了幾遍,都是同樣的結果。
他試著打家里的座機,也是無人接聽。
"可能是出門了吧。"張明沒有太在意,覺得過兩天再打就行了。
但是連續一個星期,父母的電話都打不通。張明開始有些擔心,給幾個當地的親戚打電話詢問。
"明明啊,你爸媽早就搬走了,說是去城里了。"大舅在電話里說,"我們還以為是去你那里住呢。"
"搬走了?什么時候的事?"張明愣住了。
"好幾個月了吧,房子都賣了。"
張明心里咯噔一下,立刻買了最快的火車票回老家。
到了鎮上,他直奔父母的住處,卻發現那里已經住著別人了。
"請問,原來住在這里的張建國、李秀華夫婦去哪了?"張明詢問新住戶。
"不知道啊,我們是從中介那里買的房子,原房主早就搬走了。"
張明找到房產中介,了解到父母確實在幾個月前賣掉了房子,但沒有留下新的聯系方式。
"他們有沒有說要搬到哪里去?"
"沒有,只說是要去城里。"
張明又去找鄰居們打聽,得到的信息都差不多——老兩口幾個月前就搬走了,沒人知道他們去了哪里。
"張明啊,你爸媽臨走前還念叨你呢,說你工作忙,讓你好好照顧身體。"王大媽嘆了口氣,"兩個老人家也不容易,你應該多關心關心他們。"
張明心如刀割,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錯過了什么很重要的事情。
11
回到省城后,張明開始瘋狂地尋找父母。他給所有能想到的親戚朋友打電話,但沒有人知道老兩口的去向。
"明明,你爸媽會不會是生你的氣了?"王曉雅試探性地說。
"生我的氣?為什么?"
"你想想,上次你爸住院、你媽晉升搶救室,你都沒回去......"
張明突然明白了什么,心里涌起巨大的愧疚和恐慌。他開始反思自己這兩年的行為,越想越覺得自己做錯了。
"我要找到他們。"張明堅定地說。
他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專門回老家尋找父母的蹤跡。他跑遍了附近所有的醫院、社區、甚至是敬老院,但都沒有父母的信息。
"會不會去更遠的地方了?"張建國的老同事提醒他,"你爸媽當年在縣城工作過,可能去縣里了。"
張明又跑到縣城,挨個養老機構地尋找,但還是沒有結果。
整整一年多,張明像著了魔一樣地尋找父母,但始終沒有任何線索。他開始后悔,后悔自己的冷漠,后悔自己的自私,后悔自己錯過了那么多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明明,你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王曉雅看著丈夫日漸憔悴的樣子,"也許他們只是想換個環境生活,過段時間會主動聯系你的。"
"不,我了解我爸媽,他們不是那種會主動離開的人。一定是我做了什么傷害了他們。"張明痛苦地說。
2024年春天,張明的工作調動了,需要回到家鄉附近的城市工作。他想,這也許是命運給他的機會,讓他能更方便地尋找父母。
入職第一天,新同事小李和他聊起當地的情況。
"張哥,你是本地人嗎?"
"算是吧,我父母就在這附近。"張明苦笑,"只是我已經很久沒見到他們了。"
"哦,那你們平時不住在一起嗎?"
"他們......搬家了,我還在找他們。"張明不想詳細解釋。
"搬家了還找不到?不會是住養老院了吧?"小李隨口一說,"現在很多老人都喜歡住養老院,省心。"
"養老院?"張明眼前一亮,"我怎么沒想到這個可能?"
他立刻開始搜索本市所有的養老院信息,準備一家家去尋找。
第三家,當他站在"夕陽紅養老院"門口時,保安熱情地迎了上來。
"先生,您是來探望家人的嗎?"
"我在找我的父母,張建國、李秀華,他們可能住在這里。"張明緊張地說。
保安想了想:"哦!您說的是張叔叔、李阿姨吧?他們可是我們這里的明星夫妻呢,人緣特別好!不過他們......"
張明聽到這里,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手中精心準備的鮮花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整個人呆立在那里,仿佛被雷電擊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