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劍
2025年6月,人民幣匯率震蕩前行,總體在7.1575至7.1986區間內震蕩升值。全球主要經濟體及國家繼續降息,日債收益率下降但風險猶存,中國經濟、消費修復繼續,國產通用處理器有重大突破,中國經濟、社會走勢相對平穩等是影響6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相對穩定,特朗普的減稅法案,以及全球多次持續的降息,增加了市場對美聯儲即將降息的預期,疊加近期美債、美股的上漲,階段性利多美元指數,預計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在7.10~7.25區間震蕩升值。
一、市場回顧
2025年6月,人民幣匯率震蕩前行,總體在7.1575至7.1986區間內震蕩升值。其中,人民幣在岸匯率在7.1656至7.1895間波動;人民幣中間價在7.1586至7.1886間波動;人民幣離岸匯率則是在7.1575至7.1986間波動。國際方面,第一,全球主要國家、經濟體繼續降息,降息潮利多人民幣,但6月美英日維持利率不變。當地時間6月5日,歐洲央行宣布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再分別下調25個基點,這是2024年6月以來歐洲央行的第八次降息;6月19日,瑞士央行宣布將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0%,這是2024年3月以來瑞士央行第六次降息;6月18日,美聯儲再次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4.25%-4.50%,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已連續四次維持利率不變;6月17日,日本央行宣布繼續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5%左右不變;6月19日,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宣布維持4.25%的基準利率不變。第二,日本超長期國債收益率小幅下降,但依然很高,風險猶存。截至6月30日,30年期、4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分別為2.86、3.05,分別較最高時5月21日下降31、63個基點,但依然相對較高,日債風險猶存。
國內方面,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高于4月1.3個百分點,消費需求穩步增長,經濟修復繼續;6月26日,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3C6000在北京發布,這是中國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不依賴任何國外授權技術。在全球高關稅疊加地緣沖突加劇的背景下,科技成果頻出,中國經濟社會相對平穩,利多人民幣。
總體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及國家繼續降息,日債收益率下降但風險猶存,中國經濟、消費修復繼續,國產通用處理器有重大突破,中國經濟、社會走勢相對平穩等是影響6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總體在7.1575至7.1986區間內震蕩升值。
二、人民幣匯率后市展望
預計2025年7月人民幣匯率保持震蕩前行,震蕩區間為7.10~7.25。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中國經濟、軍事、科技大爆發,國家綜合國際地位提升,提高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為人民幣匯率自主穩定的走勢提供了支撐。第二,寬松的財政政策增加了市場對美聯儲最終降息的預期。當地時間6月28日,美國參議院以51對49的票數比通過“大而美”法案的程序性動議,極大地增加了該法案通過實施的可能性,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該法案的實施將使美國財政收入在未來10年減少3.6萬億美元,這將進一步增加美國的財政壓力,需要寬松的貨幣政策給予配合,或增加對美聯儲降息預期。第三,多次持續的全球降息仍在繼續,受其影響盡管美聯儲連續四次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但卻增加了市場對美聯儲即將降息的預期。
從壓低因素看:6月中下旬,受美股、美債上漲影響黃金價格階段性回調,美國資產的上漲,降低了此前市場對美國資產不確定性的預期,階段性利多美元指數走勢。
綜合而言,中國經濟、社會相對穩定,特朗普的減稅法案,以及全球多次持續的降息,增加了市場對美聯儲即將降息的預期,疊加近期美債、美股的上漲,階段性利多美元指數,預計7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在7.10~7.25區間震蕩升值。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掛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2006年開始就呼吁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觀調控有度”的觀點完全一致。(4)關于中國經濟目標增速的成果。2013年,劉偉、蘇劍經過縝密分析和測算,認為中國每年只要有6.5%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確保就業。此后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標。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確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態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態。(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財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原富》是一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內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14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