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李阿姨顫抖著握緊手機,淚水無聲滑落。"媽給的錢我們一分沒動,全存起來了。"兒子沉穩的聲音從話筒傳來。"以后媽年紀大了,這些錢就是她的養老錢。"兒媳溫柔附和。
電話忘了掛,意外聽到這段對話,李阿姨捂住嘴,淚水模糊了視線。她清晰記得去年那場爭吵,自己曾懷疑兒媳嫌貧愛富,如今真相大白,愧疚與欣慰在心頭交織。
01:
二十年前,李阿姨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年僅十歲的兒子小軍相依為命。喪夫之痛還未平復,生活的重擔已經壓在她單薄的肩膀上。
"媽,爸爸去哪了?他什么時候回來?"小軍抓著她的衣角,眼里滿是困惑。
李阿姨強忍淚水,蹲下身子抱住兒子:"爸爸去了很遠的地方,他不能回來了,但他會在天上看著我們。以后,媽媽會更加努力,照顧好你。"
為了養家,李阿姨做過清潔工,當過小時工,甚至在餐館刷過碗。每天天不亮出門,摸黑回家,雙手粗糙開裂,但她從不在兒子面前喊苦喊累。
"小軍,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這是她每天出門前對兒子說的話。
小軍是個懂事的孩子,他看著母親為自己操勞,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孝順媽媽。每次看到媽媽疲憊地回家,他都會主動幫忙做家務,給媽媽倒杯熱水,用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捶背。
"媽,我長大了一定會讓您過上好日子!"小軍總是這樣承諾。
李阿姨含著淚笑:"媽媽不求什么好日子,只希望你能健康成長,有出息就好。"
憑借著這份堅韌和對兒子的愛,李阿姨硬是把小軍拉扯到大學畢業。那一天,看著穿著學士服的兒子,李阿姨終于忍不住在人群中哭了出來。
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委屈,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欣慰的淚水。
"媽,我找到工作了,在一家不錯的公司,工資還可以。"大學畢業后不久,小軍興奮地告訴母親。
"那太好了!"李阿姨欣喜若狂,兒子終于有出息了,這些年的辛苦沒有白費。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波折。小軍工作三年后,與同事周麗相戀。
兩人感情穩定,很快談婚論嫁。李阿姨本應該為兒子高興,卻隱隱有些不安。
"兒子,這個姑娘家境怎么樣?"李阿姨忍不住問。
"媽,麗麗家境不錯,父母都是公務員,但她很樸素,不攀比。"小軍有些不滿母親的提問。
婚后,小兩口租房生活,李阿姨退休后的養老金不多,但她每個月都會拿出五千塊錢給兒子。
"媽,您自己留著用吧,我們工資夠花了。"小軍推辭道。
"拿著吧,媽這輩子就你一個兒子,錢給你我才放心。"李阿姨堅持道。
隨著時間推移,李阿姨漸漸發現兒媳婦似乎不太滿意現狀。每次她去探望,總能聽到兒媳抱怨房子小、工資低,言語間透露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
一次家庭聚餐,周麗無意中提到:"現在什么都漲價,我們工資卻沒漲,這日子真難過。"
"年輕人要懂得節約,不能什么都跟別人比。"李阿姨忍不住說道。
"媽,現在不比您那個年代了,生活質量很重要。"周麗的語氣帶著不屑。
那一刻,李阿姨心里咯噔一下,擔心自己的兒子娶了個物質女孩。
02:
去年冬天,一場爭吵徹底打破了表面的和諧。那天,李阿姨照例去兒子家送錢和一些自己做的腌菜。
剛到門口,她就聽見里面傳來爭吵聲。
"你媽每個月給的那點錢有什么用?連個首付都湊不齊!"周麗的聲音尖銳刺耳。
"麗麗,別這樣說,媽已經盡力了。"小軍的聲音有些無奈。
"盡力?你看看我同學家的婆婆,出了一半的首付!你媽那點養老金,自己留著不好嗎?非要每月給我們那么點,有什么用?"
聽到這話,李阿姨的心如刀割。她顫抖著按響了門鈴,爭吵聲戛然而止。
門開了,周麗臉上堆著笑:"媽,您來啦?"
李阿姨強忍淚水,把東西遞給兒子:"我帶了些腌菜,還有這個月的錢。"
"媽,您太客氣了。"周麗接過錢,語氣甜美,仿佛剛才的爭吵從未發生。
那頓飯吃得異常沉默。飯后,李阿姨借口身體不適提前離開。
走在回家的路上,淚水終于決堤而出。
"我這輩子到底是為了什么啊?"她喃喃自語,心如死灰。
從那以后,李阿姨仍然每月給兒子送錢,但她不再主動去兒子家,怕看到兒媳婦嫌棄的眼神。小軍似乎察覺到了什么,常常單獨來看她,但氣氛已經不同以往。
"媽,您身體還好嗎?"小軍關切地問。
"挺好的,就是有點累。"李阿姨勉強笑笑。
"那您多休息,別太操勞了。"
簡單的對話背后,是無法言說的隔閡。李阿姨心里苦,卻不想給兒子增添負擔。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直到那個改變一切的電話。
那天,李阿姨像往常一樣給兒子打電話,問他要不要來拿這個月的錢。
"媽,我下班后去您那拿吧。"小軍說。
"好,我等你。"李阿姨掛掉電話,卻不知道電話并未完全斷開。
她正準備放下手機,卻聽到話筒里傳來兒子和兒媳的對話。
"你媽又要給錢了?"周麗的聲音。
"嗯,每個月都是這樣。"小軍回答。
"我們是不是該告訴阿姨,她給的錢我們一分沒動,全都存起來了?"周麗的語氣里帶著關切。
李阿姨愣住了,手微微顫抖,緊緊貼著耳朵的手機。
"現在還不是時候,"小軍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媽她一輩子節省慣了,如果知道我們存她的錢,她會更加節儉,甚至可能不肯再給了。"
"可我看她每次來都穿那件舊棉襖,心里難受。"周麗的聲音帶著哽咽。
"我知道,我也心疼。但這是我們給媽最好的養老計劃。這些年她給的錢,加上利息,已經有三十多萬了。等她真的年紀大了,需要照顧的時候,這筆錢就是她的養老錢。"
"你說得對。我只是擔心阿姨誤會我,以為我是個貪財的媳婦。特別是去年那次她聽到我們吵架..."
"那次是我不好,我應該告訴你媽在門外的。其實那天我們演的那出戲就是想讓媽覺得錢都花了,這樣她才安心繼續給,我們才能幫她存更多。"
"唉,這個計劃太難了。每次看到阿姨那么節省,我都想告訴她真相。"
"再等等吧,等我們買了房子,有了孩子,媽生活穩定了,我們再告訴她。到時候她就是真正的享清福了。"
李阿姨淚流滿面,手捂著嘴巴,生怕發出聲音被電話那頭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誤會。
她之前懷疑的兒媳,實際上是個體貼孝順的好姑娘。那場她無意中聽到的爭吵,竟然是一場"苦肉計"。
03:
電話那頭,對話還在繼續。
"對了,上次我去看阿姨,發現她家的冰箱壞了,她說不想花錢買新的,用著湊合。"周麗嘆了口氣。
"這周末我們去給她換一個吧,就說是促銷活動買一送一,我們多買了一個。"小軍提議道。
"她肯定不會信的,你媽精著呢!"周麗笑了起來,"不過可以試試。還有,她那個老花鏡度數不夠了,我看她看報紙總是皺眉頭。"
"那一起解決吧。"
聽到這里,李阿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水如決堤的洪水,她輕輕掛斷了電話,癱坐在沙發上。
多年來的擔憂和疑慮在這一刻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欣慰和感動。她想起了兒媳婦平日里的種種行為:每次來都會打掃房間,常常帶些營養品,總是關心她的身體狀況。
李阿姨曾經把這些理解為表面功夫,現在看來,那是真心實意的關愛。
那天晚上,小軍如約而至。
"媽,我來拿錢了。"小軍站在門口,微笑著說。
李阿姨看著兒子的眼睛,那里面滿是關切和愛。她突然上前,緊緊抱住了兒子。
"媽,您怎么了?"小軍驚訝地問。
"沒什么,就是突然想抱抱你。"李阿姨擦了擦眼淚,"進來坐吧,我給你泡茶。"
她強忍著不說破自己聽到的對話,按照兒子的計劃繼續每月給錢。但從那天起,她對兒媳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更加溫和,更加信任。
周麗似乎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兩人的關系悄然改善。
一周后,小軍和周麗果然帶著一臺新冰箱來到李阿姨家。
"媽,單位搞活動,買冰箱送冰箱,我們家用不著兩臺,就給您送來了。"小軍一本正經地說著謊話。
"是啊,阿姨,這冰箱放我們家也是浪費,您就別推辭了。"周麗附和道。
李阿姨明知是謊言,卻假裝相信:"那我就收下了,謝謝你們。"
看著他們忙前忙后安裝冰箱,李阿姨的心里滿是甜蜜。這對年輕人為了不傷她的自尊,編出這樣的謊言,她又怎能不配合演好這場戲呢?
晚飯時,周麗特意做了幾道李阿姨愛吃的菜。席間,她提議:"阿姨,周末我們去商場吧,我想買幾件衣服,需要您幫我參考。"
李阿姨知道,這又是他們的計謀,想給自己買新衣服。她笑著答應了:"好啊,我周末有空。"
這頓飯吃得格外溫馨,李阿姨看著兒子和兒媳默契的眼神交流,心里升起一股幸福感。多年的辛苦沒有白費,兒子找到了真正疼他的好姑娘,這比什么都重要。
回家路上,李阿姨決定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度節儉。既然孩子們這么用心,她也應該善待自己,讓他們少些擔憂。
第二天,她破天荒地去了美發店,換了個新發型。又去商場給自己買了件新毛衣。
晚上,她給小軍發了張自拍照。
"媽,您這是...?"小軍驚訝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