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但在現代社會,這句話似乎越來越站不住腳。有人說,"老人的錢是老人的,子女無權干涉";也有人說,"父母的財產理應均分,不該厚此薄彼"。這兩種觀念的碰撞,常常引發家庭矛盾。今天,我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關于拆遷款、親情與公平的思考。
"媽,這分配不公平!大哥家已經有兩套房了,憑什么還要多分四十萬?"小兒媳婦王麗站在我面前,臉漲得通紅,手里緊緊攥著那張我寫的分配單。
我坐在沙發上,嘆了口氣:"麗啊,我和你爸這些年一直住在你大哥家,他們照顧我們十五年了。這四十萬是照顧費,不是偏心。"
"照顧費?"王麗嗤之以鼻,"大嫂不也天天上班嗎?還不是您自己照顧自己?再說了,我們小家也沒少盡孝,每個月都按時給錢,過節也從不缺席,憑什么就要少拿四十萬?"
坐在一旁的小兒子李明眉頭緊鎖,欲言又止。我知道他心里也不平衡,但礙于兒子的身份不好直接開口。
"媽,我們不是貪心,"王麗繼續說道,"但公平就是公平。老家拆遷得到一百八十萬,按理說應該大家各拿六十萬才對。您分給大哥一百萬,給我們六十萬,這不是明擺著偏心嗎?"
我感到一陣心累。本以為這事好解決,沒想到一張分配單引發了這么大的爭端。往日和睦的家庭氛圍在這一刻顯得格外緊張。
"媽,大哥他們家條件本來就比我們好,您這么分配,不是更拉大差距嗎?"李明終于開口,語氣中帶著委屈。
我抬頭看向窗外,陽光正好,院子里的老槐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那是我和老伴十五年前搬來大兒子家時親手種下的,如今已經枝繁葉茂。
"明啊,你大哥是長子,從小就懂事,你爸走后,是他挑起了家里的擔子。"我輕聲說道,努力保持平靜,"這十五年,我和你爸住在這里,吃他家的,用他家的,沒給過一分錢房租。你算算,這些年省下多少錢?"
"媽,那是您自己的兒子,不用算得這么清楚吧?"王麗的聲音提高了八度,"您這么說,好像我們對您不孝順似的!"
李明拉了拉王麗的衣角,示意她冷靜點,但王麗已經控制不住情緒了。
"再說了,您要這么算賬,那您當初為什么不住我們家?我們也有地方啊!是您自己選擇住大哥家的,現在反倒要我們承擔后果?"
我被她的話刺痛了,心口一陣發緊。是啊,當初為什么選擇住大兒子家?原因很簡單,因為小兒媳婦不歡迎我們。結婚第一年,她就委婉地表示希望小兩口有自己的空間。而大兒子和大兒媳卻主動邀請我們同住,說老人家一個人住不安全。
"麗啊,不是媽不公平,而是這些年確實是你大哥一家承擔了更多..."我試圖解釋。
"那是您的選擇!"王麗打斷我,"您當初要是住我們家,現在這四十萬不就是我們的了嗎?憑什么大哥家住了,錢就歸他們?這不公平!"
李明終于忍不住了:"麗,你少說兩句!"
王麗轉向李明,眼中含淚:"我哪句說錯了?你是他弟弟,不是他兒子!為什么要處處讓著他?一百八十萬,憑什么他家拿一百萬?就因為他是老大?"
房間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我看著這對年輕夫妻,心里百味雜陳。曾幾何時,我們也是恩愛的一家人,如今卻為了錢鬧得不可開交。
"媽,您再考慮考慮吧。"李明語氣軟了下來,"這么多錢,差四十萬可不是小數目..."
"考慮什么考慮?我主意已定。"我突然感到一陣疲憊,聲音不自覺提高,"這錢是我和你爸的血汗錢,我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話一出口,我就后悔了。看到李明受傷的表情,我心里一陣刺痛。但王麗的下一句話徹底點燃了我的怒火。
"您這話什么意思?是不是覺得我們小家不孝順,所以故意懲罰我們?"王麗眼睛紅紅的,"您知道嗎?我們為了買房子,背了二十年的貸款!每個月工資大部分都用來還貸了,剩下的還要給您孝敬錢。這些年我們省吃儉用,就盼著有朝一日能輕松點,現在好不容易有筆意外之財,您又偏心大哥!"
我站起身,手指微微發抖:"麗,你這話太過分了!什么叫'給我孝敬錢'?那是你們做兒女的本分!"
"本分?"王麗冷笑一聲,"那大哥照顧您,不也是他的本分嗎?憑什么還要額外獎勵四十萬?"
"你..."我氣得說不出話來,胸口劇烈起伏。
這時,門鈴響了。李明去開門,是大兒子李強和他妻子張梅回來了。看到屋里劍拔弩張的氣氛,李強愣了一下:"這是怎么了?"
我擺擺手,不想讓大兒子卷入這場爭端。但王麗已經拿起那張分配單,徑直走向李強:"大哥,你看看這個!媽要把拆遷款一百萬給你們,只給我們六十萬!你覺得公平嗎?"
李強接過紙,看了一眼,表情變得復雜。張梅在一旁也看到了,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媽...這..."李強有些為難地看向我。
"怎么?大哥你有意見?"王麗語氣咄咄逼人,"拿了我們的錢還不滿意?"
李強皺眉:"麗,注意你的言辭。這是媽的決定,不是我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