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人物姓名做化名處理,旨在探討當代家庭養老問題。
"媽,您這是什么意思?"老二聲音顫抖。
"就是字面意思。"李奶奶平靜地坐在沙發上。
"不行!絕對不行!"
大女兒猛地站起來,"家里五個人,個個都退休在家,憑什么?"
"憑什么?"李奶奶冷笑一聲,"你們心里沒數嗎?"
她慢慢從抽屜里取出一個文件袋。
五雙眼睛瞬間像被雷擊中,齊刷刷瞪得滾圓。
01
2024年3月15日,春雨淅瀝。
李大爺的葬禮剛剛結束,黑壓壓的人群從殯儀館散去。
李奶奶坐在回程的車里,望著窗外模糊的街景,眼淚早已流干。86歲的她,終于要獨自面對剩下的日子了。
"媽,您別難過了。
"坐在副駕駛的大女兒李萍回頭安慰,"爸走了,但我們都在。"
李奶奶點點頭,沒有說話。
她看著車里擠得滿滿當當的五個孩子,心情復雜。這是多久以來,他們第一次齊聚一堂?
老大李萍,58歲,退休前是銀行主管。離婚多年獨自一人。平時最愛算計,連買菜都要比價半天。
老二李軍,55歲,國企技術員退休。妻子也退休在家,兩人開了個小超市。性格急躁,說話直來直去。
老三李華,52歲,教師退休。家里條件最好但也最摳門。每次來都空著手理由是"心意到了就行"。
老四李娟,50歲,護士退休。看似最溫和,實際心眼最多。總是打著關心的旗號打探消息。
老五李強,48歲,工人提前退休。最不務正業,整天想著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回到家,李奶奶剛坐定,幾個孩子就開始"關心"起來。
"媽,爸的衣服我幫您整理吧。"李萍主動提議,眼神有意無意地掃向臥室的大衣柜。
"不用,我自己來。"李奶奶擺擺手。
"那怎么行?您年紀大了,搬搬抬抬的累著怎么辦?"李軍插話,"要不我們兄妹幾個分分工,把家里好好收拾收拾?"
李華立刻接茬:"對對對,爸的書房也該整理了。那么多書和文件,萬一有重要東西呢?"
李奶奶聽出了弦外之音,但沒有戳破。她太了解這些孩子了。
接下來的幾天,原本冷清的老房子突然熱鬧起來。
李萍每天早上九點準時出現,名義上是陪媽媽說話,實際上總是有意無意地詢問家里的情況。
"媽,爸的退休工資還在發嗎?"
"媽,您和爸的醫保卡在哪里放著?"
"媽,家里的存折您都放在什么地方?"
李軍更直接,第三天就主動提出:"媽,要不我搬回來住幾天?您一個人在這么大的房子里,我們也不放心。"
"是啊媽。"李華緊跟著說,"我們輪流來陪您,這樣您也不孤單。"
李娟表現得最體貼:"媽,您想吃什么,我給您做。您哪里不舒服,我給您看看。"然后就開始翻箱倒柜找藥,順便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關心"了一遍。
李強最實在,直接問:"媽,爸留下什么話沒有?比如房子啊,錢啊什么的?"
面對孩子們突如其來的"孝心",李奶奶心如明鏡。她和老伴結婚60年,生了這五個孩子,哪個是什么脾性,她能不清楚?
以前老伴在的時候,這些孩子一年也來不了幾次。過年過節象征性地來坐一會兒,吃完飯就走。平時有事打電話,總是匆匆忙忙,三言兩語就掛斷。
現在老伴一走,他們倒是都有時間了。
李奶奶決定試探一下。
"萍兒,你最近是不是沒什么事?天天往這兒跑。"
李萍忙解釋:"哪里是沒事?我是擔心您啊。您看您一個人在家,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那你以前怎么不擔心?"李奶奶淡淡地問。
李萍臉一紅:"以前...以前不是有爸在嗎?"
"你爸在的時候你也不常來。"
氣氛有些尷尬。李軍趕緊打圓場:"媽,我們以前是工作忙,現在都退休了,有時間了,當然要多陪陪您。"
"是啊是啊。"其他幾個紛紛附和。
李奶奶笑了笑,沒再說什么。
一周后,李奶奶發現了更有趣的事情。
李萍開始主動承擔買菜做飯的任務,每天問長問短,噓寒問暖。
但她做的菜總是不合李奶奶的口味,而且明顯是在敷衍,經常是簡單的面條或者蛋炒飯。
李軍搬進了客房,說是要貼身照顧。
但他每天晚上都要出去"遛彎",一走就是兩三個小時,回來時總是一身酒味。
李華變得格外殷勤,主動提出要幫忙管理家務。
她仔細詢問了家里的開支情況,還建議李奶奶把錢存到她那里,"利息高一些"。
李娟每天都要給李奶奶量血壓、測血糖,但她真正感興趣的是翻看各種化驗單和病歷,嘴里念叨著:"媽,您這身體還能撐幾年?"
李強最過分,竟然偷偷丈量起了房間的面積,還詢問周圍的房價。
被李奶奶撞見后,他理直氣壯地說:"我這不是為將來做準備嘛。"
孩子們的表現讓李奶奶既失望又憤怒。她開始懷念起護工小張來。
小張是去年老伴生病時請的護工,20多歲的小姑娘,手腳勤快,心地善良。
老伴住院的那幾個月,小張比親生女兒還用心。喂飯、擦身、按摩、聊天,什么都做。
最讓李奶奶感動的是,小張從不嫌棄。
老伴后期失禁,經常弄臟床單和衣服,小張總是二話不說就去清洗,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反觀自己的孩子們,來醫院探望時總是匆匆來去,連老伴的基本情況都懶得了解。
有時候醫生詢問病人的情況,幾個孩子面面相覷,最后還是小張回答得最詳細。
老伴去世后,小張還專門來家里看過李奶奶,帶了自己做的點心,陪她聊了一下午。
臨走時,小張說:"奶奶,如果您需要幫忙,隨時給我打電話。"
想到這里,李奶奶心中有了決定。
02
3月25日,一個平常的周二上午。
李奶奶坐在客廳里,面前擺著一杯茶,神情平靜。幾個孩子按照商量好的"排班表",今天輪到李萍和李軍"值班"。
"媽,今天想吃什么?"李萍一邊問,一邊心不在焉地翻看著父親遺留的一些文件。
"媽,您的藥吃了嗎?"李軍從臥室出來,手里拿著幾個藥瓶。
李奶奶放下茶杯,緩緩開口:"我決定請個護理員。"
客廳里瞬間安靜下來。
李萍手中的文件滑落到地上,李軍握著藥瓶的手僵在半空中。
"什么?"李萍第一個反應過來,"媽,您說什么?"
"我說,我要請個護理員。就是以前照顧你們爸的那個小張。"李奶奶重復了一遍,語氣平靜得像在說今天的天氣。
李軍"啪"地一聲把藥瓶放在桌上:"媽,您這是什么意思?我們幾個人輪流照顧您,不是挺好的嗎?"
"好什么好?"李奶奶反問。
這時,其他幾個孩子也聞訊趕來。客廳里瞬間炸開了鍋。
"媽,您是不是哪里想不開?"李華氣急敗壞,"我們五個人,個個都退休在家,有的是時間照顧您,為什么要花冤枉錢請外人?"
"就是!"李娟附和,"外人哪有親人用心?再說了,護理員一個月要多少錢咱們家又不是開銀行的。"
李強更直接:"媽,您是不是覺得我們照顧得不好?"
面對孩子們的質疑,李奶奶依然平靜:"我已經聯系好了,小張明天就來。"
"不行!"李萍第一個站起來,"絕對不行!媽,您這樣做太傷我們的心了。我們這些天沒日沒夜地照顧您,您轉眼就要請外人,這不是打我們的臉嗎?"
李軍也急了:"媽,您要是覺得我們哪里做得不好,您直說。但請護理員這事,我堅決反對!"
"為什么反對?"李奶奶反問。
"為什么?"
李華幾乎是喊出來的,"第一,浪費錢。
一個月八千多,一年就是十萬,我們幾個人的退休金加起來都沒這么多。
第二,不安全。
外人進家里,萬一有什么歹心怎么辦?
第三,沒必要。
我們五個人輪流照顧,比什么護理員都強。"
其他幾個紛紛附和:
"就是,萬一她圖謀您的財產怎么辦?"
"外人照顧能有我們用心?"
"媽,您是不是不信任我們?"
"這錢花得太冤枉了!"
李奶奶聽著孩子們的話,心中冷笑。財產?錢?原來這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
"你們擔心錢的問題,我理解。"李奶奶慢慢說道,"護理費用我自己出,不用你們掏一分錢。"
"不是錢的問題!"李萍急忙解釋,但話說出口,連她自己都覺得沒有說服力。
李軍換了個角度:"媽,您想想,我們幾個人照顧您,多好的事啊。一家人其樂融融,比什么都強。您請個外人來,這算什么?"
"算什么?"李奶奶站起身,走到窗邊,"算我想過幾天安生日子。"
這話像一記耳光,抽得幾個孩子啞口無言。
李娟眼圈紅了:"媽,您這話太傷人了。我們哪里讓您不安生了?"
李奶奶轉過身,目光掃過五個孩子:"你們真想知道?"
"當然想知道!"李強大聲說道。
"好。"李奶奶走回沙發坐下,"那我就說說這些天的感受。"
"萍兒,你每天來得很準時,但你真正陪我說話的時間有多少?大部分時間你都在翻你爸的東西,問這問那的,問的都是錢。"
李萍臉紅了:"我那是關心家里的情況..."
"軍兒,你搬過來住說是照顧我,但你每天晚上都出去喝酒,回來時醉醺醺的還吵得我睡不好覺。"
李軍張了張嘴,沒說出話來。
"華兒,你主動提出管理家務,還要幫我理財。但你真正做過什么家務?反倒是每天都在算計,這個值多少錢,那個又值多少錢。"
李華低下了頭。
"娟兒,你說給我檢查身體,但每次檢查完,你問的都是我還能活幾年,身體還能不能撐住。"
李娟眼淚掉了下來。
"強兒,你就更直接了,丈量房間,詢問房價,就差直接問我什么時候死了。"
李強臉漲得通紅。
客廳里靜得可怕,只聽得見幾個人粗重的呼吸聲。
良久,李萍哽咽著說:"媽,我們...我們不是那個意思..."
"不是那個意思,是什么意思?"
李奶奶的聲音很平靜,但每個字都像錘子一樣敲在孩子們心上,"你們爸剛走,你們就迫不及待地要瓜分家產。
表面上說是照顧我,實際上是看著我,生怕我把錢給了別人。"
"媽!"李軍想要反駁。
"讓我說完。"
李奶奶擺擺手,"你們以為我老糊涂了?什么都看不出來?
我和你們爸辛苦一輩子,攢下這點家業,原本想著留給你們,讓你們過得好一些。
但現在看來,這些錢反而成了你們眼中的負擔。
你們擔心的不是我過得好不好,而是這些錢會不會落到別人手里。"
五個孩子面面相覷,都被說中了心事。
"既然這樣,我為什么不能請個護理員?起碼人家是真心實意照顧我,不是為了錢來的。"
"媽,小張不是為了錢?"李華忍不住說,"她一個月八千塊,這還不是為了錢?"
李奶奶看了她一眼:"她是為了錢,但她會用心做事。你們也是為了錢,但你們連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
這話說得太直白,幾個孩子都無言以對。
李軍最后掙扎了一下:"媽,您再考慮考慮吧,我們保證以后一定用心照顧您絕對不會讓您失望的。"
"不用了。"李奶奶的態度很堅決,"我已經決定了。小張明天就來,你們該干什么干什么去,不用再輪流照顧我了。"
說完,她起身回了臥室,留下五個面面相覷的孩子。
門一關上,外面就傳來了激烈的爭吵聲:
"都怪你!"
"怪我?你自己做的事自己心里沒數?"
"現在怎么辦?真讓她請護理員?"
"那個小張萬一真的有什么企圖怎么辦?"
"我看媽是鐵了心了..."
李奶奶靠在門后,聽著外面的爭吵聲,心中五味雜陳。這就是她辛苦一輩子養大的孩子嗎?
03
第二天下午三點,小張準時出現在李奶奶家門口。
她提著一個不大的行李箱,臉上帶著熟悉的溫和笑容:"奶奶,我來了。"
李奶奶開門迎接,心情格外好:"小張,快進來快進來。"
恰好這時,李萍和李軍也在客廳里。看到小張進門,兩人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奶奶好,叔叔阿姨好。"小張禮貌地打招呼。
李萍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李軍則直接冷著臉不說話。
"小張,你先去收拾房間,晚上就住客房。"李奶奶安排道。
"等等。"
李軍站起來,"媽,既然要請護理員,那總得說清楚工作內容和規矩吧?"
李奶奶皺眉:"什么規矩?"
李萍接話:"就是工作范圍、作息時間這些。總不能什么都不說清楚吧?"
小張主動說:"叔叔阿姨放心,我會好好照顧奶奶的。主要是做飯、打掃衛生、陪伴聊天,還有必要時陪同就醫。"
"就這些?"李軍追問。
"就這些。"小張回答。
"那家里的其他事情,你不許碰。"李萍強調,"比如重要文件、存折、房產證這些,你不能亂動。"
小張有些困惑:"我為什么要動這些?"
"防人之心不可無。"李軍冷冷地說,"雖然媽信任你,但我們不能不防著點。"
李奶奶聽不下去了:"你們說什么呢?小張是來照顧我的,不是來偷東西的。"
"媽,我們也是為了您好。"
李萍解釋,"現在社會復雜,什么人都有。多防著點總沒錯。"
氣氛一時有些尷尬。
小張主動緩解:"叔叔阿姨的擔心我理解,我會注意分寸的。"
接下來的幾天,各種摩擦不斷。
第三天早上,小張做了小米粥配咸菜,李奶奶吃得很香。
李華來探望時,看到這簡單的早餐,立刻挑剔起來:"就這?一個月八千塊,就給我媽吃這個?"
小張解釋:"奶奶腸胃不好,醫生建議吃清淡點。"
"醫生?哪個醫生?"李華質疑,"我媽身體我比你清楚,用得著你操心?"
李奶奶不高興了:"華兒,小張說得對。我就愛吃清淡的。"
李華不甘心:"那也得營養均衡啊。光喝粥怎么行?"
"那你來做。"李奶奶淡淡地說。
李華頓時沒話了。
第五天,小張陪李奶奶去醫院復查。回來時買了一些日用品和藥品,總共花了三百多塊錢。
李軍看到收據,立刻找李奶奶算賬:"媽,這錢花得有點多吧?您看看,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都不是必需品。"
李奶奶拿過收據看了看:"哪個不是必需品?"
"這個護手霜,二十八塊。您用得著這么貴的嗎?"
"我皮膚干燥,用點護手霜怎么了?"
"還有這個鈣片,六十八塊。家里不是有鈣片嗎?"
"那是你爸吃剩下的,都過期了。"
李軍還要繼續挑刺,被李奶奶制止了:"我花我自己的錢,買我需要的東西,有什么問題?"
"沒問題,但得合理消費啊。這樣下去,一個月光買東西就要花不少錢。"
李奶奶終于忍不住了:"你是心疼我的錢,還是心疼你將來繼承的錢?"
李軍臉一紅,不再說話。
第一周結束時,五個孩子集體找李奶奶開了個"家庭會議"。
"媽,我們商量了一下。"李萍作為代表發言,"這個護理員的工作方式,我們覺得有些問題。"
"什么問題?"
李華搶著說:"第一,費用太高。一個月八千,一年就是近十萬,這對咱們家是筆不小的開支。"
李娟接著說:"第二,工作內容不透明。她每天都做什么,花了多少錢,我們都不知道。"
李強補充:"第三,安全隱患。一個外人住在家里,萬一有什么意外,我們怎么承擔得起?"
李軍最后總結:"所以我們一致建議,還是讓我們來照顧您。我們可以制定詳細的輪班表,保證每天都有人陪著您。"
李奶奶聽完,沉默了一會兒:"你們商量得挺周到的。"
幾個孩子以為母親松口了,都露出了高興的表情。
"但是,"李奶奶話鋒一轉,"我拒絕。"
"媽!"幾個人異口同聲。
"我說了,小張照顧得很好。她做的飯我愛吃,她陪我聊天我開心,她做事我放心。這就夠了。"
"可是錢..."李華還想爭取。
"錢的事你們不用管。我有退休工資,有存款,請個護理員完全負擔得起。"
李奶奶的態度很堅決,"這事就這么定了,你們別再說了。"
看到母親如此堅持,幾個孩子面面相覷,都有些無奈。
但他們并沒有放棄。
接下來的日子里,各種小動作不斷。
李萍開始每天"突擊檢查",經常在小張做飯時突然出現,挑剔這個不新鮮,那個不干凈。
李軍更過分,直接在客廳裝了個攝像頭美其名曰"保護老人安全",實際上是監視小張的一舉一動。
李華則從經濟角度入手,每天都要檢查各種收據和花費,一分錢都要問清楚去向。
李娟發揮專業特長,動不動就要給李奶奶檢查身體,然后質疑小張的照護是否專業。
李強最直接,幾次暗示小張"適可而止",不要"得寸進尺"。
面對這些騷擾,小張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態度。她從不與孩子們爭執,遇到問題就找李奶奶商量。
但李奶奶看在眼里,氣在心里。她開始明白,這些孩子是鐵了心要把小張趕走。
矛盾在第二周達到了頂點。
那天晚上,李奶奶因為肚子疼半夜起來。
小張聽到動靜,立刻起床照顧,又是沖藥又是按摩,忙到凌晨三點才讓李奶奶重新入睡。
第二天一早,李軍來探望時發現母親臉色不好,立刻質問小張:"我媽怎么了?"
小張如實說了昨晚的情況李軍頓時炸了:"肚子疼為什么不送醫院?萬一有什么嚴重問題怎么辦?"
李奶奶解釋:"就是吃壞了肚子,不嚴重。小張照顧得很好。"
但李軍不依不饒:"這種事怎么能大意?萬一是急性闌尾炎呢?萬一是腸梗阻呢?你一個護理員,有什么資格判斷病情?"
其他幾個孩子聞訊趕來,立刻形成了"統一戰線"。
"就是,這太不負責任了!"
"萬一出事誰負責?"
"這就是請外人的弊端,關鍵時候指望不上!"
"我們要是在家,肯定第一時間送醫院!"
面對孩子們的指責,小張很委屈,眼圈都紅了。
李奶奶終于忍無可忍:"夠了!你們就是想找茬趕走小張!"
"媽,我們是為了您的安全著想。"李萍辯解。
"為了我的安全?"
李奶奶冷笑,"我看你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小張走了,你們就可以重新回來'照顧'我,重新監視我的一舉一動。"
李華急了:"媽,您怎么能這么想我們?"
"不這么想,還能怎么想?"
李奶奶站起身,"從小張來的第一天,你們就沒安好心。挑毛病、找茬、監視、威脅,什么手段都用上了。你們到底想干什么?"
幾個孩子被說得啞口無言。
李奶奶繼續說:"我告訴你們,小張不走。誰再敢為難她,就別來這個家了。"
說完,她拉著小張回了臥室,留下五個面面相覷的孩子。
門一關上,小張忍不住哭了出來:"奶奶,要不我還是走吧。我不想讓您為了我和孩子們鬧矛盾。"
李奶奶輕撫著她的頭:"別哭,孩子。錯的不是你,是他們。"
"可是這樣下去,您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李奶奶嘆了口氣:"我的日子早就不好過了。從你們爺爺走的那天開始,我就知道,剩下的路我要一個人走了。"
窗外,夕陽西下,房間里一片安靜。
遠處,傳來幾個孩子激烈爭吵的聲音:
"現在怎么辦?媽明顯偏向那個護理員。"
"我就說不應該硬來,你們偏不聽。"
"現在說這些有什么用?想想辦法吧。"
"要不我們找那個護理員私下談談?"
"談什么?人家有媽撐腰,能聽我們的?"
"那總不能就這么干等著吧?"
李奶奶聽著這些話,心中一片冰涼。她忽然想起了老伴臨終前說過的話。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老伴躺在病床上,握著她的手,眼中滿是不舍和擔憂。
"老婆子,我走了以后,你要小心點。"
"小心什么?"
"小心...小心咱們的孩子。"
當時她還不明白這話的意思,現在終于懂了。
想到這里,李奶奶突然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到衣柜前,從最里面的角落里取出一個鐵盒子。
打開盒子,里面放著一些重要文件,還有老伴的一些遺物。
她翻找了一會兒,找到了一個密封的信封。信封上寫著她的名字,還有一行小字:"李奶奶親啟,急件。"
這是老伴去世前三天,律師送來的。
當時情況緊急,她也沒顧上打開看。現在想起來,或許該看看里面寫了什么。
但她猶豫了。一旦打開這個信封,可能就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最終,她還是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收了起來,時候還沒到。
三個月后,律師突然登門造訪。李奶奶接過一個厚厚的牛皮信封,那是老伴生前留下的最后交代。
當晚,5個子女被緊急召集。客廳里,李奶奶顫抖著雙手撕開封條。
信封里不只有一份文件,還有一本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筆記本。
翻開扉頁,那熟悉的字跡讓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老二的臉瞬間煞白,大女兒雙手緊握,其他幾個孩子都避開了母親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