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舉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當天下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準時播報了《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沉痛宣告毛主席逝世的消息。
然而,就在那莊嚴肅穆的時刻,廣播中卻出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失誤:
在哀樂播放結束后,竟然播出了“現在廣播周恩來同志治喪委員會名單”的內容。
那一失誤猶如平地驚雷,讓原本就情緒悲痛的民眾更加憤怒和不解。全國各地的聽眾紛紛打來電話質問、譴責,強烈要求追查事故的責任者。
一時間,各種猜測和流言四起,有人認為那是“有壞人破壞”,也有人懷疑是播音員因過于悲痛和疲勞而出現的失誤。
那么,那起“重大失誤”的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直到32年后,當事人楊正泉才在回憶錄中披露了事件的真相。
楊正泉,山東肥城市人,1940年6月出生于肥城市汶陽鎮城上村,1964年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
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開始了他在新聞廣播領域長達數十年的職業生涯。
1976年時,楊正泉正擔任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由此他對當年的失誤事件十分清楚。
2008年,他還特意寫了一篇名為《毛澤東主席逝世公開廣播的背后》的文章,真切地還原了當年廣播失誤的真相。
原來,當時毛主席去世的廣播哀樂為6分鐘,在毛主席去世的第一時間,廣播電臺就制作好了哀樂范本并通過審核。
按照事先規定,電臺需要連續播放3遍毛主席逝世訃告。
在第二遍播放結束后,廣播局突然接到了姚文元的指示,將原定6分鐘間隔的哀樂調整為3分45秒,與先前廣播周總理逝世訃告一樣。
那一下子打亂了節奏。
當時雖然有“所用哀樂必須重新制作”的規定,但在倉促的特殊時期,工作人員也只能用之前用過的哀樂來應急。
而又偏偏因為挑中的那盤周總理逝世時用過的哀樂錄音帶存在多處違規,才出現了“重大失誤”。
1、按照規定,周總理逝世訃告中,哀樂素材本應是單獨的一盤錄音帶,不允許在前后附加其他內容。
可當時負責錄制的工作人員因一時疏忽,竟然將治喪委員會名單與哀樂混剪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