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時間,一種是生命力。
每個人都有這兩種資源,但它們都是有限的。究竟怎么才算不虛度這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選擇。
唯有到了最后的階段才算清楚,看自己這輩子到底值不值,知道自己是聰明還是不聰明。
從結果來看,多數人都會后悔,數十年寒暑,吃了很多苦,想了很多事,做了很多工,到了人生的末尾發現一無所獲,竹籃打水一場空,辜負了這一生。
但還能怎么辦呢?時間所剩無幾,生命也到了油盡燈枯的階段,這時候只能是給自己找個理由,找個安慰,說服自己,讓自己能夠心里好受一些。
你不知道你是誰,你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明白什么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世俗的欲望都是一樣的,要漂亮,要美食,要大房子,要車子、票子,要縱欲,要高高在上,要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
其實都是一樣的虛榮和攀比心,一樣的自私和貪婪,一樣的愚昧和平庸,千篇一律,得過且過。
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只是受周圍觀念的影響,覺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是貴的,什么是賤的,隨波逐流,讓自己看起來很“正常”。
為此,放棄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道路,為了別人以為的“好”,損失了自己的真。
人生只有三萬天不到,如果過這樣虛假和膚淺的人生,老方說那無疑是莫大的浪費。但從古至今,多少人都是一輩子如此。
他們吃了很多苦頭,身負寶藏而不知,尋尋覓覓,東奔西走,然后草木一秋,散于天地。
知止:為了認識自己,清晰化自己的目標。
年輕人大多是憑借直覺和運氣而活,或好或壞,等到了中年階段就形成了結果,這時候有悟性的人就知道自我反省,明白自己過去的錯誤是什么,自己應該為所思所想所為付出代價。
這就是“知止”,以自己的歷史為鑒,心靜自然可以映照內外,然后曉得自己的心愿所在,到了這種境地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