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就算你給我100億美元,我也不會回國!"理查德·普萊斯少校拍案而起,目光如炬地瞪著面前的美軍代表團。
朝鮮戰爭已經結束三年,他卻成了最后一個拒絕遣返的美軍戰俘。"這里我有五個妻子,有專屬住所,每天三餐豐盛,還享有高級干部待遇。
而回到美國,等待我的只有審判和絞刑架!"屋內一片寂靜,只有他粗重的呼吸聲回蕩。窗外,平壤的雪花無聲飄落,仿佛掩埋著一個國家無法啟齒的秘密。
01:
1950年夏,北卡羅來納州,陽光灼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二十三歲的理查德·普萊斯正在農場幫父親收割玉米,汗水浸透了他的背心。
一輛軍用吉普車突然停在了田邊,一位軍官下車,遞給他一份征兵令。
"朝鮮?那是哪兒?"理查德擦著汗問道。
"亞洲,共產黨那邊的事。"軍官簡短地回答,"下周一報到。"
理查德從未想過要離開這個小鎮,更別說去另一個半球打仗。但命令就是命令,何況當時的美國充斥著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仇恨。
一個月后,理查德踏上了朝鮮半島的土地。戰爭比他想象的要殘酷得多。
第一次戰斗中,他親眼目睹了自己的戰友被炮彈撕成碎片。夜晚,他在戰壕里輾轉反側,手指緊扣著步槍。
"這不是我們的戰爭,"他的排長約翰遜常這樣說,"我們只是政客的棋子。"
理查德起初不以為然,他相信自己在保衛自由世界。但隨著戰爭的推進,他看到了太多無辜平民的死亡,疑惑開始在心中萌生。
1951年冬,在一次突襲行動中,理查德所在的小隊被包圍了。激烈交火后,只剩下他和另外兩名士兵。
被俘的那一刻,他確信自己必死無疑。
但讓他意外的是,朝鮮軍隊并沒有立即處決他們。相反,他們被帶到了一個戰俘營。
那里的條件雖然艱苦,但比起前線的地獄,已經是天堂。
"美國士兵,你們被騙了,"一位朝鮮政治指導員用蹩腳的英語對他們說,"你們在為資本家的利益而戰,而他們甚至不關心你們是死是活。"
理查德最初對這些宣傳嗤之以鼻,但隨著時間推移,他開始思考。戰俘營里每天都有政治學習,介紹社會主義制度如何讓普通人過上體面生活。
與此他們也被允許讀到一些美國報紙,上面充斥著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的新聞。
"我在美國能擁有什么?"一個深夜,理查德躺在簡陋的床鋪上自問,"回去后可能面臨逃兵罪的指控,即使僥幸逃過,等待我的也只是一份微薄的工資和永無止境的債務。"
02:
戰俘營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地獄。隨著時間推移,理查德發現朝鮮方面對表現良好的戰俘會給予特殊待遇。
他開始配合政治學習,主動學習朝鮮語,甚至在一次戰俘文藝演出中朗誦了贊美朝鮮領袖的詩歌。
"普萊斯同志,你的表現很好,"政治指導員金正浩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們正考慮讓你參與更重要的工作。"
這"更重要的工作"很快揭曉—錄制廣播節目,向聯合國軍喊話,勸說他們放下武器。理查德起初有些猶豫,但當他得知同意這項工作可以獲得更好的食物和住宿條件時,他答應了。
"美國士兵們,放下武器吧!"他對著麥克風說,聲音通過喇叭傳向前線,"這不是我們的戰爭,我們只是資本家的棋子!在這里,我受到了人道待遇,有足夠的食物和醫療保障..."
每次廣播后,理查德都會得到額外的肉食和香煙。有時,他甚至被允許到附近的村莊走動。
在一次這樣的外出中,他遇見了一位朝鮮姑娘—樸美善。
美善是村里教師的女兒,能說一些英語。她主動接近理查德,幫助他更好地了解朝鮮文化。
理查德很快被這位溫柔而堅強的姑娘吸引。
"在我們這里,沒有人會因為膚色或出身而被歧視,"美善告訴他,"每個人都有工作,有住房,有尊嚴地生活。"
理查德想起了自己在美國的黑人朋友,他們即使參軍保衛國家,回國后依然面臨種族隔離。對比之下,朝鮮的平等理念開始在他心中生根。
與此戰爭局勢發生了變化。中國志愿軍的加入讓戰線推回到了三八線附近。
戰俘營也隨之多次轉移,條件愈發艱苦。理查德因為他的廣播工作,始終享有相對優越的待遇。
1953年7月,朝鮮戰爭以停戰協議告終。按照協議,雙方要交換戰俘。
理查德得知這一消息時,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如果回國,我可能會被視為叛徒,"他對美善說,"但留在這里,我又能有什么未來?"
美善凝視著他的眼睛,輕聲說:"你可以有新的生活,新的家庭...和我一起。"
那一刻,理查德做出了決定。當戰俘交換名單上報時,他主動要求從名單中刪除自己的名字。
03:
"理查德·普萊斯已經死亡,"這是美軍方面收到的官方通知,"死于肺炎并已安葬。"
事實上,理查德被秘密轉移到了平壤郊外的一處宅院。這里將是他的新家,也是他的"培訓基地"。
朝鮮方面計劃將他培養成宣傳工具,向西方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普萊斯同志,從今天起,你將以'李察'的名字生活在朝鮮,"金正浩站在宅院的客廳中央宣布,"作為回報,我們將為你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
理查德——現在的李察——環顧四周。寬敞的客廳,真皮沙發,甚至還有一臺收音機,這在戰后物資匱乏的朝鮮無疑是奢侈品。
"還有一件事,"金正浩微笑著補充,"按照我們的傳統,英雄應該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善會成為你的妻子,但考慮到你的特殊貢獻,最高領導同意你可以擁有五位妻子。"
李察愣住了。在美國,多配偶制是違法的,但在這里,這竟成了一種獎勵。
更讓他震驚的是,當天下午,四位年輕女子就被帶到了宅院,與美善一起站成一排。
"她們都是烈士的女兒或妹妹,"金正浩介紹道,"能嫁給你是她們的榮幸。"
李察看著這些女孩驚恐而期待的眼神,內心充滿了矛盾。他愛美善,但對其他四位女子,他幾乎是陌生的。
拒絕這份"恩賜"可能意味著失去所有特權,甚至面臨危險。
婚禮在一周后舉行,簡單而隆重。作為"革命英雄",李察的婚禮甚至得到了高級官員的出席。
當夜深人靜,只剩下他和五位"妻子"時,尷尬和不適充滿了整個房間。
"我們可以慢慢來,"美善看出了他的猶豫,輕聲說道,"她們會理解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察開始了他的新生活。每天早晨,他會被接到廣播電臺,錄制面向西方的節目,講述他在朝鮮的"幸福生活"。
下午,他接受政治學習,或者參觀工廠、學校,為宣傳片取景。晚上,他回到那座宅院,與五位妻子共進晚餐。
表面上,這是一種理想生活。但內心深處,李察常常感到空虛和失落。
他是金絲雀,被精心飼養,只為了在適當的時候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