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搜神記》《法華經》《普門品》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城隍爺,掌管一方土地的神明,既是陰間的判官,也是陽間的守護者。在民間信仰中,城隍爺素有"半人半神"的稱號,他們生前多是德高望重的賢良之士,死后被敕封為城隍,繼續護佑一方百姓。《搜神記》中記載:"城隍者,城池之神也,掌一方水土,察民善惡。"
為何說城隍爺最懂得拜佛的門道?因為他們既經歷過人間的生老病死,又洞察著天地間的因果循環。在無數善男信女的祈愿聲中,城隍爺見過太多虔誠卻無果的拜佛,也見過看似隨意卻感應道交的真誠。
那么,拜佛前究竟該如何準備,才能讓菩薩聽到我們的祈愿?是焚香越多越好,還是供品越豐富越顯誠意?城隍爺又會給出怎樣的指點,讓我們避免"白忙一場"的徒勞?
明朝萬歷年間,蘇州城內有位富商名叫錢德福,家財萬貫,生意遍及江南。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接連幾年天災人禍,商路受阻,錢德福的生意一落千丈。眼看著家業將敗,他聽人說拜佛求菩薩保佑最是靈驗,便決定到城外的靈隱寺燒香祈愿。
錢德福想著自己家財豐厚,拜佛自然要顯示誠意。他雇了十幾個仆人,抬著各式供品前往寺廟。金箔貼面的紙錢、成匹的綢緞、整只的三牲、還有從京城運來的名貴檀香。浩浩蕩蕩的隊伍引得路人側目,錢德福心中暗自得意,覺得這樣的排場,菩薩定然能感受到自己的誠意。
到了靈隱寺,錢德福讓仆人將供品擺滿了整個供桌。他點起了十幾支粗大的檀香,煙霧繚繞中,跪在佛前開始祈愿:"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弟子錢德福家業受挫,懇請菩薩保佑,讓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弟子已備下豐厚供品,還請菩薩垂憐。"
拜畢,錢德福滿懷希望地回到家中,等待著菩薩的感應。可是一個月過去了,生意依然沒有起色;三個月過去了,反而又接連失了幾筆大生意。錢德福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是供品還不夠豐盛?
于是他又準備了更多的供品,這次甚至請來了戲班子在寺前唱戲,希望以此取悅菩薩。可是半年下來,他的生意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因為連續的鋪張浪費,家境更加困頓。
就在錢德福絕望之際,城隍廟里出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每到夜深人靜時,總有人聽到城隍殿內傳來談話聲。有膽大的香客偷偷靠近,竟聽到了城隍爺與土地公的對話。
"這錢德福又來拜佛了,這已經是第八次了。"土地公嘆息道。
"每次都是大張旗鼓,排場十足,可惜啊..."城隍爺搖頭道:"他拜了這么多次,菩薩一次都沒有聽到他的祈愿。"
"為什么?他的供品如此豐盛,態度看起來也很虔誠。"土地公疑惑道。
城隍爺捋著胡須,緩緩說道:"拜佛不在于供品多少,也不在于儀式繁復。菩薩要聽到凡人的祈愿,需要的是真誠的心,而不是表面的虔誠。"
"那錢德福哪里做錯了?"
"他錯在把拜佛當成了一場交易,以為供品越多,菩薩就越會保佑他。殊不知,菩薩最看重的是求佛者的心境。"城隍爺說著,眼中閃過一絲憐憫:"錢德福每次拜佛前,心中想的都是自己的生意,自己的財富,從未想過自己為何會遭遇挫折。"
"那應該怎么做呢?"
城隍爺站起身來,望向廟外的夜空:"真正的拜佛,需要三個步驟。第一步,要先反省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過失;第二步,要心存感恩,感謝菩薩的慈悲;第三步,才是祈愿,而且祈愿時要心無雜念,專注一心。"
"可是錢德福不知道這些啊。"
"我會讓他知道的。"城隍爺微微一笑。
第二天,錢德福路過城隍廟時,突然感到一陣眩暈,恍惚間似乎聽到有人在呼喚他的名字。他走進廟中,跪在城隍爺像前,竟然不由自主地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城隍爺,為什么我拜佛這么多次,菩薩都不保佑我?"
就在這時,一個蒼老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錢德福,你可知道自己為何會家道中落?"
錢德福嚇了一跳,四下張望,卻沒有看到任何人。他壯著膽子問道:"還請城隍爺指點。"
"你經商多年,可曾缺斤少兩?可曾囤積居奇?可曾拖欠工人工錢?"
錢德福聽到這話,臉色頓時變得蒼白。他想起了自己這些年為了賺錢,確實做過一些昧心的事情。缺斤少兩是常有的事,遇到災年時還會趁機抬高糧價,至于拖欠工人工錢,更是家常便飯。
"我...我確實做過一些不該做的事。"錢德福低聲承認。
"既然如此,你拜佛時為何不先懺悔自己的過失,反而一味地求菩薩保佑你發財?"城隍爺的聲音帶著威嚴:"菩薩慈悲,但也公正。你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求菩薩幫你繼續走歪路,菩薩怎么會聽你的祈愿?"
錢德福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搞錯了方向。他連忙問道:"那我應該怎么做?"
"拜佛前,先要凈心。凈心有三步:一是懺悔過往的過失,二是感恩菩薩的慈悲,三是發愿改過向善。只有心地清凈了,菩薩才能聽到你的祈愿。"
錢德福聽了城隍爺的話,深深地磕了三個頭,然后回到家中。他開始認真反思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列出了一張長長的懺悔清單。接著,他主動去找那些被自己欺騙過的顧客,一一道歉并補償損失;又把拖欠的工錢如數補齊,還給每個工人額外的補償。
做完這些后,錢德福再次來到靈隱寺。這次他沒有帶任何供品,只是清潔了身體,換上了干凈的衣服。他在菩薩面前先是長時間地懺悔自己的過失,然后感恩菩薩一直以來的慈悲,最后才祈愿自己能夠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奇跡發生了。就在錢德福離開寺廟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故人,這位故人正好需要一批貨物,而錢德福恰好有存貨。這筆生意讓錢德福回了不少本錢。更神奇的是,那些被他補償過的顧客,竟然主動找上門來,要與他重新合作。
錢德福的生意漸漸好轉,但他再也沒有做過缺斤少兩的事情,也從不拖欠工人工錢。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拜佛不是為了求菩薩幫你做壞事,而是為了讓菩薩幫你做好人。
消息傳開后,城隍廟里的香火更加旺盛了。人們都想知道,城隍爺究竟還說了什么關于拜佛的秘訣。
城隍爺的指點讓錢德福受益匪淺,可是關于拜佛的真正秘訣,城隍爺還有更深層的教導。那天夜里,城隍爺又與土地公深談,他們討論的內容,涉及到了拜佛的根本要義,以及為什么有些人拜佛靈驗,有些人卻白忙一場的真正原因。
更重要的是,城隍爺還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菩薩能否聽到祈愿,與祈愿者的心境有著直接關系,而這種心境的培養,需要遵循特定的方法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