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聽說了嗎?老王中醫館那個老大夫,三年前還被兒子趕出家門,現在診所門庭若市!"茶館里,幾位老人圍坐閑聊。
"可不是,我上周去看腿疼,那屋里錦旗都掛不下了,全是患者送的。"
"聽說他兒子昨天去診所了,跪在門口求父親原諒呢!"
"世事無常啊,當年罵老人家是廢物,如今卻......"
01:
王德茂顫抖著手,小心翼翼地從舊木箱中取出那套泛黃的醫書和針具。這是他從醫六十年來的全部家當,如今竟成了他在這世上唯一的依靠。
窗外大雨滂沱,租來的小平房屋頂漏水,幾個盆子接水的聲音混雜著雨聲,顯得格外凄涼。老人抬頭看了眼墻上唯一的裝飾——一張全家福,照片中那個意氣風發的中年男子是他的兒子王海,曾是他最大的驕傲。
"爸,中醫早就過時了!你那套老古董能治什么病?現在是西醫的天下,你就別丟人現眼了!"
三個月前,兒子王海的怒吼依然在耳邊回蕩。那天,王德茂在家中為老鄰居看診,被剛下班回來的兒子當場訓斥。
"您再這樣給人看病,萬一出了事,我這個三甲醫院副院長的臉往哪擱?您要是閑不住,就在家帶孫子,別再拿那些老掉牙的中醫理論招搖撞騙了!"
王德茂沒有反駁,只是默默收起了藥箱。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后,就對家傳的中醫嗤之以鼻。兒子認為,父親那套"望聞問切"不過是哄騙無知老人的把戲,沒有科學依據。
可王德茂心里清楚,自己行醫幾十年,祖傳的醫術救過多少危難之人。但在兒子眼中,他不過是個固執守舊的老頑固,甚至是家族的恥辱。
矛盾在一個月后徹底爆發。那天,王德茂收到老友張國柱的求助,說他孫女得了怪病,去大醫院檢查不出原因。王德茂二話不說,背著藥箱前去施救。
他通過把脈發現小女孩是肝膽濕熱,用祖傳的三黃清解湯藥加上特殊針法,三天后女孩病情好轉。可就在第五天,女孩突然高燒不退,送醫院搶救。
"都是你害的!用你那套沒用的老中醫,差點要了小晴的命!"張國柱的兒子站在醫院走廊怒吼。
恰巧王海當班,目睹了這一切。當晚,他紅著眼睛將行李箱扔到父親面前:"爸,您走吧!您這樣下去遲早出事,我不能讓您連累我和孫子的未來。"
"海子,我行醫六十年,從未......"
"夠了!您就是個廢物,一個活在過去的老頑固!走吧,別再丟我的臉了!"
雨聲漸小,王德茂擦干眼淚,將醫書一本本擺放整齊。明天,他要去城東的老舊小區租一間鋪面,重新開始他的中醫生涯。
盡管被兒子趕出家門,盡管年近七旬,王德茂依然相信,中醫之道,生生不息。
02:
王德茂的小診所開張第一天,門可羅雀。
破舊的木門上掛著一塊簡陋的牌子:"德茂中醫診所",里面擺著一張舊診桌和幾把椅子,墻上貼著手寫的坐診時間表。這個藏在小巷深處的診所,幾乎無人問津。
老人坐在桌前,雙手交疊,眼神平靜。六十年的行醫生涯,從未如此冷清過。
中午時分,一個滿臉愁容的中年婦女推門而入:"大夫在嗎?我聽隔壁王嬸說這有個老中醫......"
王德茂立刻站起身:"在的,您請坐。"
"我女兒,十六歲,半年來每到月事就疼得在床上打滾,去大醫院查了好幾次,說是痛經,可吃了藥也不管用。"婦女嘆息道,"家里條件不好,醫藥費已經花了不少,實在沒辦法了。"
王德茂仔細詢問了癥狀,為女孩把脈后,眉頭舒展:"不礙事,是肝郁氣滯,血瘀作痛。我給開副調理的方子,按時服用,三個周期應該就能見效。"
"真的嗎?"婦女半信半疑。
王德茂微笑道:"醫者父母心,我不會胡亂承諾。如果三個月后沒效果,分文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