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人們常說"門當戶對"很重要,但在愛情面前,很多人都會說這種想法太過勢利。年輕時的我們總覺得只要兩個人相愛,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可現實往往比想象中更為殘酷,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差異真實地擺在眼前,那種沖擊遠比想象中更加強烈。這是我在八十年代末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
時隔三十多年,我又回到了老家。村口的大榆樹依然挺立,只是比記憶中更加粗壯。沿著曾經熟悉的小路走向村中央,恍惚間我仿佛又回到了1987年那個悶熱的夏天。
"老李,是你嗎?這么多年沒見,差點沒認出來!"熟悉的鄉音打斷了我的回憶,是村里的老王。
"是啊,好久不見。"我笑著打招呼,目光卻不自覺地望向村東頭的那座老宅——春梅家。
"還記得春梅啊?"老王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早就嫁人了,在縣城開了家小超市,日子過得不錯。"
我點點頭,心里泛起一絲苦澀。當年如果不是那頓晚飯,或許我和春梅的人生軌跡會完全不同。
"聽說你在城里當了大學教授,真是出息了。"老王拍拍我的肩膀,"當年你上大學那會兒,可是全村的驕傲啊!"
我勉強笑了笑,沒有多說。那年我考上了省重點大學,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父母臉上有光,連我和春梅的婚事也因此定了下來。
可就是在返校前的那個暑假,我去春梅家幫忙收莊稼,吃了那頓改變命運的晚飯后,我做出了一個讓全村人都震驚的決定——退婚。
"當年你退婚的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村子。"老王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問道,"到底是為什么啊?春梅人挺好的,長得也漂亮..."
我沒有回答,只是笑了笑,與他告別,繼續朝村中走去。那個真正的原因,我從未對任何人說過,甚至連春梅自己也不知道。
1987年的夏天,我考上了省重點大學中文系,成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那時候,能考上大學是多么光榮的事情,全村人都為我感到驕傲。
我和春梅是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很好。在我考上大學的喜訊傳開后,兩家人很快就商定了婚事——等我大學畢業后就結婚。按照村里的習俗,這算是正式訂婚了。
那年暑假,正值收獲季節,春梅家的麥子熟了,需要搶收。她父親張叔找到我父親,希望我能去幫忙。在農村,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準女婿幫岳父家干活,既是表達誠意,也是檢驗對方的能力。
那天一大早,我就來到了春梅家。她看到我,眼睛都笑彎了:"大學生,今天可得讓我看看你的力氣有沒有被書本奪走啊!"
我故作生氣地捏了捏她的臉:"等著瞧吧,保證讓你刮目相看!"
春梅的父母看到我們打鬧,也笑著點頭。張叔拍了拍我的肩膀:"小伙子,今天可要賣力氣啊,晚上好好犒勞你!"
一整天,我都在地里揮汗如雨。割麥子、捆麥子、扛麥子...雖然農活辛苦,但看著春梅在不遠處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充滿了甜蜜。我暗自慶幸,即使考上了大學,也沒有改變我和春梅之間的感情。
太陽西斜時,我們終于完成了今天的收割任務。張叔滿意地看著堆得小山一樣高的麥子,豎起了大拇指:"不錯不錯,小李真是好樣的!比村里那些整天干活的小伙子還能干!"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春梅悄悄跑到我身邊,遞給我一條濕毛巾:"擦擦汗吧,累了一天了。"
我接過毛巾,輕輕擦拭著臉上的汗水和塵土。春梅看著我,眼里滿是崇拜:"我男人就是不一樣,又能干又有出息!"
聽到"我男人"這三個字,我心里一陣甜蜜。雖然我們還沒有正式結婚,但在村里人看來,我們已經是一家人了。
"行了,別膩歪了,回家吃飯去!"張嬸在前面喊道,臉上帶著慈愛的笑容。
回到春梅家,我被安排坐在了上座,這是對女婿的尊重。張嬸很快端上了一桌子菜:燉肉、炒雞蛋、炒青菜,還有一盤我最愛吃的紅燒魚。
"來,小李,今天辛苦了,多吃點!"張叔給我倒了一杯白酒,"嘗嘗我自己釀的,夠勁兒!"
我婉拒了酒,說明天還要繼續干活,不能喝。張叔笑著說我懂事,但還是堅持要我喝一小杯,說是表示尊重。無奈之下,我只好淺嘗了一口,果然辣得夠嗆。
春梅坐在我旁邊,不時給我夾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看著這一家人熱情的樣子,我心里也很溫暖。
飯吃到一半,張叔突然問道:"小李啊,大學是不是要讀四年?"
我點點頭:"是的,四年。"
"那你畢業后打算做什么工作?"
"應該會分配工作吧,具體還不清楚。"當時的大學生基本都是國家分配工作,但具體分到哪里,那時的我也不確定。
張叔和張嬸對視一眼,然后張叔說道:"我和你張嬸商量了,等你大學畢業,我們就給你和春梅辦婚事。到時候,我把家里的那塊責任田分給你們,你們就在村里蓋房子,安家落戶。"
我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從未想過畢業后回村里務農,我的夢想是在城市工作,開創自己的事業。
"叔叔,我...我可能不會回村里..."我猶豫著說出了心里的想法。
張叔的笑容僵在了臉上:"啥意思?不回村里?那春梅怎么辦?"
我看了一眼春梅,她也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顯然,她和她父母一樣,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大學畢業后會回到村里,和她共同生活。
"我想在城里工作,以后帶春梅一起去城里生活。"我試圖解釋自己的想法。
餐桌上突然安靜下來。張叔的臉色變得嚴肅,他放下筷子:"城里的日子可沒你想的那么好過。我們農村人進城,連個戶口都落不下,找工作也難。再說了,春梅從小在農村長大,沒念過多少書,去了城里能干啥?還不如在村里,有塊地,有房子,日子踏實。"
張嬸也跟著點頭:"就是啊,小李,你別被城里那些花花世界迷了眼。農村雖然苦點累點,但日子踏實啊。你看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農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強。"
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在我的規劃中,大學畢業后一定是要留在城市的,而且我相信春梅也會愿意跟我去過更好的生活。
"叔叔阿姨,城里的機會更多,我想闖一闖。春梅跟我一起去,我會照顧好她的。"我嘗試著說服他們。
張叔搖了搖頭,語氣變得強硬:"小李,你是個有出息的娃,我們都知道。但你別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你爹你媽也是農民,他們指望你大學畢業后回來光宗耀祖呢!再說了,春梅是我們的獨女,我們老了誰來照顧?你讓我們跟著你們去城里?我們老兩口在城里能干啥?"
我看向春梅,希望她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她只是低著頭,一言不發。我知道,在農村,女孩子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在父母面前。
"再說了,"張叔繼續說道,聲音提高了幾分,"農村雖然苦,但咱吃的是自己種的糧食,不用看別人臉色。你去城里,能有啥出息?剛畢業的大學生能掙幾個錢?夠在城里買房嗎?夠養活一家人嗎?"
我沉默了。確實,當時的大學生剛畢業,工資并不高,在城里買房也確實困難。但我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夢想,不愿意一輩子困在這個小村莊里。
春梅終于開口了,聲音很小:"要不...我們就聽爸媽的吧..."
聽到這句話,我心里一沉。春梅的這句話,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不只是地理上的,更是思想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