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情節皆為虛構,人物、地點、事件是基于藝術表達的創作,與現實無關。所用圖片并非真實人物影像,僅作輔助敘事。本文借虛構故事傳遞積極價值觀,呼吁讀者遵紀守法,弘揚友善、正義等正能量,共建和諧社會。
“砰——!”
一聲沉悶而巨大的爆響,像一顆憑空引爆的炸雷,狠狠撼動了整棟老舊的居民樓。窗戶玻璃發出了不堪重負的嗡鳴,墻壁上的灰塵簌簌而下。
“怎么回事?”
“地震了?”
“好像是煤氣爆炸!”
沉寂的樓道瞬間被各種驚惶的喊叫和“拖鞋”的奔跑聲所淹沒。一股濃烈的、混雜著煤氣和米粥燒焦的古怪氣味,迅速從五樓的一扇門縫里,彌漫開來。
住在對門的年輕人小張,第一個反應過來。他心里“咯噔”一下,想到了獨居的陳阿姨。他壯著膽子,試探性地推了一下那扇被震得虛掩的防盜門。
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股灼人的熱浪,裹挾著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
小張只往里看了一眼,就嚇得魂飛魄散,連滾帶爬地往樓下跑,嘴里發出變了調的、驚恐萬狀的尖叫:
“死人啦——!陳阿姨被炸死啦!”
01.
死者陳桂香,67歲,是這棟“團結戶”居民樓里的老住戶了。
她是個很典型的、善良而又有些孤單的老人。老伴前些年走了,唯一的兒子在南方的大城市安了家,一年到頭也難得回來一次。陳阿姨舍不得離開這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和老鄰居,便一個人守著這個家。
她為人和善,平日里總是笑瞇瞇的,誰家有困難,她都樂意搭把手。她也很節儉,一件衣服能穿好幾年,買菜總要等到下午菜場快收攤時,去買那些最便宜的。
鄰里之間,對陳阿姨的印象,都很好。尤其是她親手熬的八寶粥,更是樓里一絕。她會用一個老式的、用了快二十年的高壓鍋,慢慢地熬,熬出來的粥,香糯可口。誰家孩子饞了,只要喊一聲“陳奶奶”,她總會樂呵呵地盛上一大碗。
這樣一個慈眉善目、生活規律的老人,誰也無法將她和一場慘烈的爆炸案聯系在一起。
接到報警后,市刑警支隊的李滄隊長,帶著實習警員小馬,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
現場,就是陳阿姨家的廚房。
整個廚房,已經被爆炸的沖擊波摧毀得面目全非。墻壁被熏得漆黑,鍋碗瓢盆的碎片散落一地。而悲劇的中心,就是那個被炸得四分五裂、只剩下鍋底和幾個殘片的高壓鍋。
陳阿姨就倒在廚房的門口,被巨大的氣浪掀翻在地,身上有多處被金屬碎片擊中的痕跡,早已沒有了生命體征。
小馬看著這慘烈的一幕,別過頭去,有些不忍。他低聲對李滄說:“李隊,看樣子……就是一起普通的高壓鍋使用不當導致爆炸的意外事故。老人年紀大了,可能忘了關火,或者排氣閥堵了。”
李滄沒有說話。他那雙鷹隼般銳利的眼睛,正一寸一寸地,仔細掃視著這個小小的、充滿了死亡氣息的廚房。
02.
在鄰居們的口中,陳阿姨出事前的這一天,過得和往常沒有任何不同。
早上六點,她準時提著布袋子,去樓下的早市。賣菜的王大姐還記得,陳阿姨買了新鮮的紅棗、蓮子和一些豆子。她笑呵呵地說:“今天嘴饞了,給自己熬一鍋八寶粥喝。”
上午九點,住在樓下的吳老師,看到陳阿姨在陽臺上給她的花澆水,兩人還隔著窗戶,聊了幾句家常。吳老師說,陳阿姨的精神看起來很好,完全沒有任何異常。
中午,陳阿姨沒有出門。有人聽到她家的廚房里,傳出“洗洗切切”的聲音。
下午兩點左右,那股熟悉的、香甜的粥味,開始從502的門縫里飄出來。住在對門的小張,聞到這股味道時,還下意識地咽了口口水,心想一會兒要不要去陳阿姨家“蹭”一碗粥喝。
一切,都顯得那么日常,那么平靜。
這種極致的日常和平靜,反而讓這場突如其來的、慘烈的死亡,顯得更加詭異和突兀。
“她平時跟人結過怨嗎?”李滄問詢著第一個發現現場的小張。
“沒有,絕對沒有!”小張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陳阿姨人可好了,樓里誰不說她是個大好人?她一個孤老太太,無冤無仇的,誰會害她啊?”
“最近有什么可疑的人來找過她嗎?”
“可疑的人……”小張皺著眉頭,努力回憶著,“好像……好像上個禮拜,我看到過一個穿西裝的男人來找她,看著不像她兒子。倆人在樓道里說了幾句話,聲音不大,好像有點爭執。陳阿姨那天之后,情緒好像是有點不高,但我們也沒多想……”
一個陌生的、穿西裝的男人。
李滄將這個細節,默默地記在了心里。
03.
下午兩點四十七分。
這是法醫根據墻上那個被震停的石英鐘,推斷出的爆炸發生的大致時間。
根據廚房里高壓鍋擺放的位置,和陳阿姨倒下的位置判斷,當時,她應該剛剛關掉煤氣灶的火,正準備等高壓鍋自然冷卻。
也就在她轉身離開的那一瞬間,她身后那個燉煮著香甜和溫暖的“老伙計”,毫無征兆地,變成了一顆致命的炸彈。
巨大的壓力,在瞬間突破了金屬的臨界點。
鍋體、鍋蓋、以及里面滾燙的米粥,被壓縮的蒸汽以恐怖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噴射而出。堅硬的鋁合金碎片,在沖擊波的加持下,變成了致命的彈片,輕而易舉地撕裂了櫥柜,擊碎了玻璃,也洞穿了一個無辜老人的身體。
樓道里的鄰居們,是這場悲劇的第一批見證者。
他們描述著那聲巨響,描述著那股氣味,描述著小張那聲驚恐的尖叫。每個人的臉上,都還殘留著未曾消散的恐懼和震驚。
一個善良的老人,一種熟悉的味道,一場日常的烹飪。
所有這些溫暖的元素,最終卻指向了一個冰冷的、慘烈的結局。
所有人都傾向于相信,這是一場意外。一場因為鍋具老化、或者操作不當而引發的,令人扼腕嘆息的家庭悲劇。
04.
警方技術科的同事,在現場仔細地收集著所有高壓鍋的金屬碎片。
“李隊,初步檢查結果出來了。”負責現場勘查的技術員,摘下口罩,對李滄說,“這個高壓鍋的品牌是‘紅星’牌,八十年代末的產品,使用了至少有二十年,嚴重超過了安全使用年限。鍋體的鋁合金,也存在明顯的金屬疲勞跡象。”
他指著一塊較大的殘片上一個關鍵的部件。
“最關鍵的是這里,限壓閥和排氣孔,都有明顯的、被凝固的米粥殘渣堵塞的痕跡。基本上可以斷定,就是因為排氣不暢,導致鍋內壓力過高,最終引發的物理爆炸。”
這個結論,合情合理,也符合絕大多數人的猜測。
實習警員小馬,已經開始在記錄本上,以“意外事故”為方向,整理起了案情報告。
在場的所有人,似乎都接受了這個悲傷的、但卻順理成章的結論。
除了李滄。
他沒有說話,只是戴上手套,從證物袋里,拈起那枚從殘骸中找到的、相對還算完整的限壓閥。
那是一個小小的、像個小帽子的金屬部件,是維持高壓鍋安全最后的一道屏障。
他將它拿到眼前,對著光,仔細地審視著。他的眉頭,一點一點地,擰成了疙瘩。
“不對勁……”他喃喃自語。
“怎么了,李隊?”小馬不解地湊過來,“有什么問題嗎?”
“你看這里,”李滄指著限壓閥內部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小的凹槽,“這個地方,太‘干凈’了。周圍到處都是米粥的殘渣和高溫灼燒的痕跡,唯獨這個凹槽里,干凈得像是被人用細針清理過一樣。而且,它的顏色,也和其他地方的金屬顏色,有微弱的差別。”
這個細節,實在是太微小了。小到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它。
但李滄的直覺告訴他,問題,就出在這里。
“小王,”他轉身,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對技術員說道,“把所有碎片,尤其是這個閥門,立刻帶回局里,讓老張用高倍顯微鏡和質譜儀,再做一次全面的、最精細的成分分析。我要知道,這個凹槽里,到底藏著什么。”
技術員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立刻照辦了。
一個小時后,就在李滄還在現場,試圖從蛛絲馬跡中,還原陳阿姨最后的生活軌跡時,他的手機,急促地響了起來。
電話,是局里技術科的負責人老張打來的。老張的聲音,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混雜著震驚和不敢相信的顫抖。
“老李……你……你趕緊回來一趟!那個高壓鍋……有問題!有大問題!”
李滄的心,猛地往下一沉:“說清楚,到底有什么問題?”
電話那頭,傳來老張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他似乎在極力平復自己的情緒,但聲音里的驚駭,卻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
“老李……這不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