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訪華日期還沒定,就再次毫無預兆地把禁令一道接著一道甩向中國,包括農田、收購、留學生、企業制裁四個方面。
但王毅用16個字,定調中美關系走向。
為何特朗普要說一套、做一套?中國又如何應對的?
禁令背后的算計
7月8日,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萊納爾簽署的信函送達七所美國高校,信中要求這些學府重新審視甚至終止與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合作。
“留基委資助的學生可能將美國高端芯片、軍工航天等核心技術轉移給中國敏感企業。”穆萊納爾在聲明中言之鑿鑿。這個2023年1月成立的委員會,名字里就帶著明確使命。
達特茅斯學院迅速作出反應——不再接收中國公派留學生。
禁令發出的同一天,美國農業部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宣布啟動“國家農場安全行動計劃”,核心內容是禁止中國公民購買美國農田,甚至要“收回”已購土地。
她將美國農業描繪成“面臨犯罪分子、政治對手和敵對政權威脅”的脆弱產業。但實際情況是中國實體僅控制美國0.5%的農業用地,而加拿大企業持有量是這個數字的六十倍。
華盛頓特區的財政部大樓也沒閑著。
7月9日,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將18家注冊于香港的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指控它們為伊朗石油貿易提供“影子銀行”服務。
被點名的企業中有家珠海振戎公司,早在2012年就因同樣理由遭美打壓,但十年來其與伊朗的液化天然氣交易額不降反增。
7月11日,總統特朗普親自簽署行政令,禁止中國隨銳集團收購美國丘比特公司。美國財政部公告稱該決定基于“國家安全威脅”,因為丘比特產品用于軍事和關鍵基礎設施。
要知道,近2個月來,特朗普三番五次地表達訪華意愿,6月28日的最新消息,美國官員正在為特朗普的訪華計劃制定行程。
但美國的這四條禁令像四把尖刀直插中美關系腹地,但對中國觀眾來講,美國說一套做一套已經是老把戲了!
所謂的中國公費生集體竊密,自始至終都拿不出確鑿證據,美國無非利用身份標簽制造對立、強行中斷正常學術交流,最終損失的是整個人類的知識前沿。
而羅林斯一邊說美國農業安全受“犯罪分子、政治對手、敵對政權”威脅,一邊重點圍剿只占0.5%農田份額的中國買家,同時回避加拿大才是頭號地主的事實。
她口中“靠近軍事基地”的“證據”更像是在制造恐慌氛圍,好為歧視性立法打掩護,但“國家安全”變得如此抽象和隨意,市場環境誰還敢指望美國是個開放穩定的投資地?這不是在保護美國農場,而是將“歧視合法化”。
禁止中國收購丘比特公司同樣充滿模糊地帶,所謂“威脅”,既無具體技術路徑解釋,更無實際泄密證據支撐。
它唯一能證明的,是美國把“國家安全”變成制裁的萬能鎖,在技術壁壘高筑的當下,這類基于國別的禁止令不僅限制競爭,掐死的是創新與效率的活水。
至于針對中企的OFAC制裁,其雙標更是昭然若揭,只瞄準中國公司而放過盟友買家。這些企業協助伊朗出口石油的交易是否構成對美國核心利益的實際損害?還是說只要涉華就自動進入警戒名單?
若華盛頓自己都解釋不清所謂“正當理由”,外界只能將其視為赤裸裸的地緣打壓工具。
所以說,與其說是防范“威脅”,更像是在特朗普在談判桌前故意鋪上幾塊絆腳石,通過制造議題危機來爭取更多籌碼,以壓力促讓步。
但特朗普在中國身上打錯了主意!
中方反制立竿見影
7月11日,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會見,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兩國外長的首次面對面接觸。
“雙方應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王毅開宗明義,希望美方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
魯比奧頻頻點頭,會后向媒體稱贊會談“積極、務實、建設性”,甚至透露特朗普訪華可能性很高,稱需“營造良好氛圍并做好成果準備”。
7月12日,王毅在系列外長會間隙接受采訪時,將中美關系走向概括為十六字方針:“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王毅進一步闡釋:“中美雙方的一個共同著眼點,就是要把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真正變成具體的政策和實際的行動。這樣才能確保中美兩艘巨輪,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特朗普以商人思維主導外交,慣用“先掄大棒再要糖吃”的策略,而美國更是長期把中國視為頭號對手,從科技到經濟全方位遏制,此次禁令重點針對高科技和農業領域,直指中國發展的關鍵命脈。
可算盤打得響,效果卻可能適得其反。
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農產品276億美元,占進口美商品總額16%以上,農業禁令可能首先傷及美國農場主利益。
中國央行已連續8個月增持黃金,美債持倉持續縮水,也就是說,美國制裁名單越來越長,實際效果越來越弱。
就在隨銳集團收購案被叫停的同時,中國“飛天-2”高超音速導彈突破15馬赫的消息震動西方軍事界。這種能在一小時內覆蓋關島基地的武器,恰是對“美軍不可戰勝”神話的解藥。
金融戰場,18家香港企業的“實體清單”事件反加速了金磚國家的“去美元化”進程,而達特茅斯學院關閉中國公派留學生大門時,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高校紛紛推出專項獎學金計劃。
換句話說,美國給中國關閉了一扇門,可中國已經能憑借著國際地位和實力打開多扇窗。特朗普專機若真能在九月飛抵北京,就必須充分理解王毅在吉隆坡的16字方針。
正如我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1月回答特朗普訪華事宜所言,只有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才能推動中美關系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的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