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醫(yī)院走廊上,我抱著剛出生的雙胞胎男嬰緩步前行。婆婆站在出口處,臉色蒼白如紙。三年前她當眾宣稱我"生不出兒子",如今卻不敢直視我懷中的兩個小生命。
丈夫握緊我的手,眼中滿是歉意與愛意。我抬頭挺胸走向前方,內(nèi)心的委屈與勝利感交織。這一刻,我不僅贏回了尊嚴,也看清了親情的真相。
01:
五年前,我和李晨陽相識在一次大學同學聚會上。他是那種安靜溫和的男人,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書卷氣,與我熱情開朗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也許正是這種互補,讓我們很快墜入愛河。
交往三個月后,李晨陽帶我回家見父母。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我的婆婆劉淑華。她是一位典型的東北女人,五十多歲,聲音洪亮,舉止強勢。一見面她就上下打量我,目光銳利得像是要把我看穿。
"小伙子找對象,就得找身體好能生養(yǎng)的。"這是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當時我只是尷尬地笑了笑,沒想到這句話竟成了日后我噩夢的開始。
婚后我們與公婆同住。起初生活還算和諧,直到我們結婚一年后仍未懷孕,婆婆的臉色開始一天天難看起來。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就知道玩手機,不知道正經(jīng)事。"她經(jīng)常這樣當著家里人的面數(shù)落我,"我們老李家香火要靠你們傳承,你們倒好,結婚這么久了連個影子都沒有。"
我嘗試解釋現(xiàn)代年輕人的生育觀念,但在婆婆固執(zhí)的傳統(tǒng)觀念面前,我的話語如同石沉大海。晨陽在這種時候總是沉默,他說:"媽媽年紀大了,思想守舊,你多擔待。"
結婚第二年,我終于懷孕了。全家人都很高興,婆婆更是滿臉笑容,對我的態(tài)度也好了不少。好景不長,在懷孕三個月時,我因為工作壓力過大不慎流產(chǎn)了。
那段時間,我的身體和心理都遭受了巨大打擊。而婆婆,她不僅沒有安慰我,反而變本加厲地指責:"就說你身體不行吧,連個孩子都保不住,怎么給我們老李家傳宗接代?"
晨陽那時終于站出來為我辯護:"媽,小敏也很難過,您就別再說了。"
婆婆冷笑一聲:"難過有什么用?男人家要的是兒子!她這樣,估計這輩子都生不出兒子來!"
這句話如同一把刀,深深刺進我的心里。我流著淚問晨陽:"在你心里,是不是也只在乎能不能生兒子?"
晨陽抱住我:"不是的,小敏,我只在乎你。孩子的事,順其自然。"
但我知道,在這個家里,僅憑晨陽的支持是不夠的。我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尊重。
02:
流產(chǎn)后的那段日子,我的情緒跌到了谷底。婆婆的冷嘲熱諷像一根根鋼針,不斷刺痛我的心。有一次,我在廚房準備晚餐,無意中聽到婆婆在客廳與鄰居閑聊。
"我這個兒媳婦啊,看著挺水靈,可惜肚子不爭氣,懷個孩子都保不住。"婆婆嘆息道,聲音刻意放大,"我就擔心她這輩子給我們老李家生不出兒子來。"
鄰居阿姨附和著:"現(xiàn)在這些年輕姑娘,都是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哪像我們那時候,生五六個都不喊累。"
我的手抖得厲害,差點打翻了湯碗。淚水模糊了視線,但我不想在她們面前示弱。這種羞辱,我已經(jīng)忍受了太久。
晚上,我把這事告訴了晨陽。我以為他會憤怒,會為我出頭,但他只是輕輕嘆了口氣。
"小敏,我媽那一代人就這觀念,你別往心里去。"他拍拍我的肩膀,像是安慰一個鬧脾氣的孩子,"等我們有了孩子,一切就好了。"
"如果我們一直沒有孩子呢?或者只生女兒呢?"我盯著他的眼睛,想看清他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晨陽避開了我的目光:"別想那么多,現(xiàn)在醫(yī)學這么發(fā)達,總會有辦法的。"
他的回答讓我心涼了半截。原來在他心里,也渴望有個兒子來延續(xù)家族血脈。我突然意識到,在這個家庭里,我的價值似乎只在于能否生育,特別是生育男孩。
我請了假去醫(yī)院做全面檢查。醫(yī)生告訴我,我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完全具備生育能力。"流產(chǎn)是很常見的情況,尤其是首次懷孕,不必太擔心。"醫(yī)生溫和地說,"休息調養(yǎng)一段時間,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再嘗試懷孕應該沒問題。"
這個結果本該讓我松一口氣,但回到家后,婆婆的一句話又讓我陷入了痛苦。
"去醫(yī)院看了?怎么說?"她表面關心地問道。
"醫(yī)生說我身體沒問題,可以正常懷孕。"我如實回答。
婆婆撇了撇嘴:"醫(yī)生那套誰不會說?關鍵是要看結果。我認識的王家媳婦,醫(yī)生也說沒問題,結果十年過去了,肚子還是平的。"
我忍不住反駁:"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這樣比較。"
"你這孩子,怎么跟長輩說話呢?"婆婆提高了聲調,"我還不是為了你好?這個家需要添丁進口,尤其是要有個兒子,這是老李家的希望啊!"
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緒:"所以在您眼里,我就是個生育工具?如果生不出兒子就一文不值?"
"你!"婆婆氣得臉色鐵青,"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兒媳婦!晨陽,你管管你媳婦!"
晨陽趕緊過來打圓場:"媽,小敏最近壓力大,您別跟她一般見識。小敏,你也別激動,對身體不好。"
看著丈夫這副模樣,我心如刀絞。他永遠站在中間,既不愿得罪母親,也不愿傷害我,結果是我必須獨自承受這一切。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決定——我要離開這個家,至少暫時離開,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