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匯聚26國代表的重要國際會議在天津拉開帷幕,在這場多邊外交舞臺上,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的發言格外引人注目。
他單獨點名印度,就中印關系發表重要闡述,而印度外長蘇杰生對此罕見地展現出態度反轉,時隔五年再度訪華這一外交動向,在國際社會引發了高度關注。
甚至據印度媒體報道,王毅外長在這之后將啟程前往印度,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中印邊界問題印方特別代表多瓦爾舉行會談,在此背景下,中印兩國的戰略互動與分歧處理,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天津會議的到來
2025年7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在天津隆重召開,作為今年的輪值主席國,中國獲得26個成員國及伙伴國的支持,會議聚焦多領域合作與重大國際議題。
上海合作組織作為涵蓋歐亞地區的重要多邊機制,近年來在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而此次外長理事會會議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主持,匯聚成員國及觀察員國外長,共同探討上合框架下的合作方向與應對全球挑戰的策略。
天津作為會議舉辦地,彰顯中國在推動區域協作中的核心作用,中方強調,會議將聚焦“維護地區安全、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推動成員國在反恐、經貿、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將于7月15日赴華,出席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并與中方舉行雙邊會談的消息無疑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要知道這是自2020年以來印度外長首次訪華,因此此舉被國際社會視為中印關系持續回暖的重要標志,在地區與國際局勢復雜的背景下,此次訪問備受矚目。
中印關系逐步緩和的關鍵節點
近年來,中印關系因邊境爭端等因素經歷波動,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后,雙方關系陷入低谷,但自2024年起,兩國通過密集的高層互動逐步修復關系。
2024年10月,中印領導人金磚峰會期間會晤,推動邊界問題達成政治指導原則,而此次蘇杰生訪華,標志著兩國外交互動進一步深化,為預計于8月底或9月初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及莫迪總理可能的訪華奠定基礎。
作為加勒萬河谷沖突后印度外長首次正式訪華,其行程安排本身即傳遞出積極信號:先赴北京與王毅外長舉行雙邊會晤,再轉至天津參與上合會議,凸顯雙方在修復關系上的謹慎與誠意。
自去年中印領導人達成邊境協議以來,兩國通過恢復直飛航班、放寬簽證限制、重啟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議等舉措,逐步打破僵局。
此次蘇杰生訪華,既是前期成果的延續,亦是為后續高層互動(如莫迪可能的訪華)鋪路,標志著中印關系止跌企穩的趨勢進一步鞏固。
蘇杰生表示,印度愿與中國“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通過對話協商推進問題解決”,并承諾“在多邊框架下深化中印合作”,而這一表態與蘇杰生過往的鷹派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去年G20外長會議期間,他曾公開指責中國“違反邊境協議”,甚至將矛頭指向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稱其對華政策“軟弱”,此次180度態度反轉,引發外界對其動機的諸多猜測。
印度態度的反轉
蘇杰生態度的驟然轉變,并非無跡可循,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當前面臨的經濟困境與地緣政治壓力,成為推動其對華政策調整的核心動因。
在經濟層面,印度貿易逆差與投資缺口仍待填補,數據顯示,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已高達850億美元,且持續擴大,印度財政部直言,單純限制中國進口與投資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加劇經濟壓力。
加之中國企業在印投資受限、簽證政策收緊,導致印度制造業復蘇乏力,而在此背景下,印度急需修復對華經貿關系,吸引中國資本與技術,緩解國內經濟危機。
2025年印度國內政治局勢動蕩,莫迪政府在選舉中雖維持執政地位,但人民黨議席大幅下降,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北方邦踩踏事件等社會危機頻發。
內外交困之下,莫迪政府不得不將外交重心轉向“維穩”,避免邊境沖突等議題分散執政精力,與此同時,美國對印度的施壓(如制裁威脅)與盟友關系的裂痕,迫使印度尋求多元化外交路徑,減少對美依賴。
同時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需求上升,中國提出的“全球南方”概念強調發展中國家團結,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平臺中,中印作為核心成員,其合作對推動多邊主義、制衡西方霸權具有重要意義。
蘇杰生的外交訴求
甚至據知情人士透露,蘇杰生此行將聚焦三大核心議題:邊境問題管控、經貿與人文交流恢復,以及多邊框架協作。
比如雙方將就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展開討論,通過既有機制(如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推動爭議解決,避免沖突再發。
以及在稀土出口限制、中印直飛航班恢復等方面的議題取得一定突破,同時互派記者、教育科技合作等亦在議程中,回應印度對人文交流正常化的訴求。
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平臺,中印將探討地區安全(如印巴關系)、反恐、氣候變化應對等全球性問題的合作路徑。
因此此次天津會議成為中印關系的重要轉折點,而蘇杰生此次承諾“加強多邊框架下的中印溝通”,實則也呼應了印度在第三世界陣營中的戰略定位,但其能否推動實質進展仍存變量。
一方面,印度經濟訴求與戰略自主的覺醒,確實為兩國緩和創造了空間;另一方面,邊境歷史遺留問題、美國因素的干擾,以及印度國內鷹派勢力的制約,仍可能阻礙合作進程。
但中方卻已明確戰略路徑,以經濟合作紓解印度燃眉之急,以多邊協作夯實信任基礎,以底線思維防范風險,而印度能否真正擺脫“搖擺外交”慣性,以務實行動兌現承諾,將是決定兩國關系走向的關鍵。
而值得一提的是,據印度媒體近期所放出來的消息中,在此次蘇杰生的訪華后,王毅外長預計將會在這之后進行訪印的,為中印安全,以及邊境問題為議題的進行深刻討論。
結語
26國見證下的中印外交互動,既展現了地區大國在復雜局勢中的策略調整,也折射出全球化時代“合則共贏、斗則俱傷”的深刻邏輯,王毅的新安排與蘇杰生的態度反轉,為這對“亞洲巨人”的關系注入新變量。
雙方能否在邊境互信、經貿合作等領域實現實質突破,將直接影響亞洲大國的互動范式,并為國際社會觀察新興經濟體合作提供關鍵樣本,全球目光聚焦天津,期待此次外交互動帶來積極成果。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