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清晨,年輕的警員小王看著面前的慘狀,終于沒忍住,對著身邊的前輩李輝說出了這句話:“他罪不至死吧?”
他聲音里混雜著驚恐和一絲連自己都沒察覺到的快意。
李輝沒有立刻回答。
他蹲下身,目光像手術刀一樣,精準地避開那些觸目驚心的部分,落在死者緊攥的右手指縫間。
那里似乎卡著一片不屬于這里的、暗紅色的碎屑。
他沒有去碰,只是用眼神記下了它的位置和形狀。
良久,他才站起身,呼出一口白色的霧氣,語氣平淡地回應:“我們的工作,不是審判他是否罪有應得。”
他頓了頓,深邃的目光掃過整個凌亂的垃圾場,繼續道:“是找出那個認為他‘罪該萬死’的人。”
01.
警笛聲撕裂了城市黎明前的寧靜。
西郊的垃圾處理廠,通常只在白天才會喧鬧起來的地方,此刻卻被紅藍交替的警燈照得如同白晝。
一股由腐爛食物、潮濕廢紙和劣質塑料混合而成的濃烈氣味,籠罩著整個區域。
趙軍的尸體,就是在這片氣味的中心被發現的。
他蜷縮在一個巨大的垃圾壓縮箱旁,姿勢扭曲,仿佛一件被隨意丟棄的破爛家具。
他身上那件前一天還嶄新名貴的潮牌外套,此刻沾滿了污穢的汁液,劃開了數道口子。
致命傷在頭部,法醫初步判斷是鈍器反復擊打造成。
“死者趙軍,男,28歲,本地戶口,無業。”
年輕警員小王拿著記錄本,向隊長李輝匯報著剛剛核實到的基本信息。
他的臉色不太好看,一半是因為現場的氣味,另一半則是因為死者的身份。
李輝“嗯”了一聲,他的注意力全在尸體周圍。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犯罪現場,垃圾場每天都有無數車輛和人員進出,昨夜又下過一陣小雨,給證據的找尋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現場勘查有什么發現嗎?”李輝問,眼睛依舊在地面上搜尋。
“很亂。除了死者自己的腳印,周圍至少有十幾種不同的輪胎印和鞋印,大部分都是處理廠工人的。兇手似乎很了解這里的環境,沒有留下任何明顯的東西。”小王的聲音有些沮喪,“監控也查了,這個角落是監控死角。昨晚進出的大型垃圾轉運車有七輛,要一輛一輛排查。”
李輝點點頭,這在意料之中。
兇手選擇這里,就是看中了它的混亂。
他走到尸體旁,再次蹲下。
法醫正在小心翼翼地掰開死者僵硬的手指。
李輝的目光,依舊鎖定在那片被死者攥在手心的暗紅色碎屑上。
碎屑很小,邊緣不規則,材質像是某種硬塑料,但又帶著一點織物的質感。
他用鑷子夾起碎屑,放進證物袋,對著晨光看了看。
上面似乎有模糊的刻印,但需要技術科放大才能看清。
“查一下趙軍的社會關系,”李輝站起身,對小王下達指令,“尤其是……昨天他都和什么人結下了梁子。”
小王愣了一下,通常不都應該先查親屬和債主嗎?
但他立刻反應過來,重重地點了點頭:“明白!”
因為就在昨天,死者趙軍,剛剛親手制造了一場轟動全城的網絡暴力事件。
他成了名人,也成了許多人眼中釘。
02.
時間回到二十四小時前,城南的一條老街。
張婆婆推著她那輛破舊的、輪子歪歪扭扭的小三輪,正沿著街邊慢慢走著。
車上堆滿了她一上午撿來的紙箱和塑料瓶,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
拐過一個路口時,她沒注意到一輛停在路邊的白色轎車。
小三輪的車把手,輕輕地在轎車光潔如鏡的側門上,劃出了一道細微的白痕。
聲音很輕,但車里的人聽見了。
車門猛地被推開,一個穿著時髦、染著金發的年輕人跨了出來,正是趙軍。
他看了一眼車門上的劃痕,又看了一眼滿身塵土、局促不安的張婆婆,臉上瞬間寫滿了厭惡和怒火。
“你他媽沒長眼啊!”趙軍的吼聲讓整條街的人都看了過來。
張婆婆嚇了一跳,連忙彎腰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年輕人,我……我沒看見……”
“對不起就完了?我這車剛做的拋光,你知道多少錢嗎?”趙軍指著那道劃痕,聲音越來越大,“你這條老命都賠不起!”
他身邊的女伴也下了車,抱著手臂在一旁煽風點火:“天吶,這得多少錢補漆啊?看她這樣子,哪賠得起。”
張婆婆慌了神,她想去用袖子擦那道劃痕,卻被趙軍一把推開。
老人一個踉蹌,撞在自己的小三輪上,車上的廢品“嘩啦”一下散了一地。
“別碰我的車!”趙軍嫌惡地甩了甩手,仿佛沾上了什么臟東西。
周圍的鄰居有人看不下去,小聲勸道:“小伙子,算了吧,老人家也不是故意的。”
“算了?”趙軍冷笑一聲,他似乎很享受這種被人注視的感覺,“今天這事沒完。不給個教訓,你們這些老東西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說著,他一腳踹向張婆婆的小三輪。
車翻了,廢品滾得到處都是。
張婆婆撲過去想護住自己的“家當”,趙軍卻一腳踩在一個塑料瓶上,瓶子發出刺耳的爆裂聲。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趙軍似乎覺得這樣還不夠解氣,他上前一步,抓住張婆婆的胳膊,用力一擰。
只聽“咔”的一聲輕響,伴隨著老人痛苦的呻吟,她的手臂以一個不自然的姿勢垂了下去。
他還不罷休,又一腳重重地踢在老人的腿上。
張婆婆慘叫一聲,癱倒在地,再也站不起來。
做完這一切,趙軍非但沒有一絲愧疚,反而掏出手機,對著倒地呻吟的張婆婆和散落一地的廢品,得意洋洋地拍了張照片。
他甚至配上了一段文字發到朋友圈:“不長眼的老東西,給點教訓就老實了。今天心情不錯。”
照片里,他那雙昂貴的球鞋,正踩在老人撿來的一個舊紙箱上,與背景里痛苦的老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心滿意足地收起手機,在眾人或驚恐或憤怒的目光中,拉著女伴揚長而去。
03.
“帖子已經刪了,但截圖在網上到處都是,熱度非常高。”
市局里,小王指著電腦屏幕,向李輝匯報。
屏幕上正是趙軍那條朋友圈的截圖,下面的評論區已經炸開了鍋,充滿了各種憤怒的言辭和詛咒。
“人肉出來的地址、電話、車牌號……全都在網上掛著。從昨天下午到今天凌晨,光是我們監測到的,揚言要‘弄死他’的評論就有上百條。”小王滑動著鼠標,表情凝重,“排查范圍太大了。”
李輝盯著屏幕,一言不發。
他看到了趙軍在照片里那副不可一世的表情。
這不僅僅是施暴,更是一種炫耀,一種對公共道德的公然挑釁。
兇手,會不會就是這些被激怒的網民之一?一個“網絡正義”的執行者?
“趙軍的家人怎么說?”李輝問。
“我們聯系了他的父母和哥哥。他父母說他從小就被慣壞了,脾氣不好,但‘罪不至死’。他哥哥趙勇,反應很激烈,說一定要找到兇手,讓他血債血償。”
小王翻了翻記錄,“我們問了趙軍昨晚的去向,他家人說他昨晚參加了一個朋友的生日派對,很晚都沒回家。他們也習慣了,沒在意。”
“派對?”李輝捕捉到了這個關鍵信息,“地址,參與人名單,立刻去查。重點核實他是什么時候離開的,和誰一起離開的。”
“是!”
“另外,他那個女伴,照片里能看清臉嗎?找到她,她可能是最后一個見到趙軍的人。”
“照片有點糊,但我們正在通過趙軍的社交圈進行比對,應該很快有結果。”
李輝點了點頭,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
線索看似很多,但每一條都指向一片汪洋大海。
網民、派對上的朋友、被他欺負過的其他人……每個人似乎都有動機。
兇手混在人群中,戴著和所有人一樣的面具。
他想起了那個垃圾場,想起了兇手對環境的熟悉。
也許,兇手并不是一個心血來潮的“正義人士”,而是一個計劃周詳的復仇者。
“隊長,”小王忽然又說,“還有一件事。我們的人去醫院探望那位受傷的張婆婆,她的家人情緒非常激動。尤其是她的兒子,一個叫王建國的男人,昨天在醫院里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誰要是能替我媽出了這口氣,我給他當牛做馬’。”
李輝的眉毛微微一挑:“王建國?查他昨晚在哪。”
“查了,”小王立刻回答,“他在醫院陪著他母親,一夜沒離開,醫院的護士和同病房的病友都能作證。他沒有作案時間。”
李輝陷入了沉思。
公開的叫囂,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這一切,都讓案件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他總覺得,自己似乎忽略了某個方向。
一個隱藏在喧囂之下的,更直接、更私人的動機。
04.
市立醫院的骨科病房里,消毒水的氣味揮之不去。
李輝推開門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景象:張婆婆躺在病床上,左臂打著厚厚的石膏,右腿被高高吊起。
她望著天花板,眼神空洞,仿佛靈魂被抽走了一部分。
床邊坐著一個中年男人,正笨拙地給她削著一個蘋果。
男人眼窩深陷,布滿血絲,正是張婆婆的兒子王建國。
看到警察進來,王建國立刻站了起來,臉上帶著一絲警惕和敵意。
“警察同志,你們又來做什么?我媽需要休息。”他的聲音沙啞。
“王先生,我們只是想再了解幾個問題,不會耽誤太久。”李輝的語氣很溫和,他拉過一張椅子,在離病床稍遠的地方坐下,盡量不給病人帶來壓迫感。
小王站在他身后,觀察著病房里的一切。
“我昨天說過了,我一晚上都在這里。你們要是不信,可以去問護士。”王建國的情緒有些激動。
“我們相信你,”李輝平靜地說,“我們今天來,不是懷疑你。是想問問,昨天事發后,除了家人和警察,還有沒有其他什么人來探望過阿姨?或者……有沒有人聯系過你們,說要為阿姨‘討個公道’?”
王建國愣住了。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然后搖了搖頭:“沒有。來的都是親戚鄰居,大家都很氣憤,但也只是罵幾句,沒人說要做什么出格的事。”
李輝點了點頭,目光轉向病床上的張婆婆。
他柔聲問道:“阿姨,您還記得昨天那個打您的人,他說過什么特別的話,或者他身上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嗎?”
張婆婆的眼珠動了動,似乎過了很久,才緩緩開口,聲音像生銹的鐵片在摩擦:“他……他說我們這些撿破爛的……是城市的垃圾……早就該被清理掉……”
她的聲音很輕,卻像一記重錘,敲在房間里每個人的心上。
王建國猛地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陷進肉里。
李輝的心也沉了一下。
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種刺骨的惡意。
這不是簡單的糾紛,而是一種源自骨子里的傲慢和踐踏。
他沉默片刻,繼續問:“那他身上呢?比如戴了什么特別的首飾,或者衣服上有什么記號?”
張婆婆努力地回憶著,渾濁的眼睛里充滿了恐懼。
“他手上……戴著一個很粗的金戒指……車鑰匙上……掛著一個……一個紅色的東西……”她斷斷續續地說著,“很紅,像……像血一樣……”
紅色的東西?
李輝和小王對視了一眼。
趙軍的遺物里,車鑰匙找到了,但上面并沒有任何掛件。
是中途遺失了,還是被兇手拿走了?
如果被拿走了,那它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掛件,而可能是一件戰利品。
或者,是打開某個真相的鑰匙。
05.
調查似乎陷入了僵局。
趙軍的派對朋友們提供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他們都說趙軍在午夜時分獨自駕車離開,當時看起來心情很差,一直在咒罵那個老人和多管閑事的網友。
他那個女伴也找到了,一個濃妝艷抹的年輕女孩。
她同樣表示,派對結束后就和趙軍分開了,對他后來的去向一無所知。
言辭間,她急于和趙軍撇清關系,仿佛他是什么瘟疫。
上百條網絡威脅,背后是上百個無法核實身份的ID。
王建國的不在場證明堅如磐石。
整個案子就像一團被貓玩過的毛線,無數線頭露在外面,卻找不到真正能解開死結的那一根。
李輝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將所有線索在白板上重新梳理。
死者:趙軍。
死因:頭部鈍器擊打。
地點:西郊垃圾場。
動機:極大可能源于他對張婆婆的施暴及網絡炫耀。
嫌疑人:無數。
他看著白板,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兇手的動機,真的只是單純的“伸張正義”嗎?
如果是,為什么選擇如此隱蔽、混亂的拋尸地點?
這更像是一種刻意的羞辱——你視別人為垃圾,最終的歸宿就是垃圾場。
這其中蘊含的,是一種強烈的、充滿儀式感的報復心理。
“隊長!”小王推門進來,神色有些興奮,又有些不確定,“法醫那邊有新發現。他們在死者的指甲縫里,提取到了一些皮膚組織,DNA比對……不是死者自己的,也不是張婆婆的。”
這意味著,死者在遇害前,曾和兇手有過激烈的搏斗。
“還有,”小王喘了口氣,將一個密封的證物袋和一份報告放在李輝桌上,“技術科的同事太牛了!他們把我們在現場發現的那個碎屑……就是死者手里攥著的那個,給修復和放大了!”
李輝的目光瞬間銳利起來,他立刻拿起那份報告。
報告很短,只有幾行字和一張高清放大圖。
小王緊張地看著自己的隊長,他知道這份報告意味著什么。
它可能會瞬間推翻他們之前所有的調查方向,將嫌疑人鎖定在一個他們從未預料到的范圍。
李輝的視線從報告的文字,緩緩移到那張圖片上。
辦公室里安靜得落針可聞。
時間仿佛靜止了。
李輝臉上的表情,從一貫的冷靜,慢慢轉變為錯愕,最后化為一種難以置信的震驚。
他握著報告的手指因為用力而指節泛白,瞳孔急劇收縮。
他猛地抬起頭,眼神里不再是警察的審視,而是一種近乎荒謬的驚駭。
小王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忍不住問:“隊長……那到底……是什么?”
李輝沒有回答,他死死地盯著小王,仿佛在看一個陌生人。
他的嘴唇翕動了幾下,才發出干澀的聲音,一字一頓地說:“去……把王建國的全部資料,再調出來。所有的,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