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人們常說,婆婆偏心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尤其在老一輩人心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可誰能想到,表面上的偏心背后,卻藏著一位母親最深沉的愛與智慧。當我們急于評判父母的不公時,是否曾想過,有些看似不公的決定,可能另有深意?接下來,我想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真實故事,或許能給那些同樣遭遇"偏心"的人一些啟示。
昨天,母親的葬禮剛剛結束。
我和弟弟坐在律師事務所的會客室里,等待母親的遺囑被宣讀。雖然心里早有準備,但當律師正式宣讀遺囑內容時,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我名下的房產一套,位于市中心,價值約600萬元,贈予我的兒子李明;我的銀行卡一張,卡號為XXXX,密碼為我兒媳的生日,贈予我的女兒李紅。"
聽到這里,弟弟明顯松了一口氣,沖我投來一個抱歉的眼神。我強忍著淚水,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
二十年。整整二十年啊!從父親去世那天起,母親就住進了我家,是我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陪她看病吃藥,甚至放棄了幾次工作升職的機會。而弟弟呢?一年到頭難得回來看母親幾次,每次來還是空著手來,提著禮品走。
如今,價值600萬的房子給了弟弟,而我只得到一張銀行卡——天知道里面有多少錢,可能就幾千塊吧。
"李小姐,這是您母親留給您的銀行卡和密碼條。"律師遞給我一個信封。
我接過信封,感覺它輕得像一片羽毛,卻沉重得令我窒息。
走出律師事務所,弟弟追上來,神情尷尬:"姐,媽這樣分配,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不,我把房子賣了,分你一半?"
我搖搖頭:"不用了,媽的決定,我尊重。"
"姐,你別這樣……"
"真的不用了。"我打斷他,"祝賀你,有了自己的房子。"
說完,我轉身離開,留下弟弟一人站在原地。回家的路上,我的眼淚終于決堤。二十年的付出,換來的竟是如此結局。母親臨終前的決定,像一把鋒利的刀,深深刺進我的心臟。
回到家,丈夫早已做好了晚飯,見我情緒低落,他默默地為我倒了杯熱茶。
"遺囑宣讀了?"他小心翼翼地問。
我點點頭,將那張銀行卡扔在桌上:"六百萬的房子給了弟弟,我得到了這個。"
丈夫嘆了口氣:"明天去銀行看看吧,也許里面有些積蓄呢。"
"能有多少?媽一輩子就靠那點退休金過活,最多也就幾萬塊錢吧。"我苦笑道,"比起那套房子,簡直是九牛一毛。"
"別這么想,也許你媽有她的道理。"丈夫試圖安慰我。
"什么道理?"我突然提高了聲音,"二十年!整整二十年啊!我照顧她,陪她看病,聽她嘮叨,放棄了多少自己的時間和機會……而弟弟呢?一年到頭見不了幾次面,每次還都是來去匆匆。就因為他是兒子,所以房子理所當然歸他?"
"紅紅,你冷靜點……"
"我怎么冷靜?"我幾乎是喊出來的,"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么嗎?前幾天媽還在病床上握著我的手說,'紅紅啊,媽這輩子最虧欠的就是你,以后一定會補償你的'。結果她的補償就是這張該死的銀行卡?"
丈夫默默地聽我發泄,然后輕輕抱住了我:"先吃飯吧,事情已經這樣了,想開點。"
我靠在丈夫肩上,淚如雨下。那一刻,我感到無比委屈和憤怒。二十年的孝心,在母親心中竟然如此輕賤。
晚飯后,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腦海中不斷浮現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她坐在陽臺上給我織毛衣的樣子,她耐心教我女兒包餃子的場景,她生病時仍堅持要幫我分擔家務的執著……這些溫暖的回憶與今天的"偏心"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心如刀絞。
第二天一早,丈夫催促我去銀行查查那張卡的余額。
"去看干什么?就算有幾萬塊,也彌補不了我的委屈。"我賭氣道。
"紅紅,不管怎樣,那是你媽留給你的,總要去看看。再說了,密碼不是我生日嗎?難道沒有什么特殊含義?"
被丈夫這么一說,我心里確實泛起一絲疑惑。為什么母親要用丈夫的生日作為密碼?難道真的有什么特殊用意?
帶著復雜的心情,我來到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