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遍地都是聰明人,所以“聰明”不是稀缺的。
而且聰明有個壞處,那就是比較,數十年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不跟自己周圍人比較的人,無非是比較的程度不一樣和比較的層面不一樣而已。
比如有的人喜歡比較賺錢多少,有的人喜歡比較職位高低,有的人比相貌,有的人比家庭,有的人比孩子,有的人比幸福,有的人比聰明……
比較是貫穿人一生的游戲,大部分的開心和痛苦都根源于此,在如何優于身邊人這件事上,我們付出了太多的代價,這是人最深的執念之一。
而比較帶來的壞處就太多了,比如整人、嫉妒、詆毀、損害、狠毒等等,有攀比習慣的人都是勢利的,有缺陷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努力了一輩子卻都在做傻事!
人到中年,如果還不能讓自己開竅,那真的無藥可救了。如何開竅呢?一方面是反省自己的過去,看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明白成敗得失,實事求是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一方面可以去跟身邊的老人交流,以人為鏡,曉得自己將來會面臨什么樣的局面。
只要做到這兩點,你就會懂得自己的聰明實在是微不足道。真正的聰明人其實都是深知自己的渺小和局限,不會輕易聰明,而那些自作聰明的人都喜歡裝聰明,唯恐別人不知道他的聰明。
于是,他就成了傻瓜。
我已經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在60歲后,很多人都迎來了自己的命運,他們臉上還掛著“聰明”,但悲劇已經不可避免,別人也愛莫能助。
很聰明卻混的一般,問題在哪里?不能怪運氣,而在于忽略了這一點
在跟一些老人交流的時候,對于自己一生的無所作為,他們通常會講“運氣不好、沒有時氣”,或者就是家里窮,沒有資本,以及別人的阻礙和坑害。
這是錯誤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假如給一個人很多錢,他就能夠一帆風順,取得成功嗎?
基本不可能,如果這樣行得通,那很多繼承家業的人都應該大獲成功,超越父輩的成就才對。可如我們所見,“富不過三代”才是主流。
那么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世上那么多聰明人,他們在社會上沉沉浮浮幾十年,為啥混的一般呢?其實不在于運氣,而在于忽略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