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生活總是充滿意外。有些人一生平凡,有些人在關鍵時刻做出了別人無法理解的選擇。宋建國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的選擇在當時看來愚蠢至極,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二十年的時光慢慢流淌,當初那些嘲笑聲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震驚和羨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堅持有時候比聰明更重要,眼光有時候比運氣更珍貴。
01
1998年夏天,長江發大水。
宋建國開著他的貨船“江城號”在洪水中穿行。水位一天比一天高,江面上漂著各種雜物,有時候是門板,有時候是死豬。村莊被淹了,房屋被沖垮了,人們站在屋頂上等救援。
宋建國已經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他的眼睛布滿血絲,胡子拉碴,但是手還很穩。船上坐著剛剛救上來的十幾個村民,有老人,有孩子,還有一個懷孕的女人。
“船長,前面那個村子里還有人。”一個村民指著遠處說。
宋建國看了看油表,又看了看天色。按理說應該回去了,船上的人已經夠多,再裝人就危險了。可是他想了想,還是調轉船頭開了過去。
這樣的事情,他一連做了五天。每天天亮就出發,天黑才回來,有時候甚至整夜不回。老婆柳慧娟在碼頭上等他,每次看到他平安回來就哭。
“你這樣下去會出事的。”柳慧娟說。
“出不了事。”宋建國說完就去檢查船只,準備第二天繼續出發。
洪水退去的時候,宋建國一共救了兩百多人。市里要表彰他,給他開大會,讓他上臺講話。宋建國不太會說話,就說了幾句感謝政府感謝大家的話。臺下掌聲很熱烈,兒子宋小明坐在前排,臉上全是驕傲。
市長親自給他頒發錦旗和獎金。錦旗是紅色的,上面寫著“人民英雄”四個大字。獎金是五千塊錢,對宋建國這樣的船工來說不是小數目。
所有人都以為宋建國會拿這筆錢改善生活。他家里確實需要錢,房子還是十幾年前蓋的,屋頂經常漏雨。兒子要上學,老婆身體也不太好,需要補養。
可是第二天,宋建國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通的事。
他來到江邊的廢船回收站。這里停著很多破船,有的已經銹得不成樣子,有的船艙里長滿了水草。宋建國在這些船中間走來走去,最后停在一艘看起來最破的船前面。
這艘船大概有二十多米長,船體銹跡斑斑,甲板上長滿了雜草,船艙里積了半米深的污水。從外表看,這就是一堆廢鐵。
“老宋,你看這船干什么?”船廠老板趙永茂走過來問。
“我想買下它。”宋建國說。
趙永茂以為自己聽錯了:“你說什么?”
“我說我想買下這艘船。”
趙永茂看看宋建國,又看看那艘破船,搖搖頭:“老宋,你是不是抗洪抗糊涂了?這船早就該拆了,你買它干什么?”
“我有用。”宋建國說得很堅定。
“什么用?這船連浮都浮不起來,你拿它當什么?當廢鐵賣?那不如直接買廢鐵。”
宋建國沒有多解釋。他繞著船走了一圈,又爬上去看了看。船艙里的積水臭得很,他用手捂著鼻子,但還是仔細看了每一個角落。
“這船要多少錢?”他問。
“你真要買?”趙永茂覺得不可思議,“兩萬塊,不能再少了。雖然是破船,但鋼材還值點錢。”
宋建國點點頭:“成交。”
消息很快傳開了。整個碼頭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抗洪英雄宋建國花兩萬塊錢買了一艘破船。
02
柳慧娟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洗衣服。鄰居王大媽跑過來告訴她,她手里的衣服掉到了地上。
“你說什么?”柳慧娟問。
“你家建國買了一艘破船,花了兩萬塊錢。”王大媽說,“整個碼頭的人都在議論這事。”
柳慧娟扔下手里的活就往碼頭跑。她看到了那艘船,也看到了正在船上忙活的丈夫。宋建國正在用水泵往外抽積水,滿身都是泥。
“建國!”柳慧娟喊了一聲。
宋建國抬起頭,看到老婆站在岸上,臉色很難看。他爬下船,走到老婆面前。
“你瘋了嗎?”柳慧娟的聲音在發抖,“咱家就這點錢,小明還要上學,你買這破船干什么?”
“慧娟,你相信我,這船不是你看到的那樣。”
“不是什么樣?我看它就是一堆廢鐵!”柳慧娟指著那艘船,“你拿什么給小明交學費?拿什么修房子?”
宋建國想解釋,但不知道該怎么說。他總不能告訴老婆,他在抗洪的時候聽一個老船工說過這艘船的來歷,說這船不簡單。那個老船工當時喝了酒,說話斷斷續續,別人都當他在胡說八道。
“你就不能聽我一次嗎?”宋建國說,“我不會害咱們家的。”
“聽你一次?”柳慧娟哭了,“我這些年聽你的還少嗎?你說要跑運輸,我支持你。你說要買船,我也支持你。現在你說要買破船,我怎么支持?”
宋建國不說話了。他知道老婆說得對,這些年家里的負擔一直很重,老婆跟著他吃了不少苦。可是他心里有種感覺,這艘船真的不簡單。
消息傳到船運公司,經理錢德勝搖著頭說:“宋建國這是怎么了?好好的生意不做,去買破船。我看他是被英雄稱號沖昏了頭腦。”
碼頭上的工人們也在議論:
“抗洪英雄又怎么樣?英雄也會做蠢事。”
“兩萬塊錢啊,夠買多少大米了。”
“我看他就是想當老板,結果眼高手低。”
有人說宋建國是想修好這艘船繼續跑運輸,也有人說他是想當廢鐵賣掉賺差價。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所有人更加不理解了。
宋建國買下船以后,并沒有修它,也沒有拆它賣廢鐵。他把船停在江邊一個偏僻的地方,每天下班后就到船上去。他在船艙里轉來轉去,用手敲敲這里,摸摸那里,還拿著本子記錄什么。
有人偷偷跟過去看,發現宋建國在測量船艙的尺寸,在研究船體的構造。他用尺子量,用手電筒照,有時候還趴在地上看船底的焊接痕跡。
“他到底在找什么?”人們很奇怪。
時間一天天過去,宋建國的行為越來越讓人費解。他每個月都要花錢買防銹漆給船刷漆,還要定期清理船艙里的積水。這些錢雖然不多,但對他家來說也是負擔。
更要命的是,宋建國因為買了這艘破船,失去了“江城號”的工作機會。船主覺得他不靠譜,把船轉給了別人。宋建國只能到別的船上打工,收入比以前少了一半。
生活開始變得困難。柳慧娟不得不加班加點,有時候還要干男人的活。她的手磨出了血泡,但不敢休息。
八歲的兒子宋小明在學校里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
“你爸爸是不是瘋了?”同學們問他,“買破船當寶貝。”
小明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不明白爸爸為什么要買那艘船,但他知道爸爸不是瘋子。爸爸是英雄,是救了很多人的英雄。
可是同學們不這么想。他們只知道宋小明的爸爸做了一件很蠢的事,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堆廢鐵。
03
1999年的春天特別冷。宋建國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一艘貨船上當副手。工資只有以前的一半,但總比沒有強。
柳慧娟的身體越來越差。長期的重體力勞動讓她的腰開始疼,晚上經常疼得睡不著覺。她想去醫院看看,但舍不得花錢。
“咱家現在這樣,能省就省點吧。”她對宋建國說。
宋建國心里很難受,但嘴上不說。他知道是自己連累了家人,可是那艘船他真的不能賣。每次想到要放棄,他就想起抗洪時那個老船工說的話。老人說這船是寶貝,只是外人看不出來。
春天過去了,夏天來了。宋建國依然每天晚上到那艘船上去。船艙里的積水他已經清理干凈了,銹跡也刷了幾遍防銹漆。船看起來比剛買的時候好了一些,但還是很破舊。
有一天晚上,宋建國在船艙深處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那是一些金屬管道,埋在船體結構里面,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這些管道的材質很特別,不像普通的鋼鐵,而且焊接工藝也很精細。
宋建國用手電筒仔細照了照,發現這些管道通向船艙的各個角落,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網絡。他測量了一下管道的直徑和壁厚,記錄在本子上。
這個發現讓他很興奮。他覺得自己找對了方向,這艘船確實有秘密。
可是家里的情況越來越糟糕。2003年,宋小明考上了縣里的重點中學。這是好事,但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建國,咱們實在沒辦法了。”柳慧娟拿著兒子的錄取通知書,眼淚直流,“要不把那艘船賣了吧,就算當廢鐵賣也能賣幾千塊錢。”
宋建國看著兒子的錄取通知書,心里很矛盾。兒子這么爭氣,考上了重點中學,他應該高興才對。可是沒有錢供兒子讀書,他又怎么能高興得起來?
“我去借錢。”宋建國最后說,“船不能賣。”
“你還要堅持到什么時候?”柳慧娟哭著說,“咱們已經很苦了,你還要讓咱們苦到什么時候?”
宋建國不說話。他知道老婆和兒子跟著他受苦了,可是他真的不能放棄。那艘船里一定有什么重要的東西,他能感覺到。
他開始四處借錢。先找朋友借,朋友不借就找親戚借。親戚不借就找同事借。很多人都勸他把船賣了,說那船就是個累贅。
“老宋,你要是把那破船賣了,我立馬借給你五千塊。”錢德勝說。
“船不能賣。”宋建國搖頭。
“你還真是犟。那船有什么好的?又不能跑運輸,又不能住人。”
宋建國還是搖頭。他什么都可以賣,就是不能賣那艘船。
最后,他東拼西湊借到了錢,勉強夠兒子的學費。但家里的生活更緊張了,每個月都要還債,柳慧娟的病也越來越重。
2005年,政府開始整頓長江航運,很多老舊船只被強制報廢。有關部門找到宋建國,說他的船超過了使用年限,必須拆解。
“我這船不營運,就是私人收藏。”宋建國據理力爭。
“收藏?收藏這種破船?”工作人員覺得很奇怪。
“對,就是收藏。”
經過一番周折,宋建國繳納了一筆保證金,承諾不讓船下水營運,這才保住了船。但這筆保證金又讓家里的經濟雪上加霜。
柳慧娟徹底絕望了。她坐在家里哭,哭得很傷心。鄰居王大媽過來勸她,說男人有時候就是犟,勸也勸不動。
“我不是怪他犟。”柳慧娟說,“我是不明白他到底在堅持什么。那船到底有什么好的?值得咱們全家這樣受苦?”
王大媽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在所有人看來,宋建國就是鉆了牛角尖,認死理。
但是宋建國自己心里清楚,他不是在鉆牛角尖。這些年來,他對那艘船的了解越來越深。他發現船艙里不只有奇怪的管道,還有一些特殊的艙室。這些艙室的墻壁很厚,而且用的材料和其他地方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他在船艙深處找到了一些標記。那些標記很小,刻在不起眼的地方,一般人根本看不到。標記的內容他看不懂,但字體很像俄文。
這個發現讓宋建國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這艘船確實不是普通的貨船,它一定有什么特殊的來歷。
04
2008年是個轉折點。這一年,宋小明考上了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當宋建國看到兒子的錄取通知書時,眼淚差點掉下來。兒子終于考上大學了,而且還是學船舶專業的。這好像是老天的安排,讓兒子來幫他解開那艘船的秘密。
雖然大學的學費更貴,但全家人都很高興。柳慧娟說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讀完大學。宋建國點頭,他已經決定賣掉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那輛用了十幾年的摩托車。
但是那艘船還是不能賣。
宋小明在大學里學了很多關于船舶的知識。暑假回家的時候,他開始幫父親研究那艘老船。有了專業知識做基礎,他很快就發現了父親這些年來發現的那些奇怪的地方。
“爸,這船的構造確實很特別。”宋小明拿著課本對照船體結構,“你看這個焊接工藝,還有這些金屬管道,都不是普通民用船的標準。”
“你也看出來了?”宋建國很高興,終于有人理解他了。
“而且這些艙室的設計也很奇怪,好像是為了防止什么東西泄漏。”宋小明指著船艙深處說,“還有這些墻壁,厚度遠遠超過了普通貨船的需要。”
父子兩個在船上待了整整一個下午,測量了各種數據,記錄了很多信息。宋小明用學到的知識分析這些數據,得出了一個結論:這艘船絕對不是普通的貨船。
“爸,你早就知道這船不簡單,對吧?”宋小明問。
宋建國點點頭:“抗洪那年,我聽一個老船工說過這船的來歷。但我一直在驗證,直到現在才確定他說的是真的。”
“那個老船工說了什么?”
“他說這船是五十年代從蘇聯來的,不是運貨的,是運別的東西的。具體運什么他沒說清楚,但肯定不是普通貨物。”
宋小明若有所思:“五十年代從蘇聯來的船,用這么高的建造標準,運輸特殊貨物...”
“你想到什么了?”宋建國問。
“我覺得這船可能和國家的重大項目有關。五十年代是咱們國家建設的重要時期,蘇聯援助了很多項目。”宋小明說,“如果這船真的是那個時期的產物,那它的價值就不只是一艘船這么簡單了。”
這個分析讓宋建國很振奮。他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堅持是對的,這艘船確實有重大的價值。
接下來的幾年,父子兩個一直在研究這艘船。宋小明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到船上去,用學到的新知識重新分析船體結構。他們還買了一些檢測設備,對船體材料進行化驗。
檢驗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船體使用的鋼材確實不是普通鋼材,含有一些稀有金屬成分。這種鋼材的強度和抗腐蝕性都遠遠超過普通鋼材,成本也高得多。
“誰會花這么大代價造一艘貨船?”宋小明疑惑地說。
“除非它不是貨船。”宋建國說。
時間到了2012年,柳慧娟的身體問題越來越嚴重了。長期的重體力勞動讓她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疼起來連路都走不了。醫生說必須休息,不能再干重活。
“建國,我真的撐不住了。”柳慧娟躺在床上,臉色很蒼白,“咱們這樣熬到什么時候是個頭?”
宋建國握著老婆的手,心里很難受。這些年老婆跟著他吃了太多苦,身體都搞垮了,可是他還是不能放棄那艘船。
“快了,慧娟。”他說,“我感覺快要有結果了。”
“你總是說快了,可是已經十幾年了。”柳慧娟的眼淚流了下來,“我不是怪你,我只是太累了。”
宋建國不知道該說什么。他知道老婆說得對,他們確實已經堅持得太久了。可是現在放棄,這些年的苦就白吃了。
2015年,宋小明大學畢業,進入了一家船舶設計公司工作。有了工作以后,他有條件接觸到更多的專業資源。他利用工作之便,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想要找到父親那艘船的準確來歷。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在一份五十年代的檔案中找到了線索。檔案記錄了1956年一批從蘇聯進口的特殊用途船只,其中有一艘的規格和他們家那艘船完全吻合。
“爸,我找到了!”宋小明興奮地給父親打電話,“咱們家那艘船確實是1956年從蘇聯進口的,而且不是貨船!”
宋建國的心跳加快了:“那是什么船?”
“檔案上說是特殊用途運輸船,具體用途沒有詳細記錄,但分類級別很高。”
這個發現讓宋建國徹夜難眠。他知道自己的堅持是對的,那艘船確實不簡單。可是具體有多不簡單,它的真正價值是什么,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05
2016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