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再次響起,又一批學子告別熟悉的校園,奔赴新的旅程。畢業典禮是他們在母校的“最后一課”,校長、老師們總想多叮囑幾句,多提醒兩聲,好讓孩子們今后的腳步更穩、更堅定。
校長的畢業致辭,是對學子們的離別“告白”,飽含著對孩子們的深情與祝福,更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與智慧,傳遞著“向上、向善”的力量。今天,我們從部分職業院校校長致辭中節選出一部分,希望把這份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唐寧(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校長)
堅持長期主義
做困難而正確的事
畢業證書,代表著同學們已順利完成了學業,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相應達到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們已經完全具備了適應未來和崗位工作的能力。特別是在當前以ChatGPT、DeepSeek等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深刻影響著這個時代和未來世界的特殊時間節點,我們如何更好地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呢?
“堅持終身學習,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做困難而正確的事。”這是作為校長和老師的我,給同學們的臨別贈言,與同學們共勉。
一是堅持終身學習,這是增強社會適應性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技術迭代日新月異,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我們所學專業隨時可能面臨更新。真正的學習是擁抱工作,在工作中持續學習,包括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提升崗位勝任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我們終身學習的開始。
優秀校友陳水光博士常說:“‘學習’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兩個字。”他從廈門城市職業學院起步,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忱,入職后仍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學習,“做中學,學中做”,完成了從專科、本科再到碩士、博士的跨越。希望同學們以陳水光校友為榜樣,永葆“空杯心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追求。
二是堅持長期主義,“做困難的事情”。這需要我們拒絕浮躁、執著專注、踏實付出,繼續傳承弘揚蓋軍銜精神、大力踐行工匠精神,做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長期主義者。
學校為了讓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真正對接民航業最高標準,毅然決定申辦極其嚴苛的“中國民航局維修培訓機構合格證”。從跨越大洋引進飛機、快速建設機庫,到建立數百項操作制度規程、培訓教師轉型,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近期成功獲得這張證書。這也深刻詮釋了“把事做好”不是只做容易的事,做短期能見到好處的事,而是堅持長期主義,做困難而正確的事。
三是堅持正道而行,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所需、時代所喚。我們的校友張名健,目睹鄉親們的白筍被賤賣至六七毛錢一斤時,毅然放棄城市工作,回到家鄉投身鄉村振興。面對“大學生能種好筍?”的質疑,他用五年時間交出答卷:創建“連地好物”品牌,建起標準化生產線,讓每斤筍價提高1元。這看似微小的數字,意味著每戶鄉親年增收上萬元。如今,連地村已成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希望同學們畢業后不忘自己云頂“三好”(把心安好、把事做好、把話說好)學子的身份,明晰發展定位,自覺將個人價值的實現深深扎根于服務國家發展和人民需要的廣闊天地之中。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始終懷有敬畏之心,堅守倫理底線,用正直的品格和精湛的技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吳濱如(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校長)
手上功夫要硬
心里燈火要暖
孫穎莎——中國女子乒乓球隊的領軍人物,她的成長經歷和職業態度中蘊含著許多值得我們共同去學習的特質。我想把這份美好的感覺傳遞給你們,傳遞這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
孫穎莎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個關于“專業力+品格力”的范本——用技術實力站穩腳跟(如職業技能);用精神力量贏得尊重(如大局、抗壓、團隊意識);用人格魅力照亮他人(如謙遜、擔當)。這正是職業本科院校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手上功夫要硬,心里燈火要暖”。
臨別之際,作為校長,我有一些話想囑托:
一是照顧好自己,做情緒穩定的大人。健康的身心是奮斗的基石,情緒穩定是成年人的頂級能力。工作再忙,記得按時吃飯、規律作息;壓力再大,學會深呼吸,接受有舍有得;保持運動的習慣,把那些年早鍛煉的被動養成轉化成對“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終身追求。
二是為了自己,全力以赴。學生時代,可能還不完全能夠理解“書是為自己讀的,學是為自己上的”,所以坦白說并不是每個人都竭盡了全力。離開校園,在職場浮沉,相互之間生活的際遇會進一步拉大。只有當你明白每一天是為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努力,你才會心甘情愿去奮斗,去全力以赴。
三是讓身邊的人和事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更好。不管是工作事業,還是家庭生活,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當每個人都身體力行的去傳遞向上、向善的力量,形成正向的牽引和帶動,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會變得越來越好。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符剛(四川財經職業學院院長)
做一個靈魂有趣的人
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
在這個算法推送同質化觀點的時代、在“996”的壓力下,如何守護好我們自己的靈魂?我的答案是:做一個靈魂有趣的人,絕不成為“失去靈魂的卓越”。
做一個靈魂有趣的人,要始于思考、成于思想。走出校園后,你們會面對更復雜的現實:網絡上的觀點交鋒、職場中的利益博弈、生活中的選擇困境。此時,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是你們制勝的法寶。希望你們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對世界的好奇、對思想的塑造,讀一本好書,學一門新技能,甚至對一個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些都會讓你的靈魂更加豐盈。
做一個靈魂有趣的人,要秉持忠誠、不忘責任。走出校門,面對紛繁世界,更用立足崗位創造價值的擔當、用專業技能服務社會的實踐、用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自覺,踐行好“忠誠”二字。最大的忠誠就是責任擔當,對組織盡忠,要把集體榮譽視為生命,在團隊協作中踐行使命;對家庭盡責,就要用感恩之心回報親情,讓愛與溫暖代代相傳。
做一個靈魂有趣的人,要活在當下、擁抱生活。你們未來可能會加班到深夜,可能會為房貸發愁,但請記得:再忙,也要給自己留一扇看星星的窗戶,種一盆綠植,做一份回鍋肉,甚至用Excel表格畫一幅畫,這些小事,都能讓生活發光。等到春暖花開,出去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路的過程,就是靈魂成長的過程。
請永遠記得:有趣的靈魂,比精致的皮囊更動人;深刻的思想,比浮華的表象更迷人。愿你們在未來的日子里,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既能堅守原則,也能擁抱變化。愿你們做一個靈魂有趣的人,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愿你們成為有趣的光,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最后,我想用一句四川話結束今天的講話:“做人要耿直、做事要靈醒、生活要巴適!”
華裕良(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校長)
抬頭看路埋頭做事
心態穩了一切都順了
我們需要目標,但請不要只關注目標,挖掘自己喜歡的東西,走好每一步,完成每一次攀登,收獲每一處風景,然后飽含熱情地再出發,這是樂趣所在,也是意義所在。身處AI時代,終身學習是我們應對變化、擁抱未來的金鑰匙。希望你們堅持“積跬步,以至千里”的行動自覺,主動跟上時代步伐,學會用新思想、新技術、新思維把握時代機遇,讓AI持續賦能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沒有輕松的時候,也很難有一帆風順的時候。前行的最大阻力,往往并非客觀存在的困難和壓力,也不是突然出現的意外和挑戰,而是自己內心的猶豫不定。“若是月亮還沒來,路燈也可照窗臺”。月亮也許是一個沒收到的offer,也許是一場無疾而終的等候,也許是那個還沒能實現的理想。等待月亮的時刻,總是難熬。如果它遲到了,請不要糾結于當下、困頓在原地。被退稿35次的余華,把退稿信當成“打卡記錄”;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前提是“這只豬一定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成功的經驗往往在反復試錯、摸爬滾打中取得,馬拉松的意義不在于跑得多快,而在于能不能堅持到底。當你學會用更遠的時間維度審視人生,你會發現自己的每一次努力和付出,都在塑造自我的同時改變著結果。那些你暗自努力的日子,終將成為照亮你前行的光。
同學們,人生很多境遇無法選擇,但面對的姿態卻由我們自己決定。穩住心態,格局打開,以不同的方式體驗這個豐富的世界,在內卷與舒展的博弈中,讓內心回歸秩序。你會發現,心態穩了,一切都順了。希望你們抬頭看路,埋頭做事,不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縛,也不被周遭的誘惑所牽絆,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在劈波斬浪中進而有為。
許建領(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校長)
朝著既定目標
日拱一卒地前進
堅持的力量源自初心如磐的矢志不渝,只有朝著既定目標日拱一卒地前進,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堅持的力量源自征服逆境的不屈意志,越是困難的時候,往往就是越接近成功的時候;堅持的力量源自突破常規的銳意進取,要善于捕捉機遇、敢于打破常規,在自我挑戰中不斷超越極限,成就精彩人生;堅持的力量源自平凡生活的自持自律,始終如一的堅守和熱愛,更能讓人感受生命的豐盈。
杜蘭曉(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校長)
交“燈塔型朋友”
眺望更遠的海岸線
愿同學們交可信之人,讓歲月更有溫度。
與智者同行,得智慧之鑰。人生行旅,擇友如擇鄰。正能量充盈的圈子,能激發潛能,升華境界;反之,則可能消磨意志,黯淡前路。前行路上,請與“同頻者”并肩。
大學時光里,你們曾與室友挑燈夜戰改策劃,與隊友在實訓室鏖戰至破曉,在教室為一道題爭得面紅耳赤——這些因熱愛而相聚的靈魂,是你們精彩歲月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未來,請主動與那些能引發你“思維共振”的同頻者同行,讓每一次思想的碰撞、并肩的跋涉,都化作攀登高峰的堅實力量。
人生征途,更需與“引路人”同向。希望大家主動拓展充滿正能量的社交圈。那些在專業領域深耕數十載的導師,在行業浪潮中劈波斬浪的前輩,皆是可遇難求的“燈塔型朋友”。他們將在你迷惘時,以經驗之光為你標出暗礁,以知識之力助你洞穿認知壁壘,以格局之鏡讓你眺望更遠的海岸線。切莫讓預設的困難,禁錮了前行的腳步。
翁文(漳州城市職業學院院長)
以“勝不驕敗不餒”的豁達
活出生命的詩意
我們不僅要追求科技發展的“加速度”,更需要工匠精神作為“穩定器”。希望同學們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深耕專業領域,錘煉扎實本領,努力成為行家里手、技術骨干。敢于挑戰、勇于創新,保持終身學習的熱情,主動擁抱AI時代與科技變革,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姿態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人生有順逆,成長無坦途。在順境中要清醒自律,在逆境中更要給自己加油打氣。秉持“勝不驕、敗不餒”的豁達,輕裝上陣,不糾結、不反復、不內耗,活出生命的詩意。
朱金龍(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培養“綠燈思維”
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一切
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叫“綠燈思維”,一種叫“紅燈思維”。擁有“紅燈思維”的人,在面對不同意見或新的觀點時,會本能地產生抵觸情緒,習慣性反駁和否定,拒絕接受新的信息;而擁有“綠燈思維”的人,則能夠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不同的聲音,積極思考他人觀點的合理性,從中汲取有價值的內容。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個人成長的速度。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在一家科技公司,有兩個項目團隊同時開發一款新產品。A團隊成員大多具有“紅燈思維”,在討論方案時,只要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就會立刻遭到反駁,大家各執己見,無法達成共識,導致項目進展緩慢。而B團隊倡導“綠燈思維”,鼓勵成員分享不同想法,對每一個建議都進行認真分析和探討。當遇到技術難題時,團隊成員沒有相互指責,而是共同尋找解決方案,最終B團隊不僅提前完成了項目,產品還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在我們的生活中,習慣性反駁人格也常常成為我們成長的阻礙。比如,在團隊合作中,當隊友提出新的創意時,有些人會不假思索地否定,認為對方的想法不切實際;在學習新知識時,面對與自己原有認知不同的觀點,也會本能地排斥。這種思維模式,會讓我們故步自封,錯過許多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未來的世界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困難和挑戰隨時可能出現。希望你們能夠摒棄“紅燈思維”,培養“綠燈思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面對一切。當遇到問題時,不要急于反駁和否定,而是靜下心來,客觀地分析問題,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前行的方向。
來源:學知報 編輯:莫曉蘭 校對:王國棟 校審:余運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