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張敏住進這新房已經三年了,這三年里家里的溫度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始終穩穩地維持在8度左右。
她試過各種辦法調試暖氣,也請了不少專業人員來檢查房屋,可就是找不到溫度上不去的原因。
這種一直持續的低溫讓張敏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每天都在寒冷中煎熬。
最終她實在受不了了,決定搬離這個被她稱為“詛咒之屋”的地方。
然而就在搬家工人到達,準備開始搬運家具的那一刻,隔壁的鄰居老宋卻突然表現得十分焦慮,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張敏站在自家客廳中央,呼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格外明顯。
她裹緊了身上的厚毛衣,雙手插在口袋里取暖。
三年前她用全部積蓄買下這套80平米的兩居室。
那時她剛滿32歲,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收入穩定。
父母早逝后,作為獨生女的她一直渴望有個屬于自己的家。
"張小姐,這房子絕對是小區里最好的戶型。"房產中介小李帶著她看房時拍著胸脯保證,"南北通透,采光好得很。"
張敏仔細打量著房間:"樓層呢?"
"黃金三層!"小李豎起三根手指,"不高不低,最適合居住。而且周邊配套齊全,去地鐵站走路十分鐘就到。"
這些條件正合張敏心意。
當天她就簽了購房合同,晚上躺在床上興奮得睡不著,想著終于不用再為搬家發愁了。
裝修時她格外用心,選了最好的材料。
地暖、暖氣片都裝上,連保溫材料都用的進口貨。
她跑了好幾家裝修公司,最后選了口碑最好的那家。
"張女士,您放心,我們一定給您打造個溫暖舒適的家。"設計師信誓旦旦地說。
施工期間張敏幾乎天天往工地跑。
有天她蹲在地上查看地暖管道:"師傅,這管道間距是不是太寬了?"
"都是按標準來的,"裝修師傅擦了擦汗,"您看這間距,正好符合規范。"
暖氣片她選了知名品牌,散熱效果有保障。
朋友們來看都說好:"張敏,你這眼光真不錯,這房子肯定能升值。"
同事小劉來參觀時羨慕地說:"以后冬天就不用怕冷了。"
張敏笑著點頭,心里已經開始規劃新生活:要買張舒服的沙發,擺幾盆綠植,冬天泡壺熱茶看看書......
然而第一個供暖季,所有美好幻想都破滅了。
11月15日供暖第一天,張敏下班回家,摸著冰涼的暖氣片直皺眉。
她以為剛開始供暖需要時間,可一周過去了,屋里還是冷得像冰窖。
她買了三個溫度計,分別放在客廳、臥室和廚房。
第二天早上一看:客廳8度,臥室7度,廚房10度。
"這日子沒法過了。"張敏裹著羽絨服坐在沙發上,牙齒直打顫。
晚上她蓋了兩床厚被子還是凍得睡不著,第二天上班都沒精神。
朋友小王來串門,剛進門就打了個噴嚏:"我的媽呀,張敏你家怎么這么冷?"
02
同事們聽說后都覺得很奇怪。
"新房子怎么會這樣?"財務部老張皺眉說,"肯定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
人事部小李接話:"我家裝修時也遇到過問題,后來找到原因就解決了。你找裝修公司看過沒?"
張敏搖搖頭,下班后翻出裝修合同和施工圖紙仔細查看。
地暖管道密度、暖氣片功率、保溫層厚度,所有參數都符合標準。
第二天她給裝修公司項目經理孫建國打電話:"孫工,我家供暖有問題,您能派人來看看嗎?"
"行,我們明天就過去。"孫建國在電話那頭說,"按說不應該啊,我們用的都是好材料。"
第二天上午,孫建國帶著兩個技術員來了。
他們拿著測溫儀、壓力表等工具,把房子里里外外檢查了個遍。
"地暖管道沒問題,每根管子都有熱水流過。"技術員小陳說。
"暖氣片安裝位置合理,型號功率也夠。"另一個技術員補充道。
孫建國親自測量保溫層厚度:"3.5厘米,符合標準要求。"他又檢查了門窗密封條,"密封性也很好。"
"這就怪了。"孫建國撓撓頭,"從技術角度看完全沒問題啊。"
技術員小陳突然說:"會不會是供熱公司的問題?今年供暖質量不穩定?"
張敏趕緊給供熱公司打電話。
客服查詢后說:"您小區的供熱參數都正常。要不我們安排人上門檢測?"
"那就麻煩你們了。"張敏說。
供熱公司的人來了后,用專業設備測了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都在正常范圍內,不是我們的問題。"
張敏不死心,又花了3000多請了室內環境檢測公司。
三個工作人員帶著各種儀器忙活了一上午。
"墻體保溫達標,門窗密封正常,管道走向合理。"
主檢工程師看著檢測報告說,"紅外熱成像顯示,房屋保溫性能完全沒問題。"
"那為什么這么冷?"張敏急得快哭了。
工程師搖搖頭:"所有數據都正常,實在找不出原因。可能是個別年份供暖質量不穩定,明年應該會好轉。"
張敏送走檢測人員,看著空蕩蕩的冷房子,心里直發慌。
那個冬天她買了四臺電暖器,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各放一臺。
"電費要命啊。"看著每月500多的電費賬單,張敏心疼得直抽抽。
但不用電暖器實在受不了,晚上睡覺還得開著電熱毯才能勉強入睡。
03
整個冬天張敏幾乎沒脫過那件厚棉襖。
在家里她也得裹著羽絨服,腳上蹬著厚厚的棉鞋,走起路來都有些笨拙。
晚上睡覺她得蓋兩床厚厚的被子,還得提前打開電熱毯,把被窩焐得熱乎乎的才敢躺進去。
可即便這樣,半夜還是常常被凍醒,醒來后她只能裹緊被子,蜷縮成一團,盼著天快點亮。
早上起床那更是一場煎熬。
房間里冷得像冰窖,溫度比外面還低,她得鼓起好大勇氣才能從溫暖的被窩里爬出來。
洗澡對她來說,成了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衛生間冷得刺骨,她一脫衣服,就凍得直打哆嗦,牙齒都咯咯作響。
沒辦法她只好花大價錢買了一個浴霸。
每次洗澡前,她都得提前半個小時打開浴霸,讓衛生間先暖和起來。
同事們看到她日漸憔悴的樣子都很心疼。
“張敏,你咋瘦成這樣了?”同事小王關切地問。
“臉色也這么差,是不是生病了?”同事小李也湊過來,一臉擔憂。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低溫環境中,張敏的體重掉了十幾斤,身體抵抗力也明顯下降,三天兩頭就感冒。
那一刻她心里真的閃過搬走的念頭。
春天終于來了,張敏以為痛苦的冬天終于熬過去了。
可她很快發現,即使到了春天,家里的溫度還是比外面低不少。
外面都20度了,家里卻只有15度左右,她還是得穿著厚外套。
夏天稍微好一些,但家里也比正常溫度低幾度,她還是得時不時披件薄外套。
她開始擔心下一個冬天的到來,如果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她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朋友們都勸她換房子。
“張敏,這房子肯定有問題,你還是搬走吧。”朋友小張說。
“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朋友小李也附和道。
可張敏心里很糾結,這房子她才住了一年,裝修就花了不少錢。
如果現在賣掉,肯定要虧一大筆,她實在舍不得。
而且她也說不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誰會愿意買一套說不清問題的房子呢?
她只能寄希望于第二年情況會有所改善,也許真的像檢測人員說的,只是偶然現象。
第二年冬天如期而至,張敏滿懷期待地打開暖氣。
然而讓她絕望的是,情況并沒有任何好轉,家中溫度依然維持在8度左右,一點都沒有上升的跡象。
這次她決定徹底查明原因。
她在網上查找了大量相關資料,有人說可能是房屋朝向問題,有人說是樓層影響,還有人說可能是地基下沉導致的管道問題。
張敏把每一種可能都仔細分析了一遍,可她家朝向很好,是南北通透的戶型,樓層也合適,不高不低。
她還請了專業人員來檢查地基,也沒有發現下沉現象。
物業經理劉志強接到張敏的投訴后,親自上門了解情況。
劉志強是個40多歲的胖子,在這個小區工作了十幾年,經驗豐富。
他見過各種各樣的住戶投訴,但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
“張女士,您這情況確實少見,您放心,我們一定幫您解決。”
劉志強拍著胸脯保證道。
說完他就聯系了供熱公司的技術人員來現場查看。
04
供熱公司派來的是資深工程師陳銘宇。
陳銘宇有著20多年的暖通經驗,遇到過各種疑難雜癥,很多復雜問題到了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張女士,我先測一下您家的進水溫度和回水溫度。”陳銘宇說著,拿出專業儀器開始檢測。
他的動作很熟練,每一個環節都認真仔細,不放過任何細節。
檢測結果顯示,進水溫度75度,回水溫度70度,完全正常。
他又檢查了管道壓力,1.2公斤,流量每小時200升,也都在標準范圍內。
接著他又計算了暖氣片的散熱量,結果也沒有問題。
按理說這樣的配置,室溫應該能達到20度以上。
“這真是奇怪了,所有數據都正常,可溫度就是上不去。”
陳銘宇從業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他皺著眉頭,百思不得其解。
他又仔細檢查了管道的走向和連接,每一個接頭都檢查得仔仔細細,沒有發現任何漏水現象。
陳銘宇又去檢查了樓上樓下鄰居家的情況。
樓上的李大爺家溫度正常,能達到22度。
李大爺是個退休老教師,為人和善,看到陳銘宇來檢查,熱情地招呼他。
“我家一直都很暖和,從來沒出過問題,你們慢慢查。”李大爺笑著說。
樓下的小夫妻家也沒有問題,室溫保持在20度以上。
小夫妻是新婚不久的年輕人,男的叫趙明,女的叫劉麗。
“我們去年入住的,供暖一直很好,沒出現過您家這種情況。”趙明誠懇地說。
“奇怪了,就您家這一戶有問題。”陳銘宇摸著腦袋,實在想不出原因。
他又仔細檢查了供暖系統的分支管道,張敏家的管道走向和其他住戶完全一樣,管徑、坡度、保溫,都嚴格按照設計施工。
“張女士,我建議您更換新的暖氣片試試,雖然現在檢測沒問題,但也許內部有我們看不到的缺陷。”陳銘宇思考片刻后說。
張敏咬咬牙,雖然心疼錢,但還是決定試試。
她花了8000多塊錢買了進口暖氣片。
安裝師傅是陳銘宇推薦的,技術很過硬。
他們拆掉了原來的暖氣片,小心翼翼地安裝上新的設備。
新暖氣片是德國進口的,據說散熱效果在業內首屈一指。
“張女士,您放心,這種暖氣片散熱效果極好,肯定能解決問題。”
安裝師傅小馬拍著胸脯保證道。
安裝過程很仔細,小馬每一個細節都不馬虎,管道連接采用了最先進的工藝,密封性測試也完全合格。
可是安裝完成后,溫度依然沒有變化。
新暖氣片摸起來很燙手,說明熱水流量沒問題,但房間溫度還是只有8度左右。
張敏徹底絕望了,她開始懷疑這房子是不是有什么邪門的地方。
她甚至找了風水先生來看,風水先生是個50多歲的老頭,看起來很有經驗。
“這房子風水沒問題,格局很好,應該是很旺財的。”風水先生看完后說。
05
風水先生背著羅盤,在張敏的屋子里慢慢踱步,時不時停下來,嘴里念叨著一些專業術語。
“這房子的青龍位不錯,白虎位也挺好。”
“明堂寬敞,背后還有靠山,風水格局相當好。”
“依我看,住在這里,財運肯定差不了。”
風水先生收了張敏遞來的500塊錢,留下這么幾句話,就匆匆離開了。
張敏坐在空蕩蕩、冷冰冰的客廳里,心里亂糟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這房子的問題,她已經找過好多專業人士來看過了。
裝修公司的人來過,仔細檢查了一番,說房子裝修沒問題,保溫措施也做得很好。
供熱公司的人也來過,測了測管道壓力,說供暖系統運行正常沒有故障。
檢測公司的人更是帶著各種儀器,里里外外測了個遍,最后給出的報告也是一切正常。
現在連風水先生都說這房子風水好,可她每天卻實實在在地承受著寒冷的折磨。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張敏心里開始犯嘀咕,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出了什么問題?
難道自己對溫度的感知和別人不一樣?
可是朋友們來家里做客,也都覺得冷,溫度計顯示的數字也確實很低。
這肯定不是她的錯覺。
在找不到原因的日子里,張敏開始留意起鄰居們的生活。
她發現隔壁的老宋一家似乎過得挺舒坦。
從門縫里她經常能聽到老宋家里傳來的歡聲笑語。
老宋叫宋良遠,五十多歲,是個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
他在一家暖通公司上班,是個技術工人,平時和張敏見面,也只是點點頭,打個招呼,很少深入聊天。
老宋的妻子王美蘭比他小幾歲,性格比較開朗。
他們倆沒有孩子,平時就兩個人在家。
張敏經常能聽到老宋家里電視機的聲音,聲音很大,這說明他們在家里很放松,不像她看電視都得裹著厚厚的被子。
有時候她還能聽到王美蘭抱怨家里太熱的聲音。
“老宋,你快把窗戶打開,這么熱,怎么受得了啊。”
“這才十一月份,就這么熱,到了深冬,那還了得。”
這些話一字一句地傳進張敏的耳朵里,讓她更加困惑了。
同樣是這一層樓,同樣的戶型,為什么供暖效果會差這么多呢?
張敏開始留意起老宋家的一些生活細節。
她發現冬天的時候,老宋家經常開窗通風。
而她家即使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還是冷得要命。
有一次她在樓道里碰到了王美蘭。
王美蘭穿著件單薄的毛衣,看起來很暖和的樣子。
“小張啊,你穿這么多,不熱嗎?”王美蘭看到張敏裹著厚厚的羽絨服,有些驚訝地問。
“我家比較冷,不穿厚點,受不了。”張敏簡單地解釋了一下。
“你們家不熱嗎?我們家熱得都要開空調了。”王美蘭的話,讓張敏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她試著和王美蘭多聊了幾句。
王美蘭總是抱怨家里暖氣太好,經常要開窗透氣。
“我們家的暖氣啊,真是好得過頭了,有時候熱得讓人受不了。”
“晚上睡覺,被子都得踢開,不然就出一身汗。”
張敏聽了,心里酸溜溜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06
為什么同樣的房子,供暖效果會差這么多呢?
張敏心里充滿了疑惑,她開始懷疑是不是房子本身的問題。
難道是建筑商在施工的時候出了什么差錯?
她找出了當時的建筑圖紙,戴上眼鏡仔細地研究起來。
圖紙上顯示,她家和老宋家的結構完全一樣,管道走向、房間布局、墻體厚度,都一模一樣。
按理說供暖效果應該差不多才對啊。
她又咨詢了幾個暖通方面的專家。
專家們聽了她的情況后,都表示,在相同條件下,供暖效果不應該有這么大的差異。
“除非是施工的時候出現了重大失誤。”
“或者某個關鍵部位存在隱蔽的問題,沒有被發現。”
可是已經檢查了這么多次了,都沒有發現問題,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張敏心里越來越著急,她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找更權威的專家來看看。
她聯系了市里最權威的建筑質量檢測中心。
檢測中心的人告訴她,檢測費用很高,要8000多塊錢。
第三個冬天到來之前,張敏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她去商場買了更多的電暖器,準備靠它們來過冬了。
客廳里放了兩臺,臥室里放了一臺,廚房里也放了一臺。
她還買了電熱毯、暖寶寶等各種取暖設備,把家里弄得像個倉庫一樣。
可是長期生活在低溫環境中,張敏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了。
她的關節經常酸痛,尤其是膝蓋和手腕,疼得特別厲害。
早上起床的時候,疼得她都要在床上躺好久,才能慢慢活動開。
手腳也經常發麻,有時候連筷子都拿不穩。
寫字的時候,手會不停地顫抖,字寫得歪歪扭扭的。
她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她得了風濕性關節炎。
“這種病啊,和長期受寒有直接關系。”
醫生是個五十多歲的專家,經驗很豐富。
“你這個年紀就得這種病,說明你受寒很嚴重啊。”
“你必須改善居住環境,否則病情會越來越重的。”
醫生建議她立刻搬到溫暖的地方去住。
可是張敏已經傾盡所有買下了這套房子。
裝修和買家具又花了一大筆錢,她根本沒有能力再換房了。
她的積蓄已經所剩無幾了,父母又不在了,沒有人能幫她。
她只能每天裹著厚厚的棉被,靠電暖器來勉強度日。
電費賬單一個月比一個月高,最高的時候達到了800多塊錢。
這對于收入不高的張敏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她的月收入也就5000多塊錢,光電費就要花掉六分之一。
再加上買各種取暖設備的費用,她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了。
朋友們都勸她搬走,可是房子賣不出去啊。
誰愿意買一套冬天只有8度的房子呢?
而且她也說不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買家肯定會懷疑房子有重大質量問題的。
同事小劉建議她去法院起訴開發商。
“這明顯是質量問題啊,應該讓他們承擔責任。”
可是所有的檢測報告都顯示房子沒有問題啊。
07
今年春天張敏實在受不了了。
她的關節炎越來越嚴重了,醫生說再不改善環境,就會落下殘疾的。
她決定即使虧本也要把房子賣掉。
她把掛牌價比當初買入價低了15萬,可是仍然無人問津。
中介小王很同情她的遭遇。
“張女士啊,您這情況確實特殊。”
“我做中介這么多年了,還沒遇到過這種房子呢。”
好不容易有買家上門看房了,可是一聽說供暖問題,都搖頭走了。
“這房子有問題啊,冬天這么冷,怎么住人啊?”
“肯定是哪里有毛病啊,我們不敢買。”
買家們的反應都如出一轍。
有個買家還質疑房子是不是兇宅。
“是不是以前死過人啊?不然怎么會這么冷呢?”
張敏被問得哭笑不得,這房子是新建的,哪來的兇宅啊?
中介小王建議她再降價試試。
“價格再低一點啊,總會有人愿意買的。”
張敏把價格又降了10萬,已經比市場價低了25萬了。
這樣的價格,幾乎是跳樓價了。
朋友們都心疼她,說這么大的虧損,太不值得了。
可是為了健康啊,她也顧不了那么多了。
就在張敏幾乎要放棄的時候,終于來了一個買家。
買家是一對年輕夫妻,男的叫程建設,女的叫李雪梅。
程建設是做暖通工程的,李雪梅是醫生。
他們對房子的位置和戶型都很滿意。
當張敏如實告知供暖問題時,程建設并沒有馬上拒絕。
“我們自己是做暖通工程的,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程建設很有信心地說。
他仔細地查看了房子的供暖系統。
“從表面看啊,確實沒什么問題。”
“可能是某個隱蔽的地方出了毛病啊,得仔細找找。”
他們同意按照張敏的報價購買,但要求驗房后再簽合同。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終于達成了協議。
程建設表示,他有把握解決供暖問題。
“我在這個行業干了十幾年了,什么問題都遇到過。”
“只要找到原因啊,技術上都能解決。”
李雪梅也很支持丈夫的決定。
“我們年輕啊,有的是時間慢慢研究。”
“而且這個價格啊,確實很劃算。”
合同簽署的那天,張敏心情很復雜。
她終于可以告別這個“冰窖”了,可是虧損了這么多錢,她心里還是很難受。
三年來的痛苦和困惑啊,總算要有個結果了。
程建設很痛快地付了定金,約定一個月后過戶。
張敏立刻聯系了搬家公司,想要盡快搬離這個地方。
她已經找好了下一個住處,是租的一套小公寓。
雖然面積小一些啊,但供暖正常,這就夠了。
搬家公司的師傅約定在這個周六上門來打包搬運。
08
這幾天張敏開始動手收拾自己的物品。
三年來她在這屋子里積累的東西可真不少。
衣服、書籍,還有各種生活用品,裝了十幾個紙箱。
看著這些堆得滿滿當當的紙箱,張敏心里頭五味雜陳。
每一件物品,都讓她想起在這里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本該是她溫馨的小窩,可如今卻成了她的噩夢。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供暖問題。
物業、供熱公司、裝修公司,她都找遍了,可所有人都說沒問題。
但問題確實存在,而且這三年來,從未有過好轉。
現在她終于可以解脫了,盡管這解脫的代價有些沉重。
她把自己舍不得扔的東西,一件件仔細地包裝好。
有些家具太大了,搬到新住處也用不上,她決定便宜處理給收廢品的師傅。
搬家的前一天晚上,張敏在空曠的房子里,獨自睡了一夜。
她想這大概是在這里的最后一晚了。
周六早上8點,搬家公司的師傅準時到了。
師傅叫楊德昌,是個40多歲的壯漢,做這行已經十幾年了。
他帶著兩個助手,都是經驗豐富的搬家工人。
“張女士,您這房子看起來挺不錯的,怎么要搬走啊?”
楊師傅一邊搬東西,一邊和張敏閑聊。
“是啊,裝修得這么好,位置也不錯。”
助手小李也覺得有些奇怪,跟著附和道。
張敏簡單地說了說供暖的問題,楊師傅也皺起了眉頭。
“我搬過這么多家,還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新房子出現這種問題,確實少見。”
就在他們搬運的過程中,張敏注意到老宋在走廊里走來走去。
老宋平時很少在走廊里逗留,今天卻顯得特別不安。
他時不時地朝張敏家門口張望,神情焦慮。
而且他今天起得特別早,平時這個時候他還在睡覺呢。
張敏覺得有些奇怪,但也沒太往心里去。
她想可能是聽到搬家的動靜,所以出來看看熱鬧吧。
楊師傅和助手麻利地將大件家具往外搬。
沙發、床、衣柜,一件件從張敏家中移出。
每搬出一件東西,老宋的臉色就難看一分。
他開始來回踱步,明顯比剛才更加焦慮了。
王美蘭也從家里出來了,站在門口張望。
夫妻倆交頭接耳地說著什么,表情都很緊張。
“老宋,今天怎么了?看起來心事重重的。”
樓上的李大爺也注意到了老宋的異常,開口問道。
“沒什么,就是看看小張搬家。”
老宋勉強擠出一個笑容,但明顯很不自然。
張敏從門里走出來,看到老宋的樣子也覺得奇怪。
“王叔,您這么早就起來了?”
“啊,是的,睡不著就起來了。”
老宋的回答有些支支吾吾,眼神閃躲。
當搬家工人準備搬運最后幾樣東西時,老宋終于忍不住了。
他快步走到張敏家門口,表情異常緊張。
09
“小張,你們這是要搬走嗎?”
老宋的聲音有些顫抖,明顯很緊張。
“是啊,王叔,房子已經賣了。”
張敏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回答道。
“那個……賣給誰了?什么時候搬走?”
老宋緊張地詢問著細節,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張敏覺得他的反應有些奇怪。
平時老宋對鄰居們的事情從來不關心,今天怎么對她搬家這么關注?
“賣給一對年輕夫妻,下個月就過戶。”
老宋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額頭上開始冒出大顆大顆的汗珠。
“那個……能不能先不搬,我有事情想和你商量。”
張敏覺得很奇怪,老宋平時和她很少交流。
兩家做鄰居三年,總共也沒說過幾次話。
“什么事情?搬家公司都約好了,東西都搬了一半了。”
老宋支支吾吾,似乎有什么難以啟齒的話。
就在這時楊師傅和助手搬著最后一個書柜走了出來。
看到這一幕,老宋突然變得非常激動。
他的臉色變得蒼白,手也開始發抖。
王美蘭在旁邊拉了拉他的衣袖,似乎在阻止他什么。
可是老宋已經控制不住自己了。
他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攔住了搬家工人。
“不行!你們不能搬!”
老宋急匆匆地沖出門,臉色蒼白地攔住了搬家工人。
張敏不解地看著這個平時很少打交道的鄰居,疑惑地問道:
“老宋,我搬家關你什么事?你為什么要攔著?”
老宋支支吾吾,眼神閃躲,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就是不說原因。
就在僵持不下的時候,張敏無意中注意到了一個細節。
她看到老宋的手,在微微發抖,而且眼神一直往書柜那邊瞟。
她死死地盯著老宋,聲音顫抖地問道:
“老宋,你……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這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