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兒媳喊我伺候月子,我沖動扇她一巴掌,三年后再去兒子家時我懵了

分享至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媽,您怎么來了?”

劉琴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意外和復雜的情緒。

我愣住了,手中緊握著為孫子準備的禮物,心中五味雜陳。

這是我兒子的家,但我卻沒資格再進去。

三年未見,這扇門后藏著怎樣的變化?我與兒子一家的關系,是否還能如從前那般?

我站在門口,進退兩難,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安....



1

我叫張翠芬,今年60歲,退休前是一名小學教師。

三十年的教學生涯,我教過的孩子上千人,一直以為自己是嚴謹負責的模范老師,受到學生家長和同事們的尊敬。

校長在會議上多次點名表揚我,說我是學校的“定海神針”。

我將這些認可當作人生的榮耀,也以為這些原則和堅持同樣適用于家庭。

我丈夫走的早,留下的只有一個兒子,叫裴棟,今年35歲。

從小他就是我心里的驕傲,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年,他考了全市第三名,錄取到北京一所知名醫(yī)學院。

我記得那天學校廣播剛念完成績,我一個人躲在辦公室里擦眼淚,心里高興得不行。

那之后的日子里,誰提起裴醫(yī)生,我總是忍不住笑,覺得自己的付出都值了。

大學畢業(yè)后,裴棟選擇回到我們這座城市,在人民醫(yī)院做醫(yī)生。

從實習到住院醫(yī)師,再到現(xiàn)在的心外主治,他一步一個腳印,干得扎實。

鄰居們見面總夸,說裴醫(yī)生態(tài)度好、技術也好。我聽著這些話,心里總是暖的。

三年前,他和一個叫劉琴的女孩結了婚。

劉琴是市中心一家電商公司的客服,大學學歷,英文流利,打扮得體,說話不快不慢,總給人一種很有距離感。

婚禮簡單現(xiàn)代,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些儀式,但兒子笑得特別滿足,我也就沒多說。



劉琴看起來很能干,家務做得干凈利落,穿著得體,不喜歡麻煩別人。

我本來想著,結了婚就能多些來往,可她總是客客氣氣,話不多,對我的建議也很少回應。

她會說“謝謝媽,我知道了”,然后事情照舊按她的方式來。

我心里多少有點失落,總覺得這個家我插不上話。

當?shù)弥龖言械南r,我有點高興,也有些忐忑,電話那頭,兒子說媳婦讓我去給她照顧坐月子。

這是我們家的第一胎,我盼望著新的生命,也希望這能讓我和兒媳之間更親近些。

在我們那個年代,媳婦坐月子,婆婆是一定要照顧的。

那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作為長輩應盡的責任。

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去了市場買紅棗、黃芪、烏雞之類的補品,又翻出當年照顧裴棟的記錄本,還特意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新的育兒書。

我想著這次得做個“現(xiàn)代型”的奶奶,別落后。

劉琴的預產期臨近,我拎著幾個大包小包準時上門。

2

我提著行張,站在兒子家門前,按響了門鈴。

門開了,卻不是我熟悉的兒媳劉琴,而是一位陌生女人。

“您好,請問您是?”我猶豫地開口。

“您是裴媽媽吧?我是琴琴的母親,您叫我小張就行。”那女人面帶笑容,語氣熱情。

我愣了一下,點點頭,跟著她走進屋里。進門一看,廚房還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正熟練地操作著鍋碗瓢盆。

“那是我們請的月嫂,很專業(yè),帶過好幾家了。”小張一邊換鞋,一邊解釋。

我心里一沉。原以為自己是來照顧月子的,沒想到人早已就位。廚房有人,孩子她媽也住下了,我這一身熱情,好像沒地方用。

“媽,您來了。”劉琴從臥室走出來,穿著寬松的孕婦裝,臉上帶著笑。

“嗯,來了。”我放下行張,嘴角勉強揚起一絲笑意。

晚飯時間到了,劉琴的母親張羅著做了一桌菜。

她做事利索,口味也清淡,迎合著劉琴的胃口。裴棟時不時地添飯夾菜,還細心地替她倒水。

我坐在餐桌旁,插不上話,也不知說什么,像個旁觀者。

“媽,您住客房吧,我們提前收拾好了。”裴棟吃完飯后說,“明天我休假,帶您出去轉轉。”

我點頭,沒多回應。

夜里,我躺在客房床上,怎么都睡不著。燈光從窗簾縫里透進來,屋里很靜,靜得我聽見自己翻身的聲響。

我本以為這段時間我會是家里的主心骨,可眼下的安排讓我意識到,沒人需要我出主意,也沒人指望我操心。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起床,想著下廚做頓早餐。但當我走進廚房時,月嫂已穿戴整齊,熟練地在灶臺前忙活。

“裴媽媽,您歇著吧,這邊我來。”她語氣不緊不慢,很有分寸。

“我也可以搭把手。”我試著爭取點存在感。

“不用,您是長輩,該享福。”她笑著,手下動作沒停。

我站了幾秒,最終轉身去了客廳,拿起茶幾上的報紙翻了翻。眼神卻不在紙上,只是裝樣子罷了。

耳邊傳來劉琴母親和月嫂聊天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的笑聲讓我有點不是滋味。

劉琴生產那天,我們全家都去了醫(yī)院。

過程算順利,孩子出生得很快,是個胖小子。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看著他被護士小心包好放進保溫箱,我眼眶一下子濕了。

我記得裴棟出生那年,產房里我一個人撐著,婆婆站在一旁冷眼旁觀,沒幫上一點忙。那之后,我們的關系一直不近不遠。

我原想著這回能補上當年缺失的那點溫情,可現(xiàn)實顯然不是這么安排的。

回到家后,劉琴開始母乳喂養(yǎng)。我湊過去想提醒她一些注意事項,話還沒出口,她母親已經搶先說了。

“琴琴,先用溫毛巾敷一下,會舒服點。”

劉琴點點頭,笑著應了她一句:“好,媽。”

我站在旁邊,看著她們母女說笑,心里泛起一陣說不清的酸楚。

3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開始努力尋找自己在這個家的位置。

我試著參與育兒事務,劉琴每次都很有禮貌地聽著,但很快又會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

她會說:“媽,現(xiàn)在育兒理念跟以前不一樣了,我們有自己的方法。”

她語氣不重,卻像在悄悄地劃出一道邊界。

我提議幫忙做月子餐,她說請了營養(yǎng)師配餐,按表來更科學。

我看到孩子睡覺時沒裹太緊,順口說了一句要注意保暖,她輕聲回答:“醫(yī)生說別捂太多,會起熱疹。”

每一次,我的建議都被客氣地擱置。

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真的老了,經驗也成了不合時宜的負擔。

裴棟仍舊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也總是坐在電腦前,不說幾句話。

我理解他工作不輕松,也不好多打擾,但心里總希望,他能開口幫我說句話,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解釋。

我和劉琴之間,表面和平,客氣得體。可越是這樣,我越覺得彼此之間像隔著一層玻璃,看得見卻靠不近。

劉琴的母親料理家務有條不紊,育兒方面也干練周到。月嫂經驗豐富,做事妥帖。輪到我,似乎哪里都插不上手。

每天醒來,我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只能機械地打掃一下房間,再坐回沙發(fā)發(fā)呆。

看著劉琴依賴她母親的樣子,我心里泛酸。我和我婆婆從來沒有這樣親密過,過去我們之間總是帶著小心和防備。

我不想和劉琴也走到那個地步,可現(xiàn)實總不如人意。

有一天,我經過客廳時,聽到劉琴和她母親在低聲交談。

“媽,你說我婆婆會不會不高興啊?”劉琴壓低了聲音。

“應該不會吧,她沒表現(xiàn)出來啊。”她母親回答。

“但我總覺得她不太開心,每次我說不采納她的建議,她臉色都會變。”

“那也沒辦法啊,總不能為了她去將就育兒吧?你得為你自己和孩子考慮。”

“我知道……就是有點難辦。”

“別想太多,等月子過了,她回去也就好了。”

我站在走廊拐角,沒再聽下去,心里一陣發(fā)緊。

原來,在她們眼里,我不過是暫時要應付的人。

那天晚上,裴棟回來得晚。他輕敲我房門,聲音低:“媽,還沒睡啊?”

我擦了眼淚,說:“沒睡,心里堵得慌。”

他坐到床邊,關切地看我:“是不是住得不習慣?”

我盯著他的眼睛問:“你說,我是不是老了,跟不上你們了?”

他愣了一下,笑著搖頭:“媽,別這么說,您身體好著呢,哪老了。”

我繼續(xù)問:“那為什么劉琴總是聽她媽的,不聽我的?”

他沉默了一下才說:“琴琴跟她媽感情近,從小就那樣。而且現(xiàn)在育兒理念確實變了……她不是故意不聽您的。”

4

我沉默了。兒子的話雖然說得溫和,意思卻清楚不過——是我落伍了。

“您別多想,等孩子滿月,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裴棟拍了拍我的肩膀,語氣盡量平和,說完就起身離開了房間。

我躺在床上,腦子里一直回響著他的那句話。心里五味雜陳,不知道是難過還是失望。

也許是我太敏感,太執(zhí)著,把一些小事放大了。但即使努力勸自己放下,心里還是堵得慌。

我試著調整心態(tài),不再插手太多,不再主動提出建議。可命運仿佛偏不讓我輕松。

就在產后第十五天,小孫子突然開始發(fā)燒。

那天晚上,裴棟值夜班不在家。劉琴一個人應對不來,急得團團轉。

“39度3,媽,我們得去醫(yī)院。”劉琴手里的體溫計在發(fā)抖,眼里滿是焦急。

“我去叫車。”小張立即拿出手機。

我靠近床邊,摸了摸孩子額頭,額頭燙得厲害,但皮膚不算干。

“小孩發(fā)燒很常見,我們可以先給他擦身體,物理降溫。”我盡量讓自己冷靜。

“不行,這么小的孩子發(fā)高燒很危險。”劉琴沒有聽,語氣帶著明顯的抗拒。

“我?guī)Т筮^孩子,知道情況。貿然帶出去,夜里溫差大,容易受涼。”我盡力解釋。

“裴媽媽,現(xiàn)在都是講科學育兒,醫(yī)生建議一有高燒就就診,尤其是新生兒。”小張也站到女兒那邊。

“先用溫水擦擦再決定,要是沒退燒,我們再去。”我話說得堅定,希望能讓她們信任我。

“媽,對不起,這事我得按我的方式來。”劉琴沒有多說,直接抱起孩子往門口走。

我跟了兩步,沒再勸,只覺得無力。這時候,我說什么也沒用了。

她們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半夜。孩子安靜地睡著了,燒退了些。

“醫(yī)生怎么說?”我問。

“普通感冒引起的發(fā)燒,打了退燒針,開了點藥。”劉琴語氣平靜。

“醫(yī)生說最近天氣變化大,要注意保暖。”小張接了一句。

我點點頭,沒說“我早就提醒過”這種話。

但心里,卻壓不住一股難以言說的委屈。

這些天,我小心翼翼,生怕多說一句讓人不快。可到了關鍵時刻,我的判斷還是不被相信。

接下來的幾天,劉琴對我愈發(fā)冷淡。我的建議再也沒被采納過,她甚至不再掩飾拒絕。

“媽,您就別操心了,我們自己來就行。”她一邊抱著孩子,一邊低頭說。

我在家里的存在感越來越淡,像個旁觀者。裴棟雖然察覺到了變化,卻沒有主動調解。

他工作更忙了,加班也多了,回家后一頭扎進書房,很少露面。

我知道他難做,也沒去找他說話。但每次看到他疲憊地回家,我就忍不住心疼。

他應該在家里得到照顧,而不是面對這種冷淡的氣氛。

在這樣的日子里,我開始懷念自己的家。那里雖然安靜,但我有自己的空間,說出的話有人聽,做的事有人認可。

5

產后第二十天,成了我和劉琴之間矛盾徹底爆發(fā)的轉折點。

那天早上,劉琴的母親接到電話,說老家臨時有事需要處理。

她邊收拾邊說:“我最多兩天就回來,這邊就麻煩你們了。”

“你去吧,媽,家里有婆婆和月嫂呢。”劉琴一邊替母親拿包,一邊開口。

我注意到,她提到我時,語氣里帶著一種不太自然的勉強。

沒過多久,月嫂也說預約了體檢,請了半天假離開了。家里一下子就只剩下我、劉琴和孩子。

這是我們第一次單獨相處這么久,我原想著這是個機會,或許能聊聊,緩和些之前的緊張。

劉琴剛喂完奶,正在抱著孩子輕拍背部哄睡。我站在一旁,看著她的姿勢,總覺得不妥。

“你這樣抱不對,孩子的脖子沒有支撐,會影響發(fā)育。”我忍不住提醒。

劉琴頭也不回,“媽,我知道。”

我仍覺得她沒抱穩(wěn),走過去說:“你看,應該這樣……”我伸手想接過孩子示范。

“媽!”她忽然提高聲音,“我真的很累了,能不能讓我自己來?”

我頓了下,覺得有些被吼得莫名其妙,“我只是想幫你。”

她把孩子輕輕放進嬰兒床,低聲說:“如果您真想幫,能不能幫我洗點衣服、掃掃地?整天在旁邊講怎么做怎么做,我反而更累。”

這話讓我一時無法回應。我,一個干了一輩子教師的人,成了她口中的“只說不做”的人?她這是把我當成什么?

我聲音有些發(fā)抖:“你這是什么意思?”

劉琴抬頭看著我,語氣平穩(wěn)但堅決:“字面意思。媽,我知道您是好意,但您每天盯著我做這做那,我真的感覺很有壓力。”

“我不過是提醒你幾句,怎么就成壓力了?”我越說越激動。

“不是幾句,是從早到晚。吃什么、穿什么、怎么喂奶、怎么抱孩子,您每樣都要插手。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有自己的方式。”

“你的方式就是完全不聽老人一句話,對吧?”我話音越來越重。

“我尊重醫(yī)學建議,也聽過醫(yī)生的意見,這不代表我不尊重您。”

“所以你覺得我說的都是老一套,沒用了?”

她嘆了口氣:“我不是這個意思,可是……”

“別說了!”我打斷她,“你根本沒把我當一回事,從我來這天起就是這樣。”

劉琴沉默了一下,像是在忍耐情緒,然后她看著我,說:“媽,我知道您辛苦,也知道您想幫忙。但如果我們總是意見不同,那就麻煩您先回去吧。我們可以請家政來做日常的事,您也能休息。”

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我心里的火。

6

那一刻,我實在壓不住心頭的怒火,抬手打了劉琴一巴掌。



“啪”的一聲,在安靜的屋里顯得格外刺耳。

劉琴捂著臉,眼神驚訝又委屈,眼淚很快就涌了出來。

她看著我,像不認識我一樣。我也愣住了,沒想到自己竟會在沖動之下動手。

我一直自詡講理守分,教學生尊重別人,怎么到了自己家里,卻做出這樣的事?

“我辛辛苦苦把兒子養(yǎng)大,結果娶回來一個根本不懂尊重的媳婦!”我哽咽著喊出來,眼淚不自覺流了下來。

劉琴沒有反駁,轉身拿起手機,聲音發(fā)抖地撥了裴棟的電話。

“老公,你現(xiàn)在能回來一下嗎?”她話音很低,情緒明顯不穩(wěn)。

我站在一邊,心里一團亂。氣還沒消,后悔也涌了上來。

打完那一巴掌,我就知道事情鬧大了。

裴棟趕回來時,屋子里仍沉著悶氣。他一進門就看到了劉琴紅腫的臉,還有我站在客廳中央,手僵在半空,臉上寫滿復雜。

“怎么回事?”他走進屋,語氣里夾雜著震驚和不解。

劉琴簡要說了來龍去脈,說到后來,聲音還是止不住地顫抖。

裴棟看了她一眼,又轉頭看向我,眉頭緊緊皺起。“媽,您……怎么能打人呢?”他說得不重,卻比責備更讓人難堪。

“我……”我張口,卻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那一刻,我說什么都顯得蒼白。

是啊,我怎么能動手?就算再有不滿,也不該失控。

裴棟沉默了一會兒,說:“媽,我想……您還是先回老家冷靜一下吧。”

我怔住了,“你是趕我走?”

“不是趕您走,只是現(xiàn)在大家情緒都不穩(wěn)定,這樣下去,對誰都不好。等以后情況緩和了,咱們再慢慢談。”

我緊咬著牙,聲音低而僵硬:“好,我走。”

我回房間收拾東西,動作一邊快一邊亂,心里像被什么掏空了。

半小時后,裴棟送我到車站。站在車前,他說:“媽,到家給我打個電話。”

我點頭,沒有說話。

車開動了,我坐在車窗邊,看著城市的街景一點點后退,心卻像沉到了水底。

我知道,這一走,和兒子一家人的關系,已經變了。

回到老家后,生活安靜了許多,也寂寞了許多。

鄰居問我孫子出生的情況,我笑著說:“挺好的,孩子健康,忙著呢。”我沒有提起那天的沖突,更沒說是被勸回來的。

這份羞辱和孤獨,沒人能理解。我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裴棟偶爾會打來電話,關心我的生活,卻再沒有說過讓我去看孫子的事。

我也沒問過。我們的談話越來越客套,小心翼翼地避開任何可能引發(fā)爭執(zhí)的話題。

像兩個維持表面平靜的外人。

我心里清楚,裴棟站在劉琴那邊。

他可能是對的,畢竟我動了手。

可我心里還是有一口氣。劉琴的態(tài)度從未真正尊重過我。她從不愿意讓我融入這個家,只要我稍有干預,她就表現(xiàn)出不滿。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我和他們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少。

從每周一通電話,到半月一次,再到一個月只問候幾句。

孫子出生快一年了,我從未抱過他一次,只能通過裴棟偶爾發(fā)來的照片,看著他慢慢長大。

7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一個孩子已經從襁褓中學會了走路、說話,甚至有了自己的小脾氣。

而我,也從最初的憤怒和委屈,逐漸過渡到了一種麻木。

我開始適應一個人的生活。早上起床,煮點粥配咸菜;上午出門買菜,順路去公園轉一圈;下午看看電視,或者和小區(qū)的幾個老姐妹打打牌、聊聊天。

表面看,日子過得也算平靜。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那個位置始終是空的,怎么都填不滿。

每到節(jié)日,尤其是中秋、春節(jié),電視里一家人圍坐的場面總讓我難受。街坊鄰居張羅著全家聚餐,兒孫繞膝,而我卻獨自坐在客廳,面對滿桌的清淡飯菜。

裴棟幾乎不打電話了,偶爾發(fā)個節(jié)日紅包,也只附帶一句“媽,節(jié)日快樂”。

他從不提回來看看,也從不問我愿不愿意過去。

我也倔強,從未主動聯(lián)系他們。在我看來,是劉琴把這個家變了樣。

是她的排斥和冷漠讓我失去了參與的機會。

三年來,我一直堅持這個想法,這種固執(zhí)成為我內心最后的支撐。但我也明白,正是這份倔強,悄悄拉遠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偶爾,我會夢見孫子。夢里,他一邊叫“奶奶”,一邊跑向我,笑得天真。醒來時,枕頭濕了一大片。我不愿承認自己想他們,可身體和夢境總是誠實。

那天,我去超市買雞蛋,剛走到收銀臺,就碰見裴棟以前的同事王醫(yī)生。

“張阿姨,好久不見了!”他笑著走來,熱情得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是啊,好久不見。”我擠出一個笑容。

“裴棟最近挺忙吧?聽說他們搬了新家,房子很寬敞,在南城那邊。”

我一愣:“搬家了?我……不太清楚。”

他像是意識到什么,語氣放緩:“哦,我還以為……對不起,我多嘴了。”

我盡量穩(wěn)住情緒,說:“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我也不多過問。”

他點點頭,突然說:“對了,您知道他們去年又添了一個女兒吧?特別可愛。”

我一下子愣住,心像被什么堵住一樣。“什么?”

“哎?您不知道?”王醫(yī)生愣住了,“我還真以為……不好意思啊張阿姨,我不該說。”

“沒關系,可能是他們想等個機會告訴我。”我強作鎮(zhèn)定,喉嚨卻發(fā)干,連話都說得斷斷續(xù)續(xù)。

和王醫(yī)生匆匆道別后,我提著袋子往家走,腦子里一片空白。

原來,他們有了第二個孩子,是個女兒。

而我,作為親奶奶,連孩子出生的消息都沒有收到。

這打擊比三年前那次沖突還重。我在沙發(fā)上坐了一整晚,眼淚止不住地流。

8

第二天,我去了老姐妹陳霞家里,把這幾年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陳霞比我小兩歲,退休前是中學的心理咨詢師,說話一向直接,但也講道理。

她聽完后沒急著回應,只是靜靜地看著我,過了片刻才開口:“翠芬,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可能出在你太強勢?”

我皺起眉頭:“我強勢?我只是照著傳統(tǒng)的做法,做一個婆婆該做的事。”

“可現(xiàn)在的年輕人,生活方式和育兒觀念都變了。劉琴可能只是想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帶孩子。”她語氣平靜。

我有些激動:“那她也不能不尊重我吧?我好歹是長輩。”

陳霞看了我一眼,問:“那你有沒有尊重過她的選擇?”

這句話讓我啞口無言。我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

她拍拍我的手:“我知道你心里是為了兒子和孩子好。但有時候,太過用力的關心,也可能讓人覺得是負擔。”

我低著頭,良久問道:“那你說我現(xiàn)在該怎么辦?”

“先放下面子,主動聯(lián)系他們。三年都過去了,或許也是時候重新走近了。”

我沉默了一會兒,還是不太確定:“可我不知道怎么開口。”

“從最簡單的開始,”她建議道,“比如問問孫子的生日,說你想送份禮物。”

我點點頭,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思索她的話。

晚上,我在手機屏幕前猶豫了許久,最終鼓起勇氣,給裴棟發(fā)了一條信息:

“兒子,我聽說你們又有了一個女兒,恭喜。能告訴我孫子的生日是哪天嗎?我想送他一份禮物。”

沒過多久,裴棟回了信息:“謝謝媽關心。大寶生日是6月15日,這周六。”

看到這句話,我心里一震,連忙打字回復:“我能去看看他們嗎?”



這次,他沉默了十分鐘。

那十分鐘里,我坐在沙發(fā)上不安地握著手機,腦子里一遍遍排練著如果被拒絕該怎么回應。

最終,裴棟回復:“可以,地址發(fā)您。”

隨后是一串我不認識的新地址。

我的心一下子跳得厲害,像是被什么擊中了。

多年未見,突然要面對那個讓我傷透心的人,我既激動又忐忑,像是要回到那個我第一次進產房生裴棟的日子,心里什么滋味都有。

接下來的幾天,我開始認真準備禮物。

我挑了一套顏色柔和的童裝,一臺功能齊全的早教機,還買了幾樣小朋友愛吃的小零食。我把它們一樣樣整理好,用袋子仔細裝著。為了不失禮,我還去理了發(fā),挑了一身新衣服。

9

終于到了周六,我起得很早,洗漱完畢后坐在鏡前,仔細地補了個淡妝。臉上的皺紋無法遮蓋,但我還是想讓自己看起來精神些。

換上前幾天新買的衣服,又檢查了一遍裝好的禮物袋——孩子的衣服、玩具、早教機,還有些小零食,每一樣都挑得細致。

快到約定時間,我出門打車,坐在車里,手始終拽著包帶,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三年過去了,我終于要再次見到兒子一家。一路上,我心跳得厲害,像是即將面試的人,既期待又緊張,連窗外的風景都沒留意幾眼。

車停在南城一個新開發(fā)的花園小區(qū)門口。

保安攔住了我,我說明了來意,他在登記表上找了一會兒,點頭說:“裴醫(yī)生家是吧?進去吧。”隨后打開了小區(qū)的大門。

走進小區(qū),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樓棟,綠化做得很好,草坪上有孩子在跑來跑去,旁邊的家長坐在長椅上閑聊,氣氛安靜而溫和。

我打開手機導航,跟著指示走了五六分鐘,終于站在了裴棟家的樓下。

看著眼前這幢新樓,我心里有點發(fā)緊。深呼吸一口氣,我按響了門鈴。

“叮咚”一聲后,四周又歸于寂靜。

我站在那里,手心微微出汗,目光落在門縫上,連腳步聲都聽得清楚。

十幾秒過去,門終于開了。

可門開的一剎那,我整個人都懵了。

付費解鎖全篇
購買本篇
《購買須知》  支付遇到問題 提交反饋
相關推薦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哈| 阿拉善右旗| 德昌县| 新化县| 湟源县| 布尔津县| 南江县| 奉新县| 驻马店市| 衡阳县| 中牟县| 呈贡县| 错那县| 海林市| 巍山| 德州市| 金秀| 敖汉旗| 儋州市| 庄河市| 玛纳斯县| 宁夏| 栾城县| 房山区| 葫芦岛市| 淮安市| 张家港市| 赫章县| 晴隆县| 余干县| 汽车| 永福县| 屏边| 四川省| 陆丰市| 壤塘县| 化州市| 明光市| 沙坪坝区| 安化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