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理工大學校園內,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刑事案件,這起后來被媒體稱為“1129博士生殺人案”的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時間回溯到1977年3月,在吉林省吉林市舒蘭的一個小農村里,殷兆輝出生了。
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庭條件十分艱苦。
可是殷兆輝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學習天賦,成績在班級里一直名列前茅。
為了供殷兆輝上學,他的兩個妹妹先后輟學回家,父母把家里有限的財力和資源,全部都投入到了殷兆輝這個“潛力股”身上。
殷兆輝深知父母的不易,他學習刻苦,心無旁騖,目標堅定,一心想要通過知識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盡管相關資料的公開極為有限,但通過深入探尋,還是能大致還原出這起案件背后的殘酷真相...
1.
1996年,殷兆輝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漢理工大學。
這對于他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事。進入大學后,殷兆輝更加懂事,他不再向家里要錢,靠著助學貸款完成了四年的學業。
在大學期間,他憑借專業筆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學攻讀研究生,進入了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的機械設計與理論專業。
在研究生階段,殷兆輝依然保持著勤奮好學的態度。
2003年,他順利獲得碩士學位,并繼續在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還擔任了研究生班的班長。
他的導師知道他家庭困難,特意安排他在實驗室里工作,掙點生活費。
殷兆輝心懷感恩,為了做出成績,整天除了課堂,就是泡在實驗室中,展現出了很強的科研能力。
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殷兆輝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其中就包括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研究。
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解決了國防履帶車輛流感使用壽命短的問題,研究成果還被運用到國防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的研究生畢業報告,被認為是同屆學術水平最高的,而那時的殷兆輝也才26歲而已,絕對是一個值得培養的棟梁之才。
家人都以他為傲,在所有人眼中,他就是有為青年和正派積極的象征。
早在武漢理工讀大學本科時,殷兆輝就與一位女同學楊曉麗相戀了。
大學畢業后,殷兆輝到北京讀研,為了資助殷兆輝,楊曉麗留在武漢工作,并拿出一部分錢借給他,幫助他順利完成學業。
但兩人也因此長期處在異地戀的狀態,除了偶爾通話,更多的是通過網絡聯系,比如電子郵件或者在線聊天。
2.
殷兆輝的網絡id是“hero”,或許在他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一直忍受寂寞,孤身走暗巷的孤膽英雄。
他每天在實驗室和課堂之間奔波,科研的壓力讓他很少有時間去感受生活中的浪漫。
而楊曉麗在武漢,也在為了兩人的未來努力工作著。他們雖然相隔甚遠,但心中都懷揣著對彼此的牽掛和對未來的憧憬。
2003年7月,殷兆輝的聊天列表里突然闖入一個陌生的網友,對方是個女生,id叫“轉瞬即逝”。
在那個網絡還不算十分發達的年代,網絡聊天沒有智能手機的支持,只有打開電腦或者是進入網吧登錄賬號。
比起好友何時能看到你的信息,更期待的是那個在意的頭像從離線狀態的灰白變成在線狀態的彩色,然后那個頭像在你的好友列表當中跳動起來,說明對方是給你發來了信息。
兩人很快聊了起來,從中外流行音樂聊到各自的愛好。
對方的出現,給殷兆輝平淡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網絡一線牽,兩人就這樣像是被一個無形的繩索套住,彼此的距離隨著時間越來越近。
熟悉之后,殷兆輝得知對方的真名叫王曉京,時年23歲,老家在河北邢臺,父母都在國企工作。
2003年從某大專院校畢業后,放棄了回老家就業的機會,在北京從事暖氣設計工作。
除了工作就喜歡上網聊天。
殷兆輝為了博取對方的好感,說自己是個年輕的博士生。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三個月,兩人互相留下了電話號碼之后,就進入到了線下見面的環節。
這也是殷兆輝第一次跟網友在現實中見面,如同初戀一般的激動,一直在內心蕩漾。
2003年11月的一個晚上,兩人如約見面。
現實中的王曉京身高1米67,體重70kg,是一個長相普通的女孩子。
見面的那一刻,對于外形和自己內心幻想出現的反差,殷兆輝的內心是感到有點失望的。
但是王曉京卻不然,還聊了幾個月的“英雄哥”,這么年輕,雖然樣貌平平,但問題也不是很大啊,26歲就能成為名校的博士,身上似乎就籠罩著光環一般的崇拜之情,讓自帶濾鏡的王曉京對他產生了好感。
3.
對于殷兆輝而言,又不想放棄這個新鮮感,于是他們聯系和約會頻率也慢慢加快。
在屢次約會中,殷兆輝竟找到一種久違的激情。
當然這一切遠在武漢的正牌女友楊曉麗并不知情。
一個月后,2003年12月初的晚上,兩人在一起吃飯聊天,又喝了很多酒。
轉眼晚上十點多了,醉意朦朧的青年男女意猶未盡,殷兆輝執意要送王曉京回租住的小屋,王曉京同意了。
或許是酒精的刺激,那一夜他們選擇了在一起。
清醒過后,殷兆輝進入了賢者時刻,很糾結。
面對王曉京的愛意,他什么都說不出來,因為他明白兩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王曉京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女朋友,他也沒想過和女友分手。
感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兩人干柴烈火碰撞出火花,不可能在現實的生活中繼續燃燒下去,發生關系僅僅是兩情相悅,一夜情而已。
但王曉京以身相許了自己的“英雄”,認為愛情的根基就夯實了,甚至開始暢想兩人的婚后生活。
這讓殷兆輝難以啟齒內心的真實想法,他感到非常后悔,但是內心也很確定,一夜情就想徹底拿捏他,完全是異想天開。
但沒多久,王曉京已經迫不及待打電話,告訴了遠在河北的父母。
得知女兒找了個博士男朋友,那自然是非常高興,特意囑咐她有時間帶著男友回家。
殷兆輝得知已經告訴了家里,感覺被麻煩纏住了。
沒辦法,只能繼續冷落王曉京,躲在實驗室里工作。
王曉京也很委屈,她知道自己和殷兆輝的差距很大,為此她提出準備報考在職研究生,以縮短兩人之間的距離。
但對于從來沒有付出真心的殷兆輝來說,這毫無意義。
面對他的冷漠,王曉京把這一切都向家里人傾訴。
不久王曉京的父親竟然親自給殷兆輝打來了電話,發出了誠摯的邀請,到邢臺家里見一面。
這一切來得太突然,猝不及防,殷兆輝在電話里就有一句沒一句地答應了下來。
家人的介入激怒了殷兆輝,他由此口頭訓斥了王曉京一頓。
盡管厭煩至極,但他的腦子里卻在重復一個念頭,這王曉京把事情告訴家里,那他們一定知道兩人發生關系,迫于這個壓力,面對王曉京父親的多次來電,殷兆輝只好強壓怒火,和王曉京繼續保持著交往,并在無奈之下,于2004年年初跟隨她去了邢臺。
他想邢臺之旅就是走個過場,敷衍一下就離開。
但王曉京全家卻非常隆重地進行了接待,家里來了好多親屬,所有人都希望兩人好好相處,早點結婚。這讓他在王曉京家里如坐針氈。
從邢臺回到北京之后,2004年3月4日,殷兆輝毫不猶豫地提出了分手,并更換了自己的手機號碼,試圖躲避王曉京的糾纏。
但王曉京覺得,自己既然把女孩的一切都給了對方,殷兆輝就應該負責一輩子。
分手的話,她自己太吃虧了。面對失聯的男友,王曉京精神恍惚,每天心不在焉,導致連工作也丟了。
傷心欲絕之下,她只好再次告訴了家人,說自己活得很失敗,每次說到這兒就崩潰,淚流不止。
4.
作為家長,父親決定替女兒出頭。
殷兆輝換掉手機號之后,王曉京的父親經過多方打探,在2004年5月把電話打到殷兆輝的實驗室。
殷兆輝接過電話,王曉京的父親直接表達不滿:“殷兆輝,你別太拿自己當回事兒,總是挑我女兒的毛病,她以為你失去了工作,你這輩子必須要對她負責,否則我找你們學校領導去讓你身敗名裂。你想分手也可以,但是你欺騙了我的女兒,要賠償我女兒的全部損失。”
王曉京父親的這番狠話,讓本來就膽小怕事的殷兆輝非常緊張。
再加上他本身的自尊心又非常強,在別人眼里完美無缺的一個人,一旦王曉京的父親真的找到學校來出軌被坐實,那真的就是身敗名裂。
要是被學校開除了怎么辦,女友離他而去,也沒臉見父母。
但對方一直不斷給自己施壓,殷兆輝也嚇得不敢接電話。
在這種極端的精神壓力下,殷兆輝說自己開始出現頭疼的癥狀,同學導師們也發現,他在科研中的反應也越來越慢,工作效率變差,實驗中經常出現一些低級錯誤,很反常。
別人都問他發生什么事了,他搪塞說最近沒休息好。
2004年8月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殷兆輝經常夜里無法入睡,晚上起來兩三次,在宿舍里走來走去,顯得非常焦慮,或者是坐在床上唉聲嘆氣,狀態異常和以前判若兩人。
殷兆輝有記日記的習慣,在2004年3月到2004年12月的日記中,他記錄下了自己的心聲:“可憐可悲,這是我一生中的那幾個詞,根本不會有什么來生與來世,也不會再有什么未來,人生就是自作自受,自己種下的因,結出自己的果。”
而那個時期,他的電話鈴聲就好像是索命兇鈴一般。
面對王曉京父親多次打來電話進行責罵和威脅,他的狀態已經差到了極點,頭暈耳鳴,時常冒冷汗,臉色非常差,面如死灰。
他害怕王曉京一家人哪天突然就出現在實驗室,向學校和領導揭發自己的丑聞,腦海中始終都印刻著四個大字——身敗名裂。
逐漸他的精神幾乎達到了崩潰的邊緣。
就這樣戰戰兢兢,到了2004年11月29日。
這天傍晚,殷兆輝的手機再次響起,是王曉京打來的。
不知道她怎么查到自己的新號碼,電話里,王曉京提出要見面,殷兆輝表示拒絕,但在對方的哀求下,他只好答應,讓她來到學校宿舍來找自己。
但沒過多久,王曉京推門進來了。
殷兆輝對她說:“咱們已經分手了,你以后就別來找我了。”
王曉京卻依然表現出不依不饒:“分手不可能。”
殷兆輝說:“求求你們,我已經很困難了,再這樣下去,對我的名聲影響更不好。”
5.
王曉京變得很傲慢,坐在椅子上仰著頭說:“你在乎名聲,我更在乎你,難道不怕身敗名裂嗎?”
殷兆輝想到最近自己受到的諸多威脅,想到以后這家人無止境的糾纏,一股怒火沖上心頭,大腦一片空白,一個箭步沖上去,直接掐住了王曉京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