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華嚴經》《維摩詰經》《大般若經》《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文殊師利菩薩,為諸佛之師,智慧第一,在《華嚴經》中被尊為"法王子",《維摩詰經》稱其為"妙德"。自古以來,無數求學之人都向文殊菩薩祈求開啟智慧,希望能夠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可是,真正的智慧之源,當真在于書本之中嗎?
《大般若經》記載,文殊菩薩曾對一位苦讀經書卻不得開悟的比丘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徹底顛覆了世人對智慧的認知。文殊菩薩明確指出,開智的根本不在讀書,而在六字口訣的修持。
這六字口訣究竟是什么?為何文殊菩薩說悟透了它就能般若無邊?千百年來,這個秘密只在少數得法者之間流傳,今日終于得以揭示其中奧秘。
話說唐朝貞觀年間,有一位名叫慧明的年輕僧人,自幼聰穎過人,博聞強記。他十二歲便能背誦《法華經》全文,十六歲通讀三藏十二部,被譽為千年難遇的佛門奇才。
慧明所在的法門寺住持常對人說:"我寺有此神童,將來必定能光大佛法,成為一代宗師。"所以,寺中藏經閣的所有典籍都向慧明開放,希望他能夠博覽群經,早日開悟成就。
年復一年,慧明埋首經卷,從《阿含經》到《涅槃經》,從《中觀論》到《瑜伽師地論》,凡是佛門典籍,他無不精通。寺中僧眾都對他敬仰有加,連遠近的居士都慕名前來聽他講經。
可是奇怪的是,慧明雖然學識淵博,能夠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但心中卻始終有一種說不出的困惑。他感覺自己雖然知道很多道理,但總像隔著一層紙,無法真正觸及佛法的本質。
有一天,慧明正在藏經閣中研讀《大智度論》,忽然有一位白須飄飄的老僧走了進來。這位老僧面容慈祥,眼神清澈如水,渾身散發著一種說不出的威儀。
老僧看了看慧明面前堆積如山的經書,微笑著問道:"小師父讀了這么多經書,可曾開悟?"
慧明老實地搖頭:"弟子雖然讀了不少經典,但總覺得沒有抓住要害,心中仍有迷茫。"
老僧點點頭:"那你認為智慧從何而來?"
慧明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從讀書學習中來。書中自有黃金屋,經中自有般若花。只要博覽群書,自然能夠開啟智慧。"
老僧哈哈一笑:"若是如此,那些飽學之士豈不都是圣人?世間藏書萬卷的學者不計其數,可真正得道的又有幾人?"
慧明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老僧繼續說道:"你看那些不識字的老婆婆,一句'阿彌陀佛'念得虔誠,臨終時瑞相現前,往生極樂。而有些學者窮經皓首,臨終時仍然業障現前,痛苦不堪。這說明什么?"
慧明若有所思:"這說明...智慧不完全來自書本?"
"正是如此。"老僧撫須而笑,"真正的智慧,不是從外面得來的,而是本來就在每個人心中。讀書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如果執著于文字,反而會被文字所困。"
慧明大惑不解:"那既然如此,我們還要讀經做什么?"
老僧解釋道:"經書如指月之指,月亮在天上,指頭指向月亮,但指頭本身不是月亮。你不能因為看到了指頭,就忘記了月亮。同樣,經書指向智慧,但經書本身不是智慧。"
這番話讓慧明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在看指頭,而忘記了看月亮!"
老僧點頭:"孺子可教。不過,你雖然明白了這個道理,但要真正開啟智慧,還需要特殊的方法。"
慧明急忙問道:"請師父指點,什么方法?"
老僧神秘地笑了笑:"開啟智慧有一個口訣,只有六個字,但威力無窮。歷代祖師都是靠這六個字開悟的。"
慧明心中大喜,連忙跪下:"懇請師父傳授!"
老僧看了看慧明,說道:"這六字口訣不是隨便傳的,你真的想學嗎?"
"弟子萬分誠心!"慧明叩頭不起。
老僧沉吟片刻:"既然如此,你今晚子時到后山竹林中來,我傳你這個法門。但有一個條件,你必須發誓,三年之內不得告訴任何人。"
慧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當晚子時,慧明悄悄來到后山竹林。月色如水,竹影婆娑,老僧已經在那里等候多時。
"你來了。"老僧的聲音在夜風中顯得格外清越,"在傳你口訣之前,我先問你,你知道我是誰嗎?"
慧明仔細端詳老僧,在月光下,老僧的面容似乎更加莊嚴,眉心隱隱有一點光明,整個人宛如天神一般。
忽然,慧明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顫聲問道:"師父,您...您莫非是..."
老僧微笑著點頭:"正是。我就是你們朝夕禮拜的文殊師利。"
慧明立即五體投地,激動得渾身顫抖:"弟子肉眼凡胎,不識真身,請菩薩恕罪!"
文殊菩薩扶起慧明:"起來吧。我今日現身,就是要傳你開智的真法。你可知道,為什么我被稱為智慧第一?"
慧明恭敬地說:"因為菩薩智慧無邊,通達一切法。"
文殊菩薩搖頭:"不對。我被稱為智慧第一,不是因為我知道得多,而是因為我掌握了開啟智慧的根本方法。今天,我就要把這個方法傳給你。"
慧明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聽著。
文殊菩薩緩緩說道:"開啟智慧的六字口訣就是..."
正當文殊菩薩要說出這六字口訣時,遠處忽然傳來一陣鐘聲,原來是寺中的晨鐘響起,天就要亮了。
文殊菩薩停下話頭,對慧明說:"天色將明,我不能久留。這六字口訣關系重大,不能在此地傳授。三日后,你到五臺山清涼寺來找我,我會在那里等你。"
說完,文殊菩薩的身影漸漸淡去,如晨霧一般消散在竹林中。
慧明心中既興奮又焦急,六字口訣就在眼前,卻又要等待三天。他不知道的是,這六字口訣正是歷代諸佛傳承的無上密法,凡是得傳此法的修行者,無不在極短時間內開悟證果。
據《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記載,這六字口訣蘊含著宇宙的根本智慧,一旦掌握,不僅能夠開啟無量智慧,更能夠直接契入般若實相,證得菩薩果位。
三日的等待對慧明來說如同三年。他整日思索著文殊菩薩的話,心中滿懷期待。這六字口訣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說掌握了它就能般若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