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內容純屬虛構,所配圖片來自網絡,僅用于增強表現力。愿通過分享傳遞溫暖,共同營造和諧社會氛圍。
手機鈴聲在深夜刺破寧靜,林志遠從辦公桌前的淺眠中驚醒。屏幕上顯示著一個陌生號碼,他皺著眉頭接起電話。
"您好,是林志遠先生嗎?我是市人民醫院的值班醫生。關于您妻子蘇雨晴女士..."
電話那頭的聲音漸漸模糊,林志遠只聽到幾個關鍵詞:搶救無效、安眠藥、離世。他握著手機的手開始顫抖,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情緒。
十天后,一切手續辦完,林志遠站在那套他們曾經共同生活過的房子門前。鑰匙在鎖孔里轉動的聲音格外清脆,就像十二年前她第一次為他開門時的樣子。
他推開門,準備收拾她的遺物。然而,映入眼簾的一切讓他愣在原地,仿佛整個世界都靜止了。
時間倒回到十二年前的春天。那時的蘇雨晴還是公司里最受歡迎的策劃部主管,聰明、美麗、溫柔。她總是穿著淡雅的連衣裙,笑起來眼睛會彎成月牙,說話時聲音輕柔得像春風拂過湖面。
林志遠是技術部的骨干,沉默寡言但工作能力出眾。同事們都說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她的活潑正好平衡他的內向,他的穩重剛好給她安全感。
婚禮那天,蘇雨晴穿著潔白的婚紗,眼中閃爍著幸福的光芒。她握著林志遠的手說:"志遠,我們要一直這樣幸福下去。"林志遠點頭,但他的笑容有些僵硬,似乎不太習慣表達情感。
婚后的頭兩年,生活還算和諧。蘇雨晴會在下班后買菜做飯,等林志遠回家。她總是準備他愛吃的菜,餐桌上擺著溫馨的燭光,試圖營造浪漫的氛圍。
"志遠,今天公司發生了一件特別有趣的事..."蘇雨晴總是試圖和丈夫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但林志遠總是心不在焉地回應著:"嗯,哦,知道了。"他的眼睛要么盯著手機,要么盯著電視,很少真正看著妻子的眼睛。
第三年,女兒林小雨出生了。蘇雨晴以為孩子的到來能讓他們的關系更親密,然而現實恰恰相反。林志遠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工作中,理由是要為家庭承擔更多責任。
"小雨今天叫爸爸了,你聽到了嗎?"蘇雨晴抱著女兒興奮地對剛回家的林志遠說。
"哦,是嗎。"林志遠脫下外套,徑直走向書房,"我還有點工作要處理。"
蘇雨晴的笑容僵在臉上,懷里的女兒似乎感受到母親情緒的變化,開始哭鬧起來。
從那時起,他們之間的對話越來越少。林志遠回家越來越晚,周末也經常以加班為由外出。即使在家,他也總是把自己關在書房里,或者抱著手機玩游戲、看新聞。
蘇雨晴試過很多方法來挽回丈夫的注意力。她學會了他愛吃的川菜,報名參加了瑜伽班想要保持身材,甚至主動邀請他一起看電影、去旅行。但每次得到的都是敷衍的回應。
"我最近壓力很大,沒心情。" "下次吧,這段時間項目很忙。" "你自己去吧,我要休息。"
漸漸地,蘇雨晴不再主動尋找話題,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錯了。她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或做錯事惹丈夫不高興。但即使這樣,林志遠對她的態度依然冷淡。
五年后,矛盾終于爆發了。那天是蘇雨晴的生日,她特意請假在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等待丈夫回家慶祝。然而等到深夜,林志遠才醉醺醺地回來。
"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嗎?"蘇雨晴強忍著淚水問道。
"什么日子?"林志遠漠然地看著她,眼中沒有一絲愧疚。
"我的生日..."蘇雨晴的聲音顫抖著。
"哦,生日啊。"林志遠脫下外套,語氣毫無起伏,"生日有什么好過的,又老了一歲。"
這句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進蘇雨晴的心里。她看著桌上已經涼透的飯菜,看著插在蛋糕上的蠟燭已經化成蠟淚,終于忍不住哭了出來。
"我們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她哽咽著問。
林志遠沒有回答,只是走向浴室,留下蘇雨晴一個人在客廳里哭泣。
從那以后,他們的關系徹底冷了下來。林志遠搬到了書房睡,理由是不想打擾妻子休息。他們開始過著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生活——各自上班,各自下班,各自吃飯,各自睡覺。
蘇雨晴的狀態越來越差。她開始失眠,食欲不振,經常一個人偷偷流淚。工作上也頻頻出錯,被主管批評后,她回到家想要尋求丈夫的安慰,卻發現他正在客廳里看電視,對她的眼淚視而不見。
"志遠,我覺得我可能需要看心理醫生。"有一天,蘇雨晴鼓起勇氣對丈夫說。
"隨便你。"林志遠頭也不抬地回答,眼睛依然盯著電視屏幕。
蘇雨晴的心徹底涼了。她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張醫生是一位溫和的中年女性,她告訴蘇雨晴:"你患的是抑郁癥,很大程度上與長期的精神壓力有關。"
治療的過程很艱難。蘇雨晴試圖向林志遠解釋自己的病情,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但得到的依然是冷漠的回應。
"抑郁癥?現在的人都愛給自己找病。"林志遠不以為意地說,"想開點就好了,哪有那么多毛病。"
這句話徹底擊垮了蘇雨晴最后的心理防線。她意識到,在這段婚姻中,她已經變成了一個透明人,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女兒林小雨那時已經八歲了,她敏感地察覺到了父母之間的異常。她經常看到媽媽一個人在廚房里哭泣,看到爸爸總是避開媽媽的目光。孩子用她天真的方式試圖修復父母的關系,但往往事與愿違。
"爸爸,媽媽今天又哭了。"小雨有一天怯生生地對林志遠說。
"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林志遠的回答依然冷漠。
九年后,蘇雨晴提出了分居。她搬到了母親家,理由是想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實際上,她已經無法承受這種壓抑的生活了。
"媽,我真的撐不下去了。"蘇雨晴抱著母親痛哭,"他就像看一個空氣一樣看我,我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
蘇母心疼地抱著女兒:"雨晴,如果真的過不下去,就離婚吧。"
"可是小雨怎么辦?"蘇雨晴抹著眼淚,"我不能讓孩子在單親家庭中成長。"
分居的三年里,蘇雨晴的抑郁癥越來越嚴重。她開始依賴藥物,體重急劇下降,整個人變得憔悴不堪。她依然在堅持心理治療,張醫生建議她考慮離婚,重新開始生活。
"醫生,我想過很多次,但我做不到。"蘇雨晴苦笑著說,"我愛了他十二年,即使他不愛我,我也放不下。"
最后的一年,蘇雨晴的狀態急轉直下。她開始出現自殺傾向,多次被母親和醫生勸阻。她寫過很多信,但從來沒有寄出過。她在日記里寫道:"也許我消失了,他會更輕松吧。"
林志遠對妻子的病情始終漠不關心。即使岳母多次給他打電話說蘇雨晴的情況很不好,他也只是敷衍地回應幾句。他似乎已經習慣了沒有妻子的生活,工作依然是他生活的全部。
那個下雨的夜晚,蘇雨晴吞下了一整瓶安眠藥。她在遺書中寫道:"志遠,對不起,我太累了。小雨,媽媽永遠愛你。"
她走的時候很安靜,就像她活著的時候一樣,不愿意給任何人添麻煩。
林志遠推開家門的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
客廳里一塵不染,一如蘇雨晴生前的習慣。但讓他愣住的不是這些,而是墻上、桌上、沙發上,密密麻麻貼滿了各種顏色的便利貼。
黃色的、粉色的、藍色的、白色的...每一張都用娟秀的字跡寫著什么。
林志遠走近一看,雙腿瞬間發軟。
第一張便利貼上寫著:"2月14日,志遠說工作忙,不能陪我過情人節。我一個人去看了電影,買了兩份爆米花。"
第二張:"3月8日,婦女節。我以為他會記得,但他什么都沒說。我給自己買了一束花。"
第三張:"4月12日,小雨生病發燒,我一個人抱她去醫院。志遠說他在開會,走不開。"
林志遠的手顫抖著,繼續往下看。每一張便利貼都記錄著一個日期,一件事,一次失望。十二年來,她默默記錄下了他對她的每一次冷漠,每一次忽視,每一次傷害。
"5月20日,我對他說我愛你,他看都沒看我一眼。"
"7月1日,我們結婚紀念日,他忘記了。我準備了禮物,他說幼稚。"
"10月31日,萬圣節。小雨要爸爸陪她一起變裝,他說那是小孩子的游戲。"
林志遠看得眼前發黑,這些他已經完全忘記的細節,她卻一一記錄下來。更讓他震驚的是,在每張記錄痛苦的便利貼旁邊,還貼著另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