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怎么了?墻里面有什么?"袁志華急切地追問道。
工人江師傅突然扔下手中的電鉆,面色慘白地往后退了好幾步,雙手不住地顫抖著。
"袁先生,這房子...這房子有問題!"江師傅的聲音顫抖得厲害,"我不干了!"
方慧娟抱著七歲的兒子袁浩然,聲音也開始顫抖:"是不是有危險?到底發生什么事了?"
空氣中彌漫著說不出的異味,讓人作嘔。破開的墻洞里透出詭異的光線,黑漆漆的洞口里傳來陣陣令人不安的氣息。袁浩然被大人們的恐慌情緒感染,開始哭鬧起來。
江師傅擦著額頭的冷汗,指著墻洞:"袁先生,這墻后面的東西...太奇怪了!"
01.
袁志華一家住在虹橋新城的這套房子已經三年了。房子是二手房,當初買的時候就覺得性價比不錯,位置好,價格相對合理。
這幾個月來,袁志華的生意越做越好,手頭寬裕了不少。看著住了三年的房子,墻壁有些陳舊,裝修風格也過時了,夫妻倆商量著重新裝修一下。
"老袁,咱們這房子確實該重新弄弄了。"方慧娟一邊收拾著客廳,一邊說道,"你看這墻紙都起皮了,廚房的瓷磚也有好幾塊松了。"
袁志華點點頭:"是該裝修了。浩然也大了,給他重新弄個兒童房,我們的臥室也重新設計一下。"
說干就干,袁志華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裝修師傅江師傅。江師傅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做裝修十幾年了,手藝不錯,人也實在。
江師傅第一次來看房的時候,拿著卷尺在房間里仔細測量。測量了一圈后,他停下來,皺著眉頭又重新測量了一遍。
"袁先生,有個奇怪的事情。"江師傅放下卷尺,"我測量的面積比你們房產證上的面積多出了9平米。"
袁志華愣了一下:"多出9平米?怎么可能?"
方慧娟也覺得不可思議:"江師傅,你是不是算錯了?"
江師傅搖搖頭:"我做這行十幾年了,不會算錯的。你們這房子實際使用面積是118平米,但房產證上寫的是109平米。"
袁志華夫婦對視了一眼,心情復雜。多出9平米,這意味著什么?
"會不會是開發商當初測量有誤?"袁志華試探性地問道。
江師傅搖頭:"不太可能。房產證上的面積都是經過專業測量的,不會有這么大的誤差。"
方慧娟有些擔心:"那這多出來的面積算什么?會不會有什么問題?"
"這個...我也說不清楚。"江師傅撓撓頭,"要不你們去問問物業?"
袁志華心里既興奮又不安。興奮的是,多出9平米就等于多出了好幾萬的價值,相當于占了便宜。不安的是,這種不明不白的多出來的面積,總讓人覺得不踏實。
"我覺得還是搞清楚比較好。"方慧娟說道,"萬一以后有什么糾紛,我們說不清楚。"
袁志華卻不這么想:"管他呢,反正房子是我們的,多出來的面積當然也是我們的。說不定是開發商的失誤,我們正好占了便宜。"
"你這樣想不對。"方慧娟有些著急,"房產證上的面積和實際面積不符,這本身就是個問題。萬一以后要賣房,怎么辦?"
"你想得太多了。"袁志華擺擺手,"現在房價這么高,多出9平米就是好幾萬,這是好事。"
江師傅在旁邊聽著夫妻倆的爭論,也不好插話。他又仔細測量了一遍,確認了自己的測量結果。
"袁先生,這多出來的面積主要在主臥和客廳之間。"江師傅指著墻壁說道,"這面墻的位置有點奇怪,按照房屋結構圖來看,這里應該是一個整體空間才對。"
袁志華走過去仔細看了看那面墻,敲了敲,發出的聲音確實和其他墻壁不太一樣。
"這面墻是后來加的?"袁志華問道。
"很有可能。"江師傅點點頭,"從施工工藝來看,這面墻和其他墻壁確實不太一樣。"
方慧娟的心情越來越不安:"那這墻后面是什么?"
"不知道。"江師傅搖搖頭,"要拆開看看才知道。"
袁志華的眼睛亮了起來:"那就拆開看看!說不定后面就是那多出來的9平米空間。"
"拆墻可不是小事。"江師傅提醒道,"萬一是承重墻,拆了就麻煩了。"
"那怎么確定是不是承重墻?"方慧娟問道。
"我可以先看看原始的房屋結構圖,再做判斷。"江師傅說道,"不過從位置和厚度來看,這應該不是承重墻。"
袁志華已經下定決心:"那就拆!我倒要看看這墻后面到底是什么。"
方慧娟還是有些擔心:"萬一拆了有什么問題怎么辦?"
"能有什么問題?"袁志華不耐煩地說道,"這是我們自己的房子,我們有權利知道房子的真實情況。"
02.
關于要不要拆墻這件事,袁志華一家產生了激烈的分歧。
方慧娟的擔心不無道理。房產證上的面積和實際面積不符,這本身就是個問題。如果貿然拆墻,萬一引起什么麻煩,后果不堪設想。
"老袁,你冷靜一點。"方慧娟勸道,"這種事情不能急,我們先去咨詢一下律師,看看法律上是怎么規定的。"
袁志華卻不這么想:"咨詢律師?花那個冤枉錢干什么?這就是我們家的事情,用不著外人指手畫腳。"
"這不是外人指手畫腳,這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方慧娟的語氣也有些急躁,"萬一這多出來的面積本來就不屬于我們,我們拆了墻,豈不是違法了?"
"怎么可能不屬于我們?"袁志華反駁道,"房子都是我們的,里面的每一寸土地當然也是我們的。"
兩人爭論的聲音越來越大,連在房間里寫作業的袁浩然都探出頭來看。
"爸爸媽媽,你們在吵什么?"七歲的袁浩然怯生生地問道。
"沒事,你繼續寫作業。"方慧娟趕緊說道。
袁浩然雖然年紀小,但也能感受到大人們的緊張情緒。他不明白為什么大人們都顯得很緊張,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拆墻。
"媽媽,我們家的墻為什么要拆?"袁浩然天真地問道。
"因為...因為我們要重新裝修。"方慧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
"那拆了墻,我們家會不會倒?"袁浩然擔心地問道。
"不會的,別擔心。"方慧娟摸摸兒子的頭,"你先去寫作業,大人的事情你不用管。"
袁浩然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回到自己的房間繼續寫作業。
這時,袁志華的母親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老人家雖然不太懂裝修,但對于拆墻這種事情,她有自己的擔心。
"志華,我覺得慧娟說得對。"老太太說道,"這種事情不能急,要慎重。"
"媽,您就別操心了。"袁志華有些不耐煩,"這是我們的房子,我們自己決定。"
"我怎么能不操心?"老太太的語氣有些嚴厲,"這是你們的家,也是我孫子的家。萬一拆墻拆出什么問題,我們全家都要遭殃。"
"能出什么問題?"袁志華不服氣地說道,"不就是拆一面墻嗎?"
"你懂什么?"老太太搖搖頭,"我們老一輩人都知道,房子不能隨便動。這墻要是有什么講究,動了就壞了風水。"
袁志華聽到母親提到風水,更加不耐煩了:"媽,都什么年代了,您還信這些?"
"我不管什么年代,反正我是不同意拆墻的。"老太太堅持自己的觀點,"你們要裝修可以,但不能拆墻。"
方慧娟見婆婆支持自己的觀點,心里有些高興:"媽說得對,這件事情確實需要慎重。"
袁志華看到妻子和母親都反對自己,心里更加堅定了要拆墻的決心。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男人的決定,不能被女人左右。
"我已經決定了,就拆!"袁志華斬釘截鐵地說道,"這是我們家的事情,我是一家之主,我說了算。"
"你..."方慧娟被丈夫的強硬態度氣得說不出話來。
"志華,你這樣做不對。"老太太也有些生氣,"家里的大事,要商量著來,不能你一個人說了算。"
"我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我是為了這個家好。"袁志華的語氣有些激動,"多出來的9平米,這是多大的價值?我們為什么不能要?"
"問題是這9平米到底是怎么來的?"方慧娟反問道,"萬一是違章建筑呢?萬一是占了別人的面積呢?"
"不可能!"袁志華堅決否認,"這房子是我們正當渠道買的,怎么可能有問題?"
爭論持續了好幾天,家里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袁浩然也能感受到大人們的情緒變化,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大聲說話。
最終,袁志華決定先去咨詢物業,看看能不能從物業那里得到一些信息。
物業的工作人員聽了袁志華的情況后,表示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袁先生,您這種情況我們之前也遇到過。"物業經理說道,"有些業主裝修時確實會發現面積不符的問題。"
"那您覺得我們應該怎么辦?"袁志華問道。
"首先,我們需要確認這面墻是不是承重墻。"物業經理說道,"如果不是承重墻,從安全角度來說,拆除是沒有問題的。"
"那如果拆了,里面的空間歸誰?"袁志華最關心的還是這個問題。
"這個...我們需要看具體情況。"物業經理有些為難,"按照法律規定,房產證上的面積就是您的產權范圍。至于多出來的面積,需要具體分析。"
袁志華聽到這里,心里有些不快:"那您的意思是,多出來的面積可能不屬于我們?"
"我不是這個意思。"物業經理趕緊解釋,"我的意思是,這種情況比較復雜,需要專業的機構來評估。"
"什么專業機構?"袁志華問道。
"比如房產測量機構,或者相關的法律機構。"物業經理說道,"他們可以提供專業的意見。"
袁志華從物業回來后,心情更加矛盾。物業的話讓他意識到,事情可能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
"怎么樣?物業怎么說?"方慧娟關心地問道。
"物業說需要專業機構來評估。"袁志華如實回答。
"那我們就去找專業機構啊。"方慧娟說道。
"找什么專業機構?"袁志華有些煩躁,"這些人說話都模棱兩可,根本沒有明確的答案。"
"可是這種事情本來就復雜,需要慎重處理。"方慧娟勸道。
袁志華沉思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我覺得還是拆開看看比較好。與其在這里猜測,不如直接看看墻后面到底是什么。"
"你還是想拆墻?"方慧娟有些驚訝。
"對,我還是想拆。"袁志華堅持自己的觀點,"物業也說了,如果不是承重墻,從安全角度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安全問題解決了,不代表其他問題也解決了。"方慧娟擔心地說道。
"其他問題我們拆了再說。"袁志華已經下定決心,"現在說什么都沒用,只有拆開看看才能知道真相。"
03.
經過幾天的考慮,袁志華最終說服了家人,決定拆除那面可疑的墻。
江師傅雖然對這個決定有些擔心,但還是同意了袁志華的要求。不過,他堅持要先做一些準備工作。
"袁先生,拆墻之前,我們需要再次確認這不是承重墻。"江師傅說道,"我已經看過了原始的房屋結構圖,從圖上看,這確實不是承重墻。"
袁志華點點頭:"那就好,我們什么時候開始拆?"
"先別急。"江師傅說道,"我們還需要準備一些工具,還要做好防護措施。"
"什么防護措施?"方慧娟問道。
"拆墻會產生很多灰塵和噪音,我們需要做好防護。"江師傅解釋道,"還有,萬一墻后面有什么危險的東西,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
"危險的東西?"袁浩然好奇地問道,"會有什么危險的東西?"
"比如電線、水管之類的。"江師傅安慰道,"不過應該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拆墻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兩天。江師傅準備了電鉆、錘子、撬棍等工具,還買了防塵口罩和護目鏡。
拆墻的那天,袁志華一家都很緊張。老太太堅持不在現場,帶著袁浩然到樓下的小花園里玩。
"你們拆墻的時候叫我一聲。"老太太臨走前說道,"我倒要看看這墻后面到底是什么。"
袁志華和方慧娟穿上了防護服,戴上了口罩和護目鏡。江師傅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袁先生,我們從這里開始拆。"江師傅指著墻的中間部分說道,"先拆一個小洞,看看里面的情況。"
袁志華點點頭:"好的,你開始吧。"
江師傅拿起電鉆,對準墻壁開始打孔。電鉆的聲音很刺耳,整個房間都在震動。
最初的幾分鐘,一切都很正常。江師傅在墻上打了幾個孔,然后用錘子和撬棍開始拆除磚塊。
第一塊磚被拆下來了,露出了黑漆漆的洞口。江師傅用手電筒照了照,里面什么都看不清楚。
"里面很黑。"江師傅說道,"我們需要拆得更大一些才能看清楚。"
袁志華有些迫不及待:"那就繼續拆吧。"
江師傅繼續拆磚,洞口越來越大。隨著洞口的擴大,一股奇怪的氣味開始從里面散發出來。
"這是什么味道?"方慧娟皺著眉頭問道。
"不知道。"江師傅也聞到了這股味道,"可能是長時間封閉的原因吧。"
袁志華覺得這股味道有些刺鼻,但還是堅持要繼續拆墻。
"沒關系,我們繼續。"袁志華說道。
江師傅繼續工作,洞口越來越大。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表情變得有些奇怪。
"怎么了?"袁志華問道。
江師傅沒有回答,而是拿著手電筒仔細地照著墻洞里面。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額頭上開始冒汗。
"江師傅,你看到什么了?"方慧娟也著急地問道。
江師傅緩緩地放下手電筒,看著袁志華夫婦,表情變得非常嚴肅。
"袁先生,這墻后面的情況...有些不對勁。"江師傅的聲音有些顫抖。
"什么不對勁?"袁志華急切地問道。
"里面...里面有個房間。"江師傅說道,"而且這個房間里面有很多東西。"
"什么東西?"方慧娟的心跳開始加速。
江師傅咽了咽口水:"我覺得...我覺得我們最好先停止拆墻,然后...然后再想想該怎么辦。"
"不行!"袁志華堅持道,"都拆到這里了,怎么能停?"
當隔墻被完全拆除,9平米的密室完全暴露在眼前時,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室內的景象讓江師傅當場嘔吐,方慧娟緊緊捂住兒子的眼睛。
墻上貼滿了密密麻麻的紙條,地面上擺放著讓人毛骨悚然的物品。
最讓人不安的是,這些紙條上寫滿了同一個人的名字,而且這個名字,竟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