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2025布魯塞爾車展上拍攝的比亞迪汽車。 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攝
連日來,中歐政商界關于數字科技合作的交流溝通不斷。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中歐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最佳案例大會及第五屆中歐(法國)跨境電商論壇、第十一屆歐洲論壇上,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跨境電商、數字轉型等數字科技合作成為中歐共同關注的熱門“關鍵詞”。中歐數字合作呈現哪些特征,面臨什么機遇挑戰,有何合作前景,專家分析指出,中歐數字合作正迎來在創新賽道上并跑的新階段。
數字合作范圍不斷擴展
在近日舉辦的2025第十一屆歐洲論壇上,中法兩國近百名政商學界人士圍繞“不確定時代:開放重塑增長”主題,探索中歐新商業發展模式。法國前總理、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別代表讓-皮埃爾·拉法蘭在論壇上表示,歐洲需要用戰略眼光重新考慮對華關系如何發展,人工智能發展與監管等都是雙方可重點合作的領域。
比亞迪、吉利等中國汽車企業在歐洲投資建廠,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華為云、阿里云等云計算相關企業在歐洲建設數據中心、提供云計算解決方案;中國字節跳動、科大訊飛等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在歐洲市場推廣。
今年6月,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對接會共促成涉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的貿易投資項目28個,總金額超68億元。2022年,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24億歐元,促成其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地平線成立合資企業,聚焦于研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歐間數字合作持續推進。
據中國歐洲學會近日發布的報告,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科技創新的重要國家。近年來,歐盟持續加大對數字轉型特別是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投入力度。中歐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既有競爭也有合作潛力。
“當前,中歐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產業領域,在跨境數據流動、數據保護與科技監管政策領域,形成了較好的數字合作范例。隨著全球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科技不斷突破,中歐數字合作范圍不斷擴展,軟硬件合作兼顧,合作領域從數據跨境流動、跨境電商等向人工智能、數字算力、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不斷拓展。”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上海數據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姚旭分析。
資源稟賦存在較強互補性
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進出口2.82萬億元,同比增長3.5%,平均每天進出口超過150億元,相當于建交時一年的貿易值。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層出不窮的風險挑戰,中歐經貿合作依然延續良好發展勢頭,呈現強大韌性。數字技術及數字經濟作為中歐最具前景的合作領域之一,在中歐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通過‘市場換技術’加強與歐洲技術合作,以歐洲汽車產業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進入中國,促進中國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當前,隨著中國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在數字創新環境和應用場景多樣性上具有一定優勢,許多優秀數字技術企業和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中歐在數字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上存在較強互補性,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合作已取得許多新成果。中歐數字合作正迎來在創新賽道上并跑的新階段,盡管面臨數字技術、經濟議題政治化的風險,合作共贏仍是中歐交往的主基調。”姚旭分析。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魯傳穎認為,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歐盟在基礎研究和底層算法上實力雄厚,多年來孕育了諸多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和創新成果。然而,歐盟的科研優勢未能轉化為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和產業競爭力。相比之下,中國在人工智能工程化和規模化應用上獨樹一幟,中國科技企業具備將模型快速落地迭代的卓越能力,擁有海量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培育出具備強行業適配性、高場景敏感度與系統級技術集成能力的企業。這種“理論驅動型創新”與“應用驅動型創新”的互補,為雙方構建技術合作奠定了基礎,也有利于雙方共同提升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作用。此外,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正面臨地緣政治博弈帶來的諸多干擾,中歐都強調通過多邊機制來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跨國挑戰,在維護開放包容的國際治理方面也有共同訴求,這種多邊立場的契合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動力。
堅定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性力量
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日前對歐盟總部、德國、法國的訪問期間指出,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經濟體,中歐堅持對話合作,陣營對立就難以形成;中歐選擇開放共贏,經濟全球化潮流就不會逆轉;中歐攜手踐行多邊主義,世界就亂不到哪兒去。國際形勢越是嚴峻復雜,中歐就越需要加強團結協調,堅定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性力量。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認為,歐洲與中國在通信領域進一步合作的潛力巨大。雙方具有可以互補的獨特優勢,歐洲的監管框架、研發生態系統和技術創新與中國的制造能力、市場規模和數字技術快速部署能力相結合,有助于實現互利共贏。這種協同作用可以加快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關鍵技術領域進步,促進世界的互聯互通和技術凝聚力。
姚旭認為,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強的當下,中歐是維護全球貿易穩定、創新發展至關重要的兩個行為體。在數字合作領域,中歐需加強政治互信,中國需要讓歐洲了解中國在數字合作領域的積極態度,歐洲也需要認識到中歐在數字合作領域合作共贏仍是當前最符合雙方利益的選擇。此外,中歐可以發掘并推廣數字合作中的成功案例,在規則對接、標準制定、產業互補、境外投資、技術研發、帶動就業等方面持續總結已有成功經驗并加以推廣。
“鑒于中歐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存在顯著的共同利益與結構性互補因素,雙方具備構建深度協作關系的現實基礎與戰略必要。通過加強合作,不僅能有效避免數字地緣政治的對抗性惡化,更能為構建開放包容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注入穩定性力量。”魯傳穎認為,中歐可建立中歐人工智能治理高層對話機制,推進人工智能治理標準的對接與聯合制定,加強多邊場域的合作與立場協調,構建中歐人工智能企業協作與風險應對機制,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推動形成“技術包容、規則協調、責任共擔”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本報記者 高 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