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中美戰略競爭中左右搖擺,兩邊要好處已經是既定事實。在對美國發出加稅威脅并取得成效之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再次將矛頭指向了中國。
在中歐領導人峰會即將舉行,馮德萊恩也即將啟程訪華的背景下,馮德萊恩對華提出了3項要求,分別是切斷與俄羅斯的貿易、解決所謂的“產能過剩”以及取消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
馮德萊恩的這三項要求,比美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要求都更過分。特朗普的目標是扭轉中美貿易逆差,放開對美國的稀土供應,也沒有提及中俄貿易問題。而馮德萊恩敢直接張口要中國取消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切斷與俄羅斯的貿易,這就差直接幫中國做出經貿決策了,屬于典型的蹬鼻子上臉。
這也能理解。特朗普發動關稅戰,歐洲夾在中美之間,是中美都想要爭取的對象。憑借這一點,歐盟不管是對中國還是美國都想獅子大開口。一邊以中歐關系作為籌碼,不斷對美國施壓,要求美國同意歐洲的提出關稅貿易方式。另一邊歐盟同樣也以犧牲中國利益,和美國達成談判協議為籌碼,對中國獅子大開口。
馮德萊恩提出的這3個要求,就是這一套邏輯下的產物。
馮德萊恩說,在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峰會上,歐盟將尋求重新和中國平衡經貿關系,同時要求中方放寬對歐洲企業的市場準入,放松對稀土的出口管制等。
對于馮德萊恩的三點要求,中方也不慣著,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就直接回應稱,來中國應該做到“四少四多”。何詠前還說希望歐盟不帶偏見地看待雙邊經貿關系,少指責、多溝通,少保護、多開放,少焦慮、多行動,凡事多商量,少去貼標簽。
中方的這番表態,算是委婉地拒絕了馮德萊恩的要求,但如果歐盟做不到中方提到的四點要求,就算馮德萊恩跑到北京來,最后也是空手而歸,因為歐盟根本沒有正視問題,而是在轉嫁問題。
歐盟指責中國所謂“產能過剩”,但實際上是指中國在未來新興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導致歐洲缺少市場空間。以新能源產業為例,全球對新能源產業的需求遠高于供給,這能說是產能過剩嗎?所謂的“產能過剩”,絕不是以產量多少來衡量,而是以是否滿足需求來衡量。
什么時候見歐盟指責中國衣服、鞋子這類的產品產能過剩了?從來沒有,因為這類產業利潤低,他們看不上。這只能說明中國制造業升級已經開始挑戰歐美主導的高端制造業,讓這些國家不能繼續通過工業剪刀差收割全球。所以想要通過所謂的“產能過剩”施壓,讓中國讓出市場,僅此而已。
而停止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更是癡人說夢。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有權力決定自身的經貿政策,歐盟這一要求是赤裸裸地干涉中國內政。再有歐盟在該問題上一直都是搞雙重標準,歐美支持烏克蘭是正義的,中國保持和俄羅斯的正常關系都是邪惡的。歐美支持以色列是正確的,全世界反對以色列都是錯誤的。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西方國家的弱肉強食的價值觀就從沒發生改變。
而在中方對稀土采取出口管制措施的問題上,歐盟更是吃飽了撐的得事干。中方對稀土的出口管制,美國的高科技產業、軍工產業受到影響最大。歐洲受到最大影響的無非就是一些車企,中國和歐洲并不存在貿易上的直接沖突,也不會將矛頭指向歐洲,但歐洲還是要以此為由對中方施壓,這讓人很難不懷疑馮德萊恩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對華施壓。
用外交部的話來說,現在歐盟最重要的問題不是中歐經貿問題,而是需要平衡自身心態的問題,這個世界不是圍著歐盟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