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能夠一輩子把自己安頓好的人并不多。
從人生的本質來看,唯有內心安寧、喜悅多于煩憂的人,才算是“活得值”,而這樣的人不要說萬中無一,百萬人中也找不出一個來。
生于憂患,絕大多數人在自己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煩惱的、憂愁的,為了名利權,為了求而不得,為了恐懼……反正總有理由去難受。
在北宋年間,有個絕世奇人邵雍就可謂“跳出樊籠”,真正活明白了,他一輩子過得逍遙自在,樂多憂少,非常值得。
下面我們看他的一首詩就可以知道這確實是個高人。
《何處是仙鄉》:奇人邵雍很玄妙的一首詩,有慧根的人才能參透!
有慧根的人讀第一遍就有不一樣的感覺,如炎炎夏日飲冰水,內心清涼無比:
何處是仙鄉,仙鄉不離房。
眼前無冗長,心下有清涼。
靜處乾坤大,閑中日月長。
若能安得分,都勝別思量。
何為仙?仙凡有別,我們可以把仙視為比人更高維度的生命存在,莊子對其有玄妙的描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p>
我們知道李白被贊為“謫仙”,他本人也經常去全國各地的名山尋訪高士,想要求得長生不老,其實古人大都相信這個。哪怕現代人也有很多人熱衷,譬如終南山上那些“修士”,不都是如此嗎。
那么作為有名的理學家,精研易數,洞悉天地運行之奧秘,邵雍是如何看“仙鄉”的呢?
道不遠人,仙鄉在于心安。
每個人在天地間都有自己的位置,普通人每天是吃飯睡覺,覺悟的人也是每天吃飯睡覺,表面看沒有什么不一樣。
人和人的構造都差不多,本質都屬于宇宙的微塵,唯一的區別就是各自的“心”,心不一樣,人也就形形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