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人們常說"金錢是親情的試金石",當經濟利益摻雜進親情關系,往往會讓人看清某些人的真面目。我本以為自己辛苦大半輩子積攢的財富能為兒子兒媳帶來幸福,卻不想一句童言無忌的話,讓我看清了自己被利用多年的真相。
我剛從菜市場回來,就聽見廚房里傳來小孫子稚嫩的聲音:"媽媽,奶奶好像回來了,我們是不是又要裝了?"
我的腳步頓時僵在了門廊。
"噓,小聲點!"我兒媳趙敏慌張地輕聲呵斥,"知道的說是奶奶回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什么大敵來襲呢!"
"可是媽媽,我不喜歡裝好孩子,太累了。"小孫子軒軒才五歲,聲音卻透著一股疲憊感,"爸爸說只要裝得好,奶奶每個月的四千塊就跑不了。我為什么要裝?那些錢是我的嗎?"
我握著菜籃子的手指關節發白,一種被欺騙的憤怒從心底升起。
"傻孩子,那錢當然是媽媽的。"趙敏的聲音放輕了些,"不過你裝得好,媽媽可以給你買新玩具啊。那個機器人你不是很想要嗎?奶奶的錢到手,媽媽就給你買。"
軒軒小小的身影從廚房晃了出來,恰好與我四目相對。他的表情瞬間僵住了,眼睛里寫滿了驚恐。
"奶...奶奶...你回來啦!"他的笑容仿佛被粘在臉上,我這才發現,這個笑容是如此地不自然。
廚房里的趙敏聽到動靜,慌忙探出頭,看到我的瞬間臉色慘白。
"媽,您回來了啊!今天買什么好菜了?"她快步走出來接過我手中的菜籃,臉上堆起我現在看來極為虛假的笑容。
我看著這對母子,心中一陣鈍痛。七年了,我每個月四千塊的"贍養費",究竟養出了什么?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
這場尷尬的對峙并沒有持續太久。我沒有立刻揭穿他們,而是決定先觀察幾天。
晚飯時,趙敏做了我最愛吃的紅燒排骨和清蒸魚,還不斷給我夾菜,那份殷勤比平時更甚。軒軒乖巧地坐在一旁,時不時喊我"親愛的奶奶",這個稱呼以前從未出現過。
"媽,您最近氣色特別好,看起來比我還年輕呢!"趙敏邊說邊給我倒了杯水,"您教我的那個面膜方子真是太神奇了!"
我只是淡淡一笑,明明我從未給她分享過什么面膜方子。
"對了,媽,下個月是您七十大壽,我和孩子爸已經計劃好了,一定給您辦個熱熱鬧鬧的生日宴。"
我看著她忙前忙后的樣子,心里一陣悲涼。我今年才六十八歲,離七十大壽還早著呢。
飯后,軒軒突然跑來抱住我的腿:"奶奶,我最愛你了!"然后還遞給我一張畫著歪歪扭扭"奶奶萬歲"的畫。
我摸著孫子的頭,心想:這畫分明是倉促間完成的,連顏色都沒涂完整。
晚上,我關上房門,第一次仔細回想這幾年與兒媳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殷勤的問候、精心準備的飯菜、對我健康的"關心",無一不是沖著我每月固定打入他們賬戶的四千塊錢來的。
想到這里,我苦笑著打開抽屜,取出這些年的銀行流水單。自從三年前我的老伴去世后,我就每月給兒子一家四千元錢,名義上是贍養費,實際上是怕他們生活拮據。兒子在外地工作,一個月才回來一兩次,家里主要是趙敏在打理。
我原以為這是一份愛的饋贈,卻不知道在他們眼中,這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交易。
第二天早晨,我特意起得很早,悄悄走到軒軒房間門口,恰好聽見趙敏在里面說話。
"軒軒,昨天奶奶好像聽到我們說話了,這個月的錢可能會受影響。你今天一定要格外乖,知道嗎?"
"媽媽,我不想再裝了。"軒軒的聲音悶悶的,"為什么我們非要騙奶奶?爸爸不是也有工資嗎?"
"你懂什么!"趙敏壓低聲音,卻掩飾不住煩躁,"你爸那點工資夠干什么?奶奶家里有房有車,銀行里還有幾十萬存款。這四千塊只是小意思,等她以后......"
后面的話我沒有繼續聽下去,因為我的心已經徹底涼了。
我輕輕返回自己的房間,坐在床邊思考著接下來該怎么做。那一刻,我做出了決定。
當天下午,趙敏帶著軒軒出門買菜,我則打電話給銀行,取消了每月自動轉賬的指令。然后,我撥通了遠在外地工作的兒子的電話。
"媽,有事嗎?"兒子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疲憊。
"孩子,我想問你,你知道我每個月給你們家四千塊錢的事嗎?"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知道啊,趙敏告訴我了,說是您非要給的。我們其實...其實不用的..."
我苦笑,這謊言編得還挺像那么回事。
"那你知道這錢都用在哪了嗎?"
"趙敏說都存起來了,準備將來給軒軒上大學用..."
我不忍心告訴他實情,只是嘆了口氣:"我決定不再給這筆錢了,你有意見嗎?"
"啊?為什么突然......"兒子明顯慌了神,"媽,是不是趙敏做什么惹您生氣了?"
"不是,只是我突然想通了,你們也是成年人了,應該學著獨立生活。"我平靜地說,"我這把年紀了,也該為自己打算點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