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官場如戰場,每一步都可能是陷阱。"這句話在我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中體會得尤為深刻。在權力的迷宮里,看似簡單的送禮行為,背后卻可能隱藏著無數暗流和陷阱。許多人以為,只要按照潛規則行事,就能在官場上平穩前行,卻不知道有時候最危險的,恰恰是那些看似"理所應當"的潛規則。今天我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關于一位女局長,一筆筆"必要的投資",以及命運的轉折。
"林局長,紀委的人來了,正在主任辦公室等你。"
秘書小王推開我辦公室的門,聲音有些顫抖。我手中的鋼筆掉在文件上,墨水瞬間洇開,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潰不成軍。
我強裝鎮定,整理了一下衣領:"知道是什么事嗎?"
小王搖搖頭:"不清楚,但看樣子很嚴肅。祁書記和陳主任都在。"
我的手開始不受控制地顫抖。祁書記是市紀委書記,陳主任是我的直接上司,市文化局的一把手。這樣的陣仗,絕不是一般的談話。
走出辦公室的那一刻,我幾乎能聽到自己如雷的心跳聲。走廊上,同事們的目光像針一樣刺在我背上。我知道,風暴來了。
推開會議室的門,三個陌生面孔和陳主任坐在那里。陳主任臉色鐵青,看到我進來,只是微微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復雜的情緒——有憤怒,有失望,還有一絲我讀不懂的東西。
"林局長,請坐。"坐在正中間的中年男子開口了,聲音出奇地平靜,"我是市紀委第三紀檢監察室的趙明。根據舉報和前期調查,我們需要和你談一談關于你與李永川同志之間的一些問題。"
李永川。這個名字如同一記重錘,砸得我幾乎窒息。三天前,全市震動的消息:原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永川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而我,不過是在一周前,剛剛給李部長送去了一個裝有十萬元現金的精美禮盒,附言"感謝關照"。
"我們掌握的證據顯示,過去兩年間,你先后三次向李永川同志送去大額現金。"趙明翻開一個文件夾,里面赫然是我和李永川在不同場合的合影,以及幾張我進出李永川辦公室和家門的照片,時間、地點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我的世界在一瞬間崩塌。所有的小心翼翼,所有的精心安排,在這一刻都變成了證據,指向我不可饒恕的錯誤。
"林局長,現在有兩條路擺在你面前。"趙明的聲音依然平靜,"一是如實交代你與李永川之間的問題,爭取組織的寬大處理;二是繼續隱瞞,等待更嚴厲的調查和處理。選擇權在你手中。"
會議室里的氣氛凝固得可怕。我的大腦飛速運轉,試圖找出一條生路。
"我...我確實去過李部長辦公室,但只是匯報工作..."我艱難地開口,聲音卻不自覺地發抖。
趙明似乎早料到我會這么說,他輕輕搖了搖頭,從文件夾中取出一張照片推到我面前:"這是你去年農歷新年前,攜帶禮品進入李永川家中的監控截圖。根據我們的調查,那個精美的盒子里裝的是二十萬現金,對嗎?"
我的喉嚨像是被什么東西堵住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還有今年三月,你在一家私人會所與李永川的單獨會面。"趙明繼續說道,"以及上周五下午四點十七分,你再次前往李永川辦公室,停留了二十三分鐘。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工作匯報。"
我的冷汗順著后背流下,襯衫已經濕透。這些照片和時間點都精確得可怕,仿佛我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監視之下。
"林局長,我們調查李永川案已經很長時間了。"趙明的語氣突然柔和了一些,"實際上,你的每一次行動,我們都掌握得很清楚。坦白地說,如果你真的是主動行賄,今天來的就不只是談話組了。"
我猛地抬起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意思?"
"我們有理由相信,你可能是被動卷入這個案件的。"趙明意味深長地看著我,"李永川利用職權向下屬和關聯單位索取財物的行為已經查實。你是他的索賄對象之一,對嗎?"
這句話如同一根救命稻草,我幾乎要抓住它。但多年的公職經歷讓我保持了最后一絲理智。這可能是陷阱,是要我承認行賄的事實。
"趙主任,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試探性地回應。
趙明沒有立即說話,而是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個錄音筆,按下了播放鍵。
"林局長,這次提拔的事情我已經和組織部那邊打好招呼了,不過你也知道,這種事情需要一些'潤滑劑'..."錄音中,李永川的聲音清晰地傳出來。
"李部長,我明白,我一定會表達我的心意..."這是我的聲音,小心翼翼又充滿討好。
錄音還在繼續,李永川明確提到了具體金額和送達方式。鐵證如山,我再也無法否認。
"現在,你愿意說實話了嗎?"趙明關掉錄音筆,目光如炬地盯著我。
我的防線徹底崩潰。原來所有的"精明"都是愚蠢的自作聰明,所有的"潛規則"都是赤裸裸的違法犯罪。
"我...我承認,我確實給李部長送過錢..."我終于開口,聲音顫抖,"但那是他暗示的,如果不送,我的位置可能就保不住了..."
"說說具體情況吧。"趙明遞給我一杯水,語氣緩和了許多。
于是,我開始講述這三年來的噩夢。如何在一次次暗示下不得不妥協,如何在恐懼與希望之間掙扎,如何一步步陷入不可挽回的泥潭...
談話持續了整整四個小時。當我走出會議室時,感覺像是經歷了一場生死劫難。
趙明的最后一句話還回蕩在我耳邊:"林局長,組織上會根據你的配合態度和案情輕重作出處理。回去好好想想,明天上午九點,請帶上你的個人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到市紀委接受進一步調查。"
走回辦公室的路上,我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有好奇,有幸災樂禍,也有同情。小王欲言又止地看著我,最終只是默默地遞上一杯熱茶。
"小王,幫我取消今天下午和明天所有的會議和活動。"我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
"林局,您沒事吧?"小王終于忍不住問道。
我勉強擠出一個微笑:"沒事,只是例行談話。"
關上辦公室的門,我癱坐在椅子上,整個人如同被抽干了所有力氣。腦海中,一幕幕畫面不斷閃回。
三年前的那個夏天,我剛剛被任命為副局長,分管文化事業。作為全市最年輕的女性副局長,我充滿了干勁和理想。彼時的我,還堅信憑借能力和努力,可以在仕途上越走越遠。
直到李永川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那是一次市里的文化項目匯報會,我的表現得到了在場領導的一致好評。會后,李永川專門留下來和我交談,稱贊我的工作能力和見解。當時的我,竟然為這種"賞識"而感到由衷的喜悅。
"林局長,你很有潛力,以后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開口。"臨走時,李永川意味深長地說,還留下了他的私人電話號碼。
我沒想到,這看似普通的一幕,竟是噩夢的開始。
三個月后,文化局內部進行崗位調整,我有機會晉升為主管文化產業的正局級干部。按照慣例,這一任命需要組織部的批準。
"林局長,聽說你要升職了?"一天下班后,李永川突然打來電話,語氣熟稔得像多年好友。
"是有這個機會,正在等組織部研究。"我如實回答。
"這樣啊,正好我明天有空,你來我辦公室聊聊,我給你提點意見。"李永川的聲音充滿"善意"。
第二天,我帶著感謝和期待去了李永川的辦公室。談話進行得很順利,李永川對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表示會在組織部會議上"說說好話"。
就在我準備告辭時,李永川突然話鋒一轉:"林局長,在體制內,大家都是互相幫襯的。你也知道,我最近在籌備一個私人項目,資金有些緊張..."
我立刻領會了他的意思,心中既震驚又復雜。猶豫再三,我還是答應了他的"暗示",三天后送去了第一筆"感謝費"——十萬元現金。
此后,每逢我的職位變動或重要項目審批,李永川總會適時出現,提供"幫助",然后等待"回報"。而我,也從最初的震驚、抗拒,逐漸變成了麻木、習慣。
在這個可怕的漩渦中,我不僅失去了原則和底線,更失去了自我。每一次送錢后,我都會陷入深深的自我厭惡,卻又在下一次"關鍵時刻"重蹈覆轍。
辦公室的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回憶。是我丈夫打來的,語氣中充滿擔憂:"聽說你們局里來了紀委的人?你沒事吧?"
我的心一緊,丈夫是市檢察院的一名普通科員,一向潔身自好,對我的"交際"也總是持保留態度。如果他知道了真相,會怎么想?
"沒事,常規檢查而已。"我強作鎮定地回答,"晚上我可能要加班,你先吃吧。"
掛斷電話,我的視線落在辦公桌上一家三口的合影上。十歲的兒子笑容燦爛,丈夫目光溫和,而照片中的我,眼神中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空洞。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明天的調查,可能意味著職業生涯的終結,甚至是法律制裁。但如果我選擇坦白,配合調查,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夜深了,辦公室只剩下我一個人。我打開電腦,開始寫一份詳細的交代材料,記錄下這三年來的每一次行賄細節,每一分錢的去向,每一句暗示性的話語...
寫完最后一個字,我長舒一口氣,仿佛卸下了肩上的千斤重擔。明天,無論結果如何,我都將面對自己的選擇和命運。
就在此時,我的手機響了。屏幕上顯示著一個陌生號碼。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起來。
"林局長,我是趙明。"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明天的談話可能會有些變化。我需要事先和你確認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