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重慶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青耘花鄉振興促進團(以下簡稱:青耘花鄉振興促進團)深入重慶市綦江區參觀綦江博物館和中共綦江支部舊址,開展以“綦江館址尋紅跡 巴渝大地鑄忠魂”為主題的紅色主題教育紀實活動,團隊通過參觀學習不僅深入了解了綦江地區的歷史文化和革命歷史,更在與歷史的對話中,汲取了前進的力量。
青耘花鄉振興促進團在綦江博物館前合影留念。侯思涵 供圖
青耘花鄉振興促進團在中共綦江支部舊址前合影留念。侯思涵 供圖
綦江博物館占地面積9967平方米、建筑面積3350平方米,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綦江博物館主要陳列有“石門寺石刻展廳”“綦江歷史文化展廳”“地質展廳”“韓國臨時政府在綦江展廳”等內容。據2022年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624件/套,參觀人數4.92萬人次。2024年8月,綦江博物館被認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團隊成員們深入了解綦江博物館,通過一幅幅翔實的展板,了解到鹽的生產、貿易和管理在古代國家政治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鹽業文化對當地社會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與此同時,展館中還陳列著眾多珍貴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載著歲月的記憶。
青耘花鄉振興促進團參觀綦江博物館。侯思涵 供圖
成員們在文物展柜前駐足,仿佛能透過它們看到過去的時光。而博物館內關于革命歷史的展區,更是讓成員們深受觸動。那些記錄著革命先輩英勇事跡的照片、文獻,生動地展現了綦江人民在革命斗爭中的堅定信念和無畏精神。
青耘花鄉振興促進團參觀綦江博物館歷史展區。侯思涵 供圖
青耘花鄉振興促進團參觀綦江博物館歷史展區。張天一 供圖
離開綦江博物館后,團隊前往中共綦江支部舊址。這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青磚灰瓦,古樸而莊重。踏入舊址,成員們立刻感受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鄒進賢等革命啟蒙老師的故事,讓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為了理想信念,不畏艱險、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大家看著墻上的照片和文字介紹,心中充滿了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成員們還在舊址內看到了關于“東溪米案”等事件的介紹,了解到綦江黨組織在艱難環境中領導人民進行斗爭的歷史。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讓成員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團隊成員們學習“革命啟蒙老師”鄒進賢。侯思涵 供圖
在中共綦江支部舊址的院子里,團隊成員們面對鮮紅的黨旗,仿佛重歸了入團那個無法忘懷的瞬間,誓詞也銘刻進每一位成員的心中,隊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決心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訊員 張天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