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上合組織天津開會,中方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單獨留了下來,開了個“小灶”。
俄羅斯外交部心領神會,發通告時特地把“單獨會晤”這幾個字描粗,生怕別人看不見。
一場多邊峰會,硬是開出了雙邊私聊的氛圍,這種事也只有在中俄之間才不顯得突兀。
拉夫羅夫不僅享受了“單聊”的特殊禮遇,在之前集體會見的大場面上,他也是代表所有外方發言的那個人。這可不是抽簽決定的。掰開來看,整個上海合作組織里,真正有分量、有能力,也有意愿去設定議程、推動合作的,說到底還是中俄這兩個創始玩家。
這份關系,已經遠遠超出了外交辭令里“成熟”、“穩定”的范疇。它更像是一種深度捆綁下的默契。在全球地緣政治這鍋沸水里,幾乎所有大國關系都在經受考驗,唯獨中俄這對組合,不僅沒松動,反而越走越近。這種確定性,對于依賴大國協調的上合組織來說,簡直是壓艙石一般的存在。
雙方的互動已經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從高層到底層,從政治到軍事。這股力量,正是推動世界從單極向多極演變背后,那股最核心的動力。也恰恰是這股力量,成了國際亂局中,最顯眼的穩定器。外界總愛拿“結盟”的舊眼光來打量,卻忘了他們從一開始就說得很明白: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這是一種全新的玩法,一種屬于21世紀大國的相處之道。
今年才過了一半,中俄外長已經見了五次面,追平了去年全年的記錄。這種高頻率的“對表”,就像是為一場年度大戲進行最后的彩排。所有人都知道,這場大戲的主角,是即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
根據俄方透露的消息,普京將在八月底九月初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先到天津參加上合組織峰會,再赴北京出席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這無疑是下半年中俄關系,乃至全球外交舞臺的重頭戲。
這次訪問的分量,遠不止于一次例行的元首會晤。它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戰略宣示。兩國元首并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要向全世界傳遞一個再清晰不過的信號:二戰勝利的果實不容竊取,戰后建立的國際秩序不容挑戰,誰想篡改歷史,先問問我們同不同意。
這種對歷史敘事的共同守護,是中俄戰略協作中最有共鳴、也最堅實的一塊基石。它定義了朋友,也劃清了對手。
然而,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國際舞臺的風云變幻,比翻書還快,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地緣政治的棋盤幾乎被掀翻了好幾次。這逼得中俄這對伙伴,必須時不時湊到一起,交換一下最新的情報,統一一下下一步的打法。
最大的變量,來自大洋彼岸的那個男人——特朗普
他對俄烏沖突的態度,簡直上演了一出川劇變臉。曾幾何知,莫斯科還需要向北京反復解釋,“中俄關系不受第三方影響”,言下之意,就是為了安撫因特朗普示好而略感不安的中國。
可如今,特朗普似乎對普京徹底失去了耐心,甚至公開表達不滿。美俄關系,眼看著就要從“特朗普式”的曖昧不清,重新滑向“拜登式”的硬核對抗。
特朗普的威脅簡單粗暴,也極具個人風格。他放出話來,如果俄羅斯在50天內不停火,他將對所有俄羅斯商品加征100%的關稅。這還不算完,他甚至拋出了一個更狠的“二級關稅”概念。
什么是“二級關稅”?白宮的幕僚們解釋說,就是誰跟俄羅斯做生意,美國就對誰加稅。這根大棒揮舞起來,第一個目標,毫無疑問是中國。
這道題,美國人是掐著中國的軟肋出的。
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更是其能源的最大買家。中國的原油、煤炭第一大進口來源國是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產品的第二大來源國也是俄羅斯。這筆賬,美國人心里門兒清。他們就是要用這種方式,逼著中國在朋友和生意之間做個了斷。
中國的選擇是什么?其實根本沒得選。
王毅外長早就把話說得很透:中俄正常的經貿往來,誰也無權干涉。這不僅是主權問題,更是現實問題。中國龐大的工業機器和十幾億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海量的能源。如果不從俄羅斯進口,全世界還有哪個國家能填上這么大的窟窿?這不僅不現實,更不安全。把能源命脈交到別人手里,這種傻事中國不會干。
所以,中國的態度很明確:外部壓力再大,也不可能切斷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
話雖如此,面對特朗普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對手,莫斯科心里難免會打鼓。他們迫切需要從北京這里,得到一句斬釘截鐵的承諾。這次拉夫羅夫的單獨會晤,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求這顆“定心丸”。他需要親耳聽到中方的保證,才能回去向普京交差。
當然,桌上談的遠不止這些。
從朝鮮半島到中東局勢,再到俄烏沖突的未來,這些燙手的山芋,俄羅斯作為當事方之一,比誰都希望能和中國一起找到管控風險的辦法,也期待中國能繼續扮演那個勸和促談的“建設性角色”。
在這些具體的利益算計之上,還有一層更宏大的敘事。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俄的合作從來都不只關乎兩國本身。它的影響力必然會溢出到更廣闊的多邊平臺,比如團結“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響亮的聲音。上合組織本身,就是兩國共同創造的歷史。如今,推動它繼續壯大,自然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今年還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
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中俄元首曾并肩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活動。但十年后的今天,時移世易,普京幾乎不可能再踏上美國的土地,而中方雖然收到了邀請,至今也未明確表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方透露了一個信息:雙方正考慮在普京訪華期間,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慶祝聯合國成立80周年。這意味著,即便不去紐約,兩個大國照樣能共同紀念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并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
說到底,無論外部環境如何風高浪急,中俄之間的戰略協調,已經進入了一種雷打不動的穩定狀態。這種穩定性和長期性,本身就是對這個動蕩世界最大的貢獻。
正如俄羅斯人越來越明白的,一個強大的上合組織,對于維護整個歐亞大陸的安全與發展,意義非凡。而只要中俄這兩個最大的股東協調得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個大國背靠背的緊密合作,早已不是一道外交選擇題,而是各自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