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領導者提升水平,要在這3大維度下功夫
你水平不行,所以下屬不服。
你管理不力,所以升職沒戲。
想爬的更高,想掌控團隊,想駕馭下屬,那就要提升自己的領導水平。
在以下這3個方面下功夫,你在職場的晉升之路,會越來越順。
一、認知根基:卓有成效的底層邏輯
德魯克在開篇就顛覆了人們對 “管理成效” 的固有認知,他指出:“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這一論斷為所有管理者提供了成長的可能性與方法論。
(1)卓有成效是管理的核心使命
在現代組織中,管理者的首要職責不是擁有權力,而是創造成效。
德魯克強調:“管理的本質不是控制,而是釋放人的潛能。”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管理者若無法產出成效,一切管理活動都將失去意義。
某互聯網創業公司曾因創始人沉迷流程設計,忽視市場反饋與業績增長,導致融資斷裂。
后來新任 CEO 聚焦 “用戶增長” 核心目標,砍掉冗余管理環節,3 個月內實現日活用戶翻倍,印證了成效導向的重要性。
(2)成效可學:打破 “天賦論” 迷思
德魯克明確反對 “只有天生領導者才能卓有成效” 的觀點。
他通過大量案例證明:成效是 “正確實踐 + 刻意練習” 的結果。
就像鋼琴家通過音階練習掌握技巧,管理者也能通過標準化方法培養成效思維。
通用電氣前 CEO 杰克?韋爾奇年輕時并非天生領導者,他通過堅持 “每周 5 小時復盤成效” 的習慣,逐步形成了精準的決策能力,最終帶領 GE 成為全球標桿企業。
(3)知識工作者的成效困境與突破
隨著知識經濟到來,管理者的工作呈現 “碎片化、復雜化、無形化” 特征:每天被會議、郵件、突發問題填滿,卻難有時間聚焦核心任務。
德魯克指出,知識工作者的成效困境源于 “時間失控” 與 “目標模糊”。
某科技公司總監曾記錄每日時間分配,發現僅 20% 時間用于核心決策,其余被無效溝通占用。
通過重構時間管理體系,他將關鍵工作時間提升至 50%,團隊季度績效提升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