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前不久,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會晤引發關注;關鍵時刻,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美方威脅加征500%關稅的議題再次將中美俄互動推至輿論中心。這兩場看似獨立的事件,實則串聯起當前國際格局中最受矚目的雙邊關系——中俄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俄外長會晤有個細節被鏡頭記錄下來:王毅與拉夫羅夫均未打領帶,在外交場合,領帶往往被視為正式程度的象征,而這一打破常規的安排,恰恰傳遞出雙方“回家般的放松”。有觀察人士指出,這種細節上的默契,比任何聯合聲明都更能說明中俄關系的特殊性——它不是臨時搭建的合作框架,而是歷經多年風雨沉淀的穩定伙伴關系。
拉夫羅夫(資料圖)
王毅在與拉夫羅夫的會晤中,用三個“最”為中俄關系定調:“當今世界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有戰略價值的一組大國關系。”這并非空泛評價。從歷史維度看,中俄建交70余年來,雖經歷國際風云變幻,但始終保持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相處之道;從現實層面講,雙方在經貿、能源、科技、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2024年中俄貿易額突破2500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近1.5倍,這種實實在在的共同利益,構成了關系穩定的基石;從戰略高度看,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俄共同倡導多邊主義,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種戰略協作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就在中俄強化協作的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傳來不和諧聲音,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公開威脅,若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繼續與俄羅斯貿易,將面臨500%的關稅。這一言論看似針對中俄,實則暴露了美國部分政客的焦慮——他們試圖用關稅大棒打斷中俄正常合作,卻忘了歷史早已證明:關稅戰沒有贏家。
拉夫羅夫(資料圖)
中方對這類威脅并不陌生。過去幾年,美國曾以“國家安全”“人權”等為由,對多國實施單邊制裁,結果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此次面對格雷厄姆的言論,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明確回應:“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一貫明確,我們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這番表態背后,是中方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堅守,也是對自身發展道路的自信——中國的發展不依賴外部施壓,更不會因威脅改變既定政策。
俄羅斯當前的處境,或許能解釋其為何如此重視與中方的協作。過去三年,俄烏沖突持續膠著,盡管俄方在戰場上占據主動,但長期的軍事投入、西方對烏軍援升級,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都讓俄羅斯面臨不小挑戰。
拉夫羅夫(資料圖)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角色顯得尤為特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既是俄羅斯的重要貿易伙伴,也是國際舞臺上維護多邊主義的關鍵力量。拉夫羅夫此前的東南亞之行、與王毅的兩次會晤,本質上是俄羅斯在為“破局”尋找更多可能性——通過與中方深化合作,既能穩定自身發展環境,也能在國際事務中獲得更廣泛的支持。
回到當下的國際局勢,美國的關稅威脅、歐洲的軍援升級、俄羅斯的戰略調整,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實則共同勾勒出一幅復雜的世界圖景。而中俄關系的穩定發展,恰如其中的“壓艙石”——它既能為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提供智慧,也能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注入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