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來源:《窖藏之變:意外財富浮出水面》
倉庫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原本的寂靜。
李振國站在倉庫里,雙手不受控制地顫抖著,眼睛緊緊盯著面前這位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收藏家趙亮。
趙亮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他緩緩放下手中那瓶珍貴的茅臺酒,摘下白手套,一字一頓,聲音清晰地傳入李振國耳中:“李先生,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手里握著什么寶貝嗎?”
李振國喉結上下滾動,額頭上瞬間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聲音帶著一絲不確定與懷疑:“不可能吧?老孟跟我說最多六百五一瓶……”
趙亮輕輕搖頭,嘴角扯出一抹苦笑,說道:“老孟在騙你啊!”
聽到這話,李振國只覺雙腿發軟,差點就跪了下去。
二十二年前,那個冒險的決定仿佛又在眼前浮現。
當時他瞞著妻子,四處向親友借錢,湊了68萬囤積下這批茅臺,如今竟成了他意想不到的救命稻草......
01
1995年4月的杭州,春雨綿綿不絕。
李振國坐在茶樓靠窗的位置,眼神有些渙散地望著窗外。
雨霧中的西湖輪廓若隱若現,他心不在焉地用手指一下下敲著桌面。
面前的茶早已涼透,對面椅子依舊空著,楊鵬還沒來。
他掏出懷表看了眼,下午三點整。
這個時間他本應在單位處理文件,可此刻卻偷偷溜出來在這茶樓等人。
這次約見,關乎他思考了一個多月的大事,容不得半點差錯。
“老李!”身后傳來一聲洪亮的呼喊,楊鵬風風火火地走到桌前,抖落著身上的雨水。
“抱歉,路上堵車,來晚了。”
李振國收起懷表,擺擺手:“沒事,我也剛到。”
服務員趕忙換上新茶,熱氣騰騰的茶香在兩人間彌漫開來。楊鵬喝了一口茶,直接切入主題:“上次你提的事,我考慮好了,是個好機會。”
“但風險也不小,你想好了?”李振國反問道。
李振國深吸一口氣,眼神堅定:“想好了。”
“上個月我去貴州出差,在茅臺鎮碰到個老工程師。他說今年這批茅臺用的最后一批傳統工藝,以后設備和工藝都要全面改進了。”
楊鵬點點頭:“所以你覺得這批酒以后會升值?”
“不只是升值。”李振國壓低聲音,“那老工程師說,這批酒配方和發酵時間都很特別,是廠里老師傅堅持的傳統工藝,新工藝可能做不出這種口感了。他說這批酒以后肯定成絕版,價值不可估量。”
楊鵬若有所思地摩挲著茶杯:“聽起來有道理,但得多少錢?風險在哪?”
李振國從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計劃書,推到楊鵬面前:“我打算一次性買500箱,約3000瓶,單價200多,總共得68萬左右。”
“68萬!”楊鵬倒吸一口涼氣,“老李,你瘋啦?你從哪弄這么多錢?”
李振國目光閃了一下:“我有38萬積蓄,剩下的30萬……”
“你打算借?”楊鵬皺眉,“你老婆知道不?”
提到老婆,李振國神情復雜起來。
他搖搖頭:“頌華不知道,她要是知道了,肯定不同意。她這人勤儉持家,把存款看得比啥都重,絕對不會同意我拿這么多錢買酒。”
楊鵬嘆了口氣:“老李,我了解你,你不是沖動的人。但這事風險太大,萬一酒不升值,或者存放出問題,這可是咱一家人的血汗錢啊。”
李振國神色堅定:“我想了很久,這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想冒險的機會。我相信自己的判斷,也相信那老工程師的話。而且酒不會壞,保存得當,不愁不升值。”
他頓了頓,眼神懇切:“楊鵬,你得幫我。一方面籌錢,另一方面找地方存酒,不能讓頌華知道。”
楊鵬看著多年的好友,最終點了點頭:“行,我幫你。但有個條件,我也入股,咱一起承擔風險,一起等收獲那天。”
李振國露出久違的笑容,伸出手與楊鵬緊緊相握:“一言為定!”
當天晚上李振國回到家時,張頌華正在廚房做飯,鍋碗瓢盆的聲音讓這個不大的家充滿煙火氣。
十二歲的兒子李棟棟坐在書桌前認真做作業,看到父親回來,抬頭笑了笑又低下頭去。
“回來了?”張頌華聽到動靜,從廚房探出頭來,“怎么今天回來這么晚?”
李振國脫下外套掛好:“單位臨時有個會。”
他走進廚房,看著妻子忙碌的背影,心里一陣愧疚。
他知道張頌華是個好妻子,勤勞、節儉、顧家,為這個家付出太多。
而他馬上要背著她做這個重大決定,這讓他內疚不已。
但轉念一想,他又給自己找理由:這不正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嗎?
為了兒子將來上大學的費用,為了能有個更寬敞的家,為了退休后不為錢發愁……
要是這次投資成功,所有人都會受益。
“想啥呢?”張頌華的聲音打斷他的思緒,“去叫棟棟吃飯。”
晚飯桌上,李振國格外珍惜這平凡的家庭時光。
他看著妻子和兒子,暗暗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這次冒險,他一定要成功。
接下來的幾天,李振國和楊鵬開始緊鑼密鼓地行動。
他們通過各種關系聯系到貴州茅臺廠的銷售渠道,確認了特定批次茅臺的供應。
同時李振國開始悄悄籌集資金。
他先從銀行取出自己多年的積蓄38萬元,然后以幫助生意伙伴擴大經營為由,向幾個關系好的親戚朋友借了30萬元。
為了不讓張頌華懷疑,他特意錯開時間,分多次小額取款,還在楊鵬的幫助下做了一套假賬。
每次回家他都小心翼翼地避開妻子的詢問,或者用單位項目需要墊資等理由搪塞過去。
1995年6月的一天,李振國接到楊鵬的電話:“老李,貨到了,全是咱們要求的批次。500箱,3000瓶,質量沒問題,都是今年一季度的新酒。”
“太好了!”李振國緊握電話,心跳加速,“錢我準備好了,啥時候交接?”
“明天,我在倉庫等你。對了,存放的地方我也打聽好了,城郊有個老廠房,環境不錯,溫度濕度都適合存酒,價格也便宜。”
掛斷電話,李振國長出一口氣,又緊張又興奮。
68萬元,在1995年可是一筆巨款,相當于普通工人幾十年的工資總和。
他冒著這么大風險投入這筆錢,就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這是賭博還是遠見?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第二天,交易順利完成。李振國站在堆滿茅臺酒箱的倉庫里,感覺像在做夢。
第三天,這些普通的酒瓶里裝的不只是酒,還有他對未來的全部期許。
楊鵬拍拍他的肩膀:“老李,從今天起,咱們就是合伙人了。這批酒我建議至少存放十年以上,越久越值錢。”
李振國點點頭:“我明白,這是場持久戰,得耐心等待。”
誰能想到這一等,就是二十二年。
02
此后李振國面臨的最大難題,便是如何向妻子解釋資金去向。
一個周末的清晨,張頌華正忙著收拾家務,無意間翻開銀行存折,發現余額大幅減少。
她臉色一沉,拿著存折走到李振國面前:“你取了這么多錢,干啥去了?”
李振國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卻強裝鎮定:“單位有個內部項目,得暫時墊資,很快就能返還,還有利息呢。”
“啥項目要這么多錢?怎么不先跟我商量?”張頌華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是臨時決定的,時間太緊,來不及跟你說。”
李振國編著謊話,“這可是個好機會,收益比銀行高多了,我不想錯過。”
張頌華盯著他看了許久,最后嘆了口氣:“你這人,做事總是這么獨斷專行。以后家里的錢不許你再動,都歸我管。這次要是虧了,你自己負責。”
李振國松了口氣,趕忙點頭。
雖說暫時糊弄過去了但他清楚,這只是暫時的。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得小心翼翼地守著這個秘密。
更大的難題,是如何長期安全地存放那批茅臺酒。
李振國和楊鵬四處考察,終于在杭州城郊找到了一處理想的存放地點——一座即將廢棄但結構完好的老廠房。
這廠房背靠山坡,前面有條小河,通風好,溫度也合適,最重要的是位置隱蔽,很少有人來。
李振國用剩下的錢買下這座廠房,還對里面進行了精心改造。
他裝了溫濕度控制設備,保證茅臺酒能在最佳環境里陳化。
為了不讓張頌華起疑,他跟妻子謊稱這廠房是楊鵬的產業,自己只是偶爾幫忙照看。
這廠房位置偏,張頌華一次都沒去過,這個謊也就一直圓著。
然而好景不長。
買下茅臺一年后,楊鵬的生意突然遇到資金周轉難題,急需一大筆現金。
一個雨夜,楊鵬來到李振國家樓下,兩人在雨中的車里交談。
“老李,實在不好意思。”楊鵬一臉歉意,“我的廠子資金鏈斷了,急需周轉,我只能退出咱們的合伙了。”
李振國沉默了一會兒:“你的股份,打算怎么處理?”
“我知道你現在也拿不出錢來回購,這樣吧,按當初的投入算,我占三分之一,現在我只要一半的價格,你看行不?”
李振國思考片刻,點了點頭:“行,但我現在也沒這么多現金,得分期給你。”
楊鵬拍了拍他的肩膀:“沒問題,我相信你。不過老李,以后這批酒就全歸你了,風險和收益都歸你,希望你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送走楊鵬后,李振國站在雨中,感覺壓力如山。
如今這批茅臺全由他一人承擔風險,還得分期償還楊鵬的股份,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他的經濟會更緊張,瞞著妻子的難度也更大。
接下來的日子,李振國過得提心吊膽。
每個月他都得抽時間去廠房檢查茅臺的存放情況,保證溫度、濕度合適,沒有滲漏或破損。為了不讓張頌華懷疑,這些“秘密任務”他通常都以加班或出差的名義進行。
同時,他還得想辦法籌錢償還楊鵬的股份,還得應付家庭開支。
他開始接一些私活,利用業余時間賺外快。
有時候一連工作到深夜,第二天頂著黑眼圈去上班。
張頌華注意到丈夫的疲憊,還以為他只是工作太累:“你最近是不是太辛苦了?臉色不太好。”
李振國勉強笑了笑:“單位最近項目多,加班多。沒事,忙過這陣子就好了。”
他沒告訴妻子,自己其實是在為那批秘密的茅臺酒四處奔波。
每次看到妻子為家庭開支精打細算,或者為孩子的學費發愁,他都一陣愧疚。
但他安慰自己,這都是暫時的,總有一天這批茅臺會給家人帶來豐厚的回報。
時光飛逝,李振國的兒子李棟棟上了高中。
1999年的一天,家里接到一個意外電話,李振國的母親生病住院,需要一筆醫藥費。
此時的李振國已經還清了楊鵬的股份,但家庭積蓄所剩無幾。
張頌華翻遍了家里的每個角落,只湊到一半的醫藥費。
“我們去借吧。”張頌華提議,“你那些朋友,總能借到錢吧?”
李振國猶豫了,他知道自己借錢買茅臺的事早就傳開了,再借錢幾乎不可能。
可這事他一直瞞著妻子,又不能解釋。
“我試試看。”他低聲說道。
最終,李振國偷偷賣了十箱茅臺,一共六十瓶,解了燃眉之急。
當時茅臺價格已經有所上漲,但比起未來可能的增值,他還是心疼。
這是他第一次動用那批茅臺,也讓他意識到,緊急情況下,這些酒確實能當“流動資產”。
但他也下定決心,除非萬不得已,絕不再動這批酒,至少要等到價值真正體現的那一天。
隨著時間推移,李振國對那批茅臺的關注越來越少。
工作上的升遷、兒子的高考、家庭的瑣事,都占用了他的精力。
他還是會定期去廠房檢查,但間隔時間越來越長。
那批茅臺就像一個沉睡的秘密,被他深埋在心底。
2005年李棟棟考上了北京的重點大學,全家人都為他驕傲。
可隨之而來的是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讓家庭經濟再次陷入緊張。
張頌華開始抱怨李振國的收入不夠支撐家庭開支:“棟棟在北京一年至少得兩萬多,再加上咱們的日常開銷,你這點工資哪夠啊?”
李振國苦笑:“我已經盡力了,單位就這個水平,你也知道。”
“當初要是聽我的,好好存錢,現在也不至于這么拮據。”
張頌華嘆氣道,“那些年你不知道把錢花哪兒去了,要是有那些錢,現在也不用這么愁。”
聽到這些話,李振國心里百感交集。
他知道當年的決定是冒險的,但他還是相信,總有一天那批茅臺會證明他的遠見。
只是他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突然,以一種他完全沒準備好的方式。
03
2017年春,李振國一家迎來重大喜訊。
兒子李棟棟在美國讀完研究生,找到一份不錯工作,還打算定居。
視頻通話里,李棟棟滿臉興奮:“爸,媽,我想接你們來美國玩一趟,看看我工作的地方,也體驗下這邊生活。”
張頌華笑得合不攏嘴:“好啊好啊,媽早就想看看你在那邊過得怎么樣了。”
李振國跟著點頭,心里卻盤算著出國旅行的費用。
這些年家里積蓄大多花在兒子學業上,自己和妻子即將退休,經濟并不寬裕。
但為了兒子,他還是應下了。
夫妻倆開始辦理護照和簽證,準備三個月后去美國。
可命運總愛開玩笑,出發前一周,李振國接到兒子電話,電話那頭聲音虛弱又痛苦:“爸,我出了車禍……現在在醫院……”
李振國心一沉:“嚴重嗎?怎么回事?”
“醫生說需要做手術……脊椎受傷了……可能需要一大筆醫療費……”
掛斷電話,李振國如坐針氈。
美國醫療費用高昂,兒子工作才剛開始,保險可能無法全額理賠。
當晚李棟棟的主治醫生發來郵件,手術費、住院費、康復費等加起來,預計要3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0萬元。
看到這個數字,李振國和張頌華都愣住了。
“這……這么多錢,咱上哪兒弄啊?”張頌華聲音顫抖。
李振國握住妻子的手:“別急,咱想辦法。先看看能不能用棟棟的保險,再用咱的積蓄,實在不行就借錢。”
接下來的幾天,夫妻倆四處奔波。結果卻令人絕望,兒子保險只能理賠一小部分;家里積蓄加上親友能借到的錢,最多也就80萬出頭;銀行貸款因年齡和收入限制,批不下來這么大的額度。
醫院催得緊,說三天內不支付首期手術費,只能延后手術,這可能會影響恢復效果。
絕望中李振國想到了那批沉睡了22年的茅臺酒。
那天晚上他坐在陽臺上,望著遠處燈火,陷入沉思。
他不知道這批茅臺現在值多少錢,但肯定比當初買時增值不少。
就算不能全部變現,至少也能解燃眉之急。
可問題是怎么向妻子解釋這批酒的存在?
22年的隱瞞,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
張頌華走到陽臺,遞給他一杯熱茶:“想啥呢?”
李振國深吸一口氣,下定決心:“頌華,有件事,我一直瞞著你。”
“啥事?”張頌華一臉疑惑。“還記得1995年,咱存折里少了一大筆錢嗎?”
張頌華點點頭:“記得,你說是單位項目墊資。”
“其實……不是。”
李振國咬了咬牙,“我用那筆錢買東西了,加上向親友借的30萬,一共68萬,買了批茅臺酒,存放到現在。”
“啥?”張頌華的杯子差點掉地上,“你花68萬買酒?你瘋啦?”
李振國急忙解釋:“當時我去貴州出差,偶然得知一個消息,那批茅臺是特殊工藝生產的,以后再也不會有了,所以我覺得它未來一定會升值……”
“所以這些年,咱省吃儉用,為兒子學費發愁,你居然有一大筆錢躺在酒里?”
張頌華聲音因憤怒而顫抖,“你太自私了!”“我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咱的未來,為了棟棟……”
“別提棟棟!要不是你把錢都花在酒上,咱現在也不會為了醫療費發愁!”
張頌華打斷他,眼淚奪眶而出,“這么多年,你一直在騙我……”
李振國沉默了,他知道此刻妻子啥都聽不進去。
第二天一早,李振國獨自開車前往存放茅臺的老廠房。
這些年他很少來這兒,每次只是例行檢查,確保酒安全。
打開廠房大門,塵封的氣息撲面而來。
他走到存放茅臺的倉庫,打開燈,整整齊齊碼放的酒箱映入眼簾,上面落了一層薄灰。
李振國輕輕擦去一個酒箱上的灰塵,露出“貴州茅臺酒”的字樣。
他小心地打開箱子,取出一瓶,在燈光下端詳。
酒瓶上的標簽已經有些泛黃,但瓶封完好,酒液清澈,沒有沉淀或異物。
這讓他稍稍放心,至少這些酒品質沒問題。
可現在關鍵是,這批酒能值多少錢?夠支付兒子的醫療費嗎?
李振國拿出手機,搜索了最近的茅臺酒價格。
普通茅臺已經漲到1000多元一瓶,但他不確定自己這批95年的特殊批次值多少錢。
他需要找個專業人士評估,能想到的只有常年與他有酒類交易的老孟。
李振國顫抖著撥通老孟電話:“喂,老孟,我有一批95年的茅臺酒想出手,大概1500瓶……價格好商量……”
電話那頭沉默一會兒,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老李,你知道的,現在行情不好,我最多出650一瓶。而且一次性收太多有風險,得分批提貨,分期付款……”
李振國握緊拳頭,指甲陷入掌心,卻感覺不到疼痛。
22年的夢想,就這樣結束了。
1500瓶茅臺酒,按650元一瓶計算,總共975000元。
扣除當初成本,凈賺大約300000元。
看似不少,但分攤到22年,年均收益微薄,甚至抵不上一份普通工作的工資。
最關鍵的是這些錢還不夠支付兒子的醫療費。“老李?你考慮考慮吧,這個價格已經是我的極限了。”電話那頭催促道。
就在李振國即將答應時,手機突然響起另一個來電。
他看了一眼屏幕,是個陌生號碼。
“老孟,我先接個電話,待會再回復你。”
李振國說完,切換到新來電。
“喂,您好,請問是李振國先生嗎?”
一個陌生的男聲問道。“是我,您是……”
“李先生你好,我叫趙亮,是北京一家收藏公司的。聽說您有一批95年的茅臺酒?我想親自看看。”
李振國愣住了:“您怎么知道我有茅臺酒?”
“我自然有我的渠道,我們公司專門收購年份酒,所以很感興趣。不知道方便嗎?”
李振國思索片刻,內心猶豫。
雖然跟老孟合作多年,但這次價格實在太低了,他決定見見這位北京來的收藏家。
反正酒就在那兒,多一個買家就多一分議價的余地。
“可以,您什么時候方便?”
“我已經到杭州了,明天上午怎么樣?”
“好的,明天上午十點,在我的倉庫見。”李振國給對方發了倉庫地址。
掛斷電話后李振國呆立在原地,心情復雜。
他不敢抱太大希望,但內心深處,還是燃起了一絲微弱的火花。
或許這位北京來的收藏家會給出更好的價格?或許這些年的堅守還有一線轉機?
帶著這個念頭,李振國鎖上倉庫,走入了杭州的夜色中。
明天,將會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回到家張頌華還在生氣,不愿和他說話。
李振國簡單地告訴她,明天可能有人來收購那批酒,但沒有提及具體價格。
“希望你這次別再做傻事了,”
張頌華冷冷地說,“棟棟的手術費可等不起。”
李振國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
他知道只有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當年的決定是對的,才能挽回妻子的信任。
那天晚上李振國幾乎沒睡,腦海里回放著這22年來的點點滴滴。
當初的冒險,多年的堅守,隱瞞的煎熬,還有現在的希望與忐忑……
一切都將在明天見分曉。
04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李振國就趕到了倉庫。
他拿起掃帚,把地面仔仔細細清掃了一遍,接著又把茅臺酒箱重新碼放整齊。
他心里明白今天要見的這位收藏家,可是關乎這批酒能否賣個好價錢的關鍵人物,必須給人家留下個好印象。
十點整,一輛黑色奧迪穩穩停在了倉庫前。
車門打開,一個四十歲左右、身著筆挺西裝的男子走了下來,身后還跟著幾個同樣穿著正式的人。
“李先生?”男子主動伸出手,面帶微笑,“我是趙亮,幸會。”
李振國趕忙伸手回應:“張先生你好,請進。”
說著他伸手打開了倉庫的門,然后小心翼翼地按下開關,倉庫里的燈亮了起來。
上千瓶茅臺酒整齊地排列在架子上,在燈光的映照下,瓶身微微反光。
趙亮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嘴里不禁發出一聲驚嘆:“果然是大批量!”
他快步走上前,環視了一圈倉庫,臉上滿是驚訝:“太壯觀了,我在這行干了二十年,還是頭一回見到這么大規模的珍藏。”
“這些都是1995年的貴州茅臺,我當時一咬牙,買了三千瓶。”
李振國介紹道,心里涌起一絲驕傲,但想到馬上就要和這些酒分別,又有些傷感。
趙亮點點頭,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個專業的工具箱:“李先生,您不介意我仔細檢查一下這些酒吧?我得確認它們的年份、真偽,還有保存得怎么樣。”
“當然沒問題。”李振國嘴上這么說,心里卻有些忐忑。
雖說這么多年,他從來沒懷疑過這些酒的真實性,可時間過去這么久,保存條件到底合不合適,他心里也沒底。
趙亮戴上白手套,輕輕取下一瓶茅臺酒。
他先仔細查看瓶身、封口和防偽標識,接著又拿出一個特殊儀器,對著酒瓶照射,似乎在觀察酒的顏色和澄清度。
“保存得不錯。”趙亮稱贊道,“溫度、濕度都挺合適,也沒漏氣。”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趙亮全神貫注,一瓶接一瓶地檢查著茅臺酒。
他不僅查看外包裝,還留意瓶身上的各種標記,時不時做些記錄,偶爾還會拿出放大鏡,仔細查看某個細節。
李振國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心里既緊張又期待。
這些年他只是定期查看這些酒的保存狀況,從沒這么系統地檢查過。
眼前這位專業人士的一舉一動,都緊緊揪著他的心。
隨著檢查的進行,李振國發現趙亮的表情愈發專注,眼神里閃爍著奇異的光芒。
到了中午,趙亮已經查看了大概五十瓶酒。
他站起身,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然后看向李振國,突然問道:“李先生,我能冒昧問一下,當初您為啥買這么多茅臺酒啊?”
李振國苦笑了一下:“唉,一時沖動唄。大學同學跟我說茅臺酒能保值增值,我就想著試試。”
“那您知道這酒的批次嗎?”趙亮又問。
李振國搖搖頭:“不太清楚,當時就知道是95年的。”
趙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箱子里拿出一瓶水遞給李振國:“您先休息一下,我再看看其他的。”
下午一點,趙亮終于放下了手中的工具,神情嚴肅地走到李振國面前。此時,他的眼神已經變得狂熱起來。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李先生,您知道您這批酒的價格嗎?”
李振國心里犯起了嘀咕,隨口說道:“老孟跟我說也就650一瓶……”
趙亮連忙打斷他:“您這批酒可不是650一瓶,它的真實價格,能讓很多人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