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業報差別經》《正法念處經》《雜阿含經》《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印光大師,近代中國佛教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被譽為"民國四大高僧"之一。他老人家一生弘揚凈土法門,度化眾生無數,其開示文鈔流傳至今,仍是學佛人的重要指南。大師常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他深知眾生求佛,多為現世安樂,故而在弘法中特別注重教導眾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種善因得善果。
在大師留下的諸多開示中,有一段關于"種慈悲,收功德"的教誨格外引人深思。他說:"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但何為真正的慈悲?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種下功德的種子?
大師曾對弟子們說過三個要點,據說凡是按照這三個要點去做的人,無不生活順遂,所求如意。可是,這三個要點究竟是什么?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民國十八年秋,正值兵荒馬亂之際,有一位名叫張志誠的商人,專程從上海趕到普陀山法雨寺,求見印光大師。這位商人年近五十,生意屢遭挫折,家中更是禍事連連,實在走投無路了。
張志誠在客堂等候時,心中忐忑不安。他聽說印光大師德高望重,但不知道大師是否愿意開示世俗之人的煩惱。
正在此時,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僧從內堂走出,相貌莊嚴慈悲,正是印光大師。大師看了看張志誠,溫和地說道:"你遠道而來,必有要事相求。但你滿面愁容,可見心中煩惱甚重。"
張志誠急忙起身頂禮,說道:"大師慧眼如炬!弟子確實為了生活上的困苦而來。弟子經商二十余年,本來家境殷實,可是近幾年來,生意一敗再敗,家中老父病重,妻子體弱,兒子又不爭氣,弟子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印光大師點點頭,說道:"你的困苦,我都明白。但你可知道,這些困苦從何而來?"
"弟子愚鈍,請大師開示。"張志誠恭敬地說。
"一切皆是因果。"印光大師緩緩說道,"你今日之苦果,必是昔日種下的苦因。但因果之理,不是讓人消極等待,而是要人明白:既然惡因感惡果,那么善因必感善果。你若能從今日起種善因,自然會收善果。"
"可是大師,弟子現在家境困難,實在沒有什么可以布施的啊。"張志誠苦著臉說。
印光大師笑了笑:"誰說布施一定要用錢財?慈悲之心,才是最大的布施。種慈悲,收功德,這個道理你可明白?"
"請大師詳細開示。"張志誠急切地說。
"慈悲,就是慈愛眾生并給予快樂,悲憫眾生并拔除痛苦。"印光大師說道,"一個人若能真正生起慈悲心,行慈悲事,那么他的生活必然會發生改變。我教你三個要點,你若能做到,保管你的生活會逐漸順遂起來。"
張志誠連忙拿出紙筆,準備記錄。
"第一個要點,叫做'不殺生而護生'。"印光大師說道,"殺業最重,護生功德最大。你要從今日起,不但自己不殺生,還要盡力保護一切生命。"
"這個弟子能理解,但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張志誠問道。
"很簡單。"印光大師說道,"首先,你家中要斷除葷腥,全家吃素。其次,見到有人殺生時,要想辦法勸阻或者贖買放生。再次,要常常放生,但放生時不可貪圖功德,要以慈悲心為主。"
"可是大師,我現在連自己都養不活,哪有錢放生啊?"張志誠為難地說。
"誰說放生一定要花大錢?"印光大師說道,"你走在路上,看到螞蟻要被踩死,你輕輕把它們挪到安全的地方,這就是放生。你看到小蟲掉進水里,你用樹枝把它們救起來,這也是放生。關鍵在于你的慈悲心,而不在于錢財多少。"
張志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第二個要點,叫做'不惡口而愛語'。"印光大師繼續說道,"口業最易造,也最易改。你要從今日起,不說任何傷害他人的話,要多說利益他人的話。"
"這個要點包括哪些內容呢?"張志誠問道。
"包括四個方面。"印光大師詳細說道,"第一,不妄語,就是不說假話。第二,不惡口,就是不說傷人的話。第三,不兩舌,就是不挑撥離間。第四,不綺語,就是不說沒有意義的廢話。"
"那什么是愛語呢?"張志誠問。
"愛語就是用慈愛的心說話。"印光大師說道,"比如見到別人有困難時,你說一句安慰的話;見到別人做好事時,你說一句贊美的話;見到別人犯錯時,你說一句勸導的話。這些都是愛語。"
"原來愛語這么簡單!"張志誠高興地說。
"第三個要點,叫做'不貪取而布施'。"印光大師說道,"貪心是一切苦惱的根源,布施是一切快樂的源泉。你要從今日起,不貪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要盡力布施利益他人。"
"可是我現在這么困難,實在沒有什么可以布施的啊。"張志誠又說起了這個問題。
印光大師慈祥地看著他:"誰說布施一定要用錢財?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確實需要錢財,但法施和無畏施就不需要了。"
"什么是法施和無畏施?"張志誠好奇地問。
"法施,就是把佛法或者做人的道理告訴別人。"印光大師說道,"比如你今天從我這里學到了這些道理,回去后告訴你的家人朋友,讓他們也明白因果,這就是法施。"
"無畏施,就是讓眾生遠離恐怖和痛苦。"印光大師繼續說道,"比如你安慰一個傷心的人,幫助一個迷路的人,保護一個弱小的人,這些都是無畏施。"
張志誠聽了這些話,心中豁然開朗:"原來布施有這么多種方式!"
"不錯。"印光大師點頭說道,"而且我告訴你一個秘密,這三種布施中,法施的功德最大,無畏施的感應最快。"
"為什么呢?"張志誠問道。
"因為財施只能救人的身,法施可以救人的心,無畏施可以救人的命。"印光大師解釋道,"一個人的身體有生老病死,但智慧可以永恒;一個人的財物會散失,但慈悲心永遠不會失去。"
聽到這里,張志誠內心深受震撼。他原本以為布施就是給錢,沒想到還有這么深的道理。
"大師,如果我按照這三個要點去做,真的能改變現在的困境嗎?"張志誠有些半信半疑。
印光大師嚴肅地說道:"因果之理,如影隨形,絲毫不爽。你若能真心按照這三個要點去做,不出三年,你的生活必定大有改觀。"
"三年?"張志誠覺得時間有點長。
"你想想,你造惡業造了多少年?"印光大師反問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想要徹底改變,當然也需要時間。但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真心去做,一個月內就會有小的改變,半年內會有明顯的改變。"
張志誠聽了這話,心中升起了希望:"那我應該從哪里開始做起呢?"
"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印光大師說道,"比如今天回去后,你就開始吃素,開始說好話,開始幫助別人。不要想著做大事,先從小事做起。"
"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張志誠問道。
"有一點很重要。"印光大師提醒道,"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回報,不要總是想著功德。要以慈悲心為出發點,以利益眾生為目標。如果你總是想著回報,那就不是慈悲,而是交易了。"
張志誠點頭表示明白。
"還有,你要持之以恒。"印光大師繼續說道,"不能今天做了好事,明天就放松了。要把這三個要點變成你的生活習慣,變成你的本能反應。"
"弟子一定努力!"張志誠誠懇地說道。
就在這時,印光大師忽然問道:"你可知道,為什么這三個要點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張志誠搖搖頭,滿懷期待地看著大師。
"因為這三個要點,對應著..."印光大師的話說到一半,忽然停了下來。
印光大師看著張志誠,若有深意地說道:"你既然遠道而來,說明與佛法有緣。但是,要想真正明白這三個要點的深層奧秘,你還需要一顆更加虔誠的心。"
張志誠急切地問道:"大師,請您告訴我,這三個要點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印光大師微笑著說道:"這個秘密,關系到佛法的根本,關系到因果的真諦。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決心。"
"弟子一定會按照您的教導去做的!"張志誠鄭重承諾。
"好,那我就告訴你這個秘密。"印光大師的聲音變得莊嚴起來,"這三個要點,實際上對應著佛法中最核心的三個概念,這三個概念不但能讓你現世安樂,更能讓你來世得福,乃至究竟解脫。"
聽到這里,張志誠的心跳開始加速,他感覺自己即將聽到一個改變人生的重大秘密。
"到底是哪三個概念呢?"張志誠屏住呼吸問道。
印光大師深深地看了張志誠一眼,緩緩地說道:"這三個概念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