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人物姓名均為化名,部分情節經過文學加工。
"媽,您這是干什么?行李都收拾好了?"李明站在門口,看著婆婆正在往行李箱里塞衣服。
"住不下去了,我們明天就搬走。"婆婆頭也不抬,手里的動作更加急促。
"好端端的怎么就住不下去了?昨天不還好好的嗎?"李明的聲音帶著急切。
公公從臥室里走出來,臉色鐵青:"小明,你老婆太厲害了,我們老了,斗不過她。"
我靠在廚房門框上,靜靜看著這出鬧劇。
李明轉過頭看我,眼神里滿是困惑和責備。
我淡淡一笑,什么都沒說。
三天前,他還信誓旦旦地說要讓父母在這里安享晚年。
01
我叫陳雨,今年28歲,在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三年前嫁給李明的時候,我們就約定好了實行AA制。
AA制,說白了就是各花各的錢,誰也不依靠誰。
房租一人一半,生活費按比例分攤,連買菜做飯都輪著來。朋友們都說我們這樣太生分,但我覺得挺好的,至少不會因為錢的事情吵架。
李明在一家IT公司上班,月薪一萬二,我八千。
按照收入比例,他出家用的60%,我出40%。水電費、物業費、網費,每個月月底我們都會坐下來算一遍賬,分毫不差。
我們有個專門的賬本,記錄每一筆開銷。
買菜多少錢,外賣多少錢,甚至連買個垃圾袋都要記下來。
月底的時候,我會拿著計算器仔細核算,然后用微信轉賬給對方。
"你們這樣不累嗎?"閨蜜小慧每次聽我說起這些都很驚訝。
"習慣了就不累了。"我總是這樣回答,"而且這樣很公平,誰也不占誰的便宜。"
李明對這種模式也很滿意。他經常說,現代人就應該這樣理性地生活,不要被感情沖昏頭腦。
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像室友一樣。早上各自起床,各自解決早餐。
李明喜歡吃面包喝咖啡,我習慣喝粥吃咸菜。
晚上回來,要么一起做飯,要么各自解決。做飯的時候也是AA制,買菜的錢平攤,誰做飯誰就可以少洗碗。
這種生活過了三年,我們從來沒有因為錢的事情紅過臉。朋友們聚會的時候,大家都羨慕我們這種理性的婚姻模式。
"你們這樣多省心啊,不像我們家,天天為了錢吵架。小王昨天又因為買化妝品的事跟我鬧,說我亂花錢。"閨蜜小慧總是抱怨她老公。
"我老公更過分,上個月我買了件兩千塊的外套,他居然說太貴了,要我退貨。"另一個朋友小麗也是一肚子苦水。
聽她們這么說,我更加慶幸自己的選擇。
AA制最大的好處就是財務獨立,誰也管不著誰的消費。
我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只要不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圍就行。
但是,理性歸理性,感情這東西確實有些淡。
我們很少有那種膩膩歪歪的時候,更多的是像室友一樣相處。
各自上班,各自下班,偶爾一起看個電影,但也是AA制買票。
李明很少給我買禮物,我也很少給他買。
生日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出去吃個飯,各付各的。
情人節的時候,他會送我一束花,但會跟我說花了多少錢,然后我會轉賬給他一半。
有時候我也會想,這樣的婚姻是不是太冷漠了?
但轉念一想,至少我們沒有因為錢吵過架,也沒有誰占誰便宜的問題。
直到三個月前,李明突然提起要讓他爸媽搬過來住,我才意識到,AA制可能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簡單。
那天是個周五的晚上,我剛洗完澡,準備敷面膜。
李明端著杯茶走到臥室。
"雨雨,我想和你商量個事。"他的表情有些嚴肅。
"什么事?"我一邊撕面膜包裝一邊問。
"我想讓我爸媽搬過來住一段時間。"
我的手停了下來:"為什么?"
"他們年紀大了,一個人住我不放心。而且我媽最近身體不太好,總是頭暈,有時候還胸悶。"
李明的父母住在老家的縣城里,距離我們這里有三個小時的車程。
李明是獨生子,對父母的身體狀況一直很關心。
"那讓他們去醫院檢查啊,為什么要搬過來?"我放下面膜,轉身看著他。
"檢查了,拍了CT,驗了血,醫生說沒什么大問題,可能是年紀大了,再加上最近天氣變化大。但是我還是不放心,想著讓他們過來,我們也能就近照顧。"
李明說話的時候,眼神里有些焦慮。我知道他是真的擔心父母。
"我們家就兩個臥室,他們住哪?"我提出了最現實的問題。
"主臥讓給他們,我們住次臥。"
主臥確實比次臥大很多,而且有獨立的衛生間,給老人住確實更合適。
但問題是,我不想讓出主臥。
"李明,你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我和你媽性格不合,你又不是不知道。"
這是實話。李明的媽媽王阿姨是個很傳統的女人,總覺得媳婦就應該伺候公婆,對我們這種AA制的生活方式很不理解。
每次見面,她都會暗示我應該多做些家務,多關心李明的生活起居。
記得去年春節,我們回老家過年。
王阿姨看到李明自己洗襪子,就很不高興。
"小明,你怎么自己洗襪子?雨雨呢?"
"我自己的襪子當然自己洗。"李明很自然地回答。
"這怎么行?襪子最臟了,應該讓雨雨洗。"
我當時就不高興了:"媽,我們家都是各自洗各自的衣服。"
"各洗各的?那還叫夫妻嗎?"王阿姨明顯不滿意。
后來吃飯的時候,她又開始指點我應該給李明夾菜,應該多關心他吃得夠不夠。我全程都憋著火,勉強應付。
而我從小就是個獨立的人,不喜歡被人指手畫腳。
我媽從小就教育我,女人要經濟獨立,不能依靠男人。所以我一直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媽她就是嘴硬心軟,你們接觸久了就好了。"李明試圖說服我。
"李明,我們已經接觸三年了,什么時候好過?"我的語氣有些冷。
李明沉默了一會兒。
確實,三年來,我和王阿姨的關系一直很微妙,表面上客客氣氣,實際上各種不對付。
"雨雨,他們是我父母,我不能不管。"李明的聲音有些沉重,"我爸今年六十二了,我媽五十九,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萬一出什么事,我后悔都來不及。"
我看著李明的表情,心里有些軟化。
確實,父母的身體健康是做子女最擔心的事情。
"那你想讓他們住多久?"
"先住一段時間,看情況再說。"
"一段時間是多久?一個月?三個月?還是一年?"
"這個...還沒想好。"李明顯然沒有明確的計劃。
我皺起眉頭:"李明,你總得有個時間限制吧?不能無限期地住下去。"
"為什么不能?他們是我父母。"
這句話讓我有些生氣:"你什么意思?我說不讓他們住了嗎?我只是想知道個大概時間。"
"我沒別的意思,就是覺得應該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我冷笑一聲,"那要是他們一住就是幾年呢?"
"那也沒什么不好的。"
我徹底火了:"李明,你在做決定之前能不能考慮一下我的感受?這是我的家,不是養老院!"
"什么叫你的家?這是我們的家!"李明也有些急了。
"是我們的家沒錯,但現在你要單方面做決定讓你父母搬進來,這公平嗎?"
我們開始爭吵。李明說我自私,我說他不尊重我。吵了半個小時,誰都沒有說服誰。
最后,李明說了一句話:"雨雨,你要是真的不愿意,那我只能搬回去照顧他們。"
這話說得很重。我知道李明不是在威脅我,而是在表明他的態度。他是個孝順的兒子,不會放任父母不管。
我沉默了很久。雖然我不愿意和公婆住在一起,但我也不想讓李明為難。畢竟是夫妻,應該互相理解和支持。
"好吧,我同意。"我最終妥協了。
"真的?"李明有些驚喜。
"但是有個條件。"
"什么條件?"
"既然我們是AA制,那所有的費用都要重新分攤,包括他們在這里產生的一切費用。"
李明愣了一下:"這..."
"要么接受,要么你搬回去。"我的態度很堅決。
李明考慮了一會兒,最終點了點頭:"好,我同意。"
02
確定了讓公婆搬過來住之后,我開始在心里盤算各種費用。
首先是房租。我們的房子是租的,每月四千塊。
如果公婆搬過來,相當于多了兩個人,房租應該按人頭分攤。
原來是我和李明兩個人,每人兩千。
現在四個人,每人一千。
這樣看起來我們的負擔減輕了,但問題是,公婆沒有收入,這筆錢還是要李明出。
然后是水電費。老人在家的時間長,用電用水肯定比我們多。
特別是王阿姨喜歡看電視,李叔喜歡聽收音機,還有熱水澡洗得比較多。
按照以往的經驗,估計水電費會增加一倍。
還有伙食費。
老人的飲食習慣和我們不一樣,需要買更多的菜,做更多的飯。
而且王阿姨喜歡買那些有機蔬菜,價格比普通蔬菜貴很多。
日用品的消耗也會增加。
衛生紙、洗發水、沐浴露、牙膏,這些都需要額外購買。
想到這些,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我的生活即將被徹底改變。
我和李明的生活一直很簡單。
早上起床,各自解決早餐,然后去上班。
晚上回來,要么一起做個簡單的飯,要么叫外賣。周末的時候睡個懶覺,下午可能出去看個電影或者逛個商場。
但是公婆搬過來之后,這一切都會改變。
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生活節奏過日子,早睡早起,一日三餐都要正經地做。
我們的自由空間會被大大壓縮。
想到這里,我有些后悔答應了李明。
但話已經說出去了,不能反悔。
李明很快就聯系了搬家公司,準備接父母過來。
我則開始準備房間,把我們的東西從主臥搬到次臥。
搬東西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們積累了這么多物品。衣服、鞋子、化妝品、書籍、電子產品,塞滿了兩個大箱子。
次臥明顯比主臥小了一半,放下這些東西之后,空間變得很局促。
我們的雙人床勉強能放下,但衣柜就顯得很擁擠了。
"將就一下吧,等過段時間再說。"李明安慰我。
我沒說什么,但心里很不爽。
我們每個月花四千塊租房子,現在卻要住在小房間里,讓老人住大房間。
雖然從道理上說這樣做沒錯,但感情上我很難接受。
那幾天,我一直在想,我這樣做值得嗎?
為了維持和李明的關系,我犧牲了自己的舒適度和自由度。
但轉念一想,夫妻本來就應該互相妥協,總不能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思來。
我開始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過段時間公婆的身體好了,自然就會搬回去。
而且,他們搬過來也有好處,比如可以幫忙做飯,可以分攤一些家務。
但是,內心深處,我還有另一個想法。
既然李明堅持要AA制,那我就徹底AA制到底。
不僅僅是日常開銷要分攤,連公婆的生活成本也要嚴格計算。
這個想法有些極端,但我覺得很公平。
李明總是說要理性對待一切,那就理性到底。
不能在涉及他父母的時候就突然變得感性。
我開始制定詳細的分攤方案。房租按人頭分攤,水電費按使用量分攤,伙食費按實際消費分攤。甚至連洗衣機的使用、衛生紙的消耗,我都要算進去。
朋友知道我的計劃后,都覺得我有些過了。
"雨雨,你這樣是不是太計較了?"小慧在電話里勸我,"畢竟是長輩,應該多包容一點。"
"為什么要包容?"我反問道,"他們又不是我的父母。我和李明是AA制,那就應該一視同仁。"
"可是他們沒有收入啊,你這樣算下來,李明的負擔會很重的。"
"那是李明的事,不是我的事。他要孝順父母,我不反對,但不能讓我買單。"
小慧被我說得啞口無言。她大概覺得我太冷血了,但我不在乎。我有我的原則,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
幾天后,李明告訴我,他父母會在周六搬過來。
"我已經聯系了搬家公司,他們會帶一些必需品過來。"李明說。
"什么必需品?"
"一些衣服,還有我媽的保健品,我爸的書,還有一些老家的特產。"
"保健品?"我敏感地抓住了這個詞,"什么保健品?"
"就是一些鈣片、維生素什么的,我媽一直在吃。"
我心里暗自記下了這筆費用。保健品可不便宜,一瓶鈣片就要幾百塊。
"還有別的嗎?"
"我媽說要帶點老家的咸菜和臘肉,她覺得這邊買不到正宗的。"
我點點頭,但心里在想,這些東西占冰箱空間,是不是也要算費用?
周六很快就到了。我早早起床,準備迎接公婆的到來。說不緊張是假的,畢竟要和他們朝夕相處一段時間。
上午九點,李明開車去接父母。
我在家里做最后的準備工作,把主臥收拾得干干凈凈,床單被套都換成了新的。
十點半,他們到了。
03
"雨雨,我爸媽來了。"李明進門后大聲喊道。
我從廚房里走出來,看到王阿姨和李叔正在門口換鞋。
"媽,爸,您們來了。"我禮貌地打招呼。
"嗯。"王阿姨淡淡地應了一聲,眼神在房間里打量著。
李叔比較和善,笑著對我說:"雨雨,麻煩你了。"
"不麻煩,應該的。"我客氣地回答。
李明開始搬行李,從車上拿下來三個大箱子和好幾個袋子。我有些驚訝,沒想到他們帶了這么多東西。
"媽,您怎么帶這么多東西?"李明抱著箱子問。
"這都是必需品,少一樣都不行。"王阿姨理直氣壯地說。
我幫著搬東西,發現確實很重。其中一個箱子特別沉,我好奇地問:"這個箱子裝的什么?"
"保健品。"王阿姨回答,"你們年輕人不懂,人上了年紀,不補充營養不行。"
我暗自記下了這筆費用。這么重的保健品,價值肯定不菲。
把東西搬到主臥后,王阿姨開始指揮李明擺放。
"小明,把這個箱子放床底下,那個袋子放衣柜里。"
"媽,您別急,慢慢來。"李明擦著汗說。
我站在一旁看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主臥本來是我和李明的私人空間,現在完全被他們占據了。
李叔比較體貼,看到我站在那里,主動說:"雨雨,你去忙你的吧,這里有小明就行了。"
"沒事,我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忙的。"
王阿姨突然開口:"雨雨,你看這個衛生間的熱水器怎么用?"
我走過去給她演示:"這個是溫度調節,這個是開關,很簡單的。"
"哦,知道了。不過這個熱水器看起來有些老舊,熱水夠用嗎?"
"夠用的,我們平時洗澡都沒問題。"
"我們老年人洗澡時間比較長,希望別不夠用。"王阿姨的話里有些挑剔的意思。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還是客氣地說:"放心吧,肯定夠用。"
中午的時候,王阿姨提出要去附近的菜市場看看。
"我想了解一下這邊的菜價,順便買點菜做午飯。"
"我陪您去吧。"我主動提出。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小明陪我去,你在家休息。"王阿姨拒絕了我的好意。
我有些尷尬,但還是說:"那好吧,有什么需要的您盡管說。"
李明和王阿姨出門后,我和李叔在客廳里聊天。
李叔是個健談的人,跟我說起了路上的見聞。
"這邊的路修得真好,比我們老家強多了。我們那里還是水泥路,坑坑洼洼的。"
"現在到處都在發展,過幾年老家應該也會好起來的。"我應和著。
"雨雨啊,你和小明這樣過日子挺好的,兩個人都有工作,經濟獨立。"李叔突然話鋒一轉。
"嗯,我們覺得這樣比較合適。"
"不過,你們也不小了,是不是該考慮要個孩子了?"
這個話題我最不愿意聊。要孩子意味著要花錢,花錢就涉及到怎么分攤的問題。李明和我討論過幾次,但始終沒有達成一致。
我覺得要孩子應該是雙方共同的決定,費用也應該共同承擔。
但李明認為,既然孩子跟他姓,他應該承擔大部分費用。
這個問題我們一直沒有解決。
"這個我們還在考慮。"我敷衍道。
"考慮什么?你們條件這么好,要個孩子很正常的。我和他媽都盼著抱孫子呢。"李叔笑著說。
我勉強笑了笑,沒有接話。
下午兩點,李明和王阿姨回來了,買了一大堆菜。
"這邊的菜真貴,一棵白菜要八塊錢,我們老家才三塊。"王阿姨一進門就開始抱怨。
"媽,這邊是市區,肯定比老家貴一些。"李明解釋。
"貴是貴,但是菜還挺新鮮的。"李叔在一旁補充道。
我看了看他們買的菜,心里開始計算費用。白菜八塊,土豆六塊,豬肉四十八塊,魚三十二塊,還有各種調料和配菜,總共花了一百三十多塊。
按照我們家的習慣,一天的伙食費一般控制在三十塊以內。現在四個人,而且老人的飲食要求比較高,一百三十塊也算正常。
王阿姨開始在廚房里忙活,我想去幫忙,被她拒絕了。
"你別添亂了,我自己來就行。廚房太小,兩個人施展不開。"
我只好在客廳里陪李叔聊天。
李叔繼續跟我說老家的變化,說現在村里修了新路,裝了路燈,比以前好多了。
"不過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李叔有些感慨。
"這是普遍現象,城鄉差距還是很大的。"我附和道。
"是啊,所以我們也理解小明為什么要在城市里發展。只是有時候挺想念他的。"
聽到這話,我心里有些愧疚。確實,做父母的最希望的就是子女能在身邊。
下午四點,王阿姨開始準備晚餐。我聽到廚房里傳出各種聲音,切菜聲、炒菜聲、還有油煙機的轟鳴聲。
"媽做菜就是香,我都聞到味道了。"李明坐在沙發上,一臉滿足的表情。
我也聞到了香味,確實很誘人。王阿姨的手藝應該不錯。
晚飯很豐盛,王阿姨做了六個菜。紅燒肉、糖醋排骨、清蒸魚、炒青菜、蘿卜湯,還有一個涼拌黃瓜。
"媽,您做這么多,我們吃得完嗎?"李明有些驚訝。
"多做點沒關系,吃不完明天熱熱再吃。你們平時吃得太簡單了,沒營養。"王阿姨一邊盛飯一邊說。
確實,我和李明平時很少做這么多菜。一般就是兩個菜一個湯,有時候甚至就是簡單的蛋炒飯或者面條。
吃飯的時候,王阿姨不停地給李明夾菜。
"小明,多吃點肉,你看你都瘦了。在外面肯定沒吃好。"
"媽,我沒瘦,工作太忙,沒時間鍛煉,其實胖了。"李明一邊吃一邊說。
"胖什么胖,在我眼里你就是瘦了。雨雨也是,這么瘦,要多補補。"
王阿姨也給我夾了一塊排骨。我道了謝,心里卻在想這頓飯花了多少錢。
飯桌上,王阿姨開始詢問我們的工作情況。
"雨雨,你在哪個公司上班?"
"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的。"
"廣告公司?那工作累不累?"
"還好,就是有時候會加班。"
"加班有加班費嗎?"
"有的,按小時計算。"
王阿姨點點頭,然后又問:"你們公司福利怎么樣?有沒有五險一金?"
"有的,這些都齊全。"
"那就好。現在找工作不容易,有穩定的收入就不錯了。"
接著,她又開始問李明的工作情況。
"小明,你們公司最近忙不忙?"
"挺忙的,最近有幾個大項目。"
"那身體要注意,不要太累了。"
"知道了,媽。"
吃完飯,我主動洗碗。王阿姨在客廳里看電視,調的是養生頻道。李叔在陽臺上抽煙,李明在書房里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我一邊洗碗一邊想,這樣的生活能持續多久?表面上看起來很和諧,但我總覺得有些不自在。
洗完碗,我走到客廳,王阿姨正在看一個關于老年人健康的節目。
"雨雨,你過來看看,這個節目挺好的,教老年人怎么保養身體。"
我坐在沙發上,陪她看了一會兒。節目里的專家在講老年人應該如何合理飲食,如何適當運動。
"我們老了,就要多學學這些知識。"王阿姨認真地說。
"嗯,確實應該注意身體健康。"我附和道。
"你和小明也要注意,年輕的時候不保養,老了就后悔了。"
"我們會注意的。"
晚上十點,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我和李明躺在次臥的床上,房間明顯比主臥小了一半。
"感覺怎么樣?"李明問我。
"還行吧。"我如實回答。
"我爸媽人挺好的,你不要有心理負擔。"
"我知道。"
"那個費用分攤的事情,我們明天再詳細商量一下好嗎?"
"好。"
其實我心里已經有了詳細的計劃。今天一天下來,我已經觀察了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大概估算了各種費用。明天,我就要開始嚴格執行AA制了。
第二天是周日,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日用品。王阿姨看到什么都想買,紙巾、洗發水、沐浴露、牙膏、洗衣粉、洗潔精、垃圾袋...
"媽,家里還有一些,不用買這么多。"李明勸她。
"多買點放著,省得老跑。而且這里搞活動,比平時便宜。"王阿姨很有購物經驗。
我跟在后面,心里暗自記錄著她放入購物車的每一樣東西。
王阿姨還堅持要買一些她專用的東西,比如老年人專用的鈣片、維生素、護膚品等等。
"這個鈣片是我一直在吃的牌子,效果很好。"她拿起一瓶鈣片說。
我看了看價格,198元一瓶。
"這個護膚品是老年人專用的,比普通的貴一些,但是效果好。"她又拿了一套護膚品,標價368元。
我在心里默默計算著這些費用。
結賬的時候,一共花了四百六十多塊錢。李明要掏錢,我攔住了他。
"等等,這個賬要算清楚。"
"什么意思?"王阿姨疑惑地問。
"這些東西有些是我們原本就要買的,有些是因為您二位的到來才需要額外購買的,還有些是您二位的專用物品,所以要分開算。"
我拿出小本子,開始詳細記錄:
紙巾是公用的,四個人分攤;洗發水是公用的,四個人分攤;王阿姨的專用護膚品和鈣片是她個人的;老年人專用的維生素是公婆二人的;洗衣粉是公用的,四個人分攤;...
我一項一項地分析,王阿姨和李叔在旁邊看著,臉色有些不自然。
李明也有些尷尬,但沒有反對我的做法。
最后算下來,公用的物品二百八十塊,按人頭分攤,我需要支付七十塊。王阿姨和李叔的個人物品一百五十塊,李明支付。剩下的三十多塊是我個人要買的東西。
"雨雨,你這樣算..."王阿姨欲言又止。
"媽,我們家一直是這樣的,什么都算得很清楚。"李明趕緊解釋。
回到家之后,我能感覺到氣氛有些微妙。
王阿姨一直悶悶不樂,李叔也顯得很沉默。
但我堅持我的做法。既然是AA制,就要徹底執行。
不能因為涉及到長輩就搞特殊化。
晚飯后,我拿出一張詳細的清單走向公婆的房間。
"爸媽,我們來算算這三天的賬吧。"我手里拿著一張A4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數字。
王阿姨疑惑地接過紙張,李叔和李明也湊過來一起看。剛開始還算正常,但當他們的目光移到第三行時,王阿姨的手開始發抖。
"這...這個也要算錢?"王阿姨的聲音帶著不敢置信。
李叔繼續往下看,臉色由紅轉白,再由白轉青。
王阿姨徹底愣住了,清單從她手中滑落,整個人愣在原地,眼睛瞪得滾圓,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
"不可能...這不可能..."她喃喃自語,眼中滿是驚恐,"這還是人嗎?這還是個家嗎?"
李叔突然猛地站起身,手指顫抖著指向清單上的一行字:"你...你居然連這個都要收費?!"
李叔的雙手握成拳頭,青筋暴起,聲音都在顫抖:"我活了六十多年,從沒見過這樣的..."
清單掉在地上,房間里安靜得可怕。
王阿姨氣的癱坐在床上,李叔站在那里喘著粗氣。
李明臉色蒼白地看著我,眼神里滿是震驚和不理解。
我卻微微勾起唇角。
我知道,明天他們就會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