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陳先生,您確定要取出這筆錢嗎?"
中國銀行的客戶經理王明表情嚴肅,反復確認著電腦屏幕上的信息。
陳志強握著父親的銀行卡,額頭已經冒出了冷汗。他本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取款,卻沒想到遇到這種情況。
"有什么問題嗎?這是我父親留給我的錢。"
王明皺著眉頭,目光在陳志強和電腦屏幕之間游移:"您父親的這個賬戶...情況比較復雜。我需要請示一下領導。"
陳志強心中一緊。三個月前,68歲的父親陳建國因肺癌去世。臨終前,這個一向溫和的老人做了一件讓全家震驚的事——堅持要把自己所有的積蓄轉給兒子。
那一天的爭吵至今還在陳志強耳邊回響。
病房里,陳建國拉著兒子的手,眼神異常堅定:"志強,爸這些年攢的錢,全給你。記住,一分都不能給你媽!"
母親劉美華當場就炸了:"老陳,憑什么?我們AA制34年,你的錢也有我的一半!"
"這是我的錢,我想給誰就給誰!"平時從不大聲說話的父親,那天像變了個人,"志強,你聽爸的話!"
那場爭吵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最終,陳建國瞞著妻子,在病床上顫抖著手將銀行卡給了兒子。
陳建國拉著兒子的手,眼中含淚:"志強,爸爸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你媽...但這錢,你一定要拿好。"
三天后,陳建國就去世了。
現在,陳志強按照父親的遺愿來取這筆錢,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礙。
"陳先生,我們經理馬上就來。"柜臺工作人員小聲說道,眼神中帶著同情。
等待的時間格外漫長。陳志強想起父親生前的種種異常表現。
從兩年前開始,陳建國就變得格外節儉。明明有退休金,卻總是舍不得花錢。生病了不愿意看醫生,衣服破了舍不得買新的。
更奇怪的是,已經60多歲的父親還要出去打零工。看門、收廢品、幫人搬家,什么活都干。
當時陳志強還勸他:"爸,您都退休了,好好享福不行嗎?"
陳建國總是說:"閑著也是閑著,找點事做。"
現在想想,父親的這些行為確實很反常。
"陳先生。"王明回來了,身后還跟著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這是我們張行長。"
張行長坐下來,神情凝重:"陳先生,您父親的這個賬戶,涉及一些...特殊情況。"
"什么特殊情況?"陳志強心跳加速。
"具體的情況比較復雜,我建議您帶著相關證件,明天再來一趟。我們需要時間核實一些信息。"
"可是我明天就要走了,能不能今天就處理?"
張行長和王明對視一眼,最終搖搖頭:"真的很抱歉,這件事必須慎重處理。"
從銀行出來,陳志強渾身都在冒冷汗。
他掏出手機,想給母親打電話詢問情況,但想了想又放棄了。自從父親去世后,母親劉美華就變得心神不寧,經常失眠,白天也是魂不守舍的樣子。
每當陳志強提起那筆錢,母親總是欲言又止,最后都是顧左右而言他。
回到家中,劉美華正在廚房忙活。看到兒子回來,她臉上閃過一絲緊張:"志強,銀行那邊怎么樣?"
"媽,爸的賬戶是不是有什么問題?"陳志強直視母親的眼睛。
劉美華手中的菜刀停在半空,過了好幾秒才結結巴巴地說:"能有什么問題?你爸這人一輩子老實。"
"那為什么銀行不讓我取錢?"
"我...我怎么知道?"劉美華避開兒子的目光,匆忙走向臥室,"可能是手續不全吧。"
看著母親慌張的背影,陳志強心中的疑慮更重了。
夜里,陳志強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他想起了父親臨終前說的最后一句話:"志強,等你真正拿到這筆錢的時候,你就明白爸爸為什么這么做了。"
當時他以為父親只是想把錢留給兒子,但現在看來,這背后肯定有更深的原因。
第二天一早,陳志強就來到銀行。
這次王明的態度更加謹慎,反復核實了陳志強的身份證、戶口本、父親的死亡證明等所有證件。
"陳先生,您父親賬戶的情況確實比較特殊。"王明斟酌著用詞,"我們發現這個賬戶存在一些異常的資金流動。"
"什么異常?"
"具體的情況..."王明停頓了一下,"我建議您最好和家人商量一下,特別是您母親。這件事可能比您想象的復雜。"
王明的話讓陳志強更加不安。難道母親真的隱瞞了什么?
陳志強握緊了拳頭。無論真相是什么,他都必須弄清楚。畢竟,這是父親用生命守護的秘密。
陳志強從銀行出來后,決定暫時不回去工作了,要把父親留下的疑團徹底搞清楚。
他想起了父親和母親34年來的AA制婚姻生活。這種生活方式在當時確實很少見,但對他們家來說,卻已經成為了習慣。
1989年,陳建國和劉美華剛結婚的時候,兩人都有正式工作。陳建國在天津鋼廠當工人,月工資120塊;劉美華在第三中學教書,月工資150塊。
那個年代,雙職工家庭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但劉美華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很新潮的想法:"咱們各管各的錢,這樣公平。"
陳建國性格老實,覺得妻子說得有道理。
兩人商定,陳建國每月上交80塊錢作為家庭生活費,剩下的各自支配。劉美華負責管理這80塊錢,安排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
這個制度一執行就是34年。
陳志強從小就習慣了父母這種相處模式。每個月1號,兩人都會坐在餐桌前算賬。陳建國準時上交生活費,劉美華詳細記錄家庭開支。
買大件東西的時候,比如電視、冰箱、洗衣機,兩人會各出一半錢。就連兒子結婚需要的10萬塊錢,也是一人出5萬,分得清清楚楚。
鄰居張大姐經常開玩笑說:"你們夫妻倆過日子比做生意還精明。"
劉美華總是很自豪地回答:"這樣誰也不吃虧,日子過得明明白白。"
陳建國雖然偶爾會苦笑一下,但從來沒有提出過異議。在他心里,妻子開心就好,錢多錢少不重要。
這種AA制的生活方式,讓陳志強從小就對家庭財務狀況了解得很清楚。父親每月的收入多少,交給家里多少,自己留多少,他都一清二楚。
1995年,陳建國從鋼廠下崗,家庭收入一下子減少了一大半。那段時間,陳志強記得父親每天愁眉苦臉,經常一個人坐在陽臺上抽煙。
"爸,咱們家是不是沒錢了?"10歲的陳志強怯生生地問。
"沒事,爸爸會想辦法的。"陳建國摸摸兒子的頭,"男人嘛,總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后來,陳建國找了好幾份零工,修自行車、送報紙、幫人搬家,什么活都干。每個月還是按時上交80塊錢生活費,從不讓家人擔心。
直到1998年,陳建國才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在一家小工廠當保安,月工資600塊。這份工作他一直干到60歲退休。
2010年,陳建國辦理退休手續,每月能拿到3200塊錢的退休金。劉美華也在同年退休,每月退休金4800塊。
老兩口的生活總算安穩下來。
陳建國依然按照老習慣,每月上交1000塊錢作為生活費,剩下的2200塊自己支配。劉美華除了上交的1000塊,還有自己的4800塊退休金,手頭相當寬裕。
"媽,您現在手頭這么寬裕,是不是該享受享受了?"陳志強經常這樣勸母親。
"享受什么?我們這一代人,習慣了節儉。"劉美華總是這么回答。
但是從2019年開始,劉美華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
那一年,劉美華學會了用智能手機上網。一開始只是和老姐妹們微信聊天,后來逐漸迷上了網購。
"網上的東西又便宜又好,比商場強多了。"劉美華經常這樣說。
確實,網購剛開始的時候,劉美華買的都是一些實用的東西:毛巾、襪子、保溫杯、小家電等等。價格確實比商場便宜,質量也不錯。
陳建國偶爾會抱怨:"家里快遞太多了,樓下都堆不下了。"
"我這是精打細算,你懂什么?"劉美華總是理直氣壯地反駁。
陳志強當時在外地工作,只有春節和國慶才回家。每次回家,他都會發現家里多了很多新東西。
"媽,您買這么多東西干嘛?"
"都是好東西,便宜得很。"劉美華如數家珍,"你看這個榨汁機,商場要500多,我網上99塊就買到了。這個按摩器,本來要300多,我搶購只花了88。"
陳志強看著家里堆積如山的各種小家電,心里有些擔心,但想到母親有退休金,也就沒多說什么。
2020年疫情期間,劉美華的網購更加頻繁。每天都有快遞送到家里,從早到晚不間斷。
陳建國開始有些不耐煩:"美華,你這是要把家變成倉庫嗎?"
"你管那么多干嘛?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錢。"劉美華有些不高興,"再說了,這些東西都用得著。"
但是陳建國很快發現,劉美華買的很多東西根本用不著。
比如買了五六個榨汁機,卻從來不用;買了十幾套鍋具,廚房都擺不下;買了幾十件衣服,很多連標簽都沒撕。
"美華,這樣下去不行。"陳建國開始勸妻子,"咱們老兩口,用不了這么多東西。"
"我愿意買就買,又不花你的錢。"劉美華顯得很不耐煩,"我們AA制這么多年,我的錢我自己做主。"
陳建國被噎得說不出話來。確實,AA制是他們當初共同的決定,他無權干涉妻子的消費。
但是陳建國很快發現了更嚴重的問題。
2020年下半年,他開始注意到家里的電話經常響。每次他接電話,對方不是推銷理財產品,就是推銷貸款服務。
"美華,你是不是在外面留了咱們家的電話?"
"沒有啊,可能是隨機撥打的吧。"劉美華有些心虛。
但是電話越來越頻繁,有時候一天能接到七八個。陳建國開始懷疑妻子可能真的在外面留了聯系方式。
更讓陳建國擔心的是,他發現劉美華開始對各種理財產品感興趣。
"老陳,你知道P2P嗎?"有一天,劉美華神秘兮兮地問丈夫。
"什么P2P?"
"就是網上理財,收益特別高。張大姐說她投了5萬,一年能賺8000多。"
陳建國心頭一緊:"美華,那種東西不靠譜,咱們還是把錢存銀行吧。"
"銀行才幾個點的利息?太虧了。"劉美華不以為然,"現在都什么年代了,你還這么保守。"
陳建國想要阻止妻子,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說。畢竟是她自己的錢,而且她說得也有道理——銀行利息確實很低。
2021年春節,陳志強回家過年。他發現母親變得格外興奮,總是拿著手機看個不停。
"媽,您在看什么?"
"在看我的理財收益。"劉美華得意地說,"你看,我投的這個產品,年收益15%,比銀行強多了。"
陳志強接過手機看了看,是一個從未聽說過的理財APP。界面很炫酷,數據看起來也很漂亮。
"媽,這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風險也很高。您還是小心一點。"
"你們年輕人就是瞎擔心。"劉美華擺擺手,"我已經研究很久了,這個平臺很正規的。"
陳志強想要勸說,但劉美華已經走開了。
春節期間,陳志強還發現了另一個奇怪的現象:父親陳建國明顯比以前更加節儉了。
吃飯的時候,陳建國總是把剩菜剩飯都吃完,一粒米都不浪費。買菜的時候,他會為了幾毛錢和菜販子討價還價。
"爸,您怎么變得這么節儉?"
"節儉是好習慣。"陳建國笑笑,"錢要花在刀刃上。"
但是陳志強發現,父親的節儉已經到了有些極端的程度。衣服破了舍不得扔,補了又補;鞋子壞了舍不得買新的,用膠水粘了又粘。
最讓陳志強不解的是,父親明明有退休金,卻還要出去打零工。
"爸,您都65歲了,還出去干活干嘛?"
"活動活動身體,順便賺點零花錢。"陳建國總是這么解釋。
春節過后,陳志強回到外地繼續工作。但他心里總覺得家里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母親變得越來越癡迷網購和理財,父親變得越來越節儉和忙碌。這種反差讓他感到困惑。
2021年下半年,陳志強結婚了。妻子李曉燕是外地人,大學畢業,在一家培訓機構工作。
婚禮是在外地辦的,父母特意趕來參加。陳志強發現,父親在花錢的時候明顯比以前更加謹慎。
"爸,這是我的婚禮,您別太節省。"
"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少,不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浪費。"陳建國說得很認真。
婚禮結束后,按照之前的約定,陳建國和劉美華各自拿出5萬塊錢給兒子當禮金。
劉美華很痛快地拿出了5萬塊現金,但陳建國卻說要回天津取錢再轉賬。
"爸,您隨身怎么沒帶錢?"
"錢都在銀行里,比較安全。"陳建國有些尷尬。
這個細節讓陳志強有些在意,但他也沒多想。
2022年,陳志強的工作越來越忙,回家的次數更少了。但每次和父母通電話,他都能感覺到家里的氣氛有些微妙。
有幾次打電話的時候,他聽到背景里有人在大聲說話,像是在爭吵什么。
"爸,剛才是誰在說話?"
"電視聲音大了點。"陳建國匆忙解釋。
但陳志強明顯聽出來,那不是電視的聲音,而是有人在激烈爭論。
2022年冬天,陳志強回家過年時,發現父親明顯瘦了很多,而且經常咳嗽。
"爸,您身體不舒服應該去看醫生。"
"沒事,就是老毛病。"陳建國總是這么說,"吃點藥就好了。"
但是咳嗽一直沒有好轉,甚至越來越嚴重。陳志強多次勸父親去醫院檢查,但陳建國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
"醫院花錢太多,沒那個必要。"
"爸,身體最重要,錢不是問題。"
"錢怎么不是問題?"陳建國突然激動起來,"你以為錢是大風刮來的?"
陳建國的反應讓陳志強很意外。在他印象中,父親從來不會因為錢的事情這么激動。
春節期間,陳志強還發現母親的狀態也不太對。以前活潑開朗的劉美華,變得有些心神不寧,經常一個人發呆。
手機總是響個不停,但她總是匆匆掛斷,然后說是推銷電話。
"媽,最近身體怎么樣?"
"挺好的,就是有點失眠。"劉美華勉強笑笑。
但陳志強注意到,母親的眼圈很黑,明顯睡眠不足。而且她總是心不在焉,說話的時候經常走神。
最奇怪的是,父母之間的交流明顯比以前少了。以前吃飯的時候,兩人還會聊聊天,現在基本上都是各自低頭吃飯,很少說話。
"爸媽,你們是不是有什么矛盾?"陳志強忍不住問。
"沒有,你瞎想什么。"劉美華連忙否認。
"就是年紀大了,話少了。"陳建國也附和道。
但陳志強明顯感覺到,父母之間有種說不出的緊張氣氛。
2023年3月,陳志強接到母親的電話,說父親咳血了,被送進了醫院。
陳志強立刻請假回家。在醫院里,他看到父親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呼吸困難。
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肺癌晚期。
醫生說,如果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現在這種情況,最多還有半年時間。
聽到這個消息,陳志強差點崩潰:"爸,您為什么不早點來看病?"
陳建國苦笑著說:"人老了,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
"可是您咳嗽那么久了,應該早檢查的。"
"檢查花錢,治療更花錢。"陳建國嘆了口氣,"能省就省點吧。"
陳志強聽了很心痛:"爸,錢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您的身體。"
"錢怎么不是問題?"陳建國看著兒子,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志強,有些事情你不懂。"
住院期間,陳志強發現父親經常一個人發呆,有時候還會偷偷流淚。
"爸,您在想什么?"
"在想你媽。"陳建國的聲音很輕,"我這一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她。"
"您說什么呢?您對媽一直很好。"
"不,我沒有照顧好她。"陳建國搖搖頭。
陳志強不明白父親這話是什么意思,但看父親的樣子,似乎有什么話想說又不敢說。
住院期間,劉美華每天都來照顧丈夫。
但陳志強發現,母親的狀態更加不對了。她總是心不在焉,經常在走廊里接電話,說話的聲音很小,但情緒很激動。
有一次,陳志強聽到母親在電話里說:"再給我一點時間......"
"媽,您在和誰打電話?"
"朋友。"劉美華匆忙掛斷電話,"沒什么重要的事。"
但陳志強明顯看出,母親很緊張,額頭都出汗了。
6月份,陳建國的病情惡化,醫生說時間不多了。
就在這時,陳建國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要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給兒子。
"志強,爸爸要跟你商量個事。"那天晚上,陳建國把兒子叫到病床前,"我想把我的錢都轉給你。"
"爸,您說什么呢?您會好起來的。"
"聽爸爸的話。"陳建國握緊兒子的手,"這錢必須轉給你,一分都不能留。"
第二天,劉美華知道這件事后,當場就跟丈夫吵了起來。
"老陳,你瘋了嗎?那是我們的共同財產!"
"那是我自己賺的錢,我有權決定給誰。"陳建國異常堅決。
"我們AA制34年,你的錢也有我的一半!"
"這件事沒得商量。"陳建國的態度前所未有的強硬,"志強,你聽爸爸的話。"
那一天,夫妻倆爭吵了很久。最后,陳建國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決定。
"志強,這錢你一定要拿好。"陳建國拉著兒子的手,聲音越來越微弱,"等你真正拿到這筆錢的時候,你就明白爸爸為什么這么做了。"
9月18日凌晨,陳建國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現在,三個月過去了,陳志強按照父親的遺愿來銀行取錢,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礙。
父親臨終前的話不斷在他耳邊回響:"等你真正拿到這筆錢的時候,你就明白爸爸為什么這么做了。"
第三次來到銀行時,陳志強帶齊了所有可能需要的證件。
王明這次的表情更加嚴肅,他詳細核實了陳志強的身份后,示意他到VIP室詳談。
看來,這27萬塊錢背后,真的隱藏著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