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您別瞎想了,哪有什么蟲子在肚子里爬。”
“你不信算了,我自己的身體我還不知道嗎?”
“那行,明天我陪您去醫院檢查,您總該放心了吧?”
“檢查就檢查,到時候別說我沒提醒你。”
王桂花放下手中的茶杯,用力拍了拍肚子。
01
王桂花今年75歲,住在城東的老式小區六樓。
她是個退休的紡織女工,身體一向硬朗,爬六樓不帶喘氣的。
鄰居們都說她保養得好,看起來不像75歲的人。
每天早上六點準時起床,到小區里的花園鍛煉一個小時。
回來后買菜做飯,收拾屋子,日子過得規律而充實。
兒子王建國在省城做建筑工程師,今年50歲。
工作忙的時候一個月才回來一次,閑的時候半個月回來一趟。
每次回來都會給母親帶些補品和新鮮玩意兒。
平時有什么事,都是樓下的張大媽幫忙照應。
張大媽和王桂花是老街坊了,兩家人關系一直很好。
兩個月前的一個晚上,王桂花正準備睡覺。
剛躺下沒多久,突然感覺肚子里有什么東西在動。
那種感覺很奇怪,像是有小蟲子在肚皮下面爬。
她以為是錯覺,用手按了按肚子。
動靜停了,她以為沒事了。
過了一會兒,那種蠕動感又來了。
這次更明顯,從左下腹一直爬到右上腹。
王桂花嚇得一夜沒睡好,翻來覆去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她就去找張大媽。
“張姐,我肚子里好像有蟲子。”
張大媽正在陽臺晾衣服,聽了這話差點把衣架扔了。
“你胡說什么呢?哪有蟲子在肚子里爬的?”
“真的,昨天晚上我清清楚楚感覺到了。”
“就像小蚯蚓在肚皮下面鉆來鉆去。”
張大媽放下手中的活,仔細看了看王桂花的臉色。
臉色有些發白,眼圈也有點黑,看起來確實沒睡好。
“你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干凈的東西?”
“沒有啊,我一直很注意的,從來不吃剩菜剩飯。”
“那可能是肚子里有蛔蟲,去藥店買點驅蟲藥吃吃。”
“現在這種蟲子很常見的,特別是老年人。”
王桂花按照張大媽的建議,去樓下的藥店買了一盒腸蟲清。
藥店的小姑娘說這個藥效果不錯,很多人都用過。
回家后,王桂花按照說明書的劑量服用。
吃了一個星期,一點效果都沒有。
那種蠕動感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頻繁。
每天晚上七八點鐘,肚子里就開始“鬧騰”。
有時候在左邊,有時候在右邊,有時候在中間。
那東西好像有自己的想法,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王桂花用手按住一個地方,它就跑到另一個地方。
有時候她能清楚地感覺到移動的軌跡。
從肚臍眼附近開始,慢慢向右上方爬。
爬到肋骨下面就停下來,過一會兒又往別的地方走。
這種感覺讓她寢食難安,整個人瘦了一圈。
晚上經常被那種蠕動感弄醒,一醒就是半夜。
白天精神也不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勁。
張大媽看到王桂花越來越憔悴,心里也著急。
“桂花,你這樣下去不行,得去醫院看看。”
“藥店的藥不管用,可能是別的問題。”
王桂花也覺得應該去看醫生了。
“那你陪我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看吧。”
“好,明天上午我們就去。”
第二天上午,張大媽陪著王桂花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這里人不多,排隊等了二十分鐘就輪到了。
接診的是個三十出頭的小伙子,姓劉。
他看起來很年輕,說話溫和有禮貌。
“奶奶,您哪里不舒服?”
王桂花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癥狀。
“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大概兩個月前,剛開始不明顯,最近越來越嚴重。”
“除了這個感覺,還有其他癥狀嗎?”
“沒有,就是感覺有東西在肚子里爬。”
“食欲怎么樣?”
“還行,就是擔心這個問題,吃得少了一些。”
“大便正常嗎?”
“正常,一天一次,沒有拉肚子或者便秘。”
劉醫生在病歷上記錄著,眉頭微微皺起。
“您這個癥狀確實比較少見,我先給您開個大便檢查。”
“如果是寄生蟲感染,大便里應該能查出來。”
劉醫生開了化驗單,又開了一盒驅蟲藥。
“這個藥比腸蟲清效果好一些,您回去按時服用。”
“三天后來取化驗結果。”
02
王桂花拿著藥回家,心里稍微安穩了一些。
至少醫生沒說她是胡思亂想,而是認真對待了這個問題。
按照醫囑,她開始服用新的驅蟲藥。
藥片比較大,味道有點苦,但為了治病也只能忍著。
三天后,化驗結果出來了。
大便常規檢查沒有發現任何蟲卵或寄生蟲。
劉醫生看著報告單,有些困惑。
“從檢查結果看,您的大便里沒有寄生蟲。”
“可能第一次檢查不夠準確,我們再做一次。”
又過了三天,第二次檢查的結果還是一樣。
什么都沒有發現。
劉醫生更加困惑了。
“王奶奶,連續兩次檢查都沒有發現寄生蟲。”
“您的癥狀可能不是蟲子引起的。”
“那我這種感覺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或者是神經性的問題。”
“我給您開點調理腸胃的藥,先吃一個星期看看效果。”
王桂花拿著新開的藥回家,心里很不踏實。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肚子里有東西,不是什么功能紊亂。
那種蠕動感太真實了,有時候甚至能看到肚皮在動。
張大媽也覺得事情不對勁。
“醫生可能經驗不夠,要不你去大醫院看看?”
“再觀察幾天吧,也許新開的藥有用。”
王桂花服用了一個星期的調理腸胃藥物。
不僅沒有任何效果,癥狀反而更加明顯了。
現在不只是晚上,白天也能感覺到那種蠕動。
有時候正在看電視,突然就感覺到肚子里有東西在動。
有時候正在吃飯,那種感覺突然出現,讓她立刻沒了胃口。
最恐怖的是,她現在能看到肚皮的輕微起伏。
坐在沙發上的時候,低頭就能看到肚子在微微地動。
這個發現讓她更加恐懼,晚上經常失眠到凌晨三四點。
張大媽看到王桂花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坐不住了。
“桂花,你得趕緊給建國打電話。”
“讓他回來陪你去大醫院檢查。”
“這個事情不能再拖了。”
王桂花也覺得應該告訴兒子了。
雖然不想讓他擔心,但現在這種狀況確實需要兒子回來。
她撥通了王建國的電話。
“建國,你什么時候回來?”
“怎么了媽?我下個星期才休假呢。”
“我肚子里有蟲子,在醫院檢查了好幾次都查不出來。”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鐘。
王建國以為母親又在說胡話了。
“媽,您別胡思亂想,哪有什么蟲子。”
“可能是年紀大了,神經有點敏感。”
“我沒有胡思亂想,每天晚上都能感覺到它在爬。”
“而且現在白天也有,我都能看到肚皮在動。”
王建國聽出了母親語氣中的焦慮和恐懼。
這種情緒不像是裝出來的。
“媽,您別著急,我明天就請假回去。”
“我們去大醫院好好檢查一遍。”
第二天下午,王建國風塵仆仆地趕回了老家。
一進門就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發呆。
原本豐滿的臉頰明顯瘦了,眼圈黑黑的。
“媽,您怎么瘦了這么多?”
“還不是被那個東西折騰的,每天晚上都睡不好。”
“白天也沒精神,什么都不想吃。”
王建國仔細觀察母親的精神狀態。
除了看起來有些疲憊和焦慮,其他倒沒什么異常。
說話條理清楚,思維也很正常。
“您詳細跟我說說,到底是什么感覺?”
王桂花拉著兒子坐下,認真地描述起來。
“就像有小蟲子在肚皮下面爬,有時候這邊,有時候那邊。”
“特別是晚上七八點鐘,它就開始活躍了。”
“我用手按住它,它就跑到別的地方去。”
“有時候我能看到肚皮在動,真的,不信你看。”
王桂花掀起衣服,露出肚子。
王建國仔細觀察,沒有看到什么異常。
“現在沒有嗎?”
“現在沒有,它是有規律的,一般晚上比較明顯。”
王建國心里還是有些懷疑。
他覺得可能是母親年紀大了,出現了什么神經系統的問題。
或者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幻覺。
“媽,明天我陪您去市醫院檢查,做個全面的體檢。”
“那里的設備比較先進,醫生經驗也豐富。”
“應該能查出問題所在。”
03
當天晚上,王建國決定留下來觀察。
他想親眼看看母親說的那種現象是否真實存在。
晚飯后,兩人坐在客廳看電視。
八點左右,王桂花突然捂住肚子。
“來了來了,它又開始動了。”
“在哪里?”王建國湊過去。
“就在這里,你看。”王桂花指著右下腹的位置。
王建國仔細觀察那個區域。
居然真的能看到肚皮在輕微地動。
就像有什么東西在皮膚下面蠕動。
這個發現讓他大吃一驚。
原來母親說的都是真的,不是心理作用。
“這...這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就是這樣,每天都這樣。”
王建國用手輕輕按了按那個位置。
能感覺到里面確實有什么東西在動。
雖然很輕微,但確實存在。
這下他不敢再懷疑了,這絕對不是心理問題。
“媽,您別擔心,明天我們就去醫院。”
“一定要查出是什么原因。”
第二天一早,王建國就帶著母親去了市人民醫院。
這是當地最好的醫院,設備先進,醫生水平也高。
掛號的時候,他選擇了消化內科。
因為癥狀主要在腹部,應該跟消化系統有關。
排隊等了兩個小時,終于輪到他們。
消化內科在三樓,診室里有很多病人在等候。
接診的是消化科主任李醫生,五十多歲,頭發花白。
他在這個科室工作了二十多年,經驗非常豐富。
“您好,有什么不舒服的?”
王桂花又把自己的癥狀描述了一遍。
這次她說得更加詳細,包括癥狀出現的時間、頻率、位置等等。
李醫生聽得很認真,時不時在病歷上記錄。
“除了這個蠕動感,還有其他癥狀嗎?”
“沒有,就是這個,其他都正常。”
“食欲怎么樣?”
“還行,就是擔心這個問題,吃得比較少。”
“體重有沒有下降?”
“瘦了七八斤吧,以前130斤,現在只有120多斤。”
“有沒有腹痛、腹瀉、便血這些癥狀?”
“都沒有,大便也正常。”
“以前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沒有,就是最近兩個月才開始的。”
李醫生在病歷上記錄著,表情很嚴肅。
這種癥狀確實比較罕見,需要仔細檢查。
“我先給您開一些檢查,需要排除各種可能的原因。”
李醫生開了一長串檢查單。
血常規、生化全套、腫瘤標志物、腹部B超、胃鏡、腸鏡。
還有一些感染指標和自身免疫病的檢查。
“這些檢查需要幾天時間,您先做血檢和B超。”
“胃鏡和腸鏡需要預約,可能要等一個星期。”
王建國看著長長的檢查單,心里有些擔心。
“醫生,我媽這種情況嚴重嗎?”
“現在還不好說,需要檢查結果出來才能判斷。”
“不過您別太擔心,很多疾病早期都有治療方法。”
王建國交了費,帶著母親開始了漫長的檢查過程。
先去抽血,護士很熟練,一針就扎中了血管。
“老太太血管真好,比年輕人還容易扎。”
抽了六管血,分別做不同的檢查項目。
接著去做B超,需要空腹,正好上午沒吃東西。
B超室在二樓,已經有十幾個人在排隊。
等了一個小時,終于輪到王桂花。
“躺好,深呼吸,憋氣。”
B超醫生拿著探頭在王桂花肚子上來回移動。
仔細觀察屏幕上的圖像,時不時調整探頭的位置和角度。
“看到什么異常了嗎?”王建國在旁邊問。
“腸道氣體比較多,其他暫時沒看出什么問題。”
“不過氣體會影響觀察效果,可能有些地方看不清楚。”
“報告下午可以取。”
做完B超已經是中午12點了。
王建國帶著母親在醫院食堂吃了午飯。
醫院的飯菜比較清淡,王桂花只吃了小半碗。
“媽,您多吃點,檢查這么累需要補充營養。”
“吃不下,一想到肚子里的問題就沒胃口。”
04
下午三點,血檢和B超的報告都出來了。
血常規顯示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只有95g/L。
其他指標基本正常,沒有感染的跡象。
腫瘤標志物也都在正常范圍內。
B超報告寫著:腸道氣體較多,未見明顯異常。
李醫生看了報告,表情沒有太大變化。
“血檢基本正常,就是有點貧血,可能跟營養不良有關。”
“B超也沒發現什么明顯問題。”
“不過腸道氣體多可能會影響觀察效果。”
“您先回去等胃鏡和腸鏡的通知。”
“一般要等一個星期左右。”
一個星期后,王桂花接到了醫院的電話。
胃鏡檢查安排在第二天上午九點。
需要前一天晚上開始禁食禁水。
胃鏡檢查對老年人來說比較痛苦。
王建國選擇了無痛胃鏡,需要靜脈麻醉。
檢查當天,王桂花躺在檢查床上。
麻醉師在她手背上扎了留置針,緩慢推注麻醉藥。
幾分鐘后,王桂花就失去了意識。
醫生開始進行胃鏡檢查,整個過程持續了二十分鐘。
王建國在外面等著,心情忐忑不安。
半個小時后,王桂花被推出檢查室。
麻醉還沒完全清醒,說話有些含糊不清。
“醫生說怎么樣?”王建國急忙詢問。
“有點慢性胃炎,其他沒什么大問題。”
“胃炎很常見,特別是老年人。”
“開點藥調理一下就行了。”
又過了三天,輪到做腸鏡檢查。
這個檢查需要提前一天準備,要把腸道清洗干凈。
前一天晚上六點開始,王桂花要喝一大袋導瀉藥水。
那東西味道很難喝,像是鹽水混合了檸檬汁。
每隔十五分鐘喝一杯,總共要喝完兩升。
喝完后就開始頻繁跑廁所,拉了一夜。
到第二天早上,排出來的都是清水了。
王桂花整個人都虛脫了,臉色蒼白。
“媽,您還能堅持嗎?”
“沒事,為了查出病因,這點苦算什么。”
腸鏡檢查比胃鏡更痛苦一些。
需要清醒狀態下進行,不能用麻醉。
醫生慢慢推進鏡子,王桂花咬著牙堅持。
腸道被氣體充滿,有強烈的脹痛感。
檢查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王桂花突然叫了起來。
“醫生,它又在動了!就在這個位置!”
做腸鏡的醫生停下手中的動作。
“您說的是什么在動?”
“就是我一直感覺的那個東西,現在就在您檢查的地方。”
“我能清楚地感覺到它在爬。”
醫生仔細觀察鏡頭下的畫面。
腸道粘膜呈粉紅色,表面光滑。
除了正常的腸道蠕動,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我看到的是正常的腸道蠕動,沒有其他東西。”
“您感覺的可能就是腸道的正常運動。”
檢查繼續進行,又持續了二十分鐘。
發現了幾個小息肉,醫生順便取了活檢。
檢查結束后,王桂花累得不想說話。
醫生告訴王建國檢查結果。
“腸鏡檢查基本正常,發現幾個小息肉。”
“息肉很小,應該是良性的,已經取樣送病理檢查。”
“但是沒有發現您母親說的那種異物。”
第二天,息肉的病理結果出來了。
確實是良性的腺瘤性息肉,沒有惡變征象。
這種息肉在老年人中很常見,定期復查就行了。
回到李醫生的診室,所有的檢查結果都擺在桌上。
胃鏡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符合年齡特點。
腸鏡發現幾個小息肉,病理顯示良性。
血檢基本正常,只有輕度貧血。
B超沒有發現明顯異常。
李醫生看著一堆報告,有些困惑。
所有檢查都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
但是患者描述的癥狀又非常具體和真實。
“從檢查結果看,沒有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胃炎和息肉都不會引起您描述的癥狀。”
“但是您的癥狀確實比較特殊。”
““我建議做個CT增強掃描,看看深層結構有沒有問題。”
““CT的分辨率比B超高,能看到更多細節。”
王建國立刻同意了。
“什么時候能做?”
“明天上午有空位,我幫您安排一下。”
“需要空腹,前一天晚上十點后不能吃東西。”
05
當天晚上,王桂花又出現了那種蠕動感。
這次王建國用手機錄了視頻。
確實能看到肚皮在輕微地起伏。
就像有什么東西在皮膚下面蠕動。
這個視頻更加堅定了他要查出真相的決心。
第二天一早,王桂花按要求禁食12小時。
到了醫院,先要喝造影劑。
那東西是白色的液體,味道很難喝。
像是石灰水混合了金屬粉末。
王桂花皺著眉頭勉強咽下去。
“這個東西是干什么用的?”
““增強CT的對比度,讓圖像更清楚。”
等了半個小時,造影劑在體內分布均勻了。
開始做CT檢查。
檢查床慢慢移動,機器發出嗡嗡的聲響。
頭頂的環形設備不斷旋轉,發出刺眼的光線。
“深呼吸,憋氣。”
技師的聲音從揚聲器里傳出來。
檢查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王桂花又感覺到了蠕動。
那種熟悉的感覺在右下腹出現。
“那個東西又在動了,就在這里。”
她用手指了指右下腹的位置。
技師記下了這個位置和時間。
“我們會重點觀察這個區域的圖像。”
整個檢查過程持續了二十分鐘。
掃描了從胸部到骨盆的所有區域。
“報告下午三點以后可以取。”
“您先回去休息,下午來拿結果。”
下午兩點半,王建國就守在放射科門口。
他比王桂花更著急,想早點知道結果。
三點鐘剛過,他就沖進去詢問報告。
““王桂花的CT報告出來了嗎?””
工作人員查了查電腦:“出來了,您稍等。”
拿到報告后,王建國迫不及待地打開。
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一堆醫學術語。
什么“肝臟密度均勻”、“脾臟大小正常”、“雙腎輪廓清晰”。
他看不懂這些專業詞匯,趕緊拿著報告去找李醫生。
李醫生正在看門診,診室里還有其他病人在等候。
“您先等一下,我看完這個病人就看您的報告。”
王建國在外面等了十分鐘,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每一分鐘都覺得漫長無比。
終于輪到他們進診室了。
李醫生接過CT報告,仔細閱讀起來。
看了一會兒,他皺起了眉頭。
又拿出老花鏡,重新看了一遍。
接著,他打開電腦,調出了CT的影像資料。
在屏幕上仔細觀察每一張片子。
一張一張慢慢翻看,時不時放大某個區域。
過了幾分鐘,他叫來了影像科的主任。
兩個人對著屏幕指指點點,聲音很小。
王建國在旁邊急得團團轉,卻聽不清他們在說什么。
“醫生,到底什么情況?我媽是不是得了什么嚴重的病?”
李醫生盯著CT片子看了足足五分鐘,臉上的表情從困惑變成了震驚。
他叫來影像科主任一起會診,兩人對著屏幕指指點點,時不時發出“這怎么可能”的感嘆。
王建國在一旁急得團團轉:“醫生,到底什么情況?我媽是不是得了什么嚴重的病?”
李醫生深吸一口氣,轉身對王桂花母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