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滾出我家!這房子是媽媽的,你算什么東西?"劉強一巴掌拍在餐桌上,茶杯翻倒,水漬蔓延。張麗眼淚倔強地懸在眼眶,手捂著微微隆起的腹部。
老太太站在角落,手里握著那張紅色的拆遷補償單,嘴角浮現一絲復雜的笑意。窗外,拆遷工人的吆喝聲漸近,六百萬的巨款已到賬,這個原本普通的三居室,成了所有人命運的轉折點。
01:
"媽,這房子為什么要寫您的名字?"五年前,劉強站在新房門口,滿臉不解。當時他剛與張麗訂婚,兩人都是普通工薪階層,購房壓力巨大。
趙秀英嘆了口氣,將房產證收進抽屜:"兒子,媽這輩子就你一個孩子,我傾盡所有給你買的房子,不會害你。"她沒有告訴兒子,自己曾經因為一場變故,眼睜睜看著前夫將財產轉移給了小三,留給她和年幼的劉強只有一間破舊的小屋。那種無助感,趙秀英永遠無法忘記。
"將來這房子肯定是你的,媽只是暫時幫你保管。"趙秀英語氣溫和卻堅定,"你還年輕,婚姻有變數,媽只是想保護你。"
劉強沒再多說。他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也確信這只是母親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婚禮那天,張麗得知房產證上只有婆婆的名字時,臉色明顯一沉,但很快又擠出笑容,畢竟新房寬敞明亮,位置優越,是她夢寐以求的婚房。
"沒關系,媽媽年紀大了,將來房子自然是我們的。"張麗笑著對劉強說,眼底卻閃過一絲不安。
婚后初期,小兩口和睦相處。趙秀英也搬進來同住,但她極有分寸,從不干涉小兩口的生活。張麗也很體貼,每天變著花樣做飯,照顧婆婆。但好景不長,半年后,當張麗提出想把房子加上自己名字時,家庭的第一次爭吵爆發了。
"媽已經年紀大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這房子的繼承會很麻煩。"張麗據理力爭。
"怎么,你盼著我媽出事?"劉強厲聲質問。
"我不是這個意思!"張麗急得眼淚直流,"我只是想有個保障。"
趙秀英站在一旁,心里冷笑。她早看出兒媳婦的小算盤,這棟房子位于市中心,升值空間巨大。若是寫了張麗的名字,日后兩人感情有變,這房子就會成為爭奪的焦點。
矛盾就此埋下。張麗開始對婆婆冷言冷語,經常當著劉強的面抱怨:"這房子住得我心里沒底,連個主人都不是。"劉強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工作壓力大,回家還要面對妻子的抱怨,整個人憔悴了不少。
02:
"你到底要鬧到什么時候?"又一次爭吵后,劉強忍無可忍。
張麗冷笑:"鬧?我有什么資格鬧?這房子是你媽的,我算什么?"
"你是我妻子!這房子將來肯定是我們的!"
"將來?誰知道將來會怎樣?"張麗突然壓低聲音,"你知道李家小區那戶人家嗎?老太太生病時許諾房子給兒子,結果康復后改了主意,把房子賣了自己環游世界去了!"
劉強一時語塞。他無法否認這種可能性,盡管他深信母親不會這樣做。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麗的抱怨越來越頻繁,甚至開始暗示劉強是個"媽寶男"。家庭氣氛日益緊張,劉強夾在妻子和母親之間,痛苦不已。
"媽,要不把房子過戶給我吧。"終于有一天,劉強忍不住向母親提出請求。
趙秀英神色復雜地看著兒子:"你真的想好了?你們結婚才兩年。"
"我相信麗麗,她只是需要安全感。"
趙秀英沉默許久,最終搖了搖頭:"等你們有了孩子再說吧。"
這個回答讓張麗更加不滿。她開始故意疏遠婆婆,飯菜越做越難吃,家務也不再做,整個家陷入了冷戰。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第三年初。一紙拆遷公告送到家中,原來整個小區被納入城市改造計劃。按照初步估算,他們的房子能獲得六百萬左右的補償款。
這個消息像一顆炸彈,徹底引爆了家庭矛盾。
"拆遷款是媽媽的,這沒什么好爭論的。"劉強斬釘截鐵地說。
張麗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你瘋了?六百萬啊!這可是我們一輩子的財富!"
"沒有媽,哪來的這套房子?哪來的拆遷款?"
"沒有我,你能結婚生子,有完整的家庭嗎?"張麗聲音顫抖,"這錢理應我們有份!"
趙秀英冷眼旁觀這一切,心中的判斷得到了驗證。金錢,總是能暴露人性最丑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