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 年 4 月 28 日,長沙馬王堆 1 號漢墓開棺。
當考古人員掀開 4 層套棺的最后一層,一具“剛入睡”般的西漢女尸震驚了世界:
皮膚尚有彈性,關節(jié)尚可活動,體內血型、細胞結構仍清晰可辨。
那具距今 2100 多年的遺體,就是辛追夫人。
消息一出,各國學術界蜂擁而至,其中最鍥而不舍的就是日本。
日本為了得到辛追夫人的一些頭發(fā),先后多次向我國請求,最后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拒絕。
那么,日本人為何那么執(zhí)著地要得到辛追夫人的頭發(fā)呢?幾十年后真相曝光后,才發(fā)現日本真是居心叵測。
震驚世界的考古發(fā)現
1972年7月,湖南省長沙郊外的一家部隊醫(yī)院在挖掘防空洞時意外發(fā)現了一座古墓。
考古人員隨后展開發(fā)掘工作。
最后考古確認,那座墓葬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人的墓葬群,因地理位置的原因,被命名為“馬王堆漢墓”。
當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打開一號墓的內棺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棺內躺著的女尸不僅形態(tài)完整,皮膚尚有彈性,部分關節(jié)還能活動,仿佛只是剛剛入睡。
根據墓中出土的印章和器物銘文確認,墓主人正是利蒼的妻子辛追夫人,死于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
專家測量顯示,辛追夫人身高1.54米,體重34.3公斤,去世時約50歲左右。
棺內發(fā)現有約20厘米深的無色液體,最初被認為是古代防腐藥水。
但后續(xù)研究發(fā)現那些液體主要是通過土壤、白膏泥和木炭層滲入的地下水,含有少量硫化汞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然而,真正使辛追夫人得以保存兩千多年不腐的主要原因,是墓葬的精妙構造:
四層棺槨呈階梯式擺放,外層有厚達20余公分的白色膏泥和木炭層,形成了恒溫、恒濕、缺氧、無菌的密閉環(huán)境。
與埃及的木乃伊不同,辛追夫人的遺體是活靈活現,就像剛剛去世一樣,又像睡著了一樣。
正因如此,辛追夫人還被冠以“東方睡美人”的美譽。
更令人稱奇的是,她的頭發(fā)保存得十分完好,烏黑發(fā)亮,與現代人的頭發(fā)幾乎無異。
那一現象不僅引發(fā)了科學界的濃厚興趣,也為后續(xù)日本執(zhí)著索要其頭發(fā)埋下了伏筆。
日本人索要“辛追夫人頭發(fā)”
辛追夫人出土僅兩個月后,當時是1972年9月,正值中日建交的關鍵時期。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率領230人的龐大代表團訪問中國。
在參觀故宮舉辦的“馬王堆漢墓發(fā)掘展覽”時,田中角榮“不經意”地提出,希望將辛追夫人的頭發(fā)作為國禮帶回日本。
當時日本的那一請求令中方工作人員非常意外,按照慣例,外國元首訪華時可獲贈熊貓等象征友好的禮物。
為何日本人偏偏對一具尸體的頭發(fā)感興趣?況且還是2000多年前的頭發(fā)?
當時中方出于謹慎考慮,婉拒了那一請求。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日本的那次請求才是剛剛開始的行動,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日方共提出了四次請求:
1、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榮在參觀馬王堆展覽后首次提出要頭發(fā),未說明具體用途,被中方婉拒。
2、1972年9月28日,日本官員明確表示希望用辛追夫人頭發(fā)替代熊貓作為國禮,再次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