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勞動、知識、企業家和資本創造了公司的全部價值。”
總有一句話震耳欲聾,學習就是要能在無聲處聽驚雷。
《華為基本法》在核心價值觀中就明確說明了企業價值創造的四大要素,簡單說就是三股力量,其一是知識創造員工的奮斗,其二是企業家精神和行為,其三是資本。
不要說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是到了現在,多數老板還是認為公司的價值都是靠自己金錢資本的投入才帶來的,是自己聰明能干,并自然得出“我養活了員工和公司”的結論。
這就體現了不同的商業認識,必須感嘆任正非的遠見卓識,華為能夠迅速發展壯大,跟他的這種認識和價值觀有很大關系。
“以奮斗者為本”并不只是隨便提出的口號,而是建立在奮斗者創造價值的基礎上的,因此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管理不是“朝三暮四”的把戲!任正非難以傳授的智慧:員工即資本
朋友聊天時候就吐槽十多年上了上百次課,聽多少老師講企業管理,分析怎么提升業績,當時聽起來頭頭是道,方法精妙,但用起來就都不行了。
我就告訴他這些方法論多是“耍猴式”的把戲,先把自己和老板定義為居高臨下的聰明人,然后隨意定義規則,把員工當成愚笨的,這就在出發點上犯了巨大錯誤。要知道員工通常是聰明的,很多比老板都聰明。
做企業做管理,還是要相信大家都很聰明,這樣最實事求是,可以避免很多無謂的成本付出。大道至簡,大巧若拙,就是這個道理。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如果總的工資成本不變,那無論是規則怎么復雜,怎么調整,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員工勞動積極性和效益提升的問題。
管理切忌是玩弄伎倆,操縱人心,這是對員工極大的侮辱,凡是這樣做的企業,就沒有不失敗的。我們看人家任正非是怎么做企業做管理的。
創業公司只有靠知識、技術,靠管理,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財富,才能發展起來。
想一想,為什么不能把員工擺在比資本高或同等的地位呢?現在很多老板還是把公司的激勵機制當成了“狙公賦芧”,還是把員工當成了“打工的”,視為公司管理成本的一部分。
要知道人是天底下最寶貴的,人不僅僅是資源,有人才有一切。人力成本和人力資本,一字之差就決定了企業的道路、格局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