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以為我不知道這幾年你偷偷給你媽打了多少錢嗎?"我將厚厚的賬本重重摔在餐桌上,木桌發出一聲悶響。
丈夫張明臉色瞬間蒼白,眼神慌亂地在我和他弟弟之間游移。婆婆在一旁突然從盛怒轉為尷尬沉默。
我冷笑一聲,手指快速翻動賬本,指向一行行精確到分的轉賬記錄。明明說好的家庭財政透明,卻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丈夫已經給娘家轉了近二十萬。
而現在,他弟弟結婚,這一家人竟理直氣壯地要我們再拿出十萬"支援"。
01:
六年前,我和張明相識于一場朋友聚會。他溫和有禮,工作穩定,是那種讓人一眼就覺得踏實的男人。交往期間,張明對我細致入微的關懷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半年后,在朋友們的見證下,他向我求婚,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婚前我們就約定好財政公開透明,工資卡都是自己保管,但家庭大額開支一起商量。我倆收入差不多,都是普通上班族,沒什么家底,所以對金錢都格外謹慎。我尤其注重記賬,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每一筆收支都會詳細記錄。張明雖然覺得我有些小題大做,但也由著我的習慣。
婚后第三個月,我們去他家過年。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他的家人。婆婆是個典型的農村婦女,言語間總是不經意流露出對兒媳婦的挑剔。飯桌上,她時不時提起鄰居家兒媳如何孝順,如何主動給婆婆買貴重禮物。我心里明白她的暗示,但只是禮貌性地應和,并沒有表示要立刻掏錢孝敬。
回家路上,張明沉默不語。到家后,他終于開口:"我媽年紀大了,還在老家種地,生活不容易。"我點點頭:"可以適當幫襯,但要在我們能力范圍內。"他似乎想說什么,最終只是輕輕應了一聲。
那時的我,天真地以為我們達成了共識。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我無意中發現張明的工資卡少了三千塊。他解釋說加班太累,請同事吃了頓飯。我沒太在意,只是在賬本上記下了這筆支出。但接下來的幾個月,類似的"小意外"不斷發生——同學聚會、團建超支、公司送禮......理由總是不同,金額也不大,每次都在幾百到幾千不等。
我開始懷疑,卻又不愿往壞處想。直到一年后的春節,婆婆穿著一件嶄新的羽絨服,還戴著金耳環,在親戚面前夸張地炫耀:"這都是我兒子孝敬的!"我看向張明,他避開我的目光,假裝去招呼其他客人。
那一刻,一切都明白了。
02:
回家后,我沒有立即揭穿他。女人的直覺告訴我,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現在質問,只會讓他更加小心翼翼地隱藏。于是,我決定暗中調查。
我開始留意他的每一筆支出,記錄每月工資卡的余額變化。甚至在他睡熟后,偷偷查看他的手機轉賬記錄。真相比我想象的更為殘酷——每個月,張明都會定期給他母親轉賬,少則一兩千,多則三四千。兩年下來,已經累計近十萬元。
最令我心寒的是,這些錢并非全部用于婆婆的生活所需。有一部分給了他弟弟張浩創業,還有一部分用來裝修老家的房子。而這一切,他從未跟我提起過一個字。
我們的生活并不富裕,為了省錢,我很少買新衣服,化妝品都用最便宜的。每天中午帶飯,從不在外面吃。就連想去看望遠在外地的父母,也因為車票太貴而一拖再拖。而他,卻在背后大把地給娘家送錢。
我開始在心里默默記賬,將每一筆暗中轉出的錢精確地記錄下來,包括日期、金額和可能的用途。賬本越來越厚,我的心也越來越冷。
三年過去了,我依然假裝不知情。在外人眼中,我們是恩愛的夫妻,家庭和睦。只有我知道,這份平靜下隱藏著多少欺騙和不公。
直到上周,張明突然對我說,他弟弟張浩要結婚了,家里條件不好,希望我們能支援十萬塊作為彩禮。
"十萬?"我故作驚訝,"這么大一筆錢,我們哪里拿得出來?"
"就當是借給他,以后會還的。"張明語氣中帶著一絲懇求。
我冷笑道:"你弟創業那次借的五萬,到現在也沒見還啊。"
張明猛地抬頭:"你怎么知道的?"
我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只好輕描淡寫地回答:"你媽上次來不是提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