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即位。燕昭王名姬平,他不是順理成章的繼位,而是在燕國經歷了三年的內亂,加上齊國入侵之后,由大家共同推舉出來的。
可以說,燕昭王接手的燕國,是一個爛攤子,眾人對他寄予了厚望。
燕昭王上位后,親自前往哀悼戰亂中死去的人,慰問孤寡老人,與百姓同甘共苦,主動放低自己的身份,并以高官厚祿廣泛尋求賢能之士。
燕昭王對宰相郭隗說:“齊國這幫強盜,趁著我們燕國內亂,攻占了燕國,在這里燒殺搶掠,為非作歹。這是咱燕國的恥辱。但是,咱們燕國國土狹小,國力貧弱,想要報仇卻無能為力。如果能夠求得賢才共同治理國家,必然能夠一雪先王的屈辱。這是我作為燕王的心愿。先生,如果您有合適的人才,一定要推薦給我,我一定會好好地對待他。”
郭隗回答說:“古時候,有一位君王派仆人帶著千金黃金去尋購千里馬。這個仆人最終找回了一匹千里馬,但是,那馬已經死了。國王問他花了多少錢,仆人說花了五百金。國王聽后大吃一驚,非常憤怒,說:‘你怎么花這么多錢?’仆人答道:‘連死的千里馬都值這么多錢,更何況活的千里馬呢?相信很快,活的千里馬就會來到您的身邊。’果然,不到一年,國王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馬。大王,您不是也想招攬賢士嗎?那么,不妨從優待我開始。這樣一來,那些比我更賢能的人,也絕不會因為路途遙遠而不來燕國。相信很快,您就會迎來大批賢才。”
燕昭王聽從了郭隗的建議,為郭隗重修宮室,并以老師的禮節對待他。
消息傳開后,四方賢能之士紛紛來到燕國,為燕昭王效力。
其中,樂毅來自魏國,劇辛來自趙國。
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亞卿,將國家大權托付給他。
從領導的角度來看,這其實就是用人的問題。
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家族、企業或團隊交給你領導,而這個團隊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你該怎么做?
再想想,如果你自身跌入低谷時,又該如何翻身?
其實,燕昭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翻身的策略。
怎么翻身?靠自己蟄伏,慢慢積蓄實力嗎?對,但這還不夠全面!
看看燕昭王是怎么做的,我們可以總結出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