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為虛構故事創作,部分細節經藝術處理,人物均為化名,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春華市朝陽超市的收銀臺前,六十八歲的王大爺死死盯著手中那張購物小票,整個人像被雷擊中一般愣在原地。
就在幾分鐘前,他還在和收銀員小李爭論著這筆賬的合理性——幾斤普通土豆,憑什么要收980元?店員堅持說計價系統沒有問題,他不服氣,非要看詳細的購物清單。
可是當那張打印著清晰數字的賬單真正擺在他面前時,王大爺卻發現,事情遠遠比他想象的要復雜。
01
時間倒回到兩個小時前,春華市的陽光正好,透過朝陽超市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灑進來,給整個賣場染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下午三點,正是超市人流相對較少的時段,購物環境安靜而舒適。
王大爺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polo衫,腳上是一雙磨得光亮的黑色皮鞋,推著一輛銀色的購物車,慢悠悠地在各個貨架間穿行。這是他雷打不動的周三例行公事——自從三年前老伴去世后,買菜做飯就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兒子王軍在省城工作,每個月回來一次;女兒王芳嫁到了臨市,平時也很少見面。兩個孩子都多次提議給他請個保姆,或者干脆搬到他們那里住,但王大爺總是擺手拒絕。
"我還沒老糊涂,自己能照顧自己。"這是他的口頭禪。
王大爺有個習慣,每次來超市都要先逛一圈,看看有什么新鮮貨,然后才開始正式購買。今天也不例外,他先是在水果區看了看新上市的蘋果,又在肉類區詢問了排骨的價格,最后才慢慢踱步到了蔬菜區。
蔬菜區是整個超市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各種顏色的蔬菜整齊地擺放著,綠的青菜、紅的西紅柿、紫的茄子...看著就讓人有食欲。王大爺熟練地拿起一顆白菜掂了掂重量,又捏了捏包菜的緊實程度,這些都是老伴生前教給他的挑菜技巧。
"王大爺,又來買菜了?"蔬菜區的員工小張主動打招呼。小張二十多歲,是個勤快的小伙子,對老顧客們都很熱情。
"嗯,家里土豆沒了,過來買點。"王大爺笑著回應,他喜歡這種被人記住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還沒有被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遺忘。
"土豆在那邊,今天的貨特別新鮮。"小張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攤位。
王大爺順著小張指的方向看去,那里確實擺著滿滿幾筐土豆,在燈光的照射下,那些黃褐色的土豆表皮泛著健康的光澤。他推著購物車走了過去。
這個土豆攤位比其他蔬菜攤位稍大一些,被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區域。王大爺沒有太在意這些細節,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那些品相極佳的土豆吸引了。這些土豆個頭均勻,表皮光滑,沒有一個長芽的,看起來確實是上等貨。
"這土豆長得真不錯。"王大爺自言自語著,伸手拿起一個掂了掂重量,又用指甲輕輕刮了刮表皮,手感很結實,看起來水分充足。
他拿起一個透明的塑料袋,開始精心挑選起來。王大爺買東西有個特點,就是特別仔細,每個土豆都要仔細檢查一遍,確保沒有軟爛、發芽或者有疤痕的地方。這個習慣是他從年輕時就養成的,那時候家里條件不好,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壞了一個菜就等于浪費了一頓飯錢。
"老習慣改不了了。"王大爺一邊挑選一邊嘟囔著,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節儉的習慣已經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子里。
挑選的過程很享受,這讓他想起了和老伴一起逛菜市場的日子。那時候老伴總是嫌他挑選太慢,說他比女人還仔細,但王大爺知道,老伴其實很欣賞他的認真勁兒。
"這些土豆真的很好,看著就有食欲。"王大爺繼續挑選著,不知不覺已經裝了大半袋。按照他的經驗,這些應該夠吃一個星期了。
正當他專心挑選的時候,旁邊走過來一位年輕的媽媽,懷里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小女孩好奇地看著王大爺手里的土豆,用稚嫩的聲音問道:"爺爺,這是什么呀?"
"這是土豆,小朋友。"王大爺和藹地回答,"土豆可以做很多好吃的菜呢。"
"我知道!我知道!"小女孩興奮地說,"媽媽給我做過土豆絲,可好吃了!"
王大爺被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逗樂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孫女,也是這么大的時候這么活潑可愛。可惜孫女現在在國外讀書,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
"小朋友真聰明。"王大爺夸獎道,然后從塑料袋里拿出一個土豆給小女孩看,"你看,好的土豆應該是這樣的,表皮光滑,沒有綠色的地方,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小女孩認真地聽著,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顯然對王大爺的話很感興趣。
"謝謝爺爺!"小女孩禮貌地說道。
年輕媽媽有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打擾您了。"
"不客氣,不客氣。"王大爺擺擺手,"小孩子好奇是正常的,我也很喜歡和孩子聊天。"
看著母女倆走遠,王大爺心情愉悅地繼續挑選土豆。生活中這些小小的溫馨時刻,總是能讓他感到滿足和快樂。
02
王大爺繼續在土豆攤前仔細挑選,每一個土豆都要在手里掂量掂量,確認質量后才放進袋子里。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他樂在其中。挑菜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這是老伴生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這個不錯,這個也行..."王大爺嘟囔著,塑料袋里的土豆越來越多。
大概過了十五分鐘,他覺得數量差不多了,估算了一下重量,應該有五六斤的樣子。這些土豆足夠他吃一個星期了,可以炒土豆絲,可以燉土豆燒肉,還可以蒸熟了蘸蒜泥吃,想想就覺得美味。
王大爺滿意地提了提手中的袋子,感覺重量合適,然后才想起來還沒有詢問價格。雖然他經常來這家超市買菜,對各種蔬菜的大致價格心里有數,但具體的價格還是要確認一下的。
他環顧四周,尋找著蔬菜區的工作人員。很快,他看到了剛才和他打招呼的小張正在不遠處整理青菜。
"小張!"王大爺叫道。
小張聽到聲音,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了過來:"王大爺,您叫我?"
"這土豆多少錢一斤?"王大爺提了提手中的袋子問道。
小張看了看王大爺手中的土豆,然后看了看攤位上的價格標簽。這時候,王大爺注意到小張的目光在不同的標簽之間移動了一下,但他沒有在意這個細節。
"三塊五一斤。"小張回答道。
"三塊五?"王大爺微微皺了皺眉頭,"上個星期我買的時候還是三塊錢一斤呢,怎么又漲價了?"
"是這樣的,王大爺。"小張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最近物價都在漲,特別是運輸成本增加了不少,所以菜價也跟著漲了一些。"
王大爺雖然嘴上抱怨著物價上漲,但心里也能理解。這幾年什么都在漲價,只有他們這些老人的退休金漲得慢。不過三塊五一斤的土豆價格還算合理,比外面菜市場便宜一些,而且超市的菜品質有保證。
"行吧,三塊五就三塊五,現在什么都貴。"王大爺嘆了口氣,"我這些大概有多少斤?"
小張目測了一下王大爺手中袋子的重量:"看起來應該有五六斤吧,具體的要到收銀臺稱重才知道。"
"那就五六斤吧,二十來塊錢,還能接受。"王大爺心里算了算賬,然后把裝土豆的袋子放進了購物車里。
他又在蔬菜區轉了一圈,買了一些青菜和蘿卜,然后推著購物車向其他區域走去。按照他的購物習慣,接下來要去肉類區買點排骨,然后去冷藏區拿點牛奶和雞蛋。
在肉類區,王大爺仔細挑選了一塊排骨。他喜歡買帶一點肥肉的排骨,這樣燉出來的湯會更香。售貨員是個四十多歲的阿姨,手法很熟練,很快就把排骨處理好了。
"排骨現在多少錢一斤?"王大爺習慣性地詢問。
"二十八塊八一斤。"售貨員回答。
"又漲了。"王大爺搖搖頭,"上個月還是二十六塊呢。"
"沒辦法,豬肉價格一直在漲。"售貨員也是一臉無奈。
王大爺買了兩斤排骨,心里又算了算賬。今天這一趟下來,估計要花一百多塊錢。雖然對于他的經濟條件來說不算什么,但作為一個節儉了一輩子的人,每次看到賬單上的數字增加,心里還是會有些心疼。
接下來,他又去冷藏區拿了一袋牛奶和一盒雞蛋,這些都是他每周必買的基本食品。牛奶可以補鈣,雞蛋營養豐富,這些都是醫生建議老年人要多吃的食物。
"差不多了。"王大爺看著購物車里的東西,感覺今天的采購任務基本完成了。他推著購物車向收銀臺的方向走去。
超市里的人不算多,收銀臺前只有幾個人在排隊。王大爺選擇了一個隊伍相對較短的收銀臺,排在了一位年輕媽媽的后面。
03
收銀臺前的隊伍移動得很快,很快就輪到了王大爺。收銀員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姑娘,戴著一副細框眼鏡,看起來很干練。她的工牌上寫著"李倩",王大爺記得她,這是個工作很認真的收銀員。
"大爺您好,今天買的不少呢。"小李笑著打招呼,同時開始處理王大爺購物車里的商品。
"嗯,一個星期的菜都買齊了。"王大爺回應道,同時開始從購物車里往收銀臺上拿東西。
小李的動作很熟練,牛奶、排骨、青菜、蘿卜...一樣樣商品被掃碼或稱重,價格都很正常,和王大爺心里預估的差不多。
"您這排骨挑得不錯,肥瘦搭配很好。"小李一邊工作一邊和王大爺聊天。
"這是我老伴教我的,她說買排骨一定要挑有肥有瘦的,這樣燉出來的湯才香。"王大爺提到老伴,臉上露出了溫柔的表情。
"您老伴一定是個很會過日子的人。"小李說道。
"是啊,她什么都會,做菜特別好吃。"王大爺眼中閃過一絲懷念,"現在我一個人,總是懷念她做的菜。"
小李聽了,心里有些感動。她經常接待老年顧客,發現很多老人都會提到已故的老伴,那種深深的思念讓人動容。
商品很快就處理得差不多了,最后輪到了那袋土豆。小李接過裝土豆的塑料袋,放到了電子秤上。
電子秤的顯示屏亮了起來,數字跳動了幾下,最終穩定在一個數值上。
"土豆5.8斤。"小李一邊說著,一邊在收銀機上輸入相關信息。
王大爺點點頭,5.8斤確實和他估計的差不多。按照三塊五一斤的價格計算,應該是二十塊錢左右,這個價格他完全可以接受。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徹底超出了他的預期。
收銀機發出"嘀"的一聲,屏幕上顯示出了本次土豆購買的金額。小李看了一眼顯示屏,然后很自然地說道:"土豆980元。"
王大爺以為自己聽錯了,愣了一下:"你說什么?"
"土豆980元。"小李重復了一遍,語氣很平靜,仿佛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價格。
"九百八十元?"王大爺的聲音瞬間提高了好幾個分貝,引得周圍其他顧客都投來了關注的目光。
這個數字對王大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九百八十元?這是他一個月退休金的一大半!買幾斤土豆就要花這么多錢?這簡直比黃金還貴!
"小姑娘,你是不是搞錯了?"王大爺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就幾斤普通土豆,怎么可能要這么多錢?"
小李也顯得有些困惑,她重新看了一眼收銀機的顯示屏,上面確實清清楚楚地顯示著"980.00元"這個數字。
"我再檢查一下。"小李說著,重新在收銀機上操作了一遍,但結果依然是980元。
這時,排在王大爺后面的顧客們也開始議論起來:
"九百八十塊錢買土豆?"
"是不是系統出錯了?"
"現在的土豆有這么貴的嗎?"
"會不會是什么特殊品種?"
議論聲越來越大,更多的顧客被吸引過來,收銀臺前很快就圍了一大群人。大家都對這個天價土豆感到好奇和震驚。
王大爺看著圍觀的人群,感覺有些尷尬,但更多的是憤怒和困惑。他在這家超市購物十幾年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小姑娘,你再仔細看看,是不是哪里弄錯了?"王大爺盡量保持冷靜,"我剛才問過價格,你們蔬菜區的小張明明說是三塊五一斤。"
小李也感到很困惑,她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按理說,普通土豆不可能賣到這個價格,但系統顯示確實是980元,而且她已經檢查了好幾遍。
"大爺,我也覺得很奇怪,但是系統顯示就是這個價格。"小李有些無奈地說,"要不我叫我們經理過來看看?"
"叫經理!一定要叫經理!"王大爺的聲音有些激動,"我要弄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圍觀的顧客們也都表示支持王大爺的做法:
"對,這明顯有問題!"
"九百八十塊錢的土豆,這也太離譜了!"
"肯定是系統出錯了!"
04
小李趕緊按下了呼叫鍵,不一會兒,超市的副經理劉經理就匆匆趕了過來。劉經理四十多歲,中等身材,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很精明能干。他處理過不少客戶投訴,經驗很豐富。
"怎么回事?"劉經理一邊問,一邊觀察著現場的情況。他看到收銀臺前圍了這么多人,就知道肯定出了什么問題。
小李趕緊解釋:"劉經理,這位大爺買了5.8斤土豆,系統顯示價格是980元,大爺覺得有問題。"
劉經理聽了,眉頭立即皺了起來。980元買土豆?這確實是個異常的數字。他走到收銀機旁邊,仔細查看了屏幕上的信息。
"確實顯示980元。"劉經理確認道,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
"經理,你看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大爺急切地問道,"我在你們超市買菜十幾年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劉經理點點頭,他當然認識王大爺,這是他們超市的老顧客,人品和信譽都沒有問題。
"大爺,您是在哪個攤位買的土豆?"劉經理詢問道。
"就是蔬菜區那邊的土豆攤,我還問過價格,你們的員工小張說是三塊五一斤。"王大爺詳細地描述著購買過程。
劉經理聽了,心里有了一些猜測,但他需要進一步確認。
"這樣吧,我去查一下我們的商品系統,看看具體是什么情況。"劉經理說道,"小李,你先把大爺的其他商品結算了,土豆的事情我們單獨處理。"
小李按照劉經理的指示,開始結算王大爺的其他商品。牛奶15.8元,排骨57.6元,青菜4.2元,蘿卜3.8元...這些價格都很正常,沒有任何問題。
很快,除了土豆之外的所有商品都結算完畢,總共81.4元,這個價格王大爺覺得很合理。
但是那袋土豆依然放在收銀臺上,像一個巨大的問題等待著解決。圍觀的顧客們也沒有散去,大家都想看看這個問題最終會如何解決。
劉經理在后臺查了大概十分鐘,期間還打了幾個電話。當他再次出現在收銀臺前時,臉上的表情變得非常復雜。
"大爺,我查了我們的系統。"劉經理開口說道,語氣有些猶豫。
"怎么樣?是不是系統出錯了?"王大爺急切地問。
"這個..."劉經理似乎有些難以啟齒,"根據系統顯示,這個價格...確實是正確的。"
"正確的?"王大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告訴我,幾斤普通土豆憑什么賣980元?"
圍觀的顧客們聽到這話,議論聲更大了:
"怎么可能是正確的?"
"這是什么天價土豆?"
"超市是不是想訛人?"
劉經理看到現場的情況有些失控,趕緊擺手示意大家安靜。
"大家先聽我解釋。"劉經理提高了聲音,"大爺,這個情況比較特殊,您要不要先看看詳細的購物清單?"
王大爺毫不猶豫地點頭:"當然要看!我倒要看看,這980元是怎么算出來的!"
"好的,我馬上給您打印詳細清單。"劉經理走到打印機旁邊,開始操作。
打印機發出"嗡嗡"的聲音,很快就吐出了一張白色的紙條。劉經理拿起紙條,仔細看了一遍,臉上的表情更加復雜了。
"大爺,這是您的詳細購物清單。"劉經理把紙條遞給王大爺。
王大爺接過清單,戴上老花鏡,開始一行一行地仔細查看。清單的前面幾項都很正常:
牛奶- 15.8元 排骨(2.1斤×27.4元/斤)- 57.6元
青菜(1.2斤×3.5元/斤)- 4.2元 蘿卜(0.9斤×4.2元/斤)- 3.8元...
一切都很正常,價格和他預期的完全一致。王大爺繼續往下看,當他的目光移到最后一行關于土豆的記錄時...
他的手開始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
王大爺把清單拿近一些,然后又拿遠一些,仿佛想要確認自己沒有看錯。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慢慢張開,整個人的表情從困惑變成了震驚。
"這...這怎么可能..."王大爺的聲音開始顫抖,他用手指著清單上的某一行,整個人都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