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基于真實事件改編,人物姓名已做化名處理,旨在呈現事件本身,不對任何當事人做價值判斷。
"你這豆腦不干凈!我要投訴你!"
"阿婆,您消消氣,有話好好說..."
"別叫我阿婆!我就是要投訴!"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小李手里還端著剛盛好的豆腦,熱氣騰騰。
王阿姨平日里溫和的臉上滿是怒氣,聲音尖銳得讓整條街都能聽見。
這是三月份一個普通的早晨,卻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爭吵變得不再平靜。
01
春光正好的早晨,解放路菜市場門口總是熱鬧非凡。小李的豆腦攤就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一口大鍋冒著熱氣,旁邊整齊擺放著各種調料瓶。
"小李,來一碗豆腦!"
"好嘞,您稍等。"小李手腳麻利地舀起一勺豆腦,撒上榨菜絲、紫菜、蝦皮,最后淋上香油。
小李今年三十出頭,做豆腦生意已經五年了。他的豆腦在這一帶頗有名氣,每天早晨六點開始營業,不到十點就能賣完。2.5元一碗的價格,在這個三線城市算是中等水平。
王阿姨是他的老顧客,幾乎每天都來買一碗豆腦。六十多歲的年紀,退休在家,平時話不多,總是安靜地排隊,買完就走。小李對她印象很深,因為她總是準確地給2.5元,從不需要找零。
這天早晨和往常一樣,王阿姨排在隊伍中間。輪到她的時候,小李照例盛了一碗豆腦遞過去。
"2.5元。"小李說。
王阿姨接過豆腦,低頭看了一眼,突然臉色變了。
"這豆腦怎么這么稀?"她皺著眉頭說。
小李愣了一下:"阿姨,豆腦都是一樣的,您看..."
話還沒說完,王阿姨就把碗重重地放在攤位上:"你這豆腦不干凈!我要投訴你!"
聲音之大,讓正在排隊的其他顧客都愣住了。
"阿婆,您消消氣,有話好好說..."小李趕緊放下手中的勺子。
"別叫我阿婆!我就是要投訴!"王阿姨的聲音更加尖銳。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人竊竊私語,有人拿出手機拍照。小李感覺臉上發燙,不知道該怎么辦。
"阿姨,您說說到底哪里不干凈?我可以重新給您盛一碗。"小李盡量保持平靜。
"重新盛?你這整鍋都有問題!"王阿姨指著大鍋說,"你看這水多渾濁!"
小李低頭看了看鍋里的豆腦,和平時沒有任何區別。潔白的豆腐腦浮在清澈的湯水里,熱氣裊裊。
"阿姨,這豆腦是我凌晨四點開始做的,用料都很新鮮..."
"你少狡辯!我吃豆腦吃了幾十年,還能看不出好壞?"王阿姨打斷了他的話。
圍觀的大媽們開始議論起來。
"這豆腦看起來挺干凈的啊。"
"是啊,我經常在這里買,從來沒問題。"
"老王家的,你這是咋了?平時不是挺和氣的嗎?"
面對大家的疑惑,王阿姨更加激動:"你們都被他騙了!這種不干凈的東西能吃嗎?我要打12315投訴!"
說完,她掏出手機,當著所有人的面撥通了投訴電話。
小李站在那里,手足無措。他做豆腦生意這么多年,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特別是王阿姨,她平時那么溫和,今天怎么會這樣?
"喂,是12315嗎?我要投訴解放路菜市場門口的豆腦攤,他們賣的豆腦不干凈,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王阿姨對著電話說得很詳細,連小李攤位的具體位置都說了。
掛斷電話后,王阿姨看著小李:"你等著吧,會有人來處理的。"
說完,她轉身就走,那碗豆腦還放在攤位上,一口沒動。
圍觀的人群慢慢散去,但議論聲還在繼續。小李收拾著攤位,心里五味雜陳。他不明白,到底哪里得罪了王阿姨,讓她這么憤怒。
"小李,別放在心上。"旁邊賣包子的大叔安慰道,"可能她今天心情不好。"
"是啊,你這豆腦我們都吃了好幾年了,從來沒問題。"一個老顧客也說。
但小李心里明白,投訴電話已經打了,這事兒不會就這么過去。
果然,上午十點左右,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來了。兩個年輕人,穿著制服,拿著記錄本。
"你好,我們接到投訴,說你這里的豆腦存在衛生問題。"
小李趕緊迎上去:"同志,您好。我這豆腦絕對沒問題,用料都很新鮮,制作過程也很干凈。"
"我們需要檢查一下。"工作人員很客氣,但態度嚴肅。
他們仔細檢查了小李的攤位,從原料到制作工具,從衛生許可證到健康證,一樣不落。
"證件都齊全,衛生狀況也還可以。"其中一個工作人員說,"但是既然有投訴,我們還需要取樣檢測。"
他們用專用容器取了一些豆腦樣品,貼上標簽。
"檢測結果出來之前,你們暫停營業,等通知。"
小李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暫停營業意味著什么,他很清楚。這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停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
"同志,能不能等檢測結果出來再..."
"對不起,這是程序,沒有商量的余地。"工作人員收起記錄本,"有結果了會通知你。"
看著工作人員離去的背影,小李癱坐在小板凳上。周圍的商販們都投來同情的目光。
"真是的,好好的怎么會有人投訴呢?"
"小李這豆腦我們都吃過,絕對沒問題。"
"肯定是那個老太太有問題。"
小李默默地收拾著攤位,心里想著王阿姨臨走時的表情。那不像是憤怒,更像是...他說不清楚,但總覺得不對勁。
02
停業的第一天,小李在家里坐立不安。平時這個時候,他應該在攤位上忙碌著,和老顧客們聊著家常。現在卻只能待在家里,等待檢測結果。
妻子張梅看出了他的焦慮:"別想那么多,檢測結果肯定沒問題。"
"我知道沒問題,可是..."小李嘆了口氣,"這一停業,一天就是一兩百塊的損失。咱們家里還有房貸要還,孩子上學也要錢。"
"總會過去的。"張梅安慰著丈夫。
下午,小李忍不住去了一趟菜市場。遠遠地看著自己的攤位被封條貼著,心里很不是滋味。
"小李,你怎么來了?"賣菜的劉大爺看到他。
"過來看看。"小李苦笑。
"真是莫名其妙,那個老太太平時看著挺正常的,怎么突然發這么大火?"劉大爺搖搖頭,"我在這里賣菜十幾年了,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
"劉大爺,您對王阿姨了解嗎?"小李問。
"不太了解。她住在后面的小區里,平時話很少,買菜都是一個人來。聽說老伴去世好幾年了,兒子在外地工作。"
小李點點頭,更加困惑了。一個平時溫和安靜的老人,為什么會突然這樣做?
第二天,小李又來到菜市場。這次,他看到了王阿姨。她正在劉大爺的菜攤前買菜,表情平靜,和往常沒有任何區別。
王阿姨也看到了小李,兩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令小李意外的是,王阿姨的眼中沒有憤怒,反而有一絲...愧疚?
"王阿姨。"小李走過去。
王阿姨停下挑菜的動作,看著他。
"您能告訴我,到底是哪里有問題嗎?"小李誠懇地問,"如果真的有問題,我一定改正。"
王阿姨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你的豆腦確實有問題。"
"什么問題?"
"這個...反正就是有問題。"王阿姨避開他的目光,"反正檢測結果會說明一切。"
說完,她匆匆付錢離開。
小李站在那里,更加困惑了。劉大爺拍拍他的肩膀:"別想太多,等檢測結果吧。"
停業的第三天,小李接到了市場監管局的電話。
"檢測結果出來了,你過來一趟。"
小李趕緊趕到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拿出檢測報告:
"檢測結果顯示,你的豆腦樣品各項指標都正常,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小李長出一口氣:"那我可以重新營業了嗎?"
"理論上可以,但是..."工作人員頓了頓,"投訴人說檢測有誤,要求重新檢測。"
"重新檢測?"小李愣了。
"是的,她說你們可能做了手腳。"
小李感到憤怒:"怎么可能做手腳?你們是當場取樣的!"
"我們知道,但是投訴人有這個權利。"工作人員也很無奈,"重新檢測期間,你們還是要暫停營業。"
小李的心再次沉了下去。這意味著要再停業幾天。
回到家里,小李把情況告訴了妻子。張梅也很憤怒:"這個老太太到底想干什么?明明檢測沒問題,還要重新檢測。"
"我也想不通。"小李搖搖頭,"總感覺這事兒不簡單。"
停業的第五天,小李在家里收到了一個陌生號碼的電話。
"你是賣豆腦的小李嗎?"
"是的,您是?"
"我是王阿姨的鄰居。有些話想和你說說,你方便出來一下嗎?"
小李立刻答應了。他們約在菜市場附近的一個小茶館見面。
來人是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自我介紹姓陳。
"小李,實話告訴你,王阿姨投訴你這事兒,我覺得很奇怪。"陳先生說,"她平時經常夸你的豆腦好吃,說在你這里買了好幾年,從來沒問題。"
"那她為什么要投訴我?"
"這我就不知道了。"陳先生搖搖頭,"但是那天投訴你之后,她回到家里就后悔了,一直在自言自語,說不該這樣做。"
"后悔了?"小李抓住了關鍵詞。
"是的,我聽到她在陽臺上嘆氣,說對不起小李。"陳先生說,"我覺得她可能有什么難言之隱。"
小李若有所思。如果王阿姨后悔了,為什么還要堅持重新檢測?
"陳先生,您知道王阿姨最近有什么變化嗎?"
"變化..."陳先生想了想,"最近她兒子好像經常給她打電話,每次打完電話她都很不高興。"
"她兒子?"
"對,在外地工作的。據說混得不太好,經常問她要錢。"
小李心中閃過一個念頭,但又覺得不太可能。
"還有什么其他的嗎?"
"還有就是,最近有個年輕人經常去她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陳先生說,"每次那個年輕人走了之后,王阿姨都很焦慮。"
這個信息讓小李更加疑惑。一個年輕人?和王阿姨的投訴有關系嗎?
"陳先生,謝謝您告訴我這些。"小李說,"如果您還發現什么異常,能告訴我嗎?"
"當然可以。"陳先生點頭,"我也希望這事兒能早點解決。王阿姨平時是個好人,這次的行為確實反常。"
回家的路上,小李一直在思考陳先生的話。王阿姨的反常行為,她兒子的電話,還有那個神秘的年輕人...這些線索之間會有什么聯系嗎?
03
停業的第六天,第二次檢測結果出來了,還是沒有任何問題。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通知小李可以重新營業,但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李師傅,說實話,我們也覺得這次投訴很奇怪。檢測了兩次都沒問題,按理說投訴人應該滿意了。"
"那我現在就可以營業了?"小李急切地問。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工作人員猶豫了一下,"投訴人說要親自來查看你的整改情況。"
"整改?我需要整改什么?"
"這個...她沒有具體說明。"
小李感到更加困惑。兩次檢測都沒問題,還要整改什么?
不過,能夠重新營業總是好事。小李立刻開始準備重新開張的各種事宜。
停業這些天,家里的開銷沒有減少,但收入完全沒有。房貸、生活費、孩子的學費...這些壓力讓小李喘不過氣來。
"老公,咱們的積蓄還夠支撐半個月。"張梅算了算家里的賬,"你趕緊重新營業吧。"
"我也想,可是王阿姨那邊..."小李擔心地說。
"她還能怎么樣?檢測都做了兩次了,難道還能說有問題?"
小李點點頭,但心里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重新營業的前一天,小李去菜市場準備攤位。撕掉封條的那一刻,他感到既興奮又緊張。
"小李,明天開張了?"劉大爺問。
"是的,終于可以重新營業了。"
"那就好。這些天少了你的豆腦攤,早晨這里都冷清了很多。"
"謝謝您。"小李感動地說。
"對了,"劉大爺壓低聲音,"那個王阿姨這幾天還是每天都來買菜,但是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樣子。"
"心事重重?"
"是啊,以前買菜還會和我們聊幾句,現在都是匆匆買完就走。"劉大爺搖搖頭,"你說這人怎么變化這么大?"
小李沒有回答,心里的疑惑越來越重。
當天晚上,小李凌晨三點就起床了。他要做充分的準備,確保重新開張第一天不出任何問題。
精心挑選黃豆,反復清洗,嚴格控制磨漿的濃度,仔細調配點漿的比例...每一個步驟都比平時更加仔細。
"你這么早就起來了?"張梅被吵醒。
"今天重新開張,要做得更好一點。"小李說,"萬一王阿姨再來找茬,我也有底氣。"
"她敢!"張梅憤憤地說,"檢測都做了兩次了,她還能說什么?"
凌晨五點,小李推著小車來到菜市場。天還沒亮,但他的心情比這些天來都要好。
六點整,豆腦攤重新開張。
第一個顧客是經常來買包子的李阿姨。
"小李,你可算回來了!這些天想吃豆腦都沒地方買。"
"謝謝您,給您盛一碗。"小李笑著說。
"我聽說是有人投訴你?真是的,你這豆腦做了這么多年,我們都知道好著呢。"李阿姨一邊付錢一邊說。
"過去了,過去了。"小李不想多提這事。
陸續有老顧客過來,大家都很高興看到豆腦攤重新營業。小李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上午八點左右,小李看到王阿姨出現在菜市場門口。她在遠處停下,看著豆腦攤,但沒有過來。
小李注意到,王阿姨的表情很復雜,既有愧疚,又有猶豫,還有一絲...恐懼?
兩人隔著幾十米的距離對視了一會兒,王阿姨轉身走向了其他攤位。
"奇怪,王阿姨怎么不過來?"正在排隊的張大媽說,"她以前天天都買你的豆腦。"
"可能還在生氣吧。"小李隨口說道。
但他心里知道,王阿姨不是在生氣,而是在逃避什么。
上午九點,正當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年輕人走到了攤位前。
"老板,來一碗豆腦。"
小李抬頭看了看這個年輕人,二十多歲,穿著普通,但眼神有些躲閃。
"好的,2.5元。"小李盛了一碗豆腦遞過去。
年輕人付了錢,端著豆腦在攤位旁邊站著,一邊吃一邊觀察著什么。
小李感到有些奇怪,但沒有多想。
過了一會兒,年輕人放下碗走了。但是十分鐘后,他又回來了,這次是和王阿姨一起。
王阿姨看起來很緊張,跟在年輕人身后,不敢抬頭看小李。
"老板,"年輕人說,"我剛才吃了你的豆腦,發現有問題。"
圍觀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小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什么問題?"小李盡量保持平靜。
"味道不對,而且看起來也不新鮮。"年輕人說,"這位阿姨是見證人,她說你這里經常有問題。"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王阿姨。王阿姨低著頭,不敢看任何人。
"王阿姨?"有人認出了她,"你不是已經投訴過了嗎?檢測結果不是沒問題嗎?"
王阿姨依然不說話。
年輕人繼續說:"檢測可能有誤差,但是我們的感受是真實的。我要求重新整頓。"
小李感到憤怒:"憑什么?我的豆腦經過了兩次檢測,都沒有任何問題!"
"檢測是檢測,實際情況是實際情況。"年輕人態度強硬,"反正我覺得有問題。"
圍觀的群眾開始議論紛紛。有支持小李的,也有質疑的。場面開始混亂。
這時,小李注意到王阿姨偷偷看了年輕人一眼,眼中滿是恐懼。
一個念頭突然閃過小李的腦海:這個年輕人,會不會就是陳先生說的那個經常去王阿姨家的人?
04
混亂持續了十幾分鐘。年輕人堅持說豆腦有問題,要求重新整頓。王阿姨站在一旁,始終不敢說話。
小李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這個年輕人的態度太強硬了,而且他的投訴內容很模糊,說不出具體哪里有問題。
"你說我的豆腦有問題,那你具體說說哪里有問題?"小李質問。
"就是...就是味道不對。"年輕人支支吾吾。
"味道不對?我做豆腦五年了,用料和工藝都沒變過。"
"反正就是有問題!"年輕人開始急躁,"你不承認是吧?那我們走著瞧!"
說完,他拉著王阿姨就要離開。
"等等!"小李叫住了他們,"王阿姨,您能告訴我到底怎么回事嗎?"
王阿姨停下腳步,但仍然不敢抬頭。年輕人立刻擋在她前面:"她不需要和你解釋什么。"
"我想聽她親口說。"小李堅持。
圍觀的人群也開始支持小李:"是啊,王阿姨,你說說到底怎么回事。"
"我們都知道小李的豆腦很好,你為什么要投訴?"
"檢測都做了兩次了,都沒問題。"
面對大家的質疑,王阿姨終于抬起了頭。她的眼中滿含淚水,嘴唇顫抖著想說什么,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年輕人見勢不妙,立刻拉著她離開:"走了走了,跟他們沒什么好說的。"
看著兩人匆忙離去的背影,小李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這個年輕人絕對有問題。
"小李,這事兒太奇怪了。"劉大爺走過來說,"我看那個年輕人不像好人。"
"我也這么覺得。"小李點點頭,"王阿姨明顯是被他脅迫了。"
"那你準備怎么辦?"
"我要弄清楚真相。"小李說,"不能讓他們繼續這樣鬧下去。"
下午,小李找到了王阿姨的鄰居陳先生。
"陳先生,我想問一下,那個經常去王阿姨家的年輕人,您見過嗎?"
"見過,今天早上還看到過。"陳先生說,"他們好像在爭吵什么。"
"爭吵?"
"對,我聽到王阿姨在哭,說不想再做了。那個年輕人聲音很大,好像在威脅她。"
小李的心情越來越沉重。看來王阿姨真的是被人脅迫了。
"您知道那個年輕人的身份嗎?"
"不太清楚,但是..."陳先生猶豫了一下,"我聽王阿姨叫過他'小東'。"
"小東?"
"對,而且我覺得他們好像是親戚關系。"
親戚?小李想起了什么:"會不會是她兒子?"
"不可能,她兒子在外地工作,而且比這個年輕人年紀大。"陳先生搖頭,"可能是侄子之類的。"
小李若有所思。如果真的是親戚關系,那事情就更復雜了。
當天晚上,小李決定采取行動。他在王阿姨家樓下等著,想找機會和她單獨談談。
晚上八點左右,那個年輕人從王阿姨家里出來。小李遠遠地跟著他,看到他上了一輛出租車離開。
確認年輕人離開后,小李上樓敲王阿姨家的門。
"誰啊?"王阿姨的聲音很緊張。
"王阿姨,是我,小李。"
門內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傳來開鎖的聲音。
王阿姨開門看到小李,立刻想要關門,但被小李輕輕擋住。
"阿姨,我只想和您聊幾句話。"小李誠懇地說,"我不會傷害您。"
王阿姨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讓他進了屋。
屋里很簡樸,但收拾得很干凈。王阿姨坐在沙發上,不敢看小李的眼睛。
"阿姨,您能告訴我真相嗎?"小李直接問道,"我知道您不是故意要投訴我的。"
王阿姨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小李,對不起,真的對不起..."
"不用道歉,您告訴我怎么回事就行。"
"我...我也沒辦法啊..."王阿姨哽咽著說,"如果我不這么做,他就要..."
"他要怎么樣?"
王阿姨不敢說下去。
小李耐心地等待著。過了一會兒,王阿姨終于開口:"他是我弟弟的孫子,叫小東。最近欠了很多錢,說如果我不幫他,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