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時報報道,臺當局在“以武謀獨”的道路上動作頻頻,而美國的相關行徑也不斷為其煽風點火,這一系列舉動引發多方關注。國臺辦對此作出重磅回應,明確表明立場。美國聯邦眾議院7月18日以221票對209票通過2026財年國防撥款法案,該法案擬將5億美元用于所謂“臺灣地區安全合作倡議”,這筆錢由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管理,使用期限到2027年9月30日。
按照法案內容,美國防長在國務卿同意后,可動用這筆資金向臺灣地區提供援助,包括防御物資采購、軍事教育訓練等,而且每季度得向國會國防委員會報告資金使用情況。有共和黨眾議員覺得這筆錢比2025財年多了1億,會讓臺灣地區更依賴美國,還可能引發沖突,提議刪除卻沒被采納。目前該法案還需參議院審議通過一致版本,再交總統簽署才能生效。
美軍(資料圖)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202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也不簡單。它不僅“強烈建議”五角大樓邀請臺灣地區參加2026年環太軍演,比往年的“建議”用詞升級,還要求若不邀請,防長得向國會說明理由。同時,該法案授權給“臺灣地區安全合作倡議”撥款10億美元,擴大其相關權限。不過防務安全領域專家認為,環太軍演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臺灣地區加入可能引發地區國家疑慮,還和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沖突,帶來美國難以處理的問題。
有研究人員也說,美國國會年年建議邀請臺灣地區參加環太軍演,次次都沒成,這次也別抱太大期望。受美國撐腰信號影響,在賴清德授意下,臺軍展開針對大陸的大規模準實戰軍事演習。今年的“漢光41號”軍演動員2.2萬名官兵與預備役,進行實兵實彈、全天候演練,還模擬高層遭“斬首”等最壞情境應對。和以往不同,這次演習全面封閉,被認為是“真正準備沖突”。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臺當局和美國的這些動作,國臺辦明確表示,臺灣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不容改變。“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勢力勾連,不斷進行“以武謀獨”嘗試,只會加劇臺海緊張局勢,嚴重威脅地區和平穩定。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行為,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也不可能得逞。從經濟層面看,臺當局的“以武謀獨”及外部勢力干預已給臺灣地區帶來負面影響。
2024年,在臺日企投資暴跌27%至4.52億美元,遠低于2022年17億美元的峰值,還有兩家日本大企業從臺灣地區知名百貨公司撤資,被島內視為“用腳投票”。在貿易方面,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限到8月1日,可對臺灣地區的課征稅率還沒公布。藍白推動的“民間版沖擊影響評估”顯示,受訪238家廠商中超過五成已受直接影響。若稅率提至20%,超半數企業預估營收減少10%—30%,26%的企業恐損失30%以上。
美國環太平洋軍演(資料圖)
其中50人以下小型企業受沖擊最大,35.8%預測營收減少超30%。傳統產業如橡膠制造廠商受影響最明顯,六成以上預估營收縮水超三成。電子產業雖暫時訂單增長,但和美國廠商“提前備貨”有關,逾四成廠商預估未來營收會下滑。新臺幣匯率波動也讓臺灣地區企業承壓。臺灣地區“中華郵政”今年上半年因新臺幣升值,外幣兌換損失達1403億元,營運虧損293.7億元。觀光酒店和餐飲生意也受影響,六福萬怡酒店6月總營收同比減10%,臺北美福飯店6月住房營收同比減約26%。
臺灣地區社會對臺當局的做法也有諸多不滿。不少人質疑民進黨當局拖延關稅談判到“大罷免”后,還有人擔心當局為換取優惠稅率,放寬美國瘦肉精豬、牛肉進口標準,影響食品安全。臺灣地區的未來在于兩岸統一,而非“以武謀獨”。外部勢力的支持不過是出于自身利益,不會真正為臺灣地區著想。臺當局若繼續執迷不悟,只會讓臺灣地區陷入更深的困境。只有回到一個中國原則軌道,加強兩岸交流合作,臺灣地區才能獲得穩定發展的環境,民眾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