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的陽光透過梧桐葉片灑在青石板路上,斑駁的光影中,一個花白頭發的老太太正在收拾地攤。
城管隊員郈建軍站在她面前,手里握著一張千元罰單,語氣公事公辦:"沈秀蘭,占道經營,罰款一千元。"
沈秀蘭抬起頭,那雙歷經滄桑的眼睛里沒有慌亂,沒有憤怒,甚至沒有一絲波瀾。她緩緩從懷里掏出一個布包,里面整整齊齊疊著幾張百元大鈔。
"給。"她將錢遞過去,聲音平靜得像在說今天天氣不錯。
郈建軍愣了一下,這和他想象中的場景完全不同——沒有哭鬧,沒有求情,沒有任何激烈的反應。老太太就這樣不慌不忙地交了罰款,推著三輪車消失在街角。
他不知道的是,第二天,他會因為這張罰單而徹夜難眠。
01
沈秀蘭的三輪車在石橋街擺了三個月。
每天清晨五點,她會從郊區的老房子里推出這輛銹跡斑斑的三輪車,車上裝滿了自家院子里種的時令水果——九月的梨子,十月的柿子,現在十一月了,是山楂和冬棗的季節。
石橋街是這座中部小城的老街區,兩旁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的居民樓,樓下有不少小店鋪,賣早點的,修鞋的,理發的,各種生意都有。沈秀蘭的三輪車就停在街口那棵老槐樹下,既不擋道,也不影響店鋪生意。
"沈婆婆,今天的梨子怎么賣?"
住在二樓的厲玉珍下樓買菜,順便過來看看。她是這里的老住戶,看著沈秀蘭從陌生到熟悉,知道她是從鄉下來的,兒子在城里打工。
"兩塊五一斤,你要幾斤?"沈秀蘭放下手里的小喇叭,這喇叭她用來吆喝,聲音不大,就是告訴大家她來了。
厲玉珍挑了幾個大梨子,放在秤上稱了稱:"給我稱三斤吧。"
沈秀蘭熟練地裝袋,找零錢。她的動作很慢,但很仔細,每一張錢都要在手里摸一遍才放進錢包。
"沈婆婆,你這樣每天跑城里,累不累?"厲玉珍有些心疼地問。
"不累,習慣了。"沈秀蘭笑了笑,臉上的皺紋像菊花一樣綻開,"在家閑著也是閑著,出來賣點水果,還能掙個零花錢。"
其實累的。每天推著三輪車從郊區到城里,來回要兩個小時。到了地方還要擺攤,收攤,一天下來腰酸背痛。但她不說,也不想讓人同情。
厲玉珍拎著梨子走了,沈秀蘭繼續整理著攤子上的水果。她把每一個水果都擺得整整齊齊,壞的挑出來,好的放在顯眼的位置。這些水果都是她親手種的,從開花到結果,她都看著。
"賣水果嘍,新鮮的水果嘍。"她舉起小喇叭,聲音在老街里回蕩。
不遠處,城管隊員郈建軍正在巡邏。他今年三十五歲,在城管隊工作了十年,見過各種各樣的小商販。有的哭天搶地,有的據理力爭,有的撒潑打滾,但像沈秀蘭這樣安靜的,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隊長,那個老太太又來了。"同事逯建華指了指槐樹下的三輪車。
郈建軍看了一眼,皺了皺眉:"她有營業執照嗎?"
"肯定沒有,就是個農村老太太,出來賣點自家種的水果。"
"那就是無證經營,還占道。"郈建軍說著,但腳步沒有動。
他其實不想管這事。老太太看起來很老實,也不影響交通,就是在樹下擺個小攤,賣點水果貼補家用。但上級最近抓得嚴,說是要整治市容市貌,不能有一個違規攤點。
"算了,先警告一下吧。"郈建軍最終還是走了過去。
沈秀蘭看到城管過來,沒有慌張,也沒有收攤逃跑。她就站在那里,靜靜地等著。
"大娘,你這樣擺攤是不對的,沒有營業執照,還占用人行道。"郈建軍的語氣盡量溫和。
"我知道。"沈秀蘭點點頭,"但我就賣點自家種的水果,也不擋道。"
"規定就是規定,你這樣不行。以后別來了,好嗎?"
沈秀蘭看著他,那雙眼睛里有種說不出的堅定:"我明天還會來的。"
郈建軍愣了一下,沒想到她會這么直接地拒絕。
"大娘,你這是跟我們作對啊。"
"不是作對,是生活。"沈秀蘭的聲音很輕,但很清楚,"我需要這點錢。"
郈建軍不知道該說什么了。他看著這個花白頭發的老太太,看著她攤子上那些新鮮的水果,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復雜感覺。
02
沈秀蘭的家在城郊的一個小村子里,三間平房,院子里種滿了果樹。
梨樹、柿子樹、山楂樹、棗樹,還有幾株葡萄藤。這些都是她和老伴兒年輕時種下的,如今老伴兒去了三年,只剩她一個人守著這個院子。
兒子沈宇軒在城里的工廠上班,一個月三千多塊錢,除了自己的生活費,還要給她寄一千塊。但沈秀蘭知道,兒子也不容易,工廠效益不好,工資經常拖欠,他自己都過得緊巴巴的。
"媽,你別去城里賣水果了,太累了。"沈宇軒每次回家都會這么說。
"不累,我身體好著呢。"沈秀蘭總是這么回答。
其實她心里清楚,兒子是擔心她。一個六十二歲的老太太,每天推著三輪車往返幾十里路,確實讓人擔心。但她不想成為兒子的負擔,也不想在家里無所事事地等死。
院子里的果樹今年結得特別好,梨子又大又甜,山楂紅得像瑪瑙,冬棗脆嫩多汁。這些水果在村里賣不了幾個錢,但拿到城里去,價錢能翻一番。
沈秀蘭每天晚上都會仔細挑選第二天要賣的水果,把有蟲眼的、有疤痕的都挑出來,留下最好的裝車。她知道城里人挑剔,不像村里人,有點瑕疵也不在乎。
"沈嫂子,你這是何苦呢?"鄰居鄔愛華經常這么勸她,"在家享福不好嗎?"
"享什么福?"沈秀蘭苦笑一聲,"我這輩子就沒享過福。"
她說的是實話。年輕時為了生計四處奔波,中年時為了供兒子上學省吃儉用,老年時老伴兒生病花光了積蓄。現在老伴兒走了,她一個人守著這個院子,除了賣水果,也不知道還能做什么。
"那你也不能每天這么折騰啊,萬一出點什么事怎么辦?"
"出事就出事唄,總比在家等死強。"
鄔愛華聽了這話,心里一陣酸楚。她知道沈秀蘭的脾氣,認準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第二天一早,沈秀蘭照例推著三輪車出門了。車上裝著昨晚精心挑選的水果,還有她用了二十多年的小秤,一個裝零錢的布包,和那個聲音不大的小喇叭。
路上遇到熟人,都會跟她打招呼。
"沈婆婆,又去城里賣水果啊?"
"嗯,今天的山楂特別好,又紅又大。"
"注意安全啊,路上車多。"
"知道,謝謝。"
沈秀蘭推著車子慢慢走著,不急不慢。她知道急也沒用,反正每天都是這個時間到,這個時間回,已經成了習慣。
到了石橋街,她把三輪車停在老槐樹下,開始擺攤。先把水果按種類分好,再用小秤稱一下重量,心里有個數。然后拿出小喇叭,開始一天的生意。
"賣水果嘍,新鮮的水果嘍。"
聲音在老街里回蕩,熟悉的客人開始過來買水果。厲玉珍買了三斤山楂,說要回家做山楂糕。住在一樓的郗淑芳買了兩斤冬棗,說孫子愛吃。
生意不算好,但也不算壞。一上午能賣個六七十塊錢,除去成本,能掙三四十。沈秀蘭很滿足,這比在家里坐著強多了。
中午的時候,她會找個陰涼的地方休息一下,吃點自己帶的干糧,喝點白開水。然后繼續擺攤,直到下午四點鐘收攤回家。
這樣的日子她過了三個月,每天都是如此。直到那個秋日的午后,城管隊員郈建軍拿著罰單走向她。
03
郈建軍其實不想開這張罰單。
他在城管隊工作了十年,見過太多這樣的小商販。有的是下崗工人,為了生計不得不走街串巷;有的是外來務工人員,在城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有的就像沈秀蘭這樣,農村老人進城賣自家種的農產品。
但最近上級抓得嚴,市里要創建文明城市,對市容市貌的要求特別高。任何形式的占道經營都不允許,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
"隊長,那個老太太又來了,這次怎么辦?"逯建華問道。
郈建軍看了看遠處槐樹下的沈秀蘭,心里有些矛盾。他知道如果不處理,上級檢查時發現了,他要承擔責任。但如果處理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能承受得起一千塊錢的罰款嗎?
"按規定辦吧。"他最終還是這么說了。
走向沈秀蘭的時候,郈建軍的腳步很沉重。他希望老太太能主動配合,不要讓他為難。
"大娘,昨天我警告過你了,你怎么還來?"他的語氣盡量溫和。
沈秀蘭抬起頭看著他,眼神很平靜:"我說過,我明天還會來的。"
"大娘,你這樣讓我很為難。我們也是按規定辦事,不是針對你。"
"我知道。"沈秀蘭點點頭,"你們有你們的規定,我有我的生活。"
郈建軍被她這句話說得一愣。他原本以為老太太會求情,會哭訴,會說一些讓人同情的話。但她沒有,她只是很平靜地說出了自己的立場。
"大娘,既然你這么說,那我只能按規定處罰了。"郈建軍掏出罰單,"占道經營,罰款一千元。"
他以為沈秀蘭會慌張,會求饒,至少會討價還價。但老太太的反應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沈秀蘭沒有說話,只是緩緩從懷里掏出一個布包。布包很舊,邊角都磨毛了,看得出用了很多年。她小心翼翼地打開布包,里面整整齊齊疊著幾張百元大鈔。
"給。"她數出十張一百的,遞給郈建軍。
郈建軍愣住了。他見過各種各樣的反應,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不慌不忙,不哭不鬧,就這么平靜地交了罰款。
"大娘,你..."他想說什么,但不知道該說什么。
"你開票吧。"沈秀蘭的聲音很平靜。
郈建軍機械地開了票,遞給她。沈秀蘭接過票據,仔細看了看,然后折好放進布包里。
"我明天還會來的。"她說完這句話,開始收拾攤子。
動作很慢,很仔細,就像平常收攤一樣。她把每一個水果都小心地裝回箱子里,把小秤收好,把布包放回懷里。然后推著三輪車,慢慢消失在街角。
郈建軍站在原地,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里五味雜陳。他不明白,一個農村老太太,哪來這么多現金?一千塊錢對她來說應該是個大數目,為什么她能這么平靜地交出來?
"隊長,這老太太有點意思啊。"逯建華走過來說。
"是有點意思。"郈建軍點點頭,但心里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
那天晚上,郈建軍回到家,總是想起沈秀蘭掏錢時的樣子。那個舊布包,那些整齊的鈔票,還有她平靜得有些詭異的表情。
"老公,你怎么了?心不在焉的。"妻子韓淑芬問道。
"沒什么,就是工作上的事。"郈建軍搖搖頭,但心里的疑惑越來越重。
一個六十多歲的農村老太太,靠賣水果為生,怎么會隨身帶著這么多現金?而且面對一千塊錢的罰款,她為什么能這么平靜?
04
沈秀蘭推著三輪車回到家時,天已經黑了。
院子里的果樹在夜風中搖擺,發出沙沙的聲響。她把三輪車推進院子,開始卸貨。今天的水果沒賣完,明天接著賣。
鄰居鄔愛華聽到動靜,從隔壁探出頭來:"沈嫂子,今天回來得晚啊。"
"嗯,路上耽擱了一下。"沈秀蘭沒有多說。
"生意怎么樣?"
"還行。"
鄔愛華看她不太想聊天的樣子,也就沒再多問。但她注意到沈秀蘭的表情有些異樣,不像平時那樣輕松。
沈秀蘭把水果搬進屋里,然后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掏出那個舊布包。布包里的錢少了一千塊,她數了數剩下的,還有兩千多。
這些錢是她三個月來賣水果攢下的,每一張都來之不易。一千塊錢,相當于她一個月的收入。但她沒有心疼,也沒有后悔,因為她知道這只是開始。
明天她還要去,后天也要去,直到把院子里的水果全部賣完。城管可以罰她的款,但不能阻止她謀生。
"媽,你回來了。"兒子沈宇軒從屋里走出來,他今天下班早,特意回來看看母親。
"嗯,你怎么回來了?"
"想你了,回來看看。"沈宇軒在母親身邊坐下,"媽,今天怎么了?看你心情不太好。"
沈秀蘭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告訴兒子:"今天被城管罰了一千塊。"
沈宇軒一聽就急了:"什么?罰一千塊?為什么罰這么多?"
"說我占道經營,無證擺攤。"沈秀蘭的語氣很平靜。
"媽,你怎么不跟我說?我去找他們理論。"沈宇軒站起來就要走。
"你坐下。"沈秀蘭拉住兒子,"理論什么?人家也是按規定辦事。"
"那你以后別去了,一千塊錢,你要賣多少天的水果才能掙回來?"
"我明天還去。"沈秀蘭的語氣很堅定。
"媽,你瘋了嗎?明天去了又要被罰,你這不是送錢給他們嗎?"
沈秀蘭看著兒子,眼神里有種說不出的堅定:"宇軒,媽問你,如果有一天媽不在了,你會想起媽什么?"
沈宇軒被母親這突如其來的話問得一愣:"媽,你說什么呢?"
"你回答我。"
沈宇軒想了想:"我會想起您的好,想起您為這個家付出的一切。"
"那媽再問你,你希望記住的是一個堅強的媽媽,還是一個被困難打倒的媽媽?"
沈宇軒明白了母親的意思,心里既感動又心疼:"媽,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您這樣太累了。"
"累不怕,怕的是沒有尊嚴地活著。"沈秀蘭拍拍兒子的手,"你爸走的時候跟我說,讓我好好活著,活出個樣子來。我不能讓他失望。"
沈宇軒的眼圈紅了。他知道母親的脾氣,認準的事誰也改變不了。
"那您至少要保證安全,如果身體吃不消了,就不要去了。"
"放心,媽心里有數。"
當晚,沈秀蘭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她想起了老伴兒,想起了年輕時的艱難歲月,想起了今天城管隊員的表情。
她知道明天去了還可能被罰款,但她不在乎。她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尊嚴。一個人可以貧窮,可以衰老,但不能失去生活的勇氣。
第二天一早,沈秀蘭照例推著三輪車出門了。路上遇到的熟人都跟她打招呼,她也笑著回應。沒有人知道她昨天被罰了一千塊,也沒有人知道她今天可能還要被罰。
她就這樣推著車子,迎著朝陽,走向那條熟悉的石橋街。
05
郈建軍一夜沒睡好。
他躺在床上,腦子里反復出現沈秀蘭掏錢時的畫面。那個舊布包,那些整齊的鈔票,還有她平靜得有些詭異的表情。
"一個農村老太太,怎么會隨身帶這么多現金?"他心里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按理說,賣水果的小本生意,每天能掙個幾十塊錢就不錯了。就算攢三個月,也不可能有這么多現金。而且她掏錢時那么從容,好像一千塊錢對她來說不算什么。
"會不會有什么蹊蹺?"郈建軍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早上到單位后,他把昨天的事跟隊長匯報了一下。
"老郈,你做得對。"隊長沈志強點點頭,"現在就是要嚴管,不能有一絲松懈。"
"隊長,我總覺得那個老太太有點奇怪。"
"怎么奇怪?"
郈建軍把自己的疑惑說了一遍,隊長聽后也覺得有些蹊蹺。
"你今天再去看看,如果她還來,就再罰一次。看看她到底有多少錢。"
"好的。"
上午十點,郈建軍巡邏到石橋街時,遠遠就看到那輛熟悉的三輪車又停在老槐樹下了。
沈秀蘭正在整理攤子上的水果,動作和昨天一樣,慢慢的,仔細的。看到城管過來,她沒有慌張,也沒有收攤逃跑,就站在那里等著。
"大娘,你昨天不是交了罰款嗎?怎么今天又來了?"郈建軍走過去問道。
"我說過,我明天還會來的。"沈秀蘭的回答和昨天一模一樣。
"大娘,你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我們每天都要巡邏,看到你就要罰款。"
"我知道。"沈秀蘭點點頭,"該罰就罰吧。"
郈建軍被她這話說得一愣。昨天她就是這么平靜,今天還是這么平靜,好像一千塊錢的罰款對她來說真的不算什么。
"大娘,占道經營,再次罰款一千元。"他掏出罰單。
沈秀蘭沒有說話,又從懷里掏出那個舊布包。郈建軍注意到,她掏錢的動作和昨天一模一樣,不慌不忙,仔細地數出十張一百的遞給他。
"開票。"她說。
郈建軍開了票,遞給她。沈秀蘭接過票據,看了看,然后折好放進布包里。
"我明天還會來的。"她又說了這句話,然后開始收攤。
郈建軍站在那里,看著她慢慢收拾攤子,心里的疑惑更重了。兩天罰了兩千塊,這個老太太居然還有錢,而且態度這么平靜。
"大娘,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他忍不住開口。
"你說。"
"你哪來這么多錢?"
沈秀蘭抬起頭看著他,眼神里有種說不出的深意:"你覺得我哪來的錢?"
"我..."郈建軍被她反問得說不出話來。
"你是不是覺得,一個農村老太太,不應該有這么多錢?"沈秀蘭的語氣很平靜,但話里有話。
"我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郈建軍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確實覺得奇怪,但又說不出具體哪里奇怪。
沈秀蘭推著三輪車離開了,留下郈建軍一個人站在那里發愣。
當天下午,郈建軍把這件事匯報給了隊長。
"這個老太太確實有問題。"隊長沈志強皺著眉頭說,"一個賣水果的,怎么可能隨身帶這么多現金?"
"會不會是..."郈建軍欲言又止。
"會不會是什么?"
"會不會是有什么不正當來源?"
隊長點點頭:"這個可能性不能排除。你明天繼續觀察,如果她還來,就再罰一次。我就不信,她能有多少錢。"
但郈建軍心里總覺得哪里不對。如果沈秀蘭真的有什么問題,她為什么要這么明目張膽地出現在他們面前?為什么要主動接受罰款?
這里面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